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日本萬邦秋拍
高古艺术是整个中国文物收藏谱系中最为艰深的品类。纵观全球拍卖市场,只有苏佳邦等头部拍行有能力组织有一定规模和品质的高古专场。但是国际古玩市场藏龙卧虎,山外有山,人外有人,有人不鸣则已,一鸣惊人。日本历来有重视高古艺术的传统,日本藏家对高古艺术的鉴赏亦是独到,许多收藏理念至今仍是藏界主流意识。而回顾近十年国际拍场出现的标杆性高古艺术品,直接或间接出自日本的,目测至少有一半。古玩行常说,行家伸伸手,就知有没有,初入行的藏家经常被教导,搞古玩收藏,跟对人很重要。的确,只有人靠谱,事才能靠谱,这是古玩市场颠扑不破的铁律。今天推介的萬邦拍卖是由日本资深古董商设立的艺术品拍卖公司,在日本经营有著30年历史的古物市场,在东京和京都有实体店,本着立足日本,面向世界,以多精品、多生货的战略,积极拥抱艺术品市场新潮流。两个多月前,萬邦首拍就创造了单次拍卖四件拍品超1亿日元和总成交超15亿日元的骄人战绩,以一股高古旋风一战成名,一举奠定了在日本拍卖界的地位。短短两个月之后的10月16日,萬邦第一场秋拍又如约而至,显示了萬邦团队强大的征集能力。本次拍卖总计7个专场,511件拍品,规模和品质均十分可观,高古板块精彩依旧,「古韵天成」专场将精彩呈献一波精品唐三彩、宋龙泉,以及多件重量级商周青铜器等佳器,是近期日本拍场的一抹靓丽风景。(价格为日元

 古韵天成:高古专场 

55

唐 白釉挂篮万年罐

高15厘米

估价: JPY 200,000 -

蓝彩是唐三彩中的高级色,蓝釉从烧制温度上来看,可以分为低温蓝釉和高温蓝釉两种。无论是高温蓝釉还是低温蓝釉,都是以氧化钴为着色剂经不同温度而烧成的。从目前存世和出土的陶瓷器物来看,唐三彩器物是最早出现以蓝釉为装饰的古代陶瓷器物,此时的蓝釉还是属于低温釉,在釉中加入铅为助熔剂,经过约800度左右的温度烧制而成。
蓝釉在唐三彩中的表现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与其他釉色混合使用,以最常见的色彩交融方式体现出斑斓绚丽的效果,蓝色只是其中的一种釉色,这也是使用最多的方式。另一种是单一的蓝釉品种,器物表面纯以蓝色为装饰釉色,这种器物相对于前者还是较为少见的。
此件白釉挂篮万年罐,造型饱满,高贵典雅。圆唇,翻沿,短束颈,耸肩,圆鼓腹,平底。内口沿及外壁均施加白釉为底,装饰自由流淌的篮彩。釉彩简洁明亮,装饰疏朗淡雅。胫部涩胎,质地细白。实为难得一见的高古佳器。

60

北齐 白瓷滴釉罐一对

高18、17厘米

估价: JPY 300,000 -

陶瓷中的“中国白”至简至美,承载着臻于化境的历代审美追求。白瓷的诞生晚于青瓷,滥觞于北朝贵族,经隋唐两代进入皇家视野,到了宋代,定窑白瓷一度冠绝五大官窑。元代,民间烧造的白瓷就随海上丝绸之路贸易船只远销海外,罕见的“卵白釉”成为元代官用瓷器的代表。明代永乐年间,“甜白釉”被奉为稀世珍宝,德化白瓷至今仍是“中国白”的代名词。
白瓷发源于北方,目前中国最早的白瓷出土于河南安阳北齐范粹墓葬。1972年,考古人员从这座墓葬中发掘清理出10余件瓷器,其中有5件是罕见的白瓷。从出土的墓志铭中得知,墓主人为北齐骠骑大将军范粹,从一品,他离世时年仅27岁。范将军被厚葬于此,随葬品等级规格极高,代表了当时制瓷工艺发展水平的高峰。
此对北齐白瓷滴釉罐,罐呈椭圆形,口外撇,平底。器外壁以白釉为地,釉质薄而润,玻璃感较强,白釉中泛着黄色。釉上以黄、绿色挂染,三彩罐彩釉呈条斑状,自然向下流动迭加,不规则斑纹,温润多变。器施釉不到底,露胎处呈白色,口与内壁不施釉,典型的北齐白瓷特征。此罐器型标准,丰满端庄,胎体坚致洁白,可宝可藏。

61

唐 三彩双龙耳瓶

高32.5厘米

估价: JPY 250,000 -

三彩双龙耳瓶以两个对称的双龙衔住瓶口为柄,造型优美高雅,制作相当精致。这种器型是在晋朝鸡头壶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并吸收了西域胡瓶的特点,始见于北朝,盛于隋、唐。这件“三彩双龙耳瓶”器型端正,保存完整,属唐代三彩瓷器的精美之作。

此件唐三彩双龙瓶,器身呈长卵形,盘口,细长颈,腹部丰满,至胫部渐收。龙头紧衔瓶口两侧,龙身连接盘口与瓶肩,构成高耸弧形耳状,器形大气端庄。瓶以白色黏土为胎,填充含铅的低温釉,并加入铁、铜、锰、钴等多种金属,烧制呈现多种颜色。施釉运用了唐代特有的开花三彩技法。其中龙头和龙背的突起部分有意识地满施绿色釉彩,瓶身躯干部分则用鲜艳的绿色和褐色釉料使之流淌渗化,整体色彩鲜艳华丽,美不胜收!

龙耳瓶被认为是西方起源的器型,器耳根部分的贴花也无疑是借鉴了西亚金银器的装饰手法,加以白瓷和三彩结合的大唐异域趣味,使整件作品实现了中原与中亚、西亚文化技术的结合而具独特的装饰艺术水平。

龙耳瓶造型是隋到初唐时期陶瓷的样式,但流行制式几乎都是白瓷,如隋大业四年的白釉双龙柄联腹传瓶(陕西西安李静训墓出土),以及唐代初年的白釉双龙瓶(北京故宫博物院藏)等。因此,此件彩色作品显得尤其珍贵。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藏唐三彩贴花龙耳瓶、美国芝加哥博物馆藏唐三彩双龙耳瓶可为同类器型例证。

参阅:唐三彩龙耳瓶 
东京国立博物馆藏,编号TG-647

64

唐 巩县窑贡碗

直径16.5厘米

估价: JPY 400,000 -

巩县窑因其窑址在河南省巩县而得名。巩县窑是享誉中外的中国唐代北方著名大窑,特别是在唐代白瓷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盛唐时是巩县窑最兴旺辉煌的阶段,至唐开元、天宝年后逐渐衰落。均以烧制白瓷为主,兼烧黑釉、黄釉瓷及三彩、黄、绿、蓝等单色釉陶器。巩县窑白瓷胎料纯净、细腻,拉坯认真、技能精练,修胎严谨细密,轮旋极其规整,制型美观讲究。

巩县窑的白瓷产品最为出色,是唐代北方白瓷的杰出代表之一。此件巩县窑贡碗,敞口厚壁,口唇外撇,深口平底,腰腹处起楞线一圈,胎体厚重。通体釉色纯净,造型简朴大气,为典型的巩县窑,可玩可赏。

65

宋 龙泉琮式瓶

高24.5厘米

记录:

香港苏富比2012年春季拍卖会,重要中国瓷器及工艺品专场,编号3122

估价: JPY 3,000,000 -

琮是新石器时期的礼器,也称为玉琮。琮式瓶始见于宋,宋代盛行仿古之风,这种瓶式系仿照新石器时代良渚文化的玉琮外形加以变化而成,南宋官窑、龙泉窑均有这种器形。琮式瓶的烧制,到元代也沿袭下来,元代龙泉窑常见琮式瓶。明代广东石湾窑多产此类瓶,造型多施月白釉。入清以后,官窑大量烧造琮式瓶,有青花、青釉、白釉、炉均釉、仿钧釉、仿官釉、仿哥窑釉等品种。景德镇也有烧造。此时器身横线装饰演变为八卦纹,故后期又称为“八卦瓶”。

琮式瓶以宋代制品为最佳,且最为难得。北宋官窑琮式瓶特征。是一个内圆外方的瓶子,从里面看是圆的,从外面看是方的。北宋时期的工艺还不够先进,所以要先拉成一个圆,然后单做四个三角,粘在四个角上,最后挂上釉去烧。南宋以后,工艺上才达到可以烧造外方内方的瓶子的技艺。陶瓷工艺拉圆非常容易,搁在轮盘上,随着轮盘一转,立刻就能拉成圆形。做成方的就需要模具,要一点点拼接起来。

北宋被灭后,金人将北宋所有名贵的东西几乎都运到东北了,其中也包括官窑瓷器。当南宋恢复祭祀制度时,很多礼器都没了,如果用金银铜等金属来做,国家的财政也不允许,所以就迫使瓷器迅速进入市场。绍兴十一年(1143),南宋跟金议和以后,政局安定下来,就需要恢复祭祀的礼仪,大量生产礼器是朝廷迫在眉睫的任务。绍兴十三年(1145),《咸淳临安志》中有这样的记载:“应用铜、玉者,权以陶、木。”就是本应该用铜用玉做的礼器,由于财政跟不上,可以用瓷器和木器代替。这里的'陶'就是指瓷器。这是权宜之计,变通一下。所以,琮式瓶、花觚等造型,都是南宋官窑中的礼器。

此件琮式瓶,圆口,折肩,长方体腹,圈足,形制凝重敦厚。胎体厚重,腹部四面突起,瓶身有横直线纹。宋代琮式瓶多为龙泉窑烧造,其烧造器型多为多节型长琮,古朴而端庄。观此琮式瓶,可见为典型的宋代样式。瓶身泛着酥油般的光泽,釉层肥厚,最厚处甚至与胎的厚度相等,釉内含有气泡,如珠隐现,有着“聚沫攒珠”般的美韵。此器造型古雅,做工精湛,釉面润泽细腻,开片自然,品相完整。更难能可贵的是,此器曾于香港苏富比2012年春季拍卖会,重要中国瓷器及工艺品专场中,以42万人民币成交,可见其来源可靠。时隔11年,再次于萬邦拍卖与各位藏家相见,实为珍贵。
现藏于故宫博物院的宋 龙泉窑青釉琮式瓶,大英博物馆的宋 官窑青釉琮式瓶,以及台北故宫博物院的南宋 龙泉窑青瓷琮式瓶,其样式与釉色等皆与此件拍品相似。可见此器极为珍稀,称得上是馆藏级别器物了,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和市场价值。

参阅:宋 龙泉窑青釉琮式瓶
故宫博物院藏 文物号故00145410

103

唐 鸳鸯双鹊绕花枝镜

直径15.6厘米

估价: JPY 250,000 -

此镜八出葵花形,内作圆形,圆钮。镜形似一朵盛开的花瓣。主纹为鸳鸯双鹊绕四花枝。四鸟借口衔绶带,绶带漂浮方式两两相同。其中两只展翅飞翔,一鹊拖着长尾。鸳鸯则静立于花枝之上,羽翼未张,遥相对望。边缘八瓣中如意云纹与蜂蝶相间环列。此型铜镜出土或传世都比较多,是当时极为流行的一种纹饰。陕西扶风博物馆藏此类镜一面,可资参考。

104

金银错纹铜镜

直径12.5厘米

估价: JPY 250,000 -

此件金银错纹镜,圆形,夹层,以镜背之外缘包嵌镜面而成。小圆钮,方纽座,周边凹面形方格。纹饰由地纹与主纹组合而成。主纹饰分为两组,一组为两只错金山羊,双目圆睁,呈蹬蹄状;一组为两只凤凰,呈展翅状。双凤与双羊的身躯都错以金丝,使得整体更为华美富贵。此件金银错纹镜制作精工,同类器物出土甚少,弥足珍贵。

120

战国 龙纹金具

长8.5厘米

估价: JPY 200,000 -

商周期、龙纹是作为象征「天命神秘」的青铜器主要装饰面设计的。青铜器以其雄浑、庄严、稳重的美学风格体现「天命」的威。青铜器的装饰纹样也采用严格按照器形结构分区和中轴対称的构图方法。龙纹形体和分区的空间必须配合妥贴,由于商周青铜器以矩形为主轴,寓圆于方,用垂直与水平的线型分割,因此,商周期的龙纹造型、也由垂直与水平线作主要架构,弧线处于补助的地位,充满理性精神。在图案构成上属于严谨的格局。

而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这时期的文学艺术,已摆脱商周时期的凝滞、拘瑾、刻一的格局。青铜工艺也渐向具有实用意又的轻型和多様化发展。此件战国龙纹金具充分体现了战国时期的审美理念,龙纹对称规整,线条轮廓刚劲利落,春秋时温柔缠绵之风逐渐消失,出现了刚劲有力的风格,龙身修长,有强烈的动感,盘旋曲折呈S形,龙纹张牙舞爪,神态凶猛,尤为罕见珍贵。


122

汉 虎卧山镇

直径6.5厘米

估价: JPY 250,000 -

在高架家具兴起之前,人们一直习惯于席地而坐,席子也一直是古人们常用的生活用具。用藤子、芦苇、蒲草或竹条编织的席子不仅容易卷边,起身时席子还会移动,因此席镇应运而生。《诗经·邶风·柏舟》有云:“我心匪席,不可卷也。”从侧面印证了古代草席易卷的特性。

早在战国时,席镇就已经非常流行。西汉是镇之使用及制作的鼎盛时期。大量出土实物和文献记载告诉我们,西汉人不只视镇为系压帷帐或席角之用器,也是带有辟邪祛恶之用意的符号。席镇的造型除少量人物外,其余大都为肖生动物。常见的有虎、狮、豹、龟、鹿、羊等。汉代人视它们为除邪恶、吉祥纳福的动物。此件汉虎卧山镇,便是汉代镇之代表。虎呈卧虎状,靠山而憩,整体造型生动形象,睡虎栩栩如生,镇上绿锈明亮,整体保存良好,弥足珍贵。

125

商 青铜爵杯、青铜斝

高24、14.5厘米

估价: JPY 350,000 -

爵在我国古代是一种饮酒器皿,称爵杯,是一种酒器和礼器,流行于夏商周时期,拥有独特美丽的造型,在君主制国家是封号地位的像征。此青铜爵器型高挑,三足纤细若刀片状,流与尾呈现自然流畅的弧线,流近杯口处有两个立柱,造型优雅。器身中部以云雷纹为底,并雕刻有兽面,尽显华贵厚重之气,给人以稳定感。此器整体造型秀美,器面虽由于年代久远,呈氧化锈蚀斑,但仍能显现出商代神秘威严感。
斝器形高大,容量较多,不能用来直接饮酒,一般认为它是盛酒以行灌礼的用具,兼有温酒之功用。《周礼·春官·司尊彝》:“秋尝冬烝,祼用斝彝、黄彝。”据马承源的说法,斝是“灌酌酒的专用器”,专用于祼礼中灌酒,一般在中等以上贵族墓中才有出现。“酒以成礼”,商周青铜礼器也反映出较明显的等级关系,花纹覆盖面的多少、精致程度高低和有无扉棱等,都反映出器物的等级差别。

此斝口部外敞,口缘内侧有加厚的唇边,其上铸两菌形柱。颈部粗短内收,鼓腹。底部近平,下承三只锥形足。鋬部细薄,与斝身连接处有三角片形固定。腹部线条利落简洁,其身余部无他饰。通体斑驳,局部有浅色绿锈。此类风格的斝河南与湖北相近的时期皆有出土,可参考中国青铜器全集编辑委员会,《中国青铜器全集·夏、商一》,北京,1995,编号八九和九一,分别为湖北黄陂及河南郑州出土之物,其铸造技术和装饰风格和此件类似。

128

西周 凤鸟纹双耳簋

直径15厘米

估价: JPY 400,000 -

簋作為粢盛器,在商代初期以降,逐漸進入商代貴族禮儀生活的視野,在西周時期,簋與鼎成為穩定的禮器組合,受到周代貴族的重視,所謂的列鼎列簋制度,亦即鼎、簋的數量代表相應的貴族禮儀身份,《詩經·伐木》記載的「陳饋八簋」,即是該禮制的反映。

此簋侈口厚唇,竖颈圆鼓腹,高圈足,双耳饰兽首,下曳扁方垂珥。颈部饰一周凤鸟纹,浮雕兽首居中,两侧各有一只凤鸟对望,凤首微扬,冠呈多齿状,长尾上卷,华丽生动。其间并以雷纹衬地,由地纹以至高浮雕,烘托出丰富的视觉层次。腹部光素,唯圈足上饰有云雷纹。长尾凤鸟纹一般被认为流行在西周中期,为周人特有的审美创造,可以作为本簋年代的证据。

内底有铭文,器身满布铜锈,彰显沧桑古旧感。此器造型周正端庄,具明显的庄穆气氛,散发着上古青铜器的那一份威严与地位。同类的簋见于两岸博物馆重要的青铜器收藏:台北故宫的「县妃」簋、上海博物馆的「保员」簋,中国国家博物馆的「辅师」簋,皆可兹比较。

129

西周 方格乳钉纹簋

直径20厘米

铭文:乍(作)寶𣪘(簋)

估价: JPY 1,000,000 -

青铜簋作是青铜礼器中重要的一类粢盛器,因其盛装“食之主”,遂成“礼器之首”。此簋侈口束颈,双耳对称,微鼓的腹下是安稳的圈足,圈足有较高直裙。双龙半环耳,龙首圆目突出,下缀长方形珥,珥上饰钩状纹,耳间配置对称的兽头,散发着浓烈的凶悍之风。腹部正中,则是由云雷纹构成的菱形格,点缀其间的乳钉,使这细密的几何纹也充满了勃勃的野性。足部饰有浮雕夔龙纹。繁缛细密的变形夔纹与形象突出的乳钉纹组成了有规律的花纹图案,粗中有细,和谐统一。

簋内底铸有“乍(作)寶𣪘(簋)”三字铭文,其中“宝”为敬辞。吴镇烽着《商周青铜器铭文暨图像集成 卷八 食器·簋》中所收录03898号“作宝簋”三字铭文可兹参考。铜簋内赫然铸出的三字铭文,也提醒着我们不要忽视西周上层贵族作为这辉煌拥有者的志得意满和飞扬神采!总之,此器整体造型威严庄重,轩昂沈稳而又不失典雅大方的美感,布局繁而不乱,刻划精细,大气规整, 堪称西周铜器中之精品。

参考:《商周青铜器铭文暨图像集成 卷八 食器·簋》 

上海古籍出版社 页202

130

西周  双耳变龙纹免盘

直径36.5厘米

估价: JPY 800,000 -

此件双耳变龙纹免盘,西周时器,铭文凡33字。释文:隹(唯)五月初吉,王才(在)周,令乍(作)册,内史易(锡)免卤百陵。免蔑,静女王休,用乍(作)般(盘)盉。其万年宝用。  免盘(《集成》10161,《铭图》14515)
“盘”字上面为什么写作“舟”呢?这要从“皿”字说起。皿,《说文解字》记载:“饭食之用器也。”指的是盛饭的器皿,古人书写时常常把“皿”字竖起来,由于这样与“舟”的写法相近,久而久之就写成了“舟”字,后来为了明确,才在下面加入了“皿”字,造出了“盘”字。因此,“盘”的写法并非因为盘与船的形状相似,而是由古人造字和写字的习惯导致的。
此盘浅腹平底,内底中央铸铭文3行33字;铭文清晰可辨,其章法有行无列、铭文小大不一、错落有致。其书法、金石气与古雅高远的美感水乳交融,让人耳目一新。盘腹处饰变龙纹一圈,足部饰凤纹。整体极具正统的典范之美。

今见免器共有五件,它们都是典型的王室作器,分别为免簋、免簠、免尊、免卣、免盘、其中尊、卣铭文内容相同,这些铭文中涉及三个人:井叔、周师、史懋。然而只有“免尊”因为是清宫旧藏得以完整保留(现藏故宫博物院),“免簋”只剩下个底(现藏上海博物馆)。另外还有一件“免盘”在德国。而此次萬邦征集到的双耳变龙纹免盘,则与德国柏林民俗博物馆所藏免盘极为相似,盘中铭文易相差无几,可见此器极为珍贵,堪比馆藏之物。

131

西周 此父丁鼎

高24.3厘米

铭文:此父丁

估价: JPY 2,000,000 -

此件青铜蝉纹鼎造型浑圆,直口上对称地铸出两个直立的厚耳,丰满的腹部下有三条均匀分布的立柱形足,反映了商代铜器厚实稳重的一般作风。鼎腹的上方,引人注目地铸出一条带状纹饰,母题是非常写实,非常生活化的蝉。蝉作方向一致的横向连续排列,线条粗细有致、繁简得当,蝉纹的下方,是一周由雷纹组成的倒三角纹带,两者之间,由一周二方连续的卷云纹连接,三条立柱足上亦有蝉纹。此鼎整体图案疏密得当,层次分明。图案中以若干首尾相接的蝉为装饰,即后世所谓的'蝉联'之意。又有'蝉嫣'一词,同样是寓意一脉相承而连续不断。在作为宝器的铜鼎上醒目位置铸出'蝉联'纹,大约反映了鼎的主人希望安定富贵的生活能代代相传的心态。
蝉纹最早出现在青铜器上是在商代晚期,盛行于商末周初,主要装饰在鼎腹、爵流之上,西周中期以后青铜器上的写实性蝉纹少见,变形蝉纹还有出现。蝉纹的构图方式极具特色,垂叶三角形的蝉体连续排列,体现出对称感和节奏感,富于视觉冲击力,与鼎敦厚朴实的整体造型相得益彰。此蝉纹鼎保存完好,铸造精细,是中国古代青铜艺术珍品。
该鼎铭文与《殷周金文集成》(中华书局 页969)中所收录第01595号“此父丁”铭文极为相似,可以资参考。「此父丁」是「族氏名+亲属称谓+日名」结构,其中「此」是族氏名号。铸有该族氏铭文的青铜器有多例,多为收藏品。总之,该鼎为探讨商周「此」族的组织构成、家族分化、分布迁徙、殷周政权变革等问题提供了新的珍贵数据。它不仅保存状况完好,文物等级很高,极具历史和艺术价值,而且如该鼎大尺寸者,在拍卖市场上亦十分罕见,值得藏家注目。

参考殷周金文集成》 中华书局 页969

132

商 饕餮纹三足鼎

高21.5厘米

估价: JPY 800,000 -

此器物为青铜饕餐纹三足鼎,束颈、立耳、深腹、分档三柱足。传统鼎形,三足圆鼎,但不同于早期鼎,壁厚,圆底,柱足。此器物腹部饰巨大饕餐纹,以云雷纹为底纹。饕餮兽面纹自良渚文化时期就存在,但它一直被称作兽面纹,直到宋代宣和时的《博古图录》才开始称此类纹饰为饕餮纹。它的涵义有“通天地”、“通生死”、“驱鬼避邪”、“威猛、勇敢、公正”、“祭神”等象征说法。

饕餮纹虽然是拼合组成的,但并不意味着它是随意拼凑的。古人对于饕餮的具象并无概念,但他们在现实生活中的各类动物(尤其是大型禽兽)身上发现了其应有的特质,于是在塑造饕餮形象时,他们便整合了羊(牛)角(代表尊贵)、牛耳(善辨)、蛇身(神秘)、鹰爪(勇武)、鸟羽(善飞)等,神秘的怪兽有着人们熟悉的动物的器官,这就使人们能够迅速体验出应对饕餮纹怀有怎样的情感。富有神话气息的来历和外形的夸张,又使得饕餮纹狰狞恐怖,神秘威严,令人望而生畏。

饕餮纹饰在商周时期青铜器礼器上占比较大,多作为主题花纹出现在青铜器的腹部,少量在足部。此件三足鼎腹部便满布饕餮纹饰,腹部宽阔的空间给了它足够的施展余地,醒目的位置则赋予了它更多的支配性与威严感。同时,饕餮纹最重要的特征应当是其眼睛。无论怎样变化,饕餮纹都少不了那一对炯炯有神、不怒自威的巨目。此件饕餮纹鼎便是使用高浮雕的形式,使饕餮双目变得更为突出,瞪视着外界,震撼着人心,同时也强烈吸引了人们的目光。加之鼎上着红色锈斑和绿色锈斑,器形完整,制作规整、纹饰精美,较为难得,极具有收藏价值。

133

商 蝉纹三足青铜鼎

高22厘米

估价: JPY 4,000,000 -

殷商青铜鼎素以造型厚重和神秘而著称,鲜有轻巧活泼的感觉。这青铜蝉纹鼎虽然仍是敦厚沉重,却形体娇小,高22厘米 口径18厘米,其装饰风格也透出浓郁的现实生活的气息。由此让我们得以管窥西周审美心理的另一个层面。

蝉纹在青铜器上起到一定的装饰作用,是青铜器的重要纹饰之一。晋·郭璞有《蝉赞》云:“虫之清洁,可贵惟蝉,潜蜕弃秽,饮露恒鲜。”是说蝉有出污秽而不染,吸晨露而洁净的天性。可见,蝉纹被广泛的用于青铜器纹饰,可能代表有饮食清洁之意。商周时期,是一个文明较为发达的时代,饮食卫生在这一时期已作为一件大事受到人们的注意,上层贵族阶级更是如此。这一时期,在一些青铜器中,如鼎、爵、觚、盘上,就铸有蝉纹,蝉体大多作垂叶形三角状,腹有节状条纹,无足,近似蛹,四周填云雷纹;也有长形的蝉纹,有足,也以云雷纹作地纹。

观此蝉纹三足青铜鼎,整体造型浑圆,直口上对称地铸出两个直立的厚耳,丰满的腹部下有三条均匀分布的立柱形足,反映了殷商铜器厚实稳重的一般作风。鼎腹的上方,引人注目地铸出一条带状夔龙纹饰,母题是非常写实,非常生活化的蝉。蝉作方向一致的横向连续排列,线条粗细有致、繁简得当,蝉纹的底部,是一周由雷纹组成的倒三角纹带。整个图案疏密得当,层次分明。图案中以若干蝉纹相接为装饰,即后世所谓的'蝉联'之意。又有'蝉嫣'一词,同样是寓意一脉相承而连续不断。在作为宝器的铜鼎上醒目位置铸出'蝉联'纹,大约反映了鼎的主人希望安定富贵的生活能代代相传的心态。

153

唐 银鎏金碗

长14厘米

估价: JPY 250,000 -

此器为银质胎,折沿深腹,盘口呈四葵瓣形,圆唇,斜腹,圈足,葵瓣上皆錾花卉图案。整体锤鍱成形,錾刻纹饰填金。盘底中心捶揲一卧鹿,其身满饰梅花斑点,鹿顶有肉芝,细刻毛纹,四周装饰着阴刻花叶与石榴花纹,其上鎏金,并围以绳纹一周。内口沿也饰以花叶纹一周,与内底心图案相互呼应。阴线錾刻,疏密有序;构图简洁,错落有致。这种鎏金银盘盛行于唐代,是皇家及贵族使用的贵重器皿。

155

唐 纯金凤冠 

尺寸不一

估价: JPY 700,000 -

从首饰的佩戴上来看,初唐妇女喜着胡服、胡帽,钗梳等首得较少,装饰较为朴素。盛唐至晚唐,贵族们崇尚各种外来者伤风气从宫中流传至民间。五代服饰继承了晚唐遗风,只是愈加繁复如西北地区的贵妇,或薄鬓或高髻,插花钗、花树、大梳子,面收鸯花钿、戴项链成为当时的盛装。
此件唐代纯金凤冠饰,虽是以零散的形式呈现,但仍能看出其工艺之繁复,做工之精细,非一般制作方法所能比拟。层层花叶、凤凰尾翎,件件都以金质打造,更嵌有多颗蓝绿宝石等。不难看出此凤冠完整时,造型之庄重,制作之精美。其珠光宝气交相辉映,富丽堂皇,非一般工匠所能达到。

 凉风有信:文房及佛像专场 

231

玉堂石叟铜嵌银丝持卷观音立像

高48厘米

估价: JPY 400,000 -

观音流行于五代及北宋时期,在敦煌石窟所发现的绢画即可作为最佳左证。其次,五代宋初画家如王齐翰、曹仲元相传皆画过白衣观音;宋代秦再思亦在《洛中记异录》记载:“花冠美姿容,辎軿甚盛,忽自天而下,衣白衣,佩金带,执金骨朵…头束高髻,顶披白纱…。”,其文字清晰地描绘了白衣观音在民间之形象。

这尊铜制嵌银丝立姿观音像,身着天衣,椭圆形脸庞,面颊丰腴,额际宽广,曲眉似弯月与鼻胫相连。高髻隐于头巾之下,细发长且整束,额头中心有一银点,双月眉,垂俯的双目宛若未开敷之莲苞,鼻挺俊,小嘴扬起。天衣线条流畅柔顺,满身嵌入之银丝云纹,虽有些许脱落和氧化,但仍能看出工艺精细,铜质极佳,表面包浆陈旧,光泽不均。背后有古篆体四字款铭“玉堂石叟”,是一件完整大型石叟佳器。可宝可藏。


 怀瓷赏秋:明清瓷珍赏 

243

明崇祯 高士纹小钵

直径11厘米

估价: JPY 250,000 -

明末清初,官窑烧造的衰落、政府控制的松动直接导致优秀工匠、上好原材料与先进生产工艺流入民间,民窑业籍此得到极大发展,成为明末景德镇瓷器烧造的主要力量,其中不少生产水平较高的官古户都承担起完成御器厂基本停工后宫廷用瓷的烧造任务。

此件明崇祯小钵,胎质坚细,修胎规整,底足为不施釉的细白砂底。整体器型浑圆而饱满,钵内保留较宽的拉坯痕迹。钵上青花绘画,摆脱了嘉靖、万历以来繁缛、密不透风的风格,显现出清丽疏朗。所绘人物生动形象,三名高士在林间高谈阔论之情形跃然于眼前。可以说是极为典型的崇祯时期器物。

萬邦拍卖 ★ 2023秋拍

预展:(日本时间)

2023年10月10~15日  10:00-18:00

拍卖:(日本时间)

2023年10月16日  11:00

  • 铁木古韵:家具工艺品专场

  • 古韵天成:高古瓷、高丽瓷、高古青铜器专场

  • 凉风有信:文房及佛像专场

  • 怀瓷赏秋:明清瓷珍赏

  • 匠心独运:漆器、玉器、唐木杂项专场

  • 妙笔生花:中国书画及西洋油画专场

  • 欧洲艺术品、日本和器集萃

地点:东京都中央区新川1丁目-23-5    新川イーストビル11階

电话:03-6260-3991  03-6260-3992

Email:bids.japan@united-auction.com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日本万邦一战成名,秋拍高古盛宴即将开启
国宝级汉代青铜“越王勾践剑”将在日本拍卖
今天在日本东京拍卖的西周青铜器
青铜艺术 | 你必须知道的十五件青铜鼎 | 顶级国宝零距离窥视
王者归来,2017西泠秋拍中的青铜器
伪造青铜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