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高仿赝品知多少

江西景德镇是高仿做旧瓷器的源头和重镇,河南孟津南石山村近百家个体作坊催生了当地高仿唐三彩工业园区的出现,而河南伊川烟涧村农民几十年来在耕作之余,用最原始的方法浇筑出来并人工上锈的青铜器,曾让众多文物专家打了眼。

瓷都复古

沿着斑驳泥泞的小路往前走,在狭长曲折高低起伏的街巷深处,可见错落分布的大大小小数百家瓷器店铺。无一例外,店内橱窗及地板上摆卖的所有商品,几乎全部为历代官窑瓷器的高仿做旧货。

这里是景德镇樊家井高仿一条街。

从热销日用瓷器的景德镇国际商贸广场步行三四百米,一栋高层建筑正如火如荼地建设中。在该建筑靠近沃尔玛超市的一侧,由几块蓝底色铁板拼接而成的一人来高的矮墙上,写着清晰的白色字体樊家井仿古村入口,而五米开外的一面巨幅白色广告布,则更为明确地告知路人:由此进入樊家井陶瓷古玩市场。

显然,此古玩非彼古玩。

到樊家井参观及购物的来客,最为心知肚明的一点是,这里没有文物,也没有古玩,有的只是仿造水准参差有别的新货。

浮梁县商人刘桐满,43岁,在樊家井做仿古瓷器生意已八年多。驻扎在这条由违章建筑围拢的仿古街边招揽生意,他练就的本领是,一眼就能看出即将走进店里的客人,大概是做什么生意的以及会不会与他达成这笔交易。

不过,即便明知客人肯定不买,他也愿意耐心讲解一番,用他的话说,客人太少,权当聊天解闷儿了。“这两年生意不好,有时候好几天都不开张。”刘桐满直言不讳地说。

三十来平方米的店铺,橱柜、满地都是大小不一的瓷器,且基本都是做旧仿古货,碗、盘、花瓶、茶壶、佛像、财神爷等,而康熙、雍正、乾隆年款青花瓷器,则占据了他店内商品的最大比例。

从店内柜子的最高处,刘桐满用钥匙打开柜门,取出一个个头儿并不算大但做工的确精细的花瓶说,这是他手上存货中做工最好卖价也最高的一款,售价3000元,最低2500元可拿走。而其他普通仿古瓷花瓶,基本只在一两百元甚至七八十元一个,“一分钱一分货”。

樊家井仿古瓷生意到底有多少收入,这自然因产品质量的不同和销量的各异而千差万别。

在采访多个作坊老板后,得出的大体结论是:纯收入在10万元左右的,属于生意相对较好的,几十万上百万的,属于凤毛麟角,一年收入四五万的大有人在。

换句话说,收入并不高。

刘桐满说,樊家井高仿瓷的大客户,多数是各地经营古玩店或礼品店的老板,他们买走这些瓷器后,有的会当真的卖,做工地道的或可卖到几万几十万,有的只按工艺品卖,成交价一般是樊家井采购价的四五倍。

刘桐满的瓷器作坊,和这里其他所有店家类似,位于距离景德镇市区几十公里的农村的家中。春节临近,仅有的三四个工人,已经放假回家了。

刘桐满说,经过多年的发展进步,以樊家井为代表的景德镇瓷器高仿做旧行业,已逐渐呈现出常态化和分工化的特色:有些作坊只生产白胎,即无图案的白底瓷瓶;有些作坊擅长书画仿作,买来白胎完成绘制,赚取利润;有些作坊因为有独立的柴窑,可提供烧制服务,收取费用;有些作坊专事后期的做旧处理和打磨,也有利可图。

樊家井各店家,销售的基本都是自家的仿古瓷产品,另有部分店铺,也会有选择地采购其他作坊的产品搭着卖。一般而言,有店铺的,基本都有作坊,作坊往往在远离市区的郊县,很多是一家男女老幼全上阵做仿古瓷生产的很多,采购白胎完成绘画的比例最高,白胎的规格尺寸和图片只需提供给生产方即可届时提货。

当然,也有部分作坊,仍然是从泥巴到成品,一条龙全部独立完成。

仿古做旧的借鉴资料非常丰富。

因为千年瓷都景德镇,到处都有古瓷片的出土。这些真品的残片,是除古董原件之外,当今仿古做旧作坊的重要参考样本。另外,近年大量公开出版的书籍、图录,以及景德镇高仿博物馆的实物展示,都是比照学习的资源。

成本亦不可小觑。不过,高仿瓷的总成本中,有一大块是工人工资,尤其是有专业技能的熟练绘画师傅,他们的月薪或可达万元。高仿瓷对泥土的选择非常讲究。只有使用与古瓷相同或相近的土石,才能仿制出最为逼真的瓷器成品,而目前一吨高岭土的价格,已被炒至数千元。

樊家井的高仿瓷,品相不一,价格各异。各家比照其他店铺的同类产品品相定价,做工精细一些的就定高一些,做工粗糙的,或有明显瑕疵的,往往卖不上价,乃至摆上一年都无人打量。

有业内人士称,樊家井的高仿瓷,确有精品,但不多,不足总数的1%。

高仿溯源

景德镇陶瓷馆研究员、中国硅酸盐学会陶瓷分会副会长黄云鹏,早在1993年就成立了景德镇佳洋陶瓷有限公司并自任董事长。他被誉为中华仿古瓷第一人。

黄云鹏已从事陶瓷研究和实践40多年,他仿制出来的宋影青刻花、元青花、明青花、五彩、三彩、刻花填绿彩、珐琅彩、粉彩、低温黄釉的仿古瓷曾被称为“黄窑瓷”,名扬海内外,成为当代的“官窑”。

据黄云鹏考证,景德镇高仿瓷做旧行业,从晚晴民国时期就已经开始了,一般认为,是在光绪宣统年间,在鸦片战争之后。

民国晚期的北京、天津、广州等大城市,都有自己的古玩市场。八国联军入侵中国之后,国门大开,很多外国人到中国游玩,亦带动了当地古玩市场的火爆,而作为古玩中重要门类之一的古瓷,呈供不应求之势。这时,上述三地的古玩商,见有利可图,开始带着真东西,到景德镇寻觅老艺人,要求他们对比原作,仿造出一模一样的货,仿造之后再做旧,然后将精仿瓷器作为古董,卖给外国人。

此后的1953年,国家轻工业部陶瓷研究所,也组织了一批老艺人,力图恢复景德镇失传已久的古瓷制造工艺。

在国家文物局的协助下,一批古瓷器真品,当年从上海博物馆、故宫博物院、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等单位,被调运至景德镇。仿古瓷很快被制造了出来。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最早出现的一批景德镇仿古瓷器。这批瓷器目前大多数仍保存在景德镇陶瓷馆。

1957年之后到1966年文革开始之前,北京工艺品进出口公司、广州工艺品进出口公司等多家单位,已将景德镇传统陶瓷,包括仿古瓷,作为对外销售的主要商品。

1978年之后,仿古瓷工艺全面恢复,形成了一个发展高潮。据黄云鹏回忆,1981年,景德镇陶瓷馆开始仿制元青花和明代的永乐、宣德官窑青花瓷器,后扩展至明清两代瓷器,以解决该馆发展资金不足的问题。

1985年,景德镇的民营企业已经很多了,个体户纷纷出现。眼见景德镇陶瓷馆的仿古瓷售价很高,非常赚钱,一些个体户开始偷偷仿造,队伍日益发展壮大。到1995年,个体高仿瓷作坊,已达到了1000多家。

樊家井就是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出现的。不难发现,樊家井各仿古瓷作坊的销售模式,基本是守株待兔式,走出景德镇到外地推销的极少。

这里,原籍福建莆田的澳门商人不得不提。借助景德镇的高仿瓷,这些福建客商,数年间骗了很多等着捡漏儿的文物收藏者,发了大财。

这些莆田人,是在文化大革命后期去往澳门并加入澳门籍的。他们瞄准了刚刚出现的景德镇仿古瓷,将其当做真东西,卖到澳门,再销往香港和台湾,而当时的文物市场对仿古瓷,还没有察觉,很多人因此受骗。

据黄云鹏会回忆,当年来到景德镇的莆田人,有几百人,常年住在当地,他们走街串巷地看货订货收货,并要求各作坊艺人需将瓷器做旧做成什么样子。另有一些个体户主动送货上门。景德镇火车站对面的华光饭店即这些澳门商人的集中居住地。

据称,莆田人收购高仿瓷,多数是现场买,商量好价钱,然后打包运到澳门,之后陆续销到新加坡、马来西亚、台湾等地,生意非常好。生意的火爆,刺激了市场的需求,进一步拉动了景德镇高仿瓷工业的繁荣。

做旧技法

市场在发展,高仿瓷做旧工艺,也在不断变革。

做旧方法一直多种多样,一个基本要求是,需要达到旧货的感觉。

记者得到一个说法,即改革开放以来,高仿瓷做旧,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上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中后期,第二阶段是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至今。

第一阶段,以仿出土器物的特征为主,常见的手法是用砂纸打磨新烧制出来瓷器的釉面,或者用氢氟酸腐蚀釉面,然后涂刷泥水,泥水渗透到被破坏的釉面内,造成出土效果。

第二阶段,以仿传世品的特征为主,高档仿古瓷会采用中药浸泡的方式,造成旧货的效果,根据瓷器不同,中药配方也略有分别。少许酒精的加入,利于造成粉彩瓷蛤蜊光效果,而少许氢氟酸可以消除釉下彩瓷器的亮光。

据称,除了中药浸泡,其他表面做旧方式还很多,比如茶水煮、用香火烟熏、涂细煤灰等,器物内壁鸡爪纹,可在上釉瓷出窑时拿小锤敲打即可形成。

新做出的瓷器,表面会很亮,有耀眼的光彩,做旧的第一步往往是去光,即把耀眼的光彩去掉。

以青花瓷为例,去光的常用方法是用15%左右的氢氟酸浸泡。

瓷器在氢氟酸中浸泡15分钟-30分钟后,表面的光泽大多褪掉。继之以打磨的方法,使高仿瓷表面产生类似使用过程中造成的磨损迹象。方法不一,有的用砂纸打磨,有的用很细的砂轮敲击。

接下来是污染环节。污染亦有多种方法。有的用土灰,有的用高锰酸钾。

据黄云鹏讲述,高锰酸钾需要拌上黄泥,涂到瓷器的表面,一段时间后擦掉,如擦掉后仍有剩余,再在火上烤一烤,这样,高锰酸钾的紫色,就变成了黑色,形成了污染的痕迹,极像旧货。

“这是过去多年高仿瓷做旧的基本方法。现在的技术五花八门,各有各的绝招。”黄云鹏说。

尽管电窑、气窑都已出现,而且功能更稳定可控,但好的瓷器比如仿古瓷,目前仍需柴窑烧制。

据了解,目前景德镇专门烧柴窑的师傅,只有屈指可数的几个人了,全市现存只四五处私人小柴窑,基本上就是这几个人在烧。

2012年,仿古瓷行情欠佳。按照黄云鹏的说法,这和中国经济形势以及反腐力度的加大都有关系。据称,有些精品仿古瓷,实际上是作为高档礼品,买去送给高官、领导、上司的。

曾在景德镇从业24年的李广琪,几年前已退出了高仿瓷行业。在李广琪看来,高仿瓷的出现,有人为炒作和个人炫耀双重因素。

李广琪认为,作为一种艺术形式,高仿瓷无法回避,未来也不可能消亡,而且,如果没有这些仿古瓷艺人的存在,中国的古瓷复制是没有希望的。

“阿迪达斯、耐克人家有注册商标,古瓷谁注册了?没人注册啊。这个行当,自古以来就有,一直是被官方允许的。耿宝昌的师傅孙瀛洲,在民国时期就是高仿专家啊,他的高仿瓷全都卖给了外国人,一卖就卖几千大洋,和现在一样啊。”李广琪说,仿古瓷无罪。

“生产领域无可指摘。只是,在销售领域,可能存在一个道德层面的问题,比如,有人拿高仿的东西去骗人。但正如做菜刀的没罪,有罪的只是拿菜刀杀人的人。”李广琪说。

李广琪的观点是,随着行业的整合以及仿古瓷工艺的广为人知,古瓷爱好者、收藏者都将慢慢心明眼亮,而高仿瓷,作为一种艺术品,理应平民百姓化。

河南造

河南孟津南石山村,是中国高仿唐三彩的重要来源地。

南石山村各唐三彩工厂,在宽阔笔直的柏油路两侧,一家一家,比邻而居,园区规划井然有序。

与景德镇樊家井不同,这里的产品销售,不是在店铺内,而是直接走进工厂任意挑选。有些工厂在厂区内另设有展厅,有的则把产品干脆摆在了院子中间,任凭风吹雨淋。

各厂产品大同小异,多为马、骆驼、人物等,大小不一,体积较大的物件,售价也仅只一两百元。

许宝峰,南石山村人,已经做唐三彩高仿制作19年了。他的洛阳宝峰文物复制品厂,坐落在南石山村“三彩一条街”的西侧,占地面积在该村大小100多家高仿唐三彩工厂中,排在前三位。

“说实话,生意不好做,收入低,今年尤其不行。”许宝峰叹口气对记者说。

据许宝峰观察,到南石山村购买高仿唐三彩的顾客,目的各异。有的是当做高档礼品,送给朋友或领导,有的是觉得好看好玩,买一个放在家里,有的是批量采购,作为工艺品再销售,而真正想要拿去当文物卖的,听说过,没见过。他觉得这事儿基本上不可能成功,因为在内行人看来,两者的差别,还是非常明显的。

与樊家井各店家的销售方式颇为类似的是,这里的所有工厂,都是坐等顾客上门,很少有人外出推销,也不愿借助网络销售,即便用过网络推广的,也多数认为没什么效果,而且各厂老板从来直言,卖的就是仿制品、工艺品,不是什么古董、文物。

“价格在那儿明摆了嘛,一件真货二十万,我这百八十块钱就能卖。”许宝峰笑笑说。许宝峰给记者算了一笔账。

做唐三彩的收入,其实和外出打工差不多,一年十万块算多的,五六万、七八万的属于大多数,一年挣上二十万的,极少极少。

与南石山村相去1小时车程的伊川县烟涧村,是全国闻名的青铜器仿造第一村。78岁的烟涧村民方兴庆,被认为是该村青铜器仿造行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据多位村民讲述,烟涧青铜器仿造生意最红火的时候,全村700来户,有200多户在家中如土法炼钢般,制作青铜器,即便在销售并不看好的近两年,也起码有100来家,仍在勉强生产和销售。

在家中见到已退出该行业六七年的方兴庆时,他正卧床休息。得知记者来意后,他决定爬起来和记者抽根烟。

“村里做青铜器的,都是我的学生,”他嘿嘿笑着,不忘提醒记者说,“即便不是直接跟我学,也是跟我徒弟,或我徒弟的徒弟学的。”

早在上世纪60年代,当全国各地还在吃大锅饭的时候,方兴庆就已悄悄做起了倒卖文物、古董的生意。

一天,方兴庆从某村收来一面青铜古镜。遗憾的是,铜镜有残缺。为了倒手时能卖出高价,它找到了同村银匠刘克铎和木匠路治群帮忙。三人闭门造车,反复讨论和尝试,最终用木头雕出了铜镜的模具,不但修好了铜镜,而且创造出了该村延续至今的新的经济支柱高仿青铜器产业。

方兴庆说,他最初只是做铜镜,后来逐步扩展到鼎、簋等器物,几百斤重的大家伙也做过。他直言,早期做出的铜镜,是当真货去卖的,赚了些钱,也两次被警察抓走,后来他就把青铜器当工艺品卖,跟他学习的制作者越来越多,派出所的人不知怎么也就不来了。

方兴庆有三个儿子,除老三偶尔会以家庭作坊的生产方式,搞出几个看起来像青铜器的东西之外,家里已没人再走这条路。村里真正因青铜器而赚到钱的,不是方兴庆和他的儿子,而是很快学到了技术并很早就投资生产的村民刘太敏等人。

刘太敏,49岁,2010年初他就在烟涧村马路边,盖起了一栋三层小楼,最近又在一千米开外的地方,又盖起一栋几乎一模一样的小楼,每栋小楼的造价都在四十万上下。

进村路边唯一一个加油站,也是刘太敏的生意。刘太敏对记者讲述称,方兴庆算是村里做青铜器的元老,他也是从方兴庆那里学会的,学会后,他又教给了同村的很多人,比如,同样有很大厂房的村民李成召,就是刘太敏手把手教会的。“我直接教会的人,肯定比方兴庆多,不信你去打听。”刘太敏颇为自豪地说。

刘太敏的感受是,高仿青铜器这一行当,在烟涧村已经很难做了:一来,近年全国不少地方,出现了同类基地,有些产品做工更讲究,做锈做得更逼真。二来,烟涧村一村内的同业竞争已白热化,辛苦浇筑出来的青铜器,甚至已到了论斤卖的程度,很可悲,没意思。

刘太敏已在筹划转型。他的转型包括:青铜器要深加工、做精品,另要提高附加值,比如,做镀金的青铜器。尝试增加新业务,比如仿古家具。他说,和青铜器相比,仿古家具才大有可为。

村民方培泉也在积极钻研。他坦言,青铜器如何上锈,每家方法不尽相同,扔粪坑里泡着或埋土里藏着的土法早已落伍了,而他的秘方,是用一万多块钱,从禹州神镇买来的。但比较尴尬的是,陆续做出了几十种青铜器的方培泉,真正卖出去的货并不多,很多高仿并做旧的青铜器,都囤积在了一间空房子里,占压着大量资金。有段时间,实在无可奈何,为了生计,他一个人外出打工去了。

生产青铜器的主要原料是黄铜,村民们的黄铜多购自各废品收购站。黄铜价格目前每斤在17至18元,而有些较大的器物,如司母戊鼎、洛阳鼎,经常是一个器物就已超过一吨,也即单论这黄铜的成本,已近四万元。更何况,一般每个家庭作坊,至少要雇一两个帮工,每人每月工资至少三千元。

工人工资在涨,黄铜价格在涨,产品又卖不上价,烟涧青铜从业者,已经有很多转行不干这一行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注意:十大古玩造假地区大揭秘!
樊家井仿古作旧一条街,最“全”的就是“假”!!
[转载]景德镇仿古瓷现状
景德镇仿古瓷现状
这些景德镇陶瓷市场,你都逛过吗?
景德镇仿古作坊见闻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