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盘点2014】生态篇

2014年12月25日 作者:北京昌平 

昌平打造绿色生态涵养区


      沿着北京古老的中轴线向北,有一片文韵悠长、蕴藏丰腴的土地,是素有“京师之枕”美称的昌平。

      在上风上水的昌平区,全区林木绿化率65.89%,森林覆盖率44.11%,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6%,是北京最具吸引力的自然生态休闲旅游地。

      为涵养生态,加快美丽昌平建设,近年来,昌平区在转型发展过程中,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到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绿地面积逐年增加,温榆河支流绿廊覆盖,低端产业不断退出,违法建设严格拆除、空气行动计划不断开展……生态建设将昌平的区域幸福指数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

【未来科技城再生水厂全景】

      建设生态绿屏

      围绕构建“平原绿网、城市绿景、山区绿屏”三大生态体系,2012年至今,昌平已高质量完成11.7万亩平原造林任务,形成景线连接、成带连网、独具特色的平原生态景观。同时,昌平通过统筹重点功能区、重要节点绿化美化,抓好沙坑治理、矿山复绿、森林健康经营等工作,荒山变林海,沙坑变绿洲。

【青联委员植树】

      起风时节,占地800亩的“阳坊大坑”不见了往年的风沙肆虐,取而代之的是绿树葱茏,风景林地。

      位于阳坊村北的800余亩非正规填埋场,曾经因盗采沙石,形成了南、北两个区域的大沙坑,俗称“阳坊大坑”。今年2月份,阳坊镇对“阳坊大坑”进行联合整治清理。利用短短的7天时间将大坑平整完毕,共清理乱倒渣土近百万立方米,建筑垃圾9000余吨,拆除违法建设3处,平整土地800余亩。至此,昌平辖区内79处建筑垃圾非正规填埋场已整治了完成,土地恢复了原貌。开春后,昌平区将对这些整治完成的垃圾填埋场实施绿化。

      在山区绿屏的建设中,昌平的生态清洁小流域综合治理开始于2001年,工程包括新建污水处理设施、封育保护、节水灌溉、村庄美化、修田间路、源污染防治、沟(河)道清理整治等。

      整治后的十三陵七孔桥上游,原本因砂石盗采而变得坑坑洼洼的河道,现在变得平整、宽阔。七孔桥公路两侧,还栽种了大片的火炬和油松,渐次变红的火炬树叶,映衬着苍翠的油松,煞是好看。

      不仅十三陵七孔桥上游环境发生了大变样,上口小流域、羊台子小流域等小流域环境及村庄内的基础设施也都得到了改善。截至目前,昌平区治理的生态清洁小流域已达36条,治理面积422平方公里。

【七孔桥花海】

      治理河道生态

      2013年至2015年的3年内,昌平斥资60多亿元对全区范围内开展污水治理和河道水环境治理。目前,昌平区已建成集中污水处理厂6座,处理能力14.45万立方米/日,建成小型污水处理设施227个,截至目前污水处理率为48%。此外,昌平区为提高污水收集、处理和再生水回用能力,还重点实施了集中污水处理厂建设、污水收集管网工程建设、小型分散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清河排污口应急污水治理、再生水利用工程、中小河道治理工程6大类工程。

【兴隆口沟河道施工现场】

      此外,今年昌平区把河岸绿化纳入河道综合整治,9条治理的温榆河支流堤岸两侧,通过新增树木,调整种植结构,增添61公里的绿色廊道。

      在兴隆口沟杨角路路段,伴随着挖掘机的轰鸣声,几辆石轮车不断往外运送碎石,原来10余米宽的河道被扩宽到了30米。这9条河道两侧将新增树木4万余株,以北京乡土树种杨树、柳树为主。一方面可以减少水土流失,另一方面可以提升河道两侧的景观效果。

      未来两年,昌平区还将整治12条河道。按照治理规划,这12条河道将全部实施增绿补绿、景观提升工程。2005年以来,昌平区已相继实施了温榆河、南沙河、北沙河、东沙河等几大重点水域的河道绿化工程,共种植各类乔木、灌木60万株,种植草坪360亩,种植水生植物330亩,形成林带20公里。

【治污装置上岗,每天减排4.17 万吨污水流入清河】

      与此同时,昌平通过实施截污、增加污水处理厂能力、封堵违法排污口、建设临时应急处理设施等手段,对清河3处排污口进行了治理,实现河水不黑不臭,水质得到明显改善。治理后,每天可减少4.17万吨污水直接入清河。

      今年,未来科技城再生水厂的建设运行,不仅解决了宏福苑以东,京承高速以西,温榆河以南,七北路以北及未来科技城约47平方公里范围内各社区及企事业单位等约38万人的污水排放问题,还为昌平的污水处理添上一笔重彩。


      清洁空气行动

      为推进清洁空气行动计划,切实提高空气质量,今年,昌平区通过严格源头管控,深化结构调整,强化污染治理,将退出50家“三高”企业、“减煤换煤”14万吨、淘汰上万辆老旧机动车、推出4500辆公租自行车……空气质量将得到明显改善,PM2.5平均浓度优于其他发展新区。到2017年,全区燃煤总量要比2012年净削减60万吨、减少35%。区域PM2.5年均浓度将控制在每立方米55微克左右,优于全市水平。

      2013年,已经“服役”20余年的昌平科技园区供暖锅炉房被拆除,进行“煤改气”改造工作。昌平科技园目前进驻了超过1000家企事业单位,仅西区就有供暖面积213万平方米,每年供暖季耗煤7.5万吨。

      目前,这一区域供暖由6个燃气锅炉房共14台燃气锅炉承担,总装机容量达295蒸吨。干净是燃气锅炉房给记者最深印象。锅炉房内一尘不染,阳光透过房顶彩钢棚上的窗子,直射在浅白色的地砖上。两台40蒸吨燃气锅炉正在进行运行,发出轻微的轰鸣声。

      家住拓然家苑社区的贾女士,看着往年冒烟的大烟囱不再使用,而拍手叫好。“每年的供暖季,马路上落着一层煤灰,一刮风可脏了。”贾女士说,告别了烧煤,对改善环境大有好处,我们全家都赞成。

      未来2至3年,昌平还将对昌盛园供热厂、南环供热厂、北环供热厂进行“煤改气”改造。


      推进垃圾分类

      为持续加强环境秩序治理,创造绿色的社区及绿色的城市形象,昌平区围绕“绿色北京”战略,在全面推进城乡环境建设的同时,不断优化生活垃圾管理,在全市率先创建了“户分类、村(社区)收集、镇(街道)运输、区处理”模式和“规范前端、物流配送、专业分拣、厂商直挂”的可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模式的同时,还在辖区内积极倡导垃圾分类。目前,昌平区2010至2013年有107个小区实行了垃圾分类,涉及人口约38万人。

【垃圾分类宣传活动进社区】

      此外,昌平区按照大类粗分和源头减量工作原则,积极完善垃圾分类收集和运输全过程管理体系,将居住小区生活垃圾分为“可回收垃圾、餐厨垃圾和其他垃圾”三类,建立“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和分类处理”运行机制:建立试点小区生活垃圾“户分类”和分类投放机制,实现垃圾源头减量;建立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运输机制。为各达标小区配置分类收集电瓶车,实现分类收集。建立分类处理工作机制,实现垃圾分类处理。即居住小区的可回收垃圾,由商务部门或社区居委会指定的回收公司进行回收、运输和处理,实现可回收垃圾资源化;餐厨垃圾运到区粪便消纳站,进行油水分离。其他垃圾运输到阿苏卫垃圾填埋场。

      在全区开展垃圾分类的基础上,从2010年开始,昌平陆续在兴寿镇、十三陵镇、流村镇、南口镇建设垃圾筛分设施,4个镇的数据监测显示,使用垃圾筛分设施后,垃圾减量均达到40%至50%。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张家港市:关于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中环境保护工作的调研报告
秭归县"十二五"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规划调研报告
长江流域垃圾围村现象严重 溪流河道变下水道|垃圾围村
重庆市生态清洁小流域(重要水源地)建设体系研究
农村环境污染问题的原因及对策
衡水市坑塘“变身”好风景,一河清水绕城乡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