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文物篇】清代御用金银器

 

本期分享的展览与往期大部分分享一样,都不是某个博物馆常设展览,不是随时可以前往参观和拍摄的,这一点有些朋友不清楚,多数是网络上没有或很少的图片,希望对文物有研究兴趣的朋友有空多浏览,也请分享给您身边的爱好者,特别是有收藏爱好的朋友,搞收藏一般从博物馆的藏品开始看,可避免走弯路或上当误入歧途。顺便给初学者作个提醒,古玩自古水深,但凡是商家分享的知识尽量少看,多数是误导作用。关于古玩界的黑暗,我们会定期发布揭露帖,敬请关注,谢谢大家。


《展览序言》自1644年清兵入关到1912年清朝灭亡,大清帝国统治了中华大地长达268年之久。在中国历代王朝中,清朝的人口最多,蒙古、台湾、汉时的西域和唐时的吐蕃全都被它收入版图。然而,帝国晚期的衰弱、战败、割地、赔款仿佛成了国人永远的伤痛。

在大清帝国统治结束百年之际,我们从故宫的清代御用金银器中精选了80件金器和20件银器来穗展出,希望借此来洞见这个消逝王朝的背影,并亲身感受满清皇室的生活和文化品味。

清朝时代的北京紫禁城俯视图

清朝疆域图

太和殿的摆设

皇帝使用的印玺存放工具

展品《金鹤香薰》。鹤为金质,呈昂首站立呜啼状,通身錾刻羽纹,腹部内空,其上覆羽翅为盖,空腹内可贮香料,香气通过张开着的鹤口部漂出。底置一山石形铜铅座,鹤双足底出榫,可插入底座之上。鹤形香薰为清代宫廷殿堂中重要的陈设品,置于宝座地坪上的两侧。

展品《金印池、匣》。印池、印匣为一套,是盛放印玺之器。黄金制成,印匣外部两侧备有四个提手,可系绳。

展品《银錾花镂空双龙纹长方盒》。盒银质,盖作拱起的梯形,盖面镂空錾花,中为一桃,左右各一条云中龙。盖拱及盒身为镂空竹枝,盖与盒的口沿则錾以缠枝梅。此盒为皇帝书房中装文具的陈设品。

展品《银烧蓝暖砚》。此砚特别之处在于冬天可使墨汁不冻,故称“暖砚”。砚盒上部安放着两个银质长方形砚池。砚底下方中空,其中安放着两个半圆形小屉,当天寒地冻时,于其中置放烧红的木炭,温暖砚池,可以防止墨水冻结。此砚盒为银鎏金嵌珐琅,材质名贵,做工精细,是清代文具中的代表性作品。

展品《金光素盆》。清东陵祭器

展品《铜镀金双耳四足炉》。此炉为神前香案上所供之器,其器形由古代青铜器演变而来。这件炉大量饰以青铜器常见的几何纹饰,整体造型庄重,是祭祀天地祖先时的祭器。

展品《金累丝万年如意》。这件如意是在木胎上采用八成金质累丝工艺制成。是乾隆皇帝60寿辰时王公大臣们进献之物。

展品《金累丝嵌松石葫芦式斋戒牌》。斋戒牌是祭祀前佩戴在身上以表正在斋戒期间的标志牌。此牌为葫芦形,以累丝工艺制作,牌的上下有丝带以供佩挂,各串珍珠一粒。

展品《金带座佛龛》。此金佛龛带底座,龛前面中间镶玻璃,边为累丝缠枝莲花纹,两边及顶、底均累丝卷草纹。背面刻“乾隆三十一年九月初三”及满文、藏文。金座錾刻莲瓣纹,底刻有佛花。

展品《银錾花贲巴壶》。“贲巴”是藏语“瓶”的意思,这种壶原用于佛教灌顶仪式。这件贲巴壶腹中部凸出一仰首兽头,口衔长曲流。壶上有盖,下有蕃莲花底座,腹部有银鎏金梵文一周,颈中部、腹部饰银鎏金蕃莲纹及多种花卉纹。此壶造型奇特,做工精细,为清宫佛堂中的供器。

展品《金嵌色石塔》。为藏传佛教覆钵式塔。整个塔身十分美观、华丽。正方形须弥座为底,四周饰以铃杵纹、莲瓣纹及双狮纹。须弥座上为四层圆台饰莲瓣纹并刻满文字。塔腹为八个兽头含绿松石珠镶嵌的缨络。塔身正中有龛门,外有玻璃罩。塔刹十三层,刻满文字,四竖行绿松石珠镶嵌其中。塔尖有火珠、日、月、天盘、地盘组成。

展品《银团寿纹多穆壶》。“多穆”为藏语,原指一种盛装和搅拌酥油的桶形器。多穆壶多为满清宫廷和藏蒙上层贵族使用。该壶器身分为三节,腹部一侧饰以龙首,龙口含弯流,另一侧龙口衔长弯柄,柄下端为鱼鳞纹龙尾,器身表面鏊刻团万寿纹。此壶为咸丰时祭器,民族特征突出,而又彰显出高贵的皇室气派。

展品《金佛塔》。这件佛塔为藏式风格,但在其塔座上安有一圈汉式栏杆,两种风格浑然一体。塔的整体装饰较为简洁,造型小巧玲珑,而工艺高超精巧,整体金光璀璨,是不可多得的盛世之作。

展品《金佛》。佛像头戴活动五佛冠,肩垂飘带,项挂缨络纹,佛身两旁各插宝相花一枝,花心分别镶法轮、佛花各一,椭圆形座,莲瓣纹。

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帝国,其宫廷饮食文化既延缓了几千年中国宫廷筵宴传统,又保留了满族的饮食特点,同时还吸收了蒙、藏、维等民族文化因素,形成了独具清代皇室特点的宫廷礼俗。清代皇帝及其皇室成员在进行筵宴时,不仅精于美食,而且重视美器,以体现其政治上“举世无双”的显赫权势。可以说,每一件餐具从外形到内观,都充分体现出皇家的“尊荣”、“富贵”、“典雅”与“威仪”。

 

清代宫廷御膳主要是由三种各具风味的地方菜系发展而成。

第一种是满族菜。满族早期为游牧民族,牛、羊、马等肉类便成为日常生活常用食品的原料。入主中原以后,清宫内府的厨师利用这些原料,加以改良,从而形成一种独特的风味。

 

第二种是山东菜。本来北京的饮食没有什么特色,明朝迁都北京时,皇室中的厨师大多来自山东,因此山东风味便在宫中普及开来。此后宫廷饮食便以山东风味为主并沿袭下来。

 

第三种是苏杭菜。乾隆皇帝数次巡行江南,且每次都到苏杭等地。乾隆皇帝对苏杭菜点十分欣赏,下令编制菜谱,从此苏杭菜也在宫中流行起来。

展品《金錾花云龙纹葫芦执壶》。此壶为乾隆时酒器,整体呈葫芦形。壶嘴与壶身相连接处为一兽首造型,柄为龙形。盖面及腹部皆錾刻云海及二龙戏珠纹;盖及壶身镶嵌有珍珠、红宝石、绿松石、珊瑚石、青金石等各色宝石共28颗。此壶纹饰繁复,锤錾技艺高超,是清代宫廷御用酒器中的精品。

展品《同治款金錾花执壶》。皇宫宴会上的斟酒之器。此壶为八成金,盖面饰有花卉纹,颈部饰一周蕉叶纹。下腹部饰缠技花叶,一侧铸一仰身龙首,口衔长曲流,流中部有一镂空缠枝横梁与壶颈相连。异形曲柄,上端以龙首与壶颈相连,下端向外弯出一灵芝形装饰。此壶造型优雅,线条流畅,錾刻的纹饰精细繁复。

展品《乾隆款银镀金龙柄奶壶》。此壶为银质鎏金。盖顶有花苞形钮,下以覆莲纹为纽座。盖腹无纹,刻有“大清乾隆年制”六字,盖下口近缘处铸卷浪纹。壶颈部饰一圈八宝花,腹部光素无纹,壶腹一侧有龙形把手,其上部有金链一条与盖相连,圈足饰垂莲瓣纹。该壶造型体现了乾隆盛世精湛的工艺和高雅的审美情趣。

展品《银累丝盖碗》。盖碗是清宫中常见的喝茶用具,但做工如此精致却又神光内敛的盖碗则较为少见。该碗以极细的银丝仿藤编的样式,以累丝的工艺做成,真正做到了一丝不苟。

展品《银镀金葫芦式带盖执壶》。此器作葫芦形,兽首长曲流、龙首长曲柄,盖上以莲台形座托花蕾形纽。通体錾刻石榴花卉纹和如意云头纹,华丽端庄。壶底錾刻“大清乾隆年制”六字款。

展品《光绪款金执壶》。这件执壶与同治款金錾花执壶形制花纹都相仿,虽然从刻款看分属两代皇帝,但其制造时间应当相隔不久。

展品《银錾花葫芦式执壶》。这两件壶形体巨大,造型规整,为乾隆时期大型银器中的佼佼者。壶盖呈塔形,流和曲柄的根部均饰龙首。器身錾刻鎏金宝相花,盖面錾刻莲瓣纹。圈足饰六朵鎏金莲花。壶外底中心阴刻“大清乾隆年制”六字楷书。

展品《乾隆银镀金錾凤纹带托杯》。此杯银镀金,杯口沿下与腹近圈足处各饰一圈雷纹,腹部在米粒锦地纹上錾缠枝纹,中有二凤穿枝飞舞。双龙耳作身缠花枝状,神态雅拙可爱。杯盘中心突起一覆莲座,上有母口,杯的圈足正好嵌入,可有效保持杯的稳定。此杯为祭祀时所用之物。

展品《乾隆款金爵》。爵为古代的一种饮酒器,类似于后代的酒杯,仿青铜爵样式,前流后尾,双菌形柱立于爵口上,器腹上饰宽带纹和花瓣纹。三足外撇,使整体器形显得较为低矮。这套金爵也是传统祭典时的礼器。

展品《金錾花云纹椭圆盘》。该盘为椭圆形,盘内缘和内底以錾花工艺作米粒锦地纹,上出许多突起的朵云纹,应是宴飨时放果品的果盘。

展品《同治款金双喜团寿茶碗》。清代无论是民间还是皇家,都流行以吉祥物、吉祥语或吉祥符为器物装饰,而金银器因多数都为庆典所用,所以表现得尤其突出。

展品《光绪款金匙》。这件金匙的匙身别具一格地作为莲瓣形,仅寥寥数根线条,就把莲瓣的形态和质感都表现出来了。加上细长婉转的整体曲线美,给人以高洁清爽的印象。

展品《金錾花执壶》。通体錾刻缠枝莲花纹和如意云纹,象首流,龙首柄,盖为双层莲瓣纹,器底刻铭文“四十六两六钱五分”。这件豪华富丽的执壶是清代金器中的陈设珍品。

展品《银带盖火锅》。银火锅,由盖、锅、炉架、炉盘、酒精碗六部分组成。这套银火锅造型独特,样式优美,不但具有实用价值,更具有工艺、美术和历史价值。

展品《青玉镶金筷》

展品《道光款金光素碗》

展品《玉柄镶金匙》。这件玉柄金匙,以黄金为勺,光素无纹;以羊脂白玉为柄,柄端浅雕龙首。制造者把握住金与玉的性质,两者互相辉映,相得益彰;造型上修短合宜,曲线优雅。

展品《金镶玉果叉》。这把用于吃水果的果叉,以金为叉齿,青玉为叉柄,白玉为叉首,青、白、黄三者搭配得如此协调,令人惊艳。

展品《金錾花八宝餐具》。此六器(叉、碟、小碟、单耳杯、勺、箸)皆为錾花八宝龙纹,当年被溥仪典押换钱。

展品《金漱盂》。这件金漱孟为侈口、高领、鼓腹、圈足,领与腹部各錾出一圈“十”字纹地,上相间排列双喜与团寿纹。

展品《金手炉》。这件金手炉作八瓣瓜棱造型,鼓腹,腹部附一金扁条,上连活动提梁。炉有盖,盖上雕镂空五幅捧寿图,可让热气外出;炉身无纹,为免过热烫手,提梁上缠有布条,手炉造型简洁,小巧可爱,是清宫中的应时用品。

展品《金手炉》炉身无纹,为免过热烫手,提梁上缠有布条,手炉造型简洁,小巧可爱,是清宫中的应时用品。

展品《金镂空花鞘白玉把小刀》。左面一把小刀,刀柄为玉质,刻有云龙图案,剑格镶有宝石,刀鞘镂空,錾刻菱形花卉纹,鞘头有一穿环,系一黄色的穗带,鞘尾呈塔尖形。

展品《金如意》。其头、柄、尾各刻一团寿纹,共围以九只蝙蝠和四枝花卉,柄上团寿两边开光内共刻有十个喜字,寓意福寿多多,喜事连连。

展品《累丝嵌烧蓝葵瓣式银盒》。盖顶、盖侧、盒侧及圈足都作葵瓣形,子母口,表面银胎烧珐琅,上为团花、莲瓣、花卉纹饰。通体以银丝编织成网格纹。造型美观,色彩艳丽,工艺水平极高。

展品《累丝银花篮》。圆盘盖,花形盖纽,真口,平沿,扁圆鼓腹,圈足。对称的两股银条编成长直提梁,顶有一圆环扣。通体采用累丝工艺制成。

展品《银镀金云蝠八方盒》。盒作长八方形,除盖顶面外,盖侧与盒身均以雷纹界隔出八格,满饰繁缛的蝙蝠与云纹;盖口沿有数圈弦纹,其两侧各附有一块錾海水双龙戏火焰珠的银片,应是为了方便开启银盒而设计的。

展品《累丝银盒》。盖面和外底以细丝卷草纹为地,累一朵粗丝菊花。盖边和腹部纹饰均分为12组,每组分别以粗、细累丝掐成六瓣花卉和卷草。圈足边缘饰累丝雷纹。整器形制规整,工艺精湛。

展品《累丝葵瓣式银盒》。盖顶、盖侧、盒侧及圈足都作葵瓣纹,并以不同粗细的银丝堆砌出不同样式的卷草纹。其造型美观,装饰繁密,工艺复杂,体现了制作者的高超水平。

展品《雕花嵌宝石八角金盒》。通体呈八角形,盖面及八个侧面镂空雕刻花叶纹饰。盖面中心及其边沿、盒侧八面周边均嵌有红绿蓝三色宝石。整体造型别致,色彩华丽,做工十分考究。

展品《金葫芦》。圆雕剖开的半个葫芦,器身外有葫芦藤叶缠绕,并有花朵盛开,其花叶上亦有昆虫爬卧。此器为一对,金成色好,做工精致,是清代中晚期宫廷妇女用来装小首饰的陈列用品。

展品《金嵌珠宝护身佛窝》。佛窝是佛教用来存放护身符或安置佛像的地方。这件护身佛窝呈拱顶小厨形,正面錾一朵盛开的莲花,花心为一“佛”字,花托与花瓣上分别镶嵌了一颗异形珍珠、两颗蓝宝石、四颗红宝石。佛窝由一条黄色长绶带饶边系住,绶带下端散为丝穗形。

展品《金累丝花囊》。香囊又称花囊,此香囊由镂空累丝花朵组成,上饰点翠芘叶。香囊上下有丝绳串珊瑚珍珠为饰。

展品《金累丝花囊》

展品《金镶石圆盒》。盒为圆形,盖面嵌宝石碧玺等云蝠花纹,盖边嵌碧玺菊花,盖边及底边錾花“十”字纹,此盒錾刻工艺极其精致,为后妃盛放胭脂等物品所用。

展品《金錾牡丹纹嵌珠戒指》。戒指可以暗示后妃们的地位高低。这枚金戒指戒身宽大厚重,做工精湛细致,在一朵牡丹花心上托出一颗大珍珠,显得尊贵气派,应是皇后或地位较高的贵妃戴用的。

展品《金嵌红紫宝石戒指》

展品《金镶珠石松竹灵寿字簪》。簪首中部篆书“寿”字,寿字中间嵌东珠一粒,东珠非常珍贵,一般只用于皇后的首饰上。寿字由錾刻加累丝工艺制作的五朵灵芝环绕,灵芝上嵌宝石。簪首下部还饰有珠子5颗。簪脚为镂空累丝长针状。

展品《嵌珠连环金簪》。簪首錾刻成连环状,一端环弯曲,上嵌珍珠一粒,一端长尖形,一侧有“德裕”、“足金”戳记。此簪造型别致,为清宫后妃的佩戴物。

展品《镶红黄碧玺金花簪》。簪上嵌有两颗红色和一颗黄色碧玺,枝叶里有绿色丝线。簪脚呈长针状,素面。

展品《镀金元宝式银盒》。通体呈元宝形,圆盘盖,元宝形钮,盖面饰凸起的螺旋纹,平底,盒身素面无纹。

展品《金錾团寿字镯》。此镯断面大致呈圆形,但向内的一面较平直,以方便戴取。向外一面以米粒纹为地,上饰团寿纹一圈,寓意长寿。

展品《金镶九龙戏珠镯》。镯为一对,圆形,以金栏划分出九格,每格中各有一团身龙,龙口衔珍珠各一。手镯边沿錾刻海水纹,内壁刻有“聚华足金”戳记。造型独特,做工精致。

展品《玳瑁镶金扁方》。扁方为满族妇女梳旗式“两把头”时用于贯连固定头发的特殊大簪,均作扁平一字形。此扁方正面镶金,錾缠枝葫芦;扁方头部镶一錾金蝙蝠,头部两端各一朵金花托一颗珍珠。这件扁方的材质为玳瑁,现已很难见到,实为珍贵。

(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物华天宝 皇家御用金银器】36
历代金银器的时代特征 DM
清朝金银器
葫芦这么玩,真是绝了!
天 玑 星◆中国黄金史 熠熠生辉五千年(五)
故宫馆藏金银器鉴赏(四)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