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瓷器老化痕迹的微观鉴定
 

  陶瓷器的仿古之风,自宋代始就已盛行。仿古的目的,有些是出于尊古法祖,传承发展前辈陶瓷技艺;有些是出于当时社会各阶层人士的个人喜好,按需而仿;有些则是出于纯粹的商业目的,仿而牟利。

  鉴定古陶瓷,一般有四大任务,那就是:辨真伪、断窑口、定时代、评价值。四项任务的首要是辨真伪。古陶瓷真伪的鉴定方法,主要有传统的经验鉴定和物质自然老化痕迹的微观鉴定。

  所谓传统经验鉴定,是指鉴定者在长期的古玩鉴定实践中,依据个人所积累的经验,通过眼看、手摸、耳听、鼻闻等感觉器官,对器物进行鉴别的行为过程,包括“六看”,即看胎、看釉、看色料、看器形、看纹饰、看款识。因此,传统经验鉴定俗称“眼学”,又称“目鉴”。

  传统经验鉴定作为一门人文社会科学,它是依据“标型学”,采用排比类推、考证等方法,找出被鉴器物在器形、釉色、纹饰和款识等方面,与所谓“标准器”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由此推断出被鉴器物的真赝,是一种定性判断的鉴定方法。

  “微痕鉴定”作为一门科学,主要是通过对事件发生后的内在或外在的痕迹表现,推论出导致这些痕迹发生的原因或过程。痕迹学是对时间的反向指证,它同“与时间有关的所有信息”都有着密切的关系。微痕鉴定是研究过程系统中各子系统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发生信息传递、交换的规律和特点,以及研究接收和破译这些信息。微痕鉴定发展到今天,已经广泛应用于侦查、文物考古、古陶瓷鉴定等多个领域。

  陶瓷是由不同的晶相、玻璃相、气相等组成的复合体,它们的显微结构特征都要受到陶瓷的化学成分、晶体结构以及工艺过程等因素的影响。显微结构中包括主晶的含量、形态、大小,主晶相间的排列关系,主晶相与非主晶相的相互关系,晶相与其他矿物间的关系等。有鉴于此,现代科技便采用显微结构技术对古陶瓷进行研究和鉴定。显微结构分析技术就是利用光学系统或数码光学系统的设备,如艾尼提(Anyty便携式数码显微镜),观察肉眼所不能分辨的微小物体形态结构及其特征的技术。

  在古陶瓷的显微结构研究中,对其胎、釉尤其是中间层的晶相结构分析已成为常用的研究手段。针对古陶瓷这种复合多相材料而言,光学显微镜是一种非常实用的结构分析方法。通常情况下,在古陶瓷的胎、釉显微结构观察中,一般可观察到瓷胎中的主要物相为石英、长石、云母、莫来石、铁钛矿物和少量的其他矿物,还有少量的玻璃相。在釉中,除了大部分的玻璃相外,通常还有少量的残留石英、气泡,而在某些种类的古陶瓷釉中还存在一些析晶(如铁的氧化物析晶、钙长石析晶等)。根据这些显微结构观察的结果进而可对古陶瓷的胎釉配方、原料种类、原料处理,尤其是烧结状态等进行印证分析。例如,胎中莫来石晶体的大量出现就意味着烧成温度较高,而胎中玻璃相的出现也是胎体烧结的重要条件。

  实际上,物质老化痕迹的微观鉴定是传统经验鉴定的延伸和发展,是在借助传统鉴定在判断古陶瓷的器形、纹饰、款识、价值等社会属性方面有显著优势的基础上,探索古陶瓷的内部,研究其内部的变化规律,和传统经验优势互补,使传统经验鉴定插上科学技术的翅膀,更好地为研究、鉴定、保护、传承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瑰宝——古陶瓷服务。

艾尼提Anyty

  陶瓷器的仿古之风,自宋代始就已盛行。仿古的目的,有些是出于尊古法祖,传承发展前辈陶瓷技艺;有些是出于当时社会各阶层人士的个人喜好,按需而仿;有些则是出于纯粹的商业目的,仿而牟利。

  鉴定古陶瓷,一般有四大任务,那就是:辨真伪、断窑口、定时代、评价值。四项任务的首要是辨真伪。古陶瓷真伪的鉴定方法,主要有传统的经验鉴定和物质自然老化痕迹的微观鉴定。

  所谓传统经验鉴定,是指鉴定者在长期的古玩鉴定实践中,依据个人所积累的经验,通过眼看、手摸、耳听、鼻闻等感觉器官,对器物进行鉴别的行为过程,包括“六看”,即看胎、看釉、看色料、看器形、看纹饰、看款识。因此,传统经验鉴定俗称“眼学”,又称“目鉴”。

  传统经验鉴定作为一门人文社会科学,它是依据“标型学”,采用排比类推、考证等方法,找出被鉴器物在器形、釉色、纹饰和款识等方面,与所谓“标准器”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由此推断出被鉴器物的真赝,是一种定性判断的鉴定方法。

  “微痕鉴定”作为一门科学,主要是通过对事件发生后的内在或外在的痕迹表现,推论出导致这些痕迹发生的原因或过程。痕迹学是对时间的反向指证,它同“与时间有关的所有信息”都有着密切的关系。微痕鉴定是研究过程系统中各子系统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发生信息传递、交换的规律和特点,以及研究接收和破译这些信息。微痕鉴定发展到今天,已经广泛应用于侦查、文物考古、古陶瓷鉴定等多个领域。

  陶瓷是由不同的晶相、玻璃相、气相等组成的复合体,它们的显微结构特征都要受到陶瓷的化学成分、晶体结构以及工艺过程等因素的影响。显微结构中包括主晶的含量、形态、大小,主晶相间的排列关系,主晶相与非主晶相的相互关系,晶相与其他矿物间的关系等。有鉴于此,现代科技便采用显微结构技术对古陶瓷进行研究和鉴定。显微结构分析技术就是利用光学系统或数码光学系统的设备,如艾尼提(Anyty便携式数码显微镜),观察肉眼所不能分辨的微小物体形态结构及其特征的技术。

  在古陶瓷的显微结构研究中,对其胎、釉尤其是中间层的晶相结构分析已成为常用的研究手段。针对古陶瓷这种复合多相材料而言,光学显微镜是一种非常实用的结构分析方法。通常情况下,在古陶瓷的胎、釉显微结构观察中,一般可观察到瓷胎中的主要物相为石英、长石、云母、莫来石、铁钛矿物和少量的其他矿物,还有少量的玻璃相。在釉中,除了大部分的玻璃相外,通常还有少量的残留石英、气泡,而在某些种类的古陶瓷釉中还存在一些析晶(如铁的氧化物析晶、钙长石析晶等)。根据这些显微结构观察的结果进而可对古陶瓷的胎釉配方、原料种类、原料处理,尤其是烧结状态等进行印证分析。例如,胎中莫来石晶体的大量出现就意味着烧成温度较高,而胎中玻璃相的出现也是胎体烧结的重要条件。

  实际上,物质老化痕迹的微观鉴定是传统经验鉴定的延伸和发展,是在借助传统鉴定在判断古陶瓷的器形、纹饰、款识、价值等社会属性方面有显著优势的基础上,探索古陶瓷的内部,研究其内部的变化规律,和传统经验优势互补,使传统经验鉴定插上科学技术的翅膀,更好地为研究、鉴定、保护、传承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瑰宝——古陶瓷服务。


喜欢本文就分享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不负盛世,不忘瓷珍 ——“瓷海拾珍”在360图书馆安家感言
北宋哥窑为什么这么有价值
《微观古陶瓷气泡衰变》-中大科鉴
瓷器文物鉴定的基本要领
元青花瓷鉴定的几个要素
丘小君:古陶瓷鉴定家耿宝昌及其鉴定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