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福船——世界航海史上的骄傲

2014-12-09大明中国月港海盗总部

海洋分割了人类,各个文明散落在世界各地独自发展。自从人们发明了横渡大洋的海舶,海洋变成了通途。可以说,是远洋船只改变了世界的面貌,沟通了不同的文明。福船作为,华夏文明特别是福建海洋文明的传播者,是木质时代远洋船只中的佼佼者。

(1) 福船——木质帆船时代的典范

“福船”是对福建沿海所造木帆船的统称,早在宋代福船便以“海舟以福建为上”而著称于世。尖底造型、小方头阔尾营、多水密隔舱的主要特点,规模大结构坚固、容量多善于装载、稳性好抗风力强、吃水深适于远洋的优越性能,遂使福船成为我国古代航行于“海上丝绸之路”的最优秀的木质帆船,是中国尖底型海船最优秀的代表。它不仅适合做深海捕捞的渔船,还适合做远洋运输的货船,同时还是我国使臣出使海外的重要交通工具。徐兢出使高丽、郑和下西洋以及册封使出使琉球都是乘坐福船。

宋元时期,福建尤其是泉州所造的海船不仅数量多,而且技术进步,被专称为“泉舶”而为中外商客所乐用。意大利游历家马可·波罗曾声称,海舶之往来于波斯湾与中国海间者,华船为最大,多泉州所造。1974年泉州湾后渚港沉船的出土,再现了宋元时代福建造船业发达的历史面貌,也为我们对早期先进的福船的认识提供了实物证据。

福船不但具有优越的远航性能而且是不可多得的“海战利器”。为保障郑和下西洋的船队安全、戚继光抗倭、郑成功收复台湾立下汗马功劳。无论是在规模上还是在性能上都是同时代的西洋船舰所不能比拟的。

圣玛丽娅号

哥伦布远航美洲的船队只有三艘小帆船,其旗舰“圣玛丽娅号”船身29米,满载排水量也只有233吨,只能载重几百吨,全船船队仅有水手120人。而葡萄牙人达·加马从大西洋是向印度洋时,船队仅两艘小帆船,其旗舰“圣加布利尔号”可载重120吨,全体海员160人,而他返回里斯本时生还的海员已不足半数。

早在西方的大航海时代开始的几十年前,中国的郑和早已率领庞大的舰队(海船多则60多艘,少则40多艘。海船最长约147米,宽60米,载重约1000吨,平均容纳四五百人。出洋人员多在27万多人)开始了意气风发的旅程。远涉太平洋、印度洋、阿拉伯海、加勒比海(孟席斯最新论断),先后出访东南亚、南亚、西亚、东非及美洲的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谱写了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丽篇章。福船作为远航的主力船型,是这一壮举得以顺利返航的物质前提。福船当之无愧是木质帆船时代的典范。

(2)福船的种类

关于福船的种类在明代茅元仪攥的《武备志》中有详细的记载

“按福建船有六号:一号二号俱名福船;三号哨船;四号冬船;五号鸟船;六号快船。势力雄大,便于冲犁,哨船便于攻城追击,鸟船、快船,能狎风涛,便于哨探获捞首级。大小兼用俱不可废。船制福建备也。”

在此基础上席龙飞教授在《中国造船史》将福船的种类补充整理如下:

其中,以大福船(一号船)为巨,以苍山船为最小而灵活。可根据不同的用途采用不同的船型,具有相当的灵活性和机动性,直至现在东南沿海的许多渔民仍然沿用福船。随着社会经济的成长,科学技术的进步,福船在造型结构、船体规模和设备方面也产生着变化。根据不同的时代如宋、元、明、清,不同的地区如闽南、闽北,不同的用途如捕鱼、运输、载客、作战,不同的海域如近海、远洋,由此而建造出不同样式的船舶,并给予不同的名称。然而,这些变化,最突出地表现在船体由宽阔向瘦窄型转变,平稳体量大向轻便快捷型发展的特征(从宋元到明清),以适应海上交通的发展。直至木帆船被机帆船乃至铁壳船所代替而退出历史舞台,福船始终以自己优良的传统特色而彰显其独树一帜的风采。

(3) 福船的辉煌

福船作为一种尖底海船,不仅以行驶于南洋和远海著称,同时也是明代我国水师以福船为主要战船。古代福船高大如楼,底尖上阔,首尾高昂,两侧有护板。全船分四层,下层装土石压舱,二层住兵士,三层是主要操作场所,上层是作战场所,居高临下,弓箭火炮向下发,往往能克敌制胜。福船首部高昂,又有坚强的冲击装置,乘风下压能犁沉敌船,多用船力取胜。福船吃水四米,是深海优良战舰。明代倭寇扰境,海疆难靖,朝廷每每诏令福建濒海诸卫造船“以备倭寇”。又因“广船不如福船”,浙江温州船不如福船“疾速”,江浙一带的海防,亦多添设福船。《武备志》上对福船的性能有着这样详尽的描绘。

“高大如楼,可容百人,其底尖,其上阔,其首昂而口张,其尾高耸。设楼三层于上.其傍皆护板,护以茅竹,竖立如垣,其帆桅二道。中为四层,最下一层不可居,惟实土石,以防轻飘之患;第二层乃士兵寝息之所,地柜隐之,须从上蹑梯而下;第三层左右各设水门,中置水柜,乃扬帆炊事之处也,其前后备设木碇,系以棕缆,下碇起碇皆于此层用力;最上一层为露台,须从第三层穴梯而上,两旁板翼如栏,人倚之以攻敌,矢石火炮皆俯瞰而发。敌舟小者相遇即犁沉之,而敌又难于仰攻,彼海战之利器也。”

以下的四个事件集中体现了福船,——作为木质时代的典范最为值得骄傲的辉煌。

A “宝船”下西洋

出处:澳门海事博物馆

图片说明:“郑和朝拜天妃宫” 郑和及其船队远航归来的时候,到达福建长乐港天妃宫,朝拜天妃的场面。

15世纪初中国著名航海家郑和的七下西洋(1405-1433),就其航海船队规模之大、出航人员之多、足迹之广堪称人类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并就此吹响了人类向海洋进军的号角。

郑和所实践的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航海活动,航线划过亚洲到达非洲,途经30多个国家和地区,是世界航海史上空前的壮举。这奇迹比西班牙航海家哥伦布早了87年,比后来的葡萄牙航海家达·伽马,早了近一个世纪。

郑和出使的船队,最多时由9种船型、200多艘船只组成。据专家们考证,这9种船型除宝船之外,还有马船、粮船、坐船、战船、水船、大八橹、二八橹和六橹船等。

郑和的座船叫“宝船”,是船队中的旗舰,型制也最大,长度有126米,宽5米,型深12米,9桅12帆,排水量达1万多吨,是当之无愧的世界第一艘万吨船。而经学术界的考证宝船就是福船,福船乘载不仅是郑和船队的辉煌,还满怀中国人民的追求和平友谊的信念开创了世界的航海世纪。

B 封舟使琉球

明清两代,福建作为与琉球交往的唯一口岸,是中琉关系的重要对外窗口。中国政府与琉球的朝贡关系也是通过册封使臣的海上征程来维系的。福船作为唯一的也是最重要的册封舟往返于福建与琉球的航路上,向琉球输送了的不仅是赖以生存的朝贡贸易机会,使之成为中日贸易的中转站;而且输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提升了琉球人民的生活水平。闽人三十六姓也是通过福船来到琉球,进一步把福建文化输入到琉球,是中琉关系史上值得浓墨重彩的一笔。

C 戚继光抗倭

嘉靖年间由于政治腐败,海上疏于防备,致使倭患日烈,戚继光充分利用了不同类型的福船的战斗性能,以其不同功能可分大福船、海沦、艟、苍山、草撇、开浪,渔船和网梭船一个系列,另还用浅水河船与鹰船配合作战。他还就这一船队编著了一套严密的海战战法,从而屡败倭船,所向披靡,获得了辉煌的战果,使"戚家军"名闻遐迩。这是继承了郑和下西洋,将福船与海防紧密结合的光辉典范。福船成为巩固海防安全的海上长城。

D 郑成功和商战两用的福船

“通番大船,势若飞城驾海,楼橹完固,兵械严整,贼不敢轻犯,商船惟闽有之。”(王在晋:《越镌》卷18)以形象的笔触突出了福船宏伟的气势,和商战一体的功能。

1661年3月,民族英雄郑成功率领部将25000人、战船400艘,挥师东渡打败荷兰殖民者,收复中国的神圣领土台湾,泉州安海、漳州海澄一带所建造的“福船”在海战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郑芝龙与郑成功父子更是充分利用福船的远航性能,将之发展成为商战两用船。进而发展出特有的闽商模式,经略海洋,成为同时期称霸西太平洋海域的实际霸主。

阅读原文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学术论文 | 福船源流考
中国古代造船业:试论元、明两代先进的造船业
这福安男子是做什么的?退休后被请到学校教学,今年还拿了全国金奖!
翟墨:我的环球航海梦
郑和下西洋的宝船究竟有多大?长150米,排水量3万吨可信吗?
观职业丨下西洋、平倭寇,古代宝船“福船”到底有多牛?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