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古礼漫谈】《士昏礼》和现代婚礼(一)
2016-10-10 学礼堂 经学文献
点击标题下「學禮堂」可快速关注



《士昏礼》和现代婚礼


家庭是人类社会最早出现的、又是最基层的结构形式,婚姻是组成家庭的基本条件。蒙昧时代的家庭婚姻,如《吕氏春秋·恃君》所说:“其民聚生群处,知母不知父,无亲戚兄弟夫妻男女之别,无上下长幼之道,无进退揖让之礼,无衣服、履带、宫室、畜积之便,无器械、舟车、城郭、险阻之备。”这样的蒙昧时代,经过漫长的发展,由母系社会发展到父系中心社会,过渡到一夫多妻制、一夫一妻多妾制。这一夫一妻多妾制,是周代及以后二千多年封建社会上、中层家庭的基本婚姻形式。

二十一世纪的现代社会,一夫一妻制,是家庭的基本婚姻形式。婚礼仪式、结婚年龄和婚礼意义,与中国古代社会有何区别和差异,换句话说,现代社会的婚礼应该如何举办,婚礼仪式如何在传统和现实之间进行抉择,如何理解婚礼的意义,是一些值得探讨的话题。


婚礼仪式


据《仪礼·士昏礼》记载,周代男子举行冠礼以后,就可以娶妻结婚。婚礼要经过纳采、问名、纳吉、纳徵、请期、亲迎等六个主要仪式,通称六礼。

纳采



纳者,入也。采者,择也。纳采就是男家向女家送礼,表示求亲。求亲前,必须由媒氏说合,即“下达”。《坊记》:“男女无媒不交。”贾公彦《仪礼疏》:“纳采言纳者,以其始相采择,恐女家不许,故言纳。”然后男家派使者即宾,以雁(即鹅)为贽礼,正式向女家求亲。在女方家,宾致辞说:“吾子有惠贶室某也,某有先人之礼,使某也纳采。”主人回答说:“某之子蠢愚,又弗能教。吾子命之,某不敢辞。”宾说:“敢纳采!”


问名


宾行纳采礼毕,出门未返,即在庙门外等候。摈者出门请问有何事?宾执雁说,“请问名”。主人答应,宾入庙门,登阶升堂。宾曰:“某既受命,将加诸卜,敢请女为谁氏?”主人对曰:“吾子有命,且以备数而择之,某不敢辞。”遂告女之名。

主人为了答谢宾之劳苦,举行醴宾之礼。主人致辞说:“子为事,故至于某之室,某有先人之礼,请醴从者。”宾对曰:“某既将事矣,敢辞。”主人曰:“先人之礼,敢固以请。”宾曰:“某辞不得命,敢不从也。”宾礼辞后答应了。


纳吉


男家问得女家女子姓名后,回家占卜,若得吉兆,便派宾到女家告知,即纳吉,婚姻之事,由此可进一步进行。宾到女家后致辞说:“吾子有贶命,某加诸卜,占曰吉,使某也敢告。”主人对曰:“某之子不教,惟恐弗堪。子有吉,我与在,某不敢辞。”纳吉礼的具体仪式,如同纳采礼。


纳徵


纳徵,又称纳币,即致送聘礼。徵者,成也。纳吉后,男家派宾到女家致送聘礼,女家接受聘礼后,婚姻乃定。纳徵即今天的定婚。纳徵的礼品是玄纁束帛、儷皮,即黑色和浅绛色的丝绸共十端,即五匹,约合今天四十六米左右,外加两张鹿皮。宾到女家后致辞说:“吾子有嘉命贶室某也。某有先人之礼,儷皮束帛,使某也请纳徵。致命曰:某敢纳徵。”对曰:“吾子顺先典,贶某重礼,某不敢辞,敢不承命。”《周礼·地官·媒氏》说:“凡嫁子娶妻,入币纯帛,无过五两。”纯帛,指帛的长度、幅度是合乎标准的,长度达到两丈。纳徵礼的具体仪式,如同纳吉。


请期


请期是男家告诉女家结婚的具体日期,言“请期”,是谦辞。具体是男家卜得婚礼吉日后,派遣使者即宾到女家,请女家指定婚期,意思是听命于女家,尊重女家。宾到女家致辞说:“吾子有赐命,某既申受命矣,惟三族之不虞,使某也请吉日。”(三族之不虞:谓父昆弟、己昆弟、子昆弟三族有难以预料的死丧之事。)主人对曰:“某既前受命矣,惟命是听。”宾又曰:“某命某听命于吾子。”主人对曰:“某固惟命是听。”宾曰:“某使某受命,吾子不许,某敢不告期。曰某日。”主人曰:“某敢不敬须。”请期礼的具体仪式,如同纳徵礼。

宾返回后,向主人汇报说:“某既得将事矣,敢以礼告。”主人曰:“闻命矣。”


亲迎

 

亲迎是婿到女家亲自迎接新娘。新郎出发前,父亲告诫儿子说:“往迎尔相,承我宗事。勖帅以敬,先妣之嗣,若则有常。”子曰:“诺,惟恐弗堪,不敢忘命。”

新郎来到女家大门外。摈者请问何事?新郎说:“吾子命某,以兹初昏。使某将,请承命。”摈者回答说:“某固敬具以须。”

新娘从房中出来,父亲告诫女儿说:“戒之敬之,夙夜毋违命!”母亲为女儿系好衣服小带结好佩巾,告诫说:“勉之敬之,夙夜毋违宫事!”庶母送到门内,为女儿系好盛放佩巾的私囊,重申父母之命,又告诫说:“敬恭听尔父母之言,夙夜无愆,视诸衿鞶。”新郎为新娘驾车,将登车拉手的绳子授于新娘。姆辞不受,并说:“未教,不足以为礼也。”





迎接新娘到家后,新郎、新娘共牢合巹,进入洞房。次日清晨,新郎、新娘一起去拜见舅姑。如果舅姑去世,则举行庙见之礼。此后,婚礼结束,男女正式成为夫妻。

如果由于某种原因,新郎不能亲迎新娘,那么,在结婚三个月后,新郎再去拜见岳父、岳母。新郎致辞说:“某以得为外昏姻,请觌。”女父说:“某以得为外昏姻之数(通“速”。),某之子未得濯溉于祭祀,是以未敢见。今吾子辱,请吾子之就宫,某将走见。”新郎说:“某以非他故,不足以辱命,请终赐见。”女父说:“某得以为昏姻之故,不敢固辞,敢不从!”于是女父出内门,迎接新郎,岳父、岳母用壹献之礼招待新郎。

纳采、问名、纳吉、纳徵、请期、亲迎等六礼,历代均有变化。朱子《家礼》已经将六礼改为纳采(言定)、纳币、亲迎三礼,删去问名、纳吉、请期三礼。相关礼辞也有变化,如新娘离家时,其父母等告诫之辞,略有变化。父起命之曰:“敬之戒之,夙夜无违尔舅姑之命。”母送至西阶上,为之整冠敛帔,命之曰:“勉之戒之,夙夜无违尔闺门之礼。”诸母、姑嫂、姊申以父母之命曰:“谨思尔父母之言,夙夜无愆。”朱子的改变,是符合“礼以时为大”之精神的。

现代社会,在中国农村地区,基本沿用《家礼》的婚礼仪式,婚礼大致分为提亲(说亲、相亲,即纳采)、订婚(即纳徵、纳币)、娶亲(亲迎)三礼,这些礼仪,必须有媒氏在中间撮合,媒人(媒氏)有职业化之倾向。即使是男女双方自由恋爱者,最后也必须请媒人象征性的走完以上程序。

在城市,通过媒人说亲而完成婚礼者,大有人在,但所占比例相对较少。城市男女,多数是由相识到自由恋爱,如果双方满意,则直接确定结婚日期,拍摄婚纱照,完成结婚礼仪。但无论在农村,还是在城市,与古代不同者,就是依据《婚姻法》之规定,在结婚前,男女双方必须到民政部门,领取结婚证。

结合中国传统和现代社会之实际,我们认为,婚礼应包括相亲(提亲、相识、见面)、恋爱(交往)、订婚、结婚等四项仪式。在城市,尤其是熟人之间,相亲可以省去,或有人将相亲和恋爱混而为一,或取消订婚礼。在农村,则缺乏交往即恋爱之经历,应该多交往,以便互相了解。所以,四项婚礼仪式,基本还是三项。

小编按:本文图片来源于@潤熙陳微博,经作者允许后采用。

微刊主编:子璋

文字编辑:越之

版式设计:子伃



内容转载自公众号

學禮堂
了解更多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婚礼司仪工作手册
中国古代的婚庆礼仪
简说婚丧礼俗
客家人结婚习俗与周朝很相似
唐代婚姻礼俗考
中国古代 · 婚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