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年夜饭谣言大盘点:“维生素C+虾=砒霜”等谣言
2017-01-25 辛集号

提醒:点上方辛集号即可免费订阅


 饭店的鲜榨果汁也许并不新鲜健康,早点摊上香喷喷的小包子吃前要多考量,粉红诱人的熟食要少吃……经过专家的答疑解惑后,我们学会了许多健康知识,但也有不少伪装成“健康新知”的饮食谣言,在传递着错误信息。

  在新的一年,我们开辟“舌尖上的谣言大盘点”栏目,对生活中出现的“饮食谣言”进行辟谣,以期科普正确的健康知识。

  2012年,“维生素C和虾一起吃等于吃砒霜”的说法被传得沸沸扬扬,这个观点得到了不少主妇的追捧,但专家指出,这种“食物相克”之说完全不靠谱。

  谣言

  一起死于无知的“它杀”?

  2011年7月,台湾的一名女生突然七孔流血暴毙,经初步诊断,被认定为是砒霜中毒死亡。

  一名医学院的教授被邀请来协助破案。他仔细地察看了死者胃中的提取物后,指出砒霜是在死者腹内产生的。而这名女生每天都会吃维他命C,暴毙前的晚餐又吃了大量的虾,他认为问题就在这里。

  该教授表示,美国芝加哥大学的研究员通过实验发现,虾等软壳类的食物中含有大量浓度较高的五价砷化合物。这种物质被摄取后,对人体无毒害作用,但是服用了维生素C之后,就会因为化学作用,使原来无毒的五价砷,转变为有毒的三价砷,也就是三氧化二砷,俗称“砒霜”,从而导致人急性中毒,甚至致命。

  过百公斤才达致死量下限

  那么,西方人喜欢在烹虾时浇柠檬汁,我国自古也有龙井虾仁、番茄大虾等菜品,如果该说法属实,柠檬、茶叶、番茄中的维生素C与虾发生反应,为什么没听说有人食用以上菜品中毒呢?

  对于这个说法,不少专家表示,砒霜确实是三价砷,维生素C也确实是还原剂,把五价砷还原成三价砷听起来也很合理,但是却存在很多漏洞。对于许多不熟悉化学的人来说,这样的错误观点“杀伤力”很大。

  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临床营养科营养师左政表示,虾里面的砷主要以有机砷的形式存在,无机砷的含量不到4%。根据我国国家标准GB2762—2005,虾蟹类的无机砷上限是0.5毫克/千克鲜重,也就是说每千克鲜虾中,无机砷含量不能超过0.5毫克。

  “对于健康的成年人来说,砒霜的经口致死量约为100~300毫克,按下限100毫克砒霜来算,其中含有砷元素75毫克,假设受害者吃的全都是污染较重的,达到无机砷含量上限的虾,她也需要吃下整整150千克的虾,才足以‘保证’被砒霜毒死。”左政表示,这样的量基本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左政指出,在我们的日常饮食中,包括大米和面粉在内的谷物产品提供了主要的无机砷,如果维生素C能轻而易举地还原五氧化二砷,从而让人中毒,那么该考虑的就不止是“吃虾不吃虾”的问题,而是“吃不吃饭”的问题了。

  “我从没听说过与鱼虾有关的砷中毒病例。虾里的无机砷很低,就算都被还原成砒霜,那么小的量连中毒反应都不会出现,更别说是‘暴毙而亡’了。”



这是真的吗?吃荔枝,蛋黄派也是酒驾?新闻倒是真的,但到底属不属于酒驾我们后面再说。先来看看那些会常见的会让你陷入酒驾的食品。



01



荔枝

刚才新闻提到的荔枝,属于高糖分水果(荔枝有多甜,谁吃谁知道)。而事实上,只要是高糖分的水果存放的时间足够长,都会因为发酵而产生酒精,这些水果还有榴莲、香蕉、雪梨、葡萄和甘蔗等等。以荔枝作为例子,荔枝糖分高,发酵后会产生酒精。发酵时间越长,则酒精味越明显。专业测试吃下两颗荔枝后,进行酒精检测显示为27mg/100ml,达到酒驾(20mg/100ml)标准了,实验证明吃荔枝并立即检测会被测出“酒驾”。


02



蛋黄派

有些车主(特别是女司机)喜欢在车上放一些蛋黄派,面包这些小糕点。开车,特别是长途的时候可以垫垫肚子。但是,你有没有听说过,蛋黄派也会引起“酒驾”的哦,也是会在短时间里引起“酒驾”假象的食品。松软的蛋黄派含有不少水分,为了保持水分不流失,保证口感舒爽,需要添加酒精。不信可以找个蛋黄派看看,上面的配料里就注明有“食用酒精”。而且里面所含的酒精比例还不小,这就是经常看到“吃蛋黄派被查出酒驾”的新闻那么多的原因了。各位以后开车可要注意点了。


03



藿香正气水

藿香正气水可以防中暑,治感冒,是一款家庭备用药。但是,有些藿香正气水含有大量的酒精。在一些藿香正气水说明书上就明确写着,含有乙醇(酒精)40%~50%,服用后不能驾车,否则可能会被认定为酒驾。藿香正气水确实会在你感冒或者中暑的时候觉得神清气爽,但也可能给你带来牢狱之灾。开车就要慎用了,或者休息一段时间,等药效过了再开车。

其实,藿香正气水只是会引起“醉驾”的最具代表性药物,还有许多药物含有酒精。在服用各种药物时,一定要注意成分里是否含有乙醇,以防止无端端“中招”。


04



腐乳

腐乳是由酒糟腌制而成的,里面酒精含量并不小。如果吃完立即呼气都能感觉到明显的酒味。喜欢吃腐乳的同学要注意啦。


05



酒心巧克力

女性朋友看过来。你们的巧克力也会让你们“酒驾”。酒心巧克力,顾名思义,就是在巧克力里面含有液体的白兰地或者威士忌等度数不小的酒,吃几个就容易“被酒驾”了。


06



漱口水

漱口水能清洁口腔,防龋齿。有些朋友习惯用稀释的漱口水来漱口。但里面含有香精、酒精,这些就是为了清新口气和抑制细菌的。漱完口之后,口腔酒精含量很高,要是漱完口被查,很可能会“达标”。

以上食品或药物时最最常见被误测为酒驾的了。此外还有各种醉虾、醉蟹、酸梅汤、糯米、消咳喘糖浆、正骨水等等,都是会引起误会的东西。

那到底吃了这些东西是不是算“酒驾”呢?



答案是:不是!

吃了上面这些东西之后,被测出酒驾,主要原因是,食物残渣留在了口腔上,可以通过漱口消除口腔残渣。而且也可以等待10-20分钟后再测试。基本上数值就会达到正常水平。假如还是“被酒驾”,那就要进行抽血检验。一般来说,更为准确的血液检测就可以还一个清白了。



看到这里,关于酒驾的谣言也破了,各位以后看到那些骇人听闻的标题也就可以呵呵一笑。“被酒驾”并不可怕,只要没有喝酒,没有吃含大量酒精的药物,交警不会冤枉各,也不会有牢狱之灾。而至于,真真切切喝了酒的,还想假冒说是吃了上面的食品的,是逃脱不了血液酒精测试的,还是乖乖认罚吧。


辛集旗舰公众平台:辛集号 | 客服:xinjiad@foxmail.com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螃蟹不能和什么一起吃 这些看似真实的谣言你信了多少个
虾蟹加维C赛过砒霜!?
人类每天吃砒霜 - 探索与发现的日志 - 网易博客
2013年最凶猛的12个饮食谣言
2018年央视315晚会第三枪:辟谣食物相克传言
食物会“相克”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