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四川地区汉画像砖赏析【上】
原创 2017-04-26 锦庐艺术馆 锦庐艺术馆

画像砖起于战国时期,盛行于两汉。


四川地区汉画像砖主要用木模压印然后经火烧制成,也有的是在砖上刻出纹饰。画面的表现形式有浅浮雕、阴刻线条和凸刻线条。有的上面还有红、绿、白等颜色。多数画像砖为一砖一个画面,也有一砖为上下两个画面的。画面内容非常丰富,有表现劳动生产的,如播种、收割、舂米、酿造、盐井、桑园放牧等,有描绘社会风俗的如宴乐、杂技、舞蹈等,有神话故事如西王母、月宫等,还有表现统治阶级车马出行的。因此,它们不仅是美术作品,也是记录当时社会生产、生活的实物资料。


 第一组 天府丰物-生产劳作


汉代的四川是一个“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的富庶之地。汉代画像砖中有很多生产劳作的画面,他们是当时农业、渔猎、手工业等各方面艺术再现,也是汉代劳动人民生活的真实写照。


四川博物院汉画砖展区


庖厨

东汉(25-220年)

1985年四川省彭州市义和征集

画面上方有瓦檐屋顶,下左食案后,跽坐两人,头带包巾,穿长袍。右边一人手中握有带骨肉一块,低头似乎作查看状。右边设有锅灶,厨人正在烹煮食物。画面人物都没有刻划脸面细部,而是以近似剪影的造型表达主题。


桑园

东汉(25-220年)

1984年四川省彭州市义和征集

画中左下角一屋门,一人手持长竿,立于园内,园中桑树高而茂密。四川自古为桑蠶重地,至东汉,蜀郡已成为汉代居第二位的蠶丝基地。


庖厨

东汉(25-220年)

1984年四川省彭州市义和征集

画面左边二人席地坐于长案之后,持刀作切割状,似在交语。案后竖一架,架上挂腿肘两块,生肉一块。右边三脚架支一大釜,釜下架木柴,一人跪坐釜前,持扇助火。其身后有四案重叠,上置碗盘等食具。


纳粮

东汉(25-220年)

1985年四川省广汉市东南出土

画面上左为一座粮仓,仓前一人席地而坐,持筹计数。右侧两辆马车拉至粮仓前缴粮。其中一辆车的马已栓在木椿上,一人正从车上端粮往容器中倾倒,车上另一人站在车内撮粮。另一辆车停在仓前。


薅秧

东汉(25-220年)

1978年四川省成都市新都区马家出土

薅秧画像砖,由薅秧和耕作两幅图画构成。左图为薅秧,两农夫均手持一棍在“薅脚秧”。右图为耕作,两农夫高举尖嘴锄,奋力农作,前面分别有鸡、猪各一只。画面上的农耕劳动场面,至今还能在田间地头看到,可见汉代的农业生产技术已相当成熟。 


农作

东汉(25-220年)

1983年四川省德阳市柏隆出土

上图的画面背景为田畴。田畴边有树三株,共六人劳作。前面四人各执刈钩,向后高举,动作奇一,有类舞蹈,后二人一手执器,一手作播种状。


放筏

东汉(25-220年)

1956年四川省广汉市农场征集

画面左边江岸上,有一蹲足垂钓者,其鱼竿清洗可辨,旁置一椭圆形小径渔具。江边一鱼鹰欲猎取水中鱼儿。江中一竹筏顺流而下,筏上两人,前者蹲在筏边捞鱼,后者用长竿撑筏。


採莲、渔猎

东汉(25-220年)

1985年四川省彭州市义和征集

图左侧三分之二是表现采莲,两只小船在水塘或湖中采摘莲藕或莲蓬,水中有鱼和鸭子,近景的船上有三个人---一人掌舵,另外两人在弯腰采莲或打渔,远处的小船上有一人一狗。图的右侧有棵大树,树上有鸟,左侧树干上似乎有只猴子,树下有一人张弓欲射。


酒肆

东汉(25-220年)

1985年四川省彭州市义和征集

上有酿酒使用的瓮形酒具,有一大瓮待以出售的成酒,还有售酒者、买酒者、运酒者,再现了当时小酒肆作坊生产与销售的情景,也反映了汉代饮酒风气之盛和四川酿酒业的发达。


收获戈射

东汉(25-220年)

1972年四川省大邑县安仁出土

画面由上下两幅图组成。上图“戈射”,右侧是一莲池,莲花垂露,莲叶浮于水面。水下有大鱼数尾,水面野鸭数只。莲池上空,一群鸟儿往东西两边疾飞。左边树荫下隐藏着二戈人正张工欲射。射者身旁各置一架,架内有四“磻”。

下图“收获”,所示在一稻田里,右端二人以鏺镰刈草,其左三人俯身割穗。最左一人好像送完了饭,正担着禾擔、手提食具欲离去的样子。


舂米

东汉(25-220年)

1956年四川省彭州市太平出土

汉代加工谷物有了新的发展,除了先秦已有的杵臼以外,先后出现了脚踏碓(“践碓”)、畜力碓和水力碓,劳动强度逐渐减轻,而舂米效率却大大提高。脚踏碓在汉代应用已很普遍。西汉末年的哲学家桓谭说脚踏碓的效率十倍于手工的杵舂。这块画像砖完整而精细地刻画出脚踏碓的结构和操作景象。



采莲

东汉(25-220年)

1985年四川省成都市新都区马家乡收集

画面右边残缺一部分。图中一莲池,池内莲蓬累累,其间二人分驾两只小舟在池内采莲,池中有鸭、螃蟹及大鱼数尾。


制盐

东汉(25-220年)

民国时期四川省邛崃市花牌坊出土

画面以山林为背景,林中可见各种飞禽走兽。盐井在砖的左下角,井上有高架,架分两层,两层上各树立二人,轱辘置于第二层上,一绳从轱辘穿过,绳两端各系一吊桶,上下交替汲卤。高架旁有一盛卤槽,并用一竹笕经过山峪将卤引入 右侧的长形(容器内)灶上。灶上有五釜,灶的左端是火门,门前一人架柴煽火,中间二人背负柴火负责运输。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汉人审美 好到难以想象
天府之国,古蜀胜地——四川博物院馆藏30件珍宝(上)
古代的生活怎么过?从汉代的砖头上就能略知一二~
全国讲解员大赛视频17:四川周瑾璇《汉代盐井画像砖》
四川省博物院藏石浮雕 七
邮票上的考古与文物:汉代画像砖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