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碉堡了!中西合璧的碉楼建筑
原创 2017-06-13 明哲文化 传统文化二十四品

导读:《说文解字》有曰“楼,重屋也”,《尔雅》亦有云“陕(狭)而修曲曰楼”,由此可见所谓“楼”即一种体量高而瘦的多层建筑。“碉”字最早是出现在唐朝李贤所注的《后汉书》中,指的是一种多层石结构的少数民族建筑。故而“碉楼”一词很形象的将“楼”的建筑体型特征与“碉”的防御功能相结合,形成了一种新的建筑形式。


中西合璧的碉楼建筑

开平素有“中国碉楼之乡”之称,开平碉楼民居建筑是以开平地区为代表的广泛分布在广东五邑侨乡地区的一种由当地人民建造的集居住与防御功能于一体的多层塔式防御性传统民居建筑,其数量众多,建筑精美,风格多样,保存完整,在国内外实属罕见。


从御敌避水到奢华美观


碉楼最初是以防御为首要目的而建造的,因此碉楼上随处都体现出防御的特征。大门通常做成凹门洞的形式,而在门洞或进门入口正上方会设有射击孔。有些碉楼则索性在门口正中悬挑出角楼,以加强入口的防御。顶层平面则主要通过悬挑的挑台或角楼以及上人屋顶平台的形式在扩大防御范围同时,有效地打击楼外敌匪。

(凹门洞形的大门和屋顶平台)

上世纪10至30年代,大量侨民返乡兴建碉楼,他们在带来大量侨汇的同时,还积极传播西方文化,为侨乡开平注入了开风气之先的文化气息。对西方审美观的认可使得西方建筑装饰元素成为碉楼装饰的重要标志,这些因素使得碉楼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对华丽建筑形式美的追求渐渐的超过了对防御的功能要求,碉楼成为了楼主拥有财富的象征。

(迎龙楼)

兴建于明朝嘉靖年间的迎龙楼属于早期建造的碉楼,与后期建设的开平碉楼相比,其主要强调了对防御性要求的设计,外观拙壮朴实,没有任何额外的装饰。迎龙楼四角所设的落地式塔楼完全是从防御功能出发,使射孔覆盖其周边更大的范围。

迎龙楼使用坚固的墙体作为防御的对策,对门窗等非实体墙部分也进行防卫性的装饰。大门是面积最大的开口部分,门扇背后是若干把铁制的门锁,横竖交错在铁门背部。为了增强大门的防护作用,在主要大门外增设铁制的“趟拢门”,兼具通风纳凉和防盗的功能。迎龙楼的窗户洞口较小,与高大的外墙形体形成鲜明的对比。

(射孔)


窗洞宽度一般50 厘米左右,高度不超过 90 厘米,窗扇铁制外开,背后设锁,窗洞口安装铁栅栏。碉楼墙上开有“┻”、 “┃”、 “T”形、圆孔状的射击孔,射击孔的断面尺寸是外小里大的倒梯形,方便楼内的人瞭望和射击,在楼外的人却不能窥视到室内的动静。这些射击孔洞不经意地点缀碉楼外墙的立面,成为碉楼极具特色的装饰。

(瑞石楼)


而号称“开平第一楼”的瑞石楼,不仅是在高度上占据第一,外观上也是其他碉楼难以相比的。瑞石楼的顶部有3层亭阁,凸现西方建筑独特风格,其中以四周用承重墙接托的罗马穹窿顶和以支柱支承的拜占廷穹窿顶造型最为显著,给人以异于常态的美感。

该楼首层至五层楼体每层都有不同的线脚和柱饰,增加了建筑立面的效果。各层的窗裙、窗楣和窗花的造型和构图也各有不同,显得灵活多变。五层顶部的仿罗马拱券和四角别致的托柱有别于其他碉楼中常见的卷草托脚,而是循序渐进,向上部自然过渡,很有美学上的视觉效果。六层有爱奥尼克风格的列柱与拱券组成的柱廊。七层是平台,四角建有穹窿顶的角亭,南北两面可见到巴洛克风格的山花图案。八层平台中,有一座西式的塔亭。九层小凉亭的穹窿顶,罗马风格浓重。楼名匾额放在七层上部正中的位置,上写“瑞石楼”三个刚劲隽秀的大字。

从外观上的整体结构看,瑞石楼比例匀称,宏伟端庄,墙体的法国蓝涂色给它平添了几分浪漫的气息。


从现存始建时间最早的迎龙楼,到建筑美学特征最为突出的瑞石楼,可以看出开平碉楼在历史发展中所表现出来的碉楼发展历程特征:民居传统在延续,功能上已从御敌避水的功能型发展到彰显楼主审美的美观型,样式上映射出从俭朴到攀比奢华的社会风尚之变化。


东方民间文化与西方建筑美学


在百合镇石门村的一幢古楼上,悬挂着这样一幅对联:“英雄盖世拿破仑,事业惊人华盛顿”。中国晚清时期,社会上层和部分知识精英相当封闭、保守,但是敢于开拓的开平人,其对西方的了解和包容却远远超出了人们的想象。开平是著名的华侨村,侨民们爱国爱乡又远见卓识的情感与抱负,普世的价值观以及对世界发展的认识,从开平碉楼的建筑风格上上就可见一斑。

(泮立楼中式室内壁画)


开平碉楼大量采用古罗马的柱式、拱卷、穹隆顶、伊斯兰的拱卷,还将洛可可风格和巴洛克风格的装饰艺术都融合在一起。这些在其他的华侨建筑中是很少见的。虽然外表西式,但只要进入碉楼,就会发现其无论是生活用具,还是壁画内容,都是很传统的中国风格。

(中式的室内装饰)


碉楼室内装饰主要用于天花、地面、门头以及用于强调空间中心的部位和划分室内空间的隔断,例如中式木家具、屏风隔断、供奉祖宗和神主的神龛等等,都反映了传统装饰与传统习俗上的中国风格。但是,室内装饰在去除传统繁复的风格,总体趋向简洁的同时,天花、柱廊式或中式坡屋顶楼梯和地面的装饰则出现了西式线条、线脚和构图,例如泮立楼室内的线脚天花既保留了建筑原有的井子梁结构,又在室内楼梯和地面上巧妙地利用了意大利彩色水磨石和面砖。

(泮立楼室内楼梯)


开平碉楼作为独特的建筑景观和历史文化遗产,相对于作为“文化移植”产物的中国近代建筑历史中的“洋建筑”而言,开平碉楼不但延续了中国传统建筑的风格和功能,并主动采纳了国外建筑文化以及近代建造形式和技术,属于“文化承续”的产物。开平碉楼作为一种在广东侨乡开平出现的非常独特的建筑现象,在中国近代建筑史上具有代表性的特点,从体现中西文化交流的角度来看,又是十分典型的。开平碉楼的研究,对于弘扬侨乡文化、继承优秀传统、探寻中国现代建筑发展道路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部分内容选自陈洪、徐兴无主编“中国文化二十四品”丛书《赤县神州——人杰地灵的文化空间》,白长虹、华成钢著。欢迎转载,请注明出处“传统文化二十四品”微信公众号)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广东唯一世界文化遗产 《让子弹飞》拍摄地 洋式城堡全球独此一处
锦江里的"开平第一楼"(开平碉楼记7)
开平碉楼与古村落
开平碉楼,乡野间的历史纪念碑 | 到站请下车
锦江里瑞石楼
广东13|开平——开平碉楼与村落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