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文艺复兴在意大利9 ——万籁俱寂我独吟(古希腊建多立克式)


【开篇】

 

    我们前面曾经借着几位文艺复兴的雕塑大师了解了一些关于传承自古希腊的雕塑制作章法。这些知识告诉我们,一件雕塑的美感往往来源于它和谐的比例。实际上希腊人对比例的追求无处不在,当然也包括建筑领域。

 

    现实证明,按照一定的比例原理建造的神庙确实非常壮丽并富有节奏韵律感。希腊人相信简洁和比例是宇宙的一切真理的终极表现。所以他们认为总结和遵从有规律的章法其实就是一种训练。而训练的结果就是无限贴近宇宙。

 

    那么,人类最早的比例感是从哪里获得的呢?我们猜测是对自己身体的观察。有没有发现,一个完整的身体其实就在体现着一套完美的比例?我们有近乎完全一致的两只手臂和手掌、两条腿和两只脚、一双眼睛和一对耳朵。即使只有一件的器官也都排列在身体的中间。从这个角度观察我们会得到三条关于比例的章法:



 

1.和谐数值的比例

2.左右对称的比例

3.中轴线的比例




    其实一座建筑是可以被视为一件雕塑的,同样一件雕塑也可以看做一座建筑。我们在鉴赏这些艺术品时应该明确他们在创作时都遵循了一个大的标准,就是比例。这体现了希腊人理念中不变的宇宙秩序。

 

【四种不同的神庙模式】

    带着上面开列的三个比例考量指标,让我们开始今天的分享。第一步,我们给一个上期已经展示过的早期古希腊雕塑作为实例进行分割:


    我们将人的躯干从肚脐分开。界限的两端分别有正反两个V字,在从肩膀和锁骨分割,这时又产生两个正反的W区域。这个就是古希腊借鉴了古埃及的雕刻技术以后产生的实际雕塑制作分割技法。我们会看到,一个理想的神庙建筑,如果完美的贯穿比例指标来说,要具备这样的一些列与人体雕塑相对应的内容:狭窄的神道,广场或祭坛,一个小进深区域,主殿,后部延伸平衡区域。



    实际上我们将上面出示的人体雕塑衍生出的神庙平面结构与古代埃及的神庙结构相比,就会发现有惊人的相似。当然,人的认识是从感性到理性的,再从现象总结规律。作为后世西方建筑的鼻祖,古希腊建筑的章法肯定不会是按照从天而降的神谕从起步就完美,古埃及也一样。它都应该是从自然界的观察中不自觉的完成经验的总结。那我们下面从现实的角度来看一下古希腊神庙的模式发展过程。

    首先,古希腊借鉴了近东古埃及的神庙建筑理念。当希腊人开始创造神像以后,他们就要给神明一个合适的居所。于是处于摆放神像的需求和宗教神圣化的趋势,神庙就诞生了。

    简洁明快是古希腊建筑的主题,即使到了古典时代建筑的全盛期,建筑的构造也没有后世西方的建筑复杂。

    古希腊的神庙最早的时候只有一间放置神像的主殿,后来加了一个前首的门廊。这就是常规上是内柱式和前柱式。

     那根据我们对希腊人的了解,他们对比例的追求就必然要完成前后的对称性,于是又添加了后门廊。后门廊处是不开门的,完全为了视觉的平衡。 

    当建筑在发展到更高阶段的时候,人们给神庙选择了更广阔和高耸的场地,于是四面观看的角度又造就了所有外缘墙面的柱子装饰,我们成为“绕柱式”。而少数的实力雄厚城邦还会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出现了两层柱廊,被称为“双廊式”。

 


    古希腊人愿意在一个框架内发展自己的思想。这四种形式是古希腊在整个的古典时期一直维持的神庙结构。他们今后所有的发展都仅仅是围绕着比例的大小、组成部分的空间等方面展开。而对结构没有任何的改变。

 

    谈到这里,我们就特别佩服古希腊人的艺术魄力,这种魄力也来源于对于是过硬的认知。一种相对单一的设计模式,却能囊括尽可能多的审美趣味,而最重要的为后世的创作留有余地。这就会使我们想到艺术创作的一个经验,那就是“留白”。古希腊建筑之所以成为后世西方建筑的鼻祖正是由于他不仅给后人做出了方向指导,更留下了一个可发挥的空间。举一个例子,记得在读《红楼梦》的时候,里面有一章回写到大观园所有主要的人物结海棠诗社,即景联诗的情节。曹雪芹在情节设计上故意让最没有文化背景的王熙凤来说诗的第一句“一夜北风紧,开门雪尚飘”。直白中带着一点粗浅,不仅一看就懂,还没有任何典故。但稍懂诗句写作的人都知道,一个松散的平实的开头有多么重要,他会给后续的创作带来无限的可能和广阔的空间。总要好过华丽堆砌的辞藻。其实曹雪芹自己也知道,如果让林黛玉开头第一句,既不符合她的性格,后续的诗也写不下去,因为林妹妹太有文化,说出的诗句一定是极好的,那后面也就完蛋了。这个就好比吃饭,那我们有一次去吃自助餐,不一会儿就不行了打了退堂鼓,但是有一个小伙伴还是战斗力超强。我们就问他你是怎么做到的。他就说,有章法的,不能乱吃。先要吃开胃菜,例如皮冻、爽口小菜之类的,然后是从水煮菜开始,再过度到油腻的烤肉什么的,最后才能是甜品冰激凌。不然很容易饱,那就亏了!所以你看,无论是艺术还是生活,遵守章法和留有余地是非常重要的。当我们面对一个留有创作空间的艺术存在时,更多想到的应该是借鉴。相反,一个设计感过于饱满的东西也只能引发人们对他的抄袭。再进一步,喜欢借鉴和喜欢抄袭的是一种人吗?自然不是,于是不同趣味等级的人对待一门艺术的态度和处理也肯定不同了。我想这也许才是古希腊艺术能够长久留存的道理。他是古人与历代具备艺术良知之人的一种默契的合作。

 

【多立克式建筑类型】

       还记得上次开篇我们分享了一些图片让大家猜哪些是古希腊风格建筑?有一些群友说出了正确答案,我相信很多保持沉默的也能做出正确的判断。那从这次开始,我们就进一步的了解两种最典型的模式,对古希腊建筑再进行精细的分类。今天主要介绍的是多立克式。

    第一步我们来了解一个事实,古希腊人是西方文明史中最后一个巨石文明类型,也就是说他的主要建筑文化都是依靠巨石来构建的。但其实古希腊的建筑早期也是土木结构的,当时间进入公元前六世纪左右,也就是古希腊的古典时代到来的时候,古埃及的巨石建筑技术传入巴尔干腹地,古希腊人才开始进行这方面的尝试。

    从材料的可能性上来说,巴尔干是丘陵地带,多山地,自然不缺乏石头。我们看到在大部分本土的普通城邦和海外,也就是意大利南部殖民地上,古希腊神庙建筑主要采用的是石灰石,粗糙的表面由石膏来抹平,以达到美观的目的。希腊本土尤其是雅典周边,盛产蓝白色的大理石,神庙主要就由这种更贵重的石料来构建。另外,闪亮的洁白大理石也在雅典城邦以东和广阔的爱琴海诸岛分布,也是良好的建筑材料。大理石比石灰石更致密,易于通过打磨得到光滑而完美的平面,有效的回避了涂抹石膏的脱落问题,于是更加美观耐久。

 

    此外,古希腊神庙和其他更早的巨石文化建筑一样,采用的是“干砌式”。在建造过程中没有任何湿润的粘合剂。完全依靠石块自身的重力和高度精细的打磨来完成。部件之间只有简单的金属卡扣来简单固定。柱子是由一个中空的石鼓通过榫卯串联起来的。

 

    多立克式的样子,先给大家展示一张直观的图片:

(多立克英文结构图)

    通过图片我们会看到,从下到上是符合古希腊神庙基本结构的:台基、柱子、楣构、斜坡房顶。风格化尽在这个框架内进行。我们接下来逐一介绍。

 

1)柱子

    多立克式的柱子有三个基本的特征,第一是能够用肉眼分辨的轻微收缩,上细下粗。二是不设下部的衬垫柱基,直接安放在三层台基的最上面。三是锐利的槽线。这个“锐利”要从切面才能看出来。



    槽线和柱头我们都可以从古埃及的柱子中找到他们的继承关系。古代埃及的柱子都是在模仿当地是长杆植物,包括莲花,纸莎草等。这两种植物都被以一束的形式表现在柱子结构上。于是产生了柱身的茎干和柱头的花朵团簇。那古希腊建筑师将这个设计抽象化,茎干变成了槽线,花朵团簇变成了倒钟型的柱头。柱头又分为两部分,上面的倒钟型结构以及下部有三个环形线圈的扁圆部分。柱头之上垫有一块方形顶石。

 

2)楣构

    楣构是区别多立克和爱奥尼亚样式的关键部分。我们先看一个细部特写图:

    底部楣构,又称为额枋。是直接与圆形柱头上部的方形顶石接触的部分。每两个柱子之间为一组,一点一点接续下去,形成一个完成的边缘过梁结构。这上边一般没有任何的装饰,就是简单的平面。

 

    中部楣构,是多立克式最有特色的部分。他由两个交替出现的构建组成。分别是三陇板和柱间壁。我们开始的时候说过,实际上在古风时代,古希腊的建筑也是土木为主的,到了古典时期,借着古埃及的巨石建筑技术,转化为石头建筑保留至今。那么在古希腊的石质建筑中就会带有土木建筑的痕迹。由于多立克式产生在爱奥尼亚之前,这种土木建筑痕迹就更明显。我们看一下一个关于三陇板的细部图片:



    我们看到,在这个图上的真实三陇板(绿色部分),是一个长方形带有纵向三条纹的装饰雕刻构件。三陇板规律的出现在每一个柱头的上方,每两个柱子之间也有一块。这样,三陇板的间隙韵律就和底部的柱子排列频率形成了有效的互动,赋予建筑鲜活的生命力。

那么,他的设计是单纯的美观考虑吗?并不是,三陇板实际上是早期古希腊土木建筑的一种反应。我们看一下图:

    我们要像了解三陇板设计来源就必须首先知道三个基本的建筑概念。分别是桁架、檩条和椽子。多说无益,看图:



    一目了然,桁架是一个由直线组成的三角形结构,是房顶的主要基本构件。那么三角形的斜边也就是长方形房顶的宽度平行的木条成为椽子,若干个桁架排列起来之后加在上面与长方形屋顶的长边平行的就是檩条。一般来说,我们认为三陇板就是土木建筑时期,桁架底部边缘探出檐部的部分。为了美观,经常会有一个挡板,这块挡板就是石质神庙三陇板的设计来源。那相应的,桁架之间的空隙就有柱间壁来填充。古典全盛期的建筑上柱间壁都雕刻了神话故事浮雕。

 

   上部楣构,是一个比较窄小的长条,一般会随着中楣三陇板与柱间壁交替出现的节奏相对应的装饰长短交替的一个齿形结构(红色部分)。



    这个结构在后世的西方建筑中被一以贯之的使用着,并且也用到了其他建筑物件的设计上。

卢浮宫建筑檐口上的齿形装饰结构线脚。


3)屋顶

    经过上面的部分分析,我们就能顺理成章的理解,古希腊神庙的屋顶是中央对称的两边倾斜式面。其实就是超级豪华高大版的北方大瓦房房顶。只想强调一点,即使是古希腊的石质神庙,其房顶也是木质梁架结构的,这就能解释为什么存留至今的古希腊神庙都没有房顶。因为经过数千年的风雨木质结构早就腐败无存,不过幸好主体是石头的,让我们能够领略他当年的风采。

 

4)色彩

    今天的最后,我来分享一个关于古希腊神庙最不能让我们接受的现实设计,那就是颜色。我们在大部分反应古希腊的影视作品甚至是卡通片中都已经潜移默化的接受了一个事实:神庙是大理石原色的。洁白、素雅、庄重甚至有点禁欲。其实恰恰相反。通过考古学的研究我们发现,在古代希腊的当时,神庙的色彩是非常热烈的。首先柱间壁和三角楣上的雕塑都是有颜色的,这样可以更加鲜明的提下层次感。不仅有颜色,还有其他的彩蛋。我们看一个以前展示过的雕塑:



    发现了了吗?他做投掷状但是手里什么都没有。那是因为手中的器物是另外铸造然后组装的。这种方式除了方便制作以外其实也更有真实感。因为毕竟谁的手上也不可能长有一个武器。那神庙上的雕塑也是这样,很多人物的手中器物都是青铜铸造然后再安装上去的,有的甚至还贴了黄金。另外,神庙的其他建筑构件也有颜色。可能我们很难接受,但那真是时事实:柱间壁底色为红,三陇板竖线为黑,主要构件为白,屋顶的各部分装饰有金色、紫色、绿色等各种热烈耀眼的颜色。所以股希腊神庙并不肃穆,而是耀眼奢华的。这确实完全颠覆了我们的一贯概念。


    我们应该怎么理解这种现象呢?这其实是宗教祭祀和节日活动在古希腊生活中的地位有关。我们下节的分享中会介绍古希腊的节日庆典习惯与文化的关系。还会拿几个最著名的多立克建筑来作为例子进行比较研究法角度的分析,看看多立克式是如何发展为最完美的古希腊建筑形式之一。那重点涉及到的就是我们都熟知的供奉雅典娜女神的帕特农神庙。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详解古希腊建筑艺术的巅峰之作:帕特农神庙和雅典娜胜利神庙
如何用一座城市,看懂欧洲艺术?(上) | 意外
图解西方建筑(二古希腊建筑-1)
《人类艺术万年史-048》古希腊艺术风格的形成(下)
古希腊柱式和古罗马柱式
古希腊建筑1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