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用刀如用笔——嘉定竹刻的技法与雕刻形式

我国竹子种类繁多,竹刻主要使用楠竹作为雕刻用材。楠竹俗称毛竹,主要分布于黄河流域及江南地区。竹刻用竹首选山竹,以其质地紧密,纤维细腻。江南竹子虽多,但能用于竹刻创作的好材料难得。入冬采伐,取山阴处溪流旁的竹为佳,选择竹竿挺直匀称,竹皮光洁,纹理细致的竹子。视雕刻品种的不同一般砍伐生长四到八年竹为材,过嫩、过老都不适宜雕刻,嫩则疏松,老则不清朗,燥硬易开裂。砍伐和搬运要格外小心,不能损伤表皮以免产生瑕疵。材料需经过水煮、脱脂、晾干、烈日暴晒等工序。历时数年,经千挑万选出不霉不蛀不裂硬朗的上等材料。

    嘉定竹刻是我国特有的一门雕刻艺术。其用材看似普通的竹子,而完美无憾的却很难得,所制器物体形不大,表现形式丰富,雕刻内容广泛,而奏刀之法、制器制度则一脉相承,有着独特的艺术语言和雕刻形式。

    金元钰《竹人录》有“刻竹创自松邻子,自前明止今二百八十余年流传不废,制度浑朴”之语。嘉定竹人,讲家传、重师承。但传承前人者又不为前人所囿,常能出新意而自成一家,是以流派纷呈,名手辈出。于雕刻技法与表现形式在继承的同时,又有创造,使其更趋完善。

    竹刻发展至今,其形式丰富多样,因作者的精神追求与审美取向的差异而创作出不同的样式与风格。不同时期,不同竹人,其技法与风格虽有异同,然雕刻之深浅,造形之变化,大体可分为圆雕、透雕、浮雕、薄地阳文、陷地深刻、阴刻等数种形式。

   1.圆雕。也称立体雕。竹根圆雕的题材通常有人物、动物、花果、树桩、山石器皿等。制作过程大体分三步:先制粗坯,用凿刀法,雕出造形轮廓,强调细部结构。然后作修光,先用割刀法,用斜口刀割出线条以及线条与阳面的过渡,阴的弧面用圆刀修饰,结合其他刀法修光。人物、动物的开相放在最后进行,而毛发的处理用三角刀来刻画。数种刀法交替并用。然后打磨抛光。充分巧用竹根天然形状与根须疤痕的自然肌理,因材施雕,塑造形象。代表作为上海博物馆收藏的封锡禄“圆雕罗汉”[图一]、邓孚嘉“圆雕陶渊明赏菊”[图二]。

[图一]清早期 封錫祿 竹根雕羅漢 

[图二]清早期  邓孚嘉 竹根雕陶渊明赏菊

    2.透雕。适合于近景处理。把画面的留白处镂空,突出物象,虚实分明。镂孔处的大小、正斜应与物象呼应,亦随物象而变化,以虚空间来衬托实体,更好地突出主体,使整件器物更显空灵、幽浑。镂空时以切刀与挖刀为主,其他用刀与浮雕相同。此嘉定竹刻在明、清初之主要特点。代表作为上海博物馆收藏的朱小松“刘阮入天台”香薰[图三]。

[图三]明晚期 朱纓 竹雕劉阮入天台香筒

    3.浮雕。分两种:高浮雕(也称深浮雕)、浅浮雕。赵昕《竹笔尊赋序》:“一尊之间,因形造境,无美不出。漥隆浅深,可五六层,漏沉其次也。”寥寥数语,已道出高浮雕之特点。为使景物层次分明,使高处更高,低处更低,故雕刻亦更深。金西厓《刻竹小言》论及高浮雕,有“至于雕刻工具,一般竹刻所用之三五小刀,已不敷用,须有圆口卷凿,宽刃扁铲,用之于凿毛坯,辟画境。先有大开大合,始能有细凿精镂也”之语。与其他竹刻形式相比,刀具繁多,雕刻语言也最丰富,费时也最多。每成一器常历一年半载。因稿本只在其表,不及深处,创作时需随铲随画,故更能见作者巧思。此法最适合于全景处理。代表作为香港佳士得2005年拍卖的顾珏“山水人物图”笔筒[图四]。浅浮雕在雕刻层次、深浅方面,界于高浮雕与薄地阳文之间,比高浮雕薄,压缩比例也大,通过铲去竹地,留出凸起的花纹,高低相衬,虚实相生,产生层次,分出远近。代表作为故宫博物院收藏的吴之璠“松溪浴马图”笔筒[图五]。

[图四]清早期 顾珏 竹雕山水人物图笔筒

[图五]清 吴之璠 竹雕松溪浴马图笔筒

[图五]清 吴之璠 竹雕松溪浴马图笔筒

4.薄地阳文。是竹刻中一种特殊的浅浮雕形式。其纹饰突起高度比一般的浅浮雕更浅,有追近地子之感,而且底是平的,故名“薄地”。金西厓《刻竹小言》解释为:将所要表现之花纹以外全部竹地铲去刮平,使花纹微微突起,然后雕刻于其上。此为吴之璠所擅长之刻法。这种刻法,突出一个“薄”字。充分体现刮刀的微妙变化。松树的表现是其常见的题材,松针用三角槽刀冲刀法刻画,有别于其他形式的松针处理(常用割刀法)。代表作为台湾翦淞阁收藏的“翦梅图”笔筒[图六]。

[图六]清 吴之璠款 竹雕翦梅图笔筒

5.陷地深刻。阴刻之一种,又称阴翻阳。留光滑表面作地,物象深入,凹于竹面。既有阴刻的刀味,又有浮雕的层次感。代表作为上海博物馆收藏的封鼎“秋菘图”笔筒[图七]。

[图七]清 封鼎 竹雕秋菘图笔筒

6.阴刻。金西厓《刻竹小言》称为深刻。以方圆刀结合,直起直落刻画点线,来表现物象。此法周颢最擅长,即钱大昕《周山人传》中所言之“用刀如用笔”。代表作品为上海博物馆收藏的周颢的“竹石图”笔筒[图八]与“松壑云泉图”笔筒[图九]。此法也常用于刻字。代表作为上海博物馆收藏的邓渭“行书赤壁赋”诗筒[图十]。

[图八] 清 周颢 竹刻竹石图笔筒

清 周颢 竹刻竹石图笔筒拓片

[图九]清 周颢 竹刻松壑云泉图笔筒(一)
[图九]清 周颢 竹刻松壑云泉图笔筒(二)

[图十]清 邓渭 竹刻行书赤壁赋诗筒

清 邓渭 竹刻行书赤壁赋诗筒拓片(局部)

    古人论画,有墨分五色之说,指物象营造全凭墨之浓淡干湿以润其色,笔富弹性,提按轻重线条粗细有变化以构其形。运刀之理与运笔相同,惟刀质坚韧,行刀时为求刀痕能有平圆深浅、粗细毛光之变化,全赖刀口形状大小之不同与用刀轻重之变化。刀具大体可分为:圆刀(圆口平刀,圆口槽刀)、平口刀(方刀)、三角槽刀、斜口刀等几大类,各司其职。

    《竹人录》谓竹刻刀法有“用刀如用笔”、“以刀代笔”之说,而于如何执刀未曾提及。金西厓《刻竹小言》于握刀运刀则有“刻竹握刀,只用食、拇、中三指,刀与竹面约成四十五度”的三指执刀法。从传世作品及创作实践可知,除三指执刀法以外,当还有五指握拳法。通常三指执刀是右手握刀左手助力运刀,握拳法视实际需要左右手分别可以运用。两种方法在具体创作时都应注意竹材纹理,做到切刀断丝、冲刀顺势(刀锋),冲切兼顾,方圆刀并用。用笔讲笔法,行刀讲刀法,其理相通。虽竹人习惯不同,基本刀法可概括如下:

    1.冲刀。刀侧立,刀口一角与刻面接触成一定角度。

    2.切刀。刀口与刻面平行,直起直落。

    3.刮刀。用平刀或圆口平刀,刀口与竹面贴紧侧拉,有轻重之分:轻者平伏刀痕,用于平地或平面,常隐去刀痕;重者见刀痕。

    4.挖刀。用圆刀从刻面向里层层掏进。

    5.割刀。斜刀刀锋与刻面平行,顺势而拉。

 6.凿刀。左手握刀,右手用木锤敲打刀柄。常用于制坯,只用方刀与圆刀。也称大刀法。

    7.铲刀。起平底作用。平刀或圆刀刀口正面与刻面紧贴,顺竹丝而行。   

     打磨虽不是刀法,但在雕刻过程中不可忽缺。

刀法与形式,都服务于目的。在具体创作中,应结合具体技法的使用,达到形式与内容的统一。

              嘉定博物馆 嘉定竹刻博物馆 张伟忠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看完这个清朝人刻的竹子,你的画没准该撕了
嘉定竹刻 | 嘉定竹刻博物馆
江西藏友的嘉定竹刻收藏之路
藏拍·展讯|竹缘匠心,明清嘉定竹刻精品鉴赏
上海嘉定竹刻博物馆
刻意江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