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东南亚历史上最大、最繁荣、最文明的王国—吴哥王朝|西行文化


吴哥王朝 来自西行 03:54

很多人去过泰国,对其灿烂文明和辉煌建筑赞叹不已。其实泰国的历史只有700年,泰国历史上第一个独立王朝泰可素,原来只是柬埔寨吴哥王朝下辖的一个城市而已。吴哥城曾是东南亚历史上最大、最繁荣、最文明的王国之一的高棉王朝皇家中心。



从9世纪的最后10年耶输跋摩一世迁都至吴哥直到13世纪初期,吴哥诸王统治着南起中南半岛南端,北至云南,东自越南,西到孟加拉湾的大片土地。吴哥王朝辉煌鼎盛于11世纪,是当时称雄中南半岛的大帝国,也是柬埔寨文化发展史上的一个高峰。


吴哥王朝于15世纪衰败后,古迹群也在不知不觉中淹没于茫茫丛林。

 


法国生物学家亨利·穆奥


亨利有几种所画的吴哥

直到400多年后的1861年1月,法国生物学家亨利·穆奥为寻找热植物,无意中在原始深林中发现宏伟惊人的古庙遗迹,他在游记中这样震撼的描述“此地庙宇之宏伟,远胜古希腊、罗马遗留给我们的一切,走出森森吴哥庙宇,重返人间,刹那间犹如从灿烂的文明堕入蛮荒”,吴哥窟在历史的深林里埋藏了500年后又被重现人间,仿佛时光倒流,王城和石庙还在显示当年高棉王朝的气势恢宏。

 


消息一传开来,立即震惊全世界,名列世界人类文明七大奇景之一的吴哥窟,终于再度显露在世人眼前。1992 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评定为世界级人类文化遗产。在吴哥王朝时期,极力吸引印度教和佛教文化,并且建造一系列大规模的寺庙,这些寺庙分布于都城内及周围区域。现存的吴哥建筑群包括吴哥城(Angkor Thom大吴哥)、吴哥寺(AngkorWat小吴哥,又称吴哥窟),以及其他的建筑约600座,散布在约40平方公里的热带雨林中。

 


吴哥之美 by 行者

据纪载,最早出现一个称为扶南国,统治当地达400多年,后于6世纪被一分支真腊消灭,接手管治了两百多年。公元802年,由阇耶跋摩二世建立吴哥王朝,至1181年阇耶跋摩七世,发展至最高峰,版图包括现今整个柬埔寨、部分泰国、老挝、缅甸及越南,可谓一时无两。最後于1432年被暹罗素可泰王朝入侵,弃城逃往森林,从此吴哥窟便于世上消失了五百年,直至19世纪中叶才重见天日。

 


吴哥之美 by 行者

在吴哥王朝期间,王朝均定都吴哥,并大兴土木,建造王城及大小寺庙600馀座,散处于4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景象极为壮观。特别在12世纪建成最宏伟的吴哥寨,充分表现出吴哥民族的艺术成就。此外,更积极兴建大规模的灌溉系统,有利耕作,可谓国泰民安。中国有位叫周达观的使节,曾于1296年抵达吴哥,且住了很久,最后写成「真腊风土记」,详细叙述当时吴哥的面貌。据他形容,吴哥王朝可说是丰衣足食之地,很多过来做贸易的中国人也不愿回国,定居该处。

 

吴哥的历史

吴哥残缺之美 by 李hunter

8世纪末,柬埔寨遭到爪哇人的入侵,国王被杀。9世纪初重新获得独立。前王子闍耶跋摩二世在位时〔802—850〕,定都于近吴哥东北的考伦山上,开始了吴哥王朝的统治。9世纪后半期—11世纪是吴哥王朝的早期,吴哥城开始建成并成为国都。在这里修建有寺庙和水利工程。11世纪初,出身于马来亚王族的苏耶跋摩一世夺取王位〔1002—1050〕,并扩展势力到湄公河下游和老挝的琅勃拉耶,强令被征服地区的王公效忠,按期进献珍宝。他继续修建王宫的宫廷。

 


苏利耶跋摩二世的军队(南回廊西半部):描绘了苏利耶跋摩二世曾经和泰国结盟时出征占婆族的场景。by ZT 周三哥

12世纪—13世纪是吴哥王朝的极盛时期,苏耶跋摩二世时代〔1113—1150〕国力强大,有战象20万头,版图“东到海,西按蒲甘,南抵加罗西'〔今马来半岛东岸〕,并与中国有密切往来。其间与李朝越南争夺占婆,1145年曾一度占领占婆首都佛誓城。这一时期修建了吴哥寺。闍耶跋摩七世时〔1181—1201〕成为东南亚最强大的国家,其疆域包括今泰国和马来半岛的大部分,北方与中国南沼接壤,东达占婆和湄公河三角洲。另建新都吴哥通(“通”通“城”之意),崇信大乘佛教,广建佛寺。由于大规模的营建和对外征服,汲尽了人民血汗,人民起义和被征服地区的反抗连绵不断。13世纪中叶兴起的泰族诸王国多次打败吴哥王朝,并于1431年首次攻陷首都吴哥通。为避免泰人的威胁,1434年索里约波王时迁都百囊奔〔今译金边〕,柬埔寨逐渐走向衰落。

 


吴哥窟西面的护城河 by laozhao

根据中国商务使者周达观的生动记载,13世纪末吴哥仍是一个兴盛的大城市,也是亚洲最宏伟的都城之一。然而,这时在闍耶跋摩七世王执政时达到顶点的建设狂热显然已经终止,一种以小乘佛教为代表的更有克制性的新宗教倾向正在兴起,而且在帝国西面建立的泰族王国的军队开始侵入高棉心脏地区。到16世纪,当另一份可查的直接记载写成时,这些趋势已使这座城市被废弃了多年,只留下丛林覆盖的古代庙宇遗迹和一度壮观的贮水池及水渠废墟。

 


在古城灭亡和现代时期开始的4个多世纪中(即从15世纪初期至19世纪末期),人们对吴哥的兴趣主要集中在吴哥窟,这处由小乘佛教僧侣接管并大致保存完好的古迹成为东南亚最重要的朝圣地之一。

 


20世纪后半期,柬埔寨出现了政治和军事动乱,吴哥庙宇群也遭到一些战争破坏和盗窃,但主要问题在于被人们忽略。由于缺乏适当管理,许多建筑物已为草木所掩盖,并受风雨侵蚀破坏了。

 

建筑特色


乳海翻腾(东回廊南半部):是吴哥窟最著名的浅浮雕场景。

魔和神一起抱住巨大的蛇神搅动海水,以获取藏在海底的长生不老仙丹,中间的毗湿奴则化身为一只巨大的海归,以稳住因海水搅动而摇摇欲坠的神山——拉曼荼罗山。

在历时300余年的吴哥大规模建设时期,可以看出许多建筑艺术风格方面的变化,所反映的宗教内容则从印度教崇奉的湿婆、毗湿奴诸神到大乘佛教崇奉的观世音菩萨。

 


这是神族的特写(脸部五官的刻画和西门外的雕塑很像,而头盔更加精致)

吴哥是行政和礼拜神君的中心。城市是以从印度传入并适应当地传统的宗教和政治观念为基础而设计建造的。从最初给这个城市命名为耶输陀罗补罗的耶输跋摩一世时代起,吴哥便是按照传统的印度宇宙论模式,在建筑布局上体现象征性的宇宙结构。城市向东围绕著一座作为中心的小山或金字塔式的庙宇,这是从建筑学方面顺著该地一座天然小山巴庚山的地势建成的。在这个城市後来的历史上,作为中心的庙宇则完全是建筑学上的创造(即金字塔式庙宇),例如闍耶跋摩五世(968~1001)的披梅耶卡寺;伏陀耶迭多跋摩二世的巴普翁寺;以及闍耶跋摩七世建造的作为中心寺的巴戎的佛教寺院,此时这个城市已经基本定型,并以吴哥通王城著称。庞大的贮水池、运河、沟渠系统是吴哥最初实行兴办水利和灌溉的最显著特色之一。

 


Kurukshetra之战(西回廊南半部):描绘了印度史诗《摩耶婆罗多》中的战斗场面。这些在12世纪完成的浮雕经过近千年已经被数不清的手触摸过,而变得像黑色的大理石一般。

吴哥的许多大庙都反映了印度的宇宙论和神话主题,建造这些庙宇是为了提供礼拜的场所,使国王和其他王室成员确信通过礼拜能够与湿婆或这个领域中的其他卓越神祇成为一体,从而获得永生。例如,吴哥窟或许是最宏伟而且肯定是所有吴哥庙宇群中最著名的寺院,它就是苏耶跋摩二世王在12世纪作为一座巨大的陵庙而建造的,他的遗体安放其中,透过礼拜毗湿奴神而使他象征性地得到永生。



墙上有许多婀娜多姿的人像浮雕,据说是象征仙女下凡,以千年前的雕刻技术来说,竟然能把仙女刻画得如此活灵活现,而且每一尊的表情、面貌、衣着完全不同,真可说是鬼斧神工之作。

它与我国长城,印度泰姬陵,印度尼西亚压婆罗浮屠,并成为“东方四大奇迹”。

 

主要景点


by 美丽邂逅

吴哥古迹现存600多处,分布在面积45平方公里的森林里。大吴哥和小吴哥是它的主要组成部分,其中有许多精美的佛塔以及众多的石刻浮雕,蔚为壮观。这些佛塔全部用巨大的石块垒砌而成,有些石块重达8吨以上。佛塔刻有各种形态的雕像,有的高达数米,生动逼真。

 


by 美丽邂逅

吴哥的大部分建筑已倒塌成废墟,但吴哥古迹规模之宏伟壮观,其建筑艺术之璀璨夺目,依然令人惊叹。考古学家把它与中国的长城、埃及的金字塔和印度尼西亚的婆罗浮屠并称为东方四大奇迹。作为柬埔寨早期建筑风格代表,199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把整个吴哥古迹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吴哥窟


航拍吴哥窟

吴哥窟(也叫小吴哥)是整个遗址中保存最完好的寺庙建筑。今天柬埔寨人将它放在自己的国旗上,足见吴哥窟在柬埔寨人心目中的神圣地位。吴哥窟最初是为敬奉印度教神灵所建,但是今天已演变为佛教寺庙。在方形广场的四个角上,各有一座石塔,而广场中央矗立着一座更高的石塔,象征神话中的圣山。无论印度教还是佛教信徒都相信,中间这个神圣的所在就是宇宙的中心。



吴哥之美 by 行者

吴哥窟建在三层台阶的地基上,每层台基四周都有石雕回廊,浮雕大多取材于印度著名史诗《摩珂婆罗多》与《罗摩衍那》的神话故事。



by caiguangvip

寺庙中央大道两旁是九头蛇形栏杆,柬埔寨传说中,九头蛇会带来风调雨顺。寺庙周围是护城河和水池,不是为了保护寺庙,而是为了通过水中的倒影,使寺庙显得更加神圣雄伟。



吴哥之美 by 行者

吴哥窟是人的杰作,但每个设计都是为了体现神性。置身于吴哥窟的佛像间,已经分不清自己究竟是站在神的领地还是人的空间。神性和空间交汇在这个密林中的古城。

 


从外面遥看吴哥窟的五塔圣殿。下面是浮雕围墙。

中心建筑十字王台尽头是吴哥寺的中心建筑群。它基本是由大、中、小三个以长方形回廊为周边的须弥座,依外大内小、下大上小的次序堆叠而成的三个围囿,中心矗立五座莲花圣塔为顶点,象徵须弥山。美国学者艾丽娜·曼妮卡解释这三层回廊各代表国王、婆罗门和月亮、毗湿奴。

 


电影(花样年华)剧照

提到吴哥窟,人们自然会想起《花样年华》的最后一幕:一个男人将无法对人倾诉,甚至自己都无法面对的一段情感秘密讲给吴哥窟的一个石洞听,再把它盖上,让发生在花样年华的故事从此留在吴哥,这里的一切,包括他的秘密,都会被自然带走,成为永恒的回忆。

 

吴哥城

吴哥之美 by 行者

另一个保存较好的吴哥遗址是吴哥城(又叫大吴哥),这是高棉帝国宫殿城。是吴哥的“心脏”。在吴哥城的中心,阎那跋摩七世建造了贝雍寺。贝雍有54座大小宝塔,每座塔的顶部都雕有象征国王的巨大的四面佛,他们从塔尖微笑着俯瞰四周,象征着王权至上和佛教神圣。这是最具有高棉特色的石雕造型。不管你站在哪个位置,都能看到高高在上的佛像,感受到他们潜在的威慑力,令人不由得肃然起敬。

 


吴哥城是一处被长达12公里的城池所包围的城市。吴哥城南门外的护城河上架有石桥,桥的两侧栏杆上各有一排54个石雕的半身像,一边代表神灵,另一边代表恶魔,他们手上拉着眼镜蛇化身的巨蛇王。据说宽约百米的护城河,在古时养有很多鳄鱼,是用来抵御敌人进攻的。钻进小小的南门门洞,拔地倚天的古树整齐地列在路两旁,树缝里透着温柔的晨光,轻风吹过,干叶嗒嗒地落到了车的前窗,又滑到了地上,说不出的惬意。



在吴哥城中央,依照佛教须弥圣山的概念建立起了壮观的拜云寺,环绕中央尖塔的是49座四面都雕有巨大佛脸的佛面塔,这些谜样的佛脸微笑,表情各异,安详中带有几分神秘。四面佛的四个面分别代表慈、悲、喜、舍,悲喜皆不形于色。拜云寺的回廊壁画也十分丰富,从王宫征战到市民生活应有尽有,但是给游客留下最深印象的还是四面佛那神秘的'高棉微笑'。

 


在整个大吴哥城的范围内,还有巴方寺、绯明纳卡寺、利泊王坛、大象坛等著名建筑。在都城中央,建有宫殿、图书馆、浴场、回廊等。

 

象台


在城的中央,还有长约300米的著名建筑—象台,据说是当时国王检阅部队的阅兵台。一个大台,两个小台。大台左右两侧置有石象,骑在象身上的是王朝的大臣们。这和中国皇陵前设置的石相生是一致的,只不过中国设置的种类更多。阅兵台前方的广场上筑有12座红色小塔,什么功能弄不清楚,柬埔寨人也回答不上来。

 

巴戎寺


是否感觉有人凝视着你?在令人难忘的巴戎寺有216张四面佛的巨脸俯视着游客。该寺位于吴哥的正中心,由阉耶摩七世建成于公元1200年左右。有些历史学家认为那些带着冰冷微笑而高深莫测的面容酷似伟大的国王本人。



还有什么更好的方式注视你的子民呢?几乎同样不寻常的还有巴戎寺1200米长的浅浮雕,令人惊叹地刻画了多达11000个人物。第一重台阶墙壁上精致的雕刻栩栩如生地描绘了12世纪柬埔寨的生活场景,包括斗鸡和武术。参观这里的最佳时间是在日出或者日落时分,这时候光与影的变幻会使佛像显得更加奇特。远远望去,巴戎寺好似一推岩石,然而一旦身处其间,你就会发现这是吴哥最为惊艳的寺庙之一。

 

巴方寺


by 刷子

巴方寺坐落在巴戎寺西北200米处,和吴哥窟一样,它金字塔式的结构代表着须弥山。其建设可能开始于苏耶跋摩一世统治时期,后来由乌达亚迪亚巴尔曼二世(1049~1065年在位)完成。它是吴哥城建设之前旧城的中心。



by 刷子

有人说它是世界上最大的拼图游戏。内战前夕,一队考古学家不辞劳苦地将建筑逐块拆散,他们小心翼翼创造的记录却毁于红色高棉之手。经过随后多年不辞劳苦的研究,这项吴哥最艰巨的修复工程之一正在进行中。16世纪对该寺的改建工程,包括西墙上长达70米的卧佛,也增添了“拼图”的复杂性。

 

斗象坛


这一纪念碑式的祭坛中央阶梯两侧是饰有三头之象的阶梯和布满大象及主人狩猎场景的巨型浅浮雕的护墙。狮头怪物和garuda(神话中的人鸟)张开的双臂仿佛正将中央阶梯托起。

长达300米的坛上原本矗立着带有金色框窗户的木制亭子。这里曾经是公共庆典和阅兵的巨大检阅台,也就是国王宏伟的观礼台。在这种环境中很容易想象,高棉王国鼎盛时期气吞万里的壮观景象。

 

癞王坛


癞王坛在斗象坛的北面,是一个满是雕刻的6米高的平台,一尊神秘的塑像耸立其上。有人认为这就是死亡之神阎摩(Yama),还有人则认为这是高棉的统治者耶输跋摩,传说他死于麻风病。前护墙饰有7层精心制作的雕刻,包括无数的阿帕莎拉(舞女或者天仙)。更蔚为壮观的是前护墙后隐蔽的壕沟里那些表情邪恶的形象。数世纪前因为最初的坛台扩建,这些雕像被掩埋起来,所以看起来依然光鲜,就像昨天才雕刻出来的似的。

 

巴肯山神庙


建于耶输跋摩(889~910年在位)统治时期,这是吴哥几座代表须弥山的寺庙(包括吴哥窟)中的第一座。尽管这儿仍然是拍摄远处落日余辉中的吴哥窟的绝对山顶位置,但令人伤心的是,如今的巴肯山神庙已经熙来攘往,不再是看日落的最佳地点了。看日落较为安静的地点是科荣寺的寺庙群,从那儿还可以俯瞰洞里萨湖和比粒寺。

 

塔寇寺


该寺为闍耶摩五世(968~1001年在位)所建,宏伟的金字塔结构的高度超过50米,但是由于从未完工(可能因为国王的死去),这儿没有在其他寺庙能看到的精美雕刻。恐高症患者应该坚持走东边的阶梯。

 

塔布茏寺


塔布茏寺是吴哥众多奇观中最引人入胜的一个,它似乎是直接来自电影《印第安纳琼斯》的一个场景;电影《古墓丽影》和《虎兄虎弟》也都以塔布茏寺作为外景。这座12世纪大乘佛教的寺庙是吴哥时代最大的建筑之一,它基本上保持了一个世纪前第一批法国探险家看到它时的原样。



尽管吴哥的其他重要古迹都被纳入浩大的保护计划,四周吞噬一切的丛林都被清理掉,但这座佛寺却任由大自然肆意处置,有些地方已经破败不堪。其内部是迷宫般的狭窄走廊和破碎石雕,有的地方用绳索围了起来,因为随时都可能坍塌。在寺内,触角般的老树根缓慢地扼住了石雕,你可以拍到大量令人难以置信的照片。据碑文记载,当时维护这一建筑竟然需要8万人之众!

 

圣剑寺


圣剑寺可能曾经是一所佛教学院,当时这里住着一千多名老师。它是吴哥最大的建筑群之一,有着迷宫般的拱状长廊、精美的雕刻、还有遍布青苔的石制品。其建筑平面布局类似于塔布茏寺,但保护完好。南面长廊呈十字形,藤条和石块纠缠在一起,好不凌乱,营造出独特的气氛;东面入口附近有一个奇怪的两层建筑,看起来更像是在希腊,而不是柬埔寨。

 

圣龙蟠水池


圣龙蟠水池由一个大方池和对称分布在四边的四个小池组成,就像巴厘岛的一些旅游胜地极富装饰性的水塘。大方池的中间矗立着中心塔,每个小方池都雕刻有一个有趣的地下喷泉。龙蟠水池神庙原来设在一个为圣剑寺供水的巨型水库中。

 

塔逊


在胜景众多的吴哥,这个小庙很容易被忽略,它的独特之处在于其东门的每一个间隙都有一棵古树的根须深深扎入,古树已经彻底占据了东门,完成了破坏的使命。

 

罗洛古寺群

吴哥之美 by 行者

罗洛在吴哥窟东南面,曾经是因陀罗跋摩一世(877~889年在位)的首都。这儿的古寺群属于高棉人最早建造的大型石庙,标志着古典艺术的开端。尽管不能与其他主要古迹相媲美,但是参观这些寺庙可以让你了解天才的高棉建筑艺术的历史渊源。

 

巴孔寺


是吴哥早期寺庙最杰出的代表,也是因陀罗跋摩一世的杰作,用于供奉湿婆,象征着须弥山—这一点被很多后来的吴哥寺庙仿效,包括吴哥窟。该建筑群包括一座5层台阶的金字塔形中央沙石宝塔,以及四周的8座砖砌和沙石宝塔。

 

神牛寺



by 逍遥老苏

有6座饰有沙石和泥灰浮雕的砖结构塔,与前吴哥真腊时代的早期砖结构建筑有直接联系。该寺由因陀罗跋摩一世建于公元9世纪晚期。

 

空中宫殿

高棉的微笑之空中宫殿 by 四野

是一座全石结构建筑,据说建于11世纪。宫殿建在一座高12米的高台上,成金字塔形,分三层。


高棉的微笑之空中宫殿 by 四野

台中心建有一塔,塔上涂金,光芒四射。高台四周有石砌回廊环绕。由于台高,给人一种悬在空中的感觉,因而得名。

 

女王宫


很多人认为女王宫是吴哥艺术王冠上一颗璀璨的明珠。第一眼你可能会因其规模而感到失望,然而一旦身处其间,你就不能不为装饰其门廊和墙壁的精美雕刻深深打动。



这些雕刻都围上了绳索。女王宫在暹粒以北32公里处,最好在接近傍晚时分或者清晨(旅游公共汽车到达之前)去参观,因为这时的太阳光线会使粉红的沙石获得最佳效果。

 

高布思滨


高布思滨原来叫千阳河(即“上千男性生殖器”之意),1969年才被“重新发现”,这儿有吴哥地区最为精致的河床雕刻。令人悲哀的是,由于地处偏远,过去这里劫掠事件偶有发生。雕刻的下面有一个小瀑布,但是你最好避开河水干枯的旱季,在7月至12月之间来游览。这里在女王宫以北约15公里处,从停车场徒步穿过美丽的丛林大约30分钟即到。

 

崩密烈


崩密列里的小'向导'

崩密烈是一个彻底荒废了的寺庙,与它相比,同样荒废的塔布茏寺只能算是忘了给草坪割草的庭院。建造它的就是给世界留下吴哥窟的苏耶跋摩二世。其布局和它名气更大的孪生兄弟吴哥窟极其相似,但是今天的崩密烈已经变成了乱石堆,很难想象它和吴哥窟有何相似之处。有的地方先后因为排地雷和拍电影清理过丛林,但是这儿仍然有一种特殊的氛围。崩密烈在暹粒东北约70公里处,有一条土路通往那里,旱季这条路尚可行走,雨季里它就会泥泞难行。

 

荔枝山


这座名山是柬埔寨最神圣的地方之一,公元802年,闍耶摩二世在此宣布脱离爪哇,高棉王国由此诞生。山顶(487米)有座古老的卧佛(由巨石雕刻而成)和一个仍在使用的寺院,不过游客通常更愿意去看大瀑布和附近令人难忘的河床雕刻。

 


吴哥之美 by 蒋勋

关于吴哥城如何被废弃他们却有几种说法。 传说,公元1171年,吴哥遭到邻国洗劫后,国王耶跋摩七世对印度教主神的保护能力失去信心,于是吉蔑人全体放弃了印度教,转而皈依佛教,采纳放弃暴力、信奉和平的生活方式。这种宗教信仰的改变导致的结果是,泰族军队在公元1431年,未遇任何抵抗就占领并洗劫了吴哥。



吴哥之美 by 行者

 又有佛教传说,吉蔑国王被祭司之子触怒,便将其淹死在洞里萨湖中。天神愤怒,决定替祭司之子报仇,令湖水泛滥,因而催毁了吴哥。

 


吴哥之美 by 行者

这座建于800多年前的吴哥王朝全盛时期的建筑,以它精美的石雕、长长的回廊、恢弘的石塔诉说着当年的辉煌。


吴哥之美 by 行者

吴哥被誉为“摄影者的天堂”,因为那里有拍不尽的风情,摄不完的残缺的美,更有诉说不完的神秘故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吴哥窟的黎明
东南亚-吴哥窟艺术
每日一景|柬埔寨:吴哥美景
去柬埔寨旅游要跟团走
2018开篇之旅~探寻吴哥之美
柬埔寨暹粒——高棉的微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