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知识】中国书画装裱款式的历史沿革



中国书画装裱工艺起源于我国造纸术发明后的100年至200年之间,至今已有1700余年的历史。较早期的书画材料一般是帛和绢,后来较多用宣纸,它们质地纤薄柔软,不能竖挺,容易破损,特别是宣纸,成为书画作品后往往皱折不平。为了便于观赏收藏,必须加厚加固,于是古人开始在书画心背面托表数层麻纸、布、帛等材料,称之为“裱褙”。



为了使裱件华美雅致,渐渐在画心四周镶上绫、绢等丝织品作为外援装饰。明朝方以智在《通雅·器用·装治》中解释说:“潢,犹池也,外加缘则内为池,装成卷册,谓之装潢。”所以装潢书画又称“装潢”、“装池”。“褫(chǐ)”的原意是剥夺衣服;古旧书画重新装裱,须揭去破残污损的旧装,故又称“装褫”。



古语有:“装潢者,书画之司命也。”书画经过装裱,神采焕发,跃然生动,收锦上添花之效,悬挂于精居雅室、水阁迥廊,能给人以美的享受。古旧书画年久破损的,经过揭洗俢补、全色接笔,能恢复青春,延年益寿,有助于保护文物,使名人真迹世代相传,供后人借鉴和欣赏。



在唐代以前,书画的装裱形制主要是横卷款式和之后出现的“屏风”款式。最初的书画装裱形制——横卷款式(也称“卷轴”款式),是由书籍的“简册制度”演化而来。唐人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一书中提到:“自隋以前多画屏风,未知有画幛。”屏风画应是由时兴的壁画形式演化而来。



盛唐时期,书画装裱工艺得到空前发展,书画装裱工艺的三大基本形制,即“横卷式”、“立轴式”和“册页式”也在这一时期形成。立轴款式虽是唐代人的创制,但在唐代著录中并没有十分明确的记载。



唐代韩愈有诗云:“流水盘回山百转,生绡数幅垂中堂。”唐人张彦远所提到的“画幛”和韩愈诗中所说的“垂中堂”的“生绡”,显然是当时绘画中的竖幅挂件,只是当时尚没有“立轴”、“挂轴”的称谓而已。“立轴”的装裱形制弥补了壁画、屏风画只能观赏而不能收存,以及横卷形制的书画只能展示与收存而不能悬挂的不足,使书画装裱工艺更加实用。



册页形制,在唐代著录中亦鲜有记载。宋人欧阳修在《归田录》一书中提到:“唐人藏书皆作卷轴,其后有叶子,其制似今策子。凡文字有备检用者,卷轴难数卷舒,故以叶子写之。”




欧阳修所提到的“叶子”和“册子”即是现在的册页形制。此种形制改变了卷轴式“书籍”、“难数卷舒”和“披视不便”的缺点,系唐代“书籍制度”的一大变革。其后随着书籍印刷术的发明,册页形制逐渐成为书画装裱工艺的款式之一。



到了宋代,装裱书画的工艺发展到一个全盛的历史时期,著名的“宣和裱”(也称“宋氏裱”),即是宋代宫廷御府制定的书画装裱形制,一直流传至今而不衰。在宋代,还出现了一种新的书画装裱形制——横披款式。



宋人赵希鹄在《洞天清禄集》一书中记载:“横披始于米氏父子,非古制也。”米芾在《画史》一书中云:“知音求者,只做三尺横挂。”可见此种款式是由米氏所创制,系横卷形制的演化,使横幅书画作品也能像立轴款式一样悬挂于墙面上,是书画装裱形制的一大发明。



宋以后,书画装裱形制基本上沿袭唐、宋时期的装裱形制,在整体样式上没有大的改变。近代,“框式”装裱形制出现,行语称其为“镜心裱”或“裱镜心”,又称作“装镜框”。裱镜心和装镜框有所区别,前者是只裱镜心,不装镜框,后者是裱镜心加装镜框,直接可以悬挂。


 

 


装镜框者也分两种形式,一种是将镜心直接挣贴于镜框的后挡板上;一种是将镜心活镶于镜框之中,此种装裱款式,前有玻璃或塑料膜,后有挡板,可使书画在悬挂和展示过程中免受烟熏、尘污和风化,免受接触、磕碰与操揉之损。在书画装裱的总量中,“装镜框”已成为仅次于立轴款式的一种主要装裱形式。



中国书画装裱历经千年,随着书画艺术的兴衰,装裱艺术的发展也随之跌宕起伏。无论是立轴、横幅、手卷,还是册页、镜框,无一不见证着装裱艺术的魅力。装裱艺术的存在依托书画艺术的发展,同时亦为书画艺术的传承起到极大的保护作用,所以,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装裱艺术值得我们去保护、去弘扬。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这些常见的装裱款式你都了解吗~
书画的幅式与裱工
书画装裱基本知识
书画装裱知识详解
装裱 | 历代书画装裱款式大全
图解中国书画装裱,成品的名称和特点大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