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2014~2015 年河南淮阳平粮台楚墓发掘简报

平粮台古城遗址位于河南省周口市淮阳 县城东南四公里的大朱庄村西南部台地上。 古城遗址所在地高出附近地面三至五米,又 称“平粮冢”或“贮粮台”。遗址中心地理坐标 为北纬33°42′29.38″,东经114°55′25.19″,海拔 约45.5米(图一)。平粮台古城遗址自1979年5 月至1989年连续进行了10年的考古发掘工 作,收获颇丰。平粮台古城遗址延续时间较 长,不仅发现有仰韶文化时期、大汶口文化晚 期、造律台文化、二里头文化遗存,还发现有

图一 淮阳平粮台楚墓位置示意图

一批战国、两汉及宋代时期的墓葬。1988年, 平粮台遗址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 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14年11月,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申 请国家文物局重点文物保护经费的资助,以 开展学术研究为目的,同时结合平粮台遗址文 物保护规划,再次开始对平粮台遗址进行连 续性的考古勘探和发掘。2014年至2015年,河 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在平粮台古城遗址发掘 了一批战国和汉代墓葬,其中有4座战国晚期 的楚墓。现将4座楚墓的发掘情况简报如下。

一、墓葬概述

(一)M222 1.墓葬概况

M222位于T499东南部,开口于第二层下, 西部被H264打破。方向185°。土坑竖穴墓,平 面为长方形,口底同大,墓口南北长2.36米,东 西残宽0.6米,墓深0.74米。墓壁较直,加工规 整,墓底平坦。墓坑内填黄褐色五花土,结构 致密,包含有料姜石。填土中有少量陶片,以 素面灰陶为主,器形有鼎等。填土中还出土有 兽骨。葬具腐朽不存。骨架腐朽,葬式不详,仅

图二  M222平、剖面图

1.陶鼎  2.陶匜  3.陶高足杯  4.陶箕  5.陶壶  6.陶盒  7.陶杯 8.铜蚁鼻钱

在墓底西北部发现一小块足骨,由此判断头 向南(图二)。

2.出土器物 随葬品8件,其中陶器7件,铜蚁鼻钱1件。

陶器有鼎、盒、壶、高足杯、匜、箕、杯各1件(图 版一)。其中陶器置于墓底南端,由西向东依 次为箕、高足杯、鼎、匜、壶、盒、杯,铜蚁鼻钱 置于墓底中部。

陶鼎 1件(M222∶1),泥质灰黑陶。有盖, 盖为覆盘状,平口,弧腹,弧顶。器为子口内

敛,两附耳,弧腹,圜底近平,下附三蹄足,足 内侧平,外侧起棱。足根部浮雕兽面纹。通高 24.7、口 径 19.7厘米 ;盖 口径 19.7、高 6.4 厘米

(图三,1)。

陶壶  1件(M222∶5),泥质灰陶。有盖,盖 为覆盘状,弧腹,弧顶。器为尖唇,平口,弧颈 微束,鼓腹,圈足微外撇。通高32、口径11.2、圈足

径12.2厘米;盖口径12、高4.4厘米(图三,8)。 陶盒 1件(M222∶6),泥质灰陶。有盖,盖

为覆盘状,平口,弧腹,弧顶。器为子口内敛,

上腹微弧,下腹斜直内收,平底。通高12.2、口 径17.4、底径10厘米;盖口径17.4、高5.2厘米

(图三,2)。

陶匜 1件(M222∶2),泥质灰陶。口微敛, 弧腹平底,前有流,后微瘪。高3.4、口长10.8、

口宽9.8、底径6.7厘米(图三,5)。

陶杯 1件(M222∶7),泥质灰陶。敞口,弧 腹,平底。高1.6、口径5、底径4厘米(图三,3)。 陶高足杯 1件(M222∶3),泥质灰陶。敛

口,鼓腹,下腹与底相接处内束,饼形底。高

7.8、口径6、底径6厘米(图三,7)。

陶箕 1件(M222∶4),泥质灰陶。前呈圆 弧形,后面两侧内弧,箕面由后向前微下斜。 高1.9、长7.3、宽7.2、底径5.9厘米(图三,6)。

铜蚁鼻钱 1件 (M222∶8),平面近椭圆 形,正面微鼔,饰兽面,背面微凹。长1.8、宽1.2 厘米(图三,4)。

(二)M236 1.墓葬概况

M236位于T2915的西北部,开口于表土层 下,距地表深0.25米。方向198°。土坑竖穴墓, 平面形状近梯形,口大底小,墓口南北长2.84

米,北端宽1.48米,南端宽1.65米;墓底长2.7米,

宽1.2米;墓深1.44米。墓坑四壁规整,向下内 收,墓底平坦。墓底东西两侧各有一生土二层 台,台面欠规整,台面宽0.12~0.18米,高0.26

米。墓坑内填黄褐色五花土,土质致密,包含 有少量料姜石粒。在填土中出土一件残铁锸。 葬具已腐朽,仅有零星腐痕。人骨架一具,骨架 保存极差,头向南足朝北,仰身直肢葬(图四)。

图三  M222出土器物

1.陶鼎(M222∶1)  2.陶盒(M222∶6)  3.陶杯(M222∶7)  4.铜蚁鼻钱(M222∶8)  5.陶匜(M222∶2)

6.陶箕(M222∶4)  7.陶高足杯(M222∶3)  8.陶壶(M222∶5)

图版一 M222 出土陶器

图四  M236平、剖面图

1.陶罐  2.陶盒  3.陶壶  4.陶匜  5.陶鼎

2.出土器物 随葬品5件,均为陶器。鼎、壶、匜置于墓

底西南部,罐、盒置于墓底东南部(图版二)。 陶鼎 1件(M236∶5),泥质灰陶。有盖,盖

为覆盘状,平口,弧腹,弧顶。器为子口内敛,

两附耳,弧腹,圜底近平,下附三蹄足,蹄足较 矮,足内侧平,外侧圆弧。器表有红色和白色 彩绘,彩绘纹样已漫漶不清。通高16.9、口径 18.2厘米;盖口径17.4、高5.2厘米(图五,1)。

陶罐  1件(M236∶1),泥质灰陶。尖唇,口 外斜,束颈,广肩,鼓腹,下腹斜收,平底。素 面。高17.2、口径11.6、底径11.2厘米(图五,2)。

陶壶  1件(M236∶3),泥质灰陶。有盖,盖 为扁圆形,盖顶弧凸。器为尖唇,平口,弧颈微 束,鼓腹,圈足外撇。器表有红色和白色彩绘,

彩绘纹样已漫漶不清。通高28.8、口径12.5、圈足 径11.7厘米;盖口径12.4、高4厘米(图五,3)。

陶盒 1件(M236∶2),泥质灰陶。有盖,盖 为覆盘状,平口,弧腹,弧顶。器为子口内敛, 弧腹,平底。通高11.8、口径15.4、底径5.8厘米;

盖口径15.8、高5.2厘米(图五,5)。

陶匜  1件(M236∶4),泥质灰陶。口微敛, 弧腹平底,前有流,后微瘪。下腹有刀削痕迹。


高4.5、口长13.4、口宽13、底径5.2厘米(图五,

4)。

(三)M240 1.墓葬概况

M240位于T2416西南部,开口于表土层 下,距地表深0.25米。方向5°。土坑竖穴墓,墓 口南北长3米,东西宽1米,墓深3.3米。墓坑四

壁规整,直壁,墓底平坦。在墓葬南部东、西两 壁上发现四组脚窝,加工痕迹较为明显。墓坑 内填灰黄色五花土,为沙质黏土,以灰色土为 主,夹杂黄色土块,结构较致密,质地较硬,包 含少量料姜石。在填土中出土少量陶片,以泥 质灰陶为主,夹砂黑陶次之,纹饰有绳纹、篮 纹等,可辨器形有豆、罐等。葬具已腐朽,仅有 零星腐痕。人骨架一具,头朝北,面向上,仰身 直肢葬。初步判定为女性。人骨下发现有白灰 和朱砂痕迹(图六)。

2.出土器物 随葬品11件,其中陶器9件,铜器2件。陶

器有鼎、敦、壶各2件,盘、匜、塞各1件;铜器有 炉、镜各1件(封二,1)。除陶塞置于人骨架盆 骨处外,其余皆置于墓底北部。其中铜镜残损 严重,无法复原。

图五  M236出土陶器

1.陶鼎(M236∶5)  2.陶罐(M236∶1)  3.陶壶(M236∶3)  4.陶匜(M236∶4)  5.陶盒(M236∶2)

图版二 M236 出土陶器

陶鼎 2件。大小、形制基本相同。泥质灰 陶。有盖,盖为覆盘状,平口,弧腹,顶近平。顶部 和腹部各有一周凸弦纹。器为子口内敛,两附耳, 弧腹,圜底近平,下附三蹄足,足横截面呈多边

形。M240∶10,通高25、口径20.8厘米;盖口径22.4、 高6.6厘米(图七,2)。M240∶7,通高25.8、口径20.2厘米;盖口径22、高5.6厘米(图七,1)。

陶壶  2件。大小、形制基本相同。泥质灰 陶。有盖,盖为扁圆形,盖顶弧凸,下有直口,口 外有沿。器为尖唇,平口,弧颈微束,鼓腹,圈足 外撇。M240∶3,通高30、口径12.5、圈足径12厘

米;盖口径12、高2.4厘米(图七,4)。M240∶5,通

高29.5、口径12.2、圈足径12.2厘米;盖口径12、 高2.4厘米(图七,7)。

陶敦  2件。大小、形制基本相同。泥质灰 陶。整体呈椭圆形,由盖、身合成,盖和身均呈 半球状,盖和身的腹部各有3个圆孔。盖为尖 唇,弧腹,圆顶。身为子口,弧腹,圜底。纽、足 已失。M240∶8,残高19、口径16.3厘米(图七,

5)。M240∶6,残高19、口径16.5厘米(图七,6)。

陶盘 1件(M240∶9),泥质灰陶。尖唇,平 沿,沿微上翘,折腹,圜底。高8、口径29厘米

(图七,3)。

陶匜 1件(M240∶4),泥质灰陶。口微敛, 弧腹平底,前有流,后微瘪。高6.8、长15.3、宽 14、底径7.5厘米(图七,8)。

陶塞 1 件(M240 ∶12),泥 质灰陶 。圆 锥 形,尖部残,后端微鼔。长4.2、后端直径3.2厘 米(图七,9)。

铜炉 1件(M240∶11),有盖,盖为短直口

微侈,周边有三个兽形边卡,盖顶微隆起,顶 部有一钮,钮内套一圆环。盖顶镂空一条盘 龙,龙身上饰卷云纹。炉为圆形,直口,直壁, 壁两侧有对称的两组提链,平底,底部中央至 三足有加强筋,下附三个蹄足,蹄足根部饰兽 面。炉壁直至底部边缘饰蟠虺纹。通高13、炉 高6、口径9.6、底径9.6厘米;盖口径9.8、高2厘 米(图八;图版三)。

(四)M243 1.墓葬概况

M243位于T2516南部,开口于表土层下, 距地表深0.22米。方向185°。土坑竖穴墓,平面 为长方形,墓口南北长2.9米,东西宽1.16米;

墓底长3米,宽1.12米;墓深3.1米。墓坑东、西、

北壁较平直,南壁向下微外张,墓壁加工规 整,墓底平坦。在墓葬南部东、西两壁上发现 五组脚窝,加工痕迹较为明显,宽0.2~0.36米, 高0.12~0.18米,进深0.12~0.14米。墓底南部有 生土二层台,长1.12米,台面宽0.64、高0.1米。 在墓室北壁距墓底0.6米高处有一处为方便下 棺而专门向往外扩的空间,修整痕迹明显,长 1.12、高0.54、进深0.12米。在东壁自墓口向下

图六  M240平、剖面图

1、2.铜镜 3、5.陶壶 4.陶匜 6、8.陶敦 7、10.陶鼎 9.陶盘

11.铜炉 12.陶塞

图版三 M240 出土铜炉(M240∶11)

1.16米深处设一壁龛,宽0.5、高0.2、进深0.26 米,内置一青色石斧残块。在墓底东西两侧各 有两个垫木槽坑。墓坑内填黄褐色五花土,以 褐色土为主,夹杂黄色土块,质地较软,结构 疏松,包含有较多的料姜石。填土中出土大量 陶片,以夹砂灰陶为主,还有一些夹砂黑陶、 夹砂褐陶、泥质灰陶;纹饰以绳纹为主,方格

图七  M240出土陶器

1、2. 陶 鼎 (M240∶7、10)  3. 陶 盘 (M240∶9)  4、7. 陶 壶 (M240∶3、5)  5、6. 陶 敦 (M240∶8、6)  8. 陶 匜

(M240∶4)  9.陶塞(M240∶12)


纹、篮纹次之;可辨器形有鼎、罐、鬲、甗、瓮 等。填土中还出土有骨镞、骨锥、骨匕、石斧各1 件。葬具已腐朽,仅残存棺痕,棺痕长2.16、宽 0.76米。人骨架一具,骨架保存极差,仅残存头 骨和部分肢骨腐朽的痕迹,头朝南,葬式不详

(图九)。

2.出土器物 随葬品13件,其中陶器12件,铜镜1面。陶

器有鼎、高足壶、壶各2件,盘、匜、簠、鐎壶、 箕、杯各1件(封二,2)。铜镜残损严重,无法复 原。随葬品皆置于生土二层台上。

陶鼎 2件。大小、形制基本相同。有盖,盖为覆盘状,平口,弧腹,顶近平。顶部和腹部 各有一周凸弦纹。器身为子口内敛,两附耳, 弧腹,圜底,下附三蹄足,足内侧平,外侧起棱,足根部接近腹部,足根部浮雕兽面纹。M242∶8, 泥质灰黑陶。通高24.2、口径19.5厘米;盖口径 19.5、高5.6厘米(图一О,5)。M243∶13,通高25.7、口径20厘米;盖口径20、高6.8厘米(图一О,9)。

陶壶 2件。大小、形制基本相同。泥质灰 黑陶。有盖,盖为扁圆形盖,盖顶弧凸,下有直口, 口外有沿。器为尖唇,平口,弧颈微束,鼓腹,圈 足外撇。器身饰四组单弦纹或双弦纹。M243∶

7,通高30、口径11.4、圈足径10.7厘米;盖口


图八 M240出土铜炉(M240∶11)

11.4、高2.6厘米(图一О,8)。M243∶6,盖残。器高

29.3、口径11.5、圈足径11.2厘米(图一О,7)。

陶高足壶  2件。大小、形制基本相同。泥 质灰陶。有盖,盖为扁圆形,盖顶弧凸,下有直 口,口外有沿。器为平口,直颈,鼓腹,腹呈扁 圆形,直柄中部微束,饼形底。M243∶10,通高

16.3、口径5.7、底径7厘米;盖口径5.7、高2.6厘

米(图一О,4)。M243∶9,盖缺失。器高15、口径

5.6、底径7.3厘米(图一О,3)。

陶盘 1件(M243∶11),泥质灰陶。尖唇, 平沿,沿微上翘,折腹,圜底。高4.8、口径22.8 厘米(图一О,2)。

陶匜  1件(M243∶12),泥质灰陶。口微敛, 弧腹平底,前有流,后微瘪。高6.3、口长14.5、 口宽14、底径7厘米(图一О,11)。

陶簠  1件(M243∶5),泥质灰陶。由盖身 合成,盖和身大小、形制基本相同。器身呈长 方形,大口,直沿,斜腹,平底,四矩形

图九  M243平、剖面图

1~4. 铜 镜 5. 陶 簠  6、7. 陶 壶  8、13. 陶 鼎  9、10. 陶 高 足 壶  11.陶盘  12.陶匜  14.陶鐎壶  15.  陶箕 16.陶杯


足。通高20.2、口长37.5、口宽19.5、底长31.8、底宽13.5、

足高3.5厘米(图一О,6)。

陶鐎壶  1件(M243∶14),泥质灰陶。有盖, 盖隆起,平口,弧腹。器为小口,直领,口上有 半圆形提梁,两端与肩部相接,鼓腹,圜底,下 附三个高蹄足,蹄足较直,足根部饰兽面纹。 通高22.6、口径9.8厘米;盖口径10.8、高3.2厘

米(图一О,1)。

陶箕  1件(M243∶15),泥质灰陶。前呈圆 弧形,两侧折腰,箕面由前向后微下斜,后面 斜置一圆柱形把手,内空。通高5.7、长10.4、宽 7.3厘米(图一О,10)。

陶杯  1件(M243∶16),泥质灰陶。口微敞, 斜弧腹,圜底。高3.2、口径5.3厘米(图一О,12)。

二、结语

淮阳县春秋时是陈国的都城,公元前478 年楚惠王灭陈国,楚国在这里设立陈县。公元

图一〇   M243出土陶器

1.陶鐎壶(M243∶14)  2.陶盘(M243∶11)  3、4.陶高足壶(M243∶9、10)  5、9.陶鼎(M243∶8、13)    6.陶簠(M243∶5)    7、8.陶壶

(M243∶6、7)  10.陶箕(M243∶15)  11.陶匜(M243∶12)  12.陶杯(M243∶16)

前278年,秦将白起攻陷楚国郢都,楚襄王兵 败,东北保于陈城,陈城遂成为战国晚期楚国 的都城,亦称陈郢。公元前241年,楚国徙都安 徽寿春。楚国在陈郢历时38年。

平粮台2014至2015年发掘的4座墓均为 长方形竖穴土坑墓,形制较小,墓口长2.36~3 米,宽1~1.65米。墓葬方向多为南北向,仅一座 为东西向。葬具为一棺。随葬器物多为陶器, 陶器的基本组合为鼎、盒、壶,鼎、敦(或簠)、

壶、盘、匜。这些特点都显示出4座墓葬为楚国 平民墓葬。

1979年至1989年,在淮阳平粮台曾发掘 了几十座战国晚期的楚墓,见于报道的有平粮 台4号[1]、16号楚墓[2],其附近还曾发掘了马鞍 冢楚墓车马坑[3],为这几座楚墓时代的推定提 供了可资对比的资料。M243出土的陶鼎、陶簠分 别与马鞍冢楚墓车马坑[4]出土的陶鼎(K1∶398)、 陶簠(K1∶392)相同;M243出土的陶壶、陶高足壶分别与马鞍冢楚墓车马坑 [5]    出土的陶壶(K1∶326)、陶高足壶 (K1∶344) 近似;M222、M240出土的陶鼎、陶壶分别与马鞍冢楚墓车马坑[6]出土的陶鼎(K1∶398)、陶壶(K1∶326)以及平粮台4号墓[7]出土的同类器近似。平粮台4号墓和马鞍冢楚墓的年代在公元前278年至公元前241年之间,这次报道的4座楚墓与之

前在平粮台发掘的楚墓分布在同一墓地,陶 器风格相同,年代亦应相当,即战国晚期的楚 都陈郢时期。4座墓葬的发掘,为研究陈郢时 期的楚国墓葬增添了新资料。


领队:胡永庆   发掘:曹艳朋 朱树政 李胜利

绘图:高凤梅 谭丽丽

照相:聂 秦一

执笔:朱树政 秦一

注释:[1][7]曹桂岑、骆崇礼、张志华:《淮阳平粮台四号墓发

掘简报》,《河南文博通讯》1980年第1期。

[2]河南省文物研究所、淮阳县文物保管所:《淮阳平 粮台十六号楚墓发掘简报》,《文物》1984年第10期。

[3][4][5][6]河南省文物研究所、周口地区文化局文物 科:《河南淮阳马鞍冢楚墓发掘简报》,《文物》1984年第4 期。

1.M240出土陶器

2.    M243出土陶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第五百一十篇   香河夏家店下层文化遗址
​巩义北官庄晋墓发掘简报
赵德云:略论外来玻璃器对岭南汉代青铜器的影响
安阳刘家庄殷代墓葬发掘报告
1978星观一号楚墓出土一传说中的礼器,激动到让专家落泪
【康平老故事】康平县胜利村遗址及其附近的遗物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