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宋金元之际的磁州窑瓷枕中二十四孝纹饰解读

 

磁州窑是我国北方古代著名的民间瓷窑,现位于河北省南端即邯郸市峰峰矿区和磁县。在磁州窑生产的各种瓷产品中,其中瓷枕因优美的造型、光亮的釉色、丰富的装饰,类型多样等特点,显得十分突出。马忠理在概括磁州窑瓷枕的装饰内容时说“山水风景、花鸟虫鱼、珍禽瑞兽、镇宅符语、童婴嬉戏、蹴鞠杂技、历史故事、村野乡俗、诗词曲赋、吉言警句,这些广泛的装饰内容、明显的时代特征,都客观地反映了当时人们的思想、情趣、爱好和民间习俗”。在磁州窑瓷枕的装饰纹饰内容中,其中有一部分涉及到“二十四孝”内容。对此类纹饰的解读,张子英先生所编著的《磁州窑瓷枕》一书基本上没有涉及,而王兴、王时磊二位先生所编著的《磁州窑画枕上的故事》一书部分涉及,但在具体的纹饰画枕解读上存在不少错误。本文在以上几位先生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宋元时期墓葬考古出土的大量孝行图,特别是有详细人物题记的孝行图,和相关历史文献,对磁州窑瓷枕中涉及二十四孝内容的图画纹饰进行解读,以求教于方家。

“王祥卧冰求鲤”。河北磁县私人收藏的一金代长方形枕,长32厘米,宽15.7厘米,高14厘米,采用白地黑花的装饰技法,枕的前立面绘有开光,开光内绘有折枝花卉,后立面墨书一首诗词“寒食少天色,春风多柳花。倚楼心绪乱,不觉见栖鸦”。底部印有“张家造”窑戳款识,枕面用绳纹装饰边框,边框内作菱形开光,开光与边框之间为菊花纹。开光内绘:远处为三座高耸的山峰,中间的山峰最高,两侧的山则对称分布。画面中间是一条河流,两岸是为半掩的山石和萧条的树木。一男子盘坐在岸上,聚精会神地观看着水中游动的三条鲤鱼。此图表示为“王祥卧冰求鲤”的故事,画面空旷寂寥,衬托出王祥救母的心切和诚恳。王祥,字休征,东汉末年人,早年丧母,王祥待继母朱氏如同生母,朱氏体弱多病,常年卧床不起,王祥奉亲至孝,随唤随到,有求必应。时值天寒地冻,继母想吃鲜鲤鱼。王祥冒着三九严寒,解衣卧于冰上,将冰融化后,鲤鱼跃出水面,然后捕鱼,急送往家中,继母食用后,大病痊愈,人们说这是王祥的孝心感动了天地。民间有诗曰“继母人间有,王祥天下无。至今河冰上,一片卧冰模”。(图1

 

1  王祥卧冰求鲤

“鲍山行孝”。河北省峰峰矿区文保所收藏出土于磁县岳城水库磁州窑枕,长方形,长31.8公分,宽15.1公分,高11.7公分,底部有莲花、荷花的“古相张家造”窑戳。枕面采用白地黑花装饰技法,五道边框,中间两道线内绘有珍珠纹,边框与开光之间有四朵盛开的花卉,开光内为主题图案,远处重叠山岚,近处荒凉小道上,一男子背着一柳筐,筐中坐着一老者,向前赶路,前面有一武装打扮的男子持剑拦路,欲行抢劫。《磁州窑画枕上的故事》一书认为此图画内容为“江革行佣”,实误,应与“鲍山行孝”有关。山西沁县金代砖雕类似图的榜题为“鲍山背母”,可知此枕面内容应为鲍山行孝故事。鲍山行孝其事见于《三国志·魏书·阎温传》注引《魏书·勇侠传》:“鲍出,字文才,京兆新丰人也……贼数十人已略其母……出复追击之,还见其母与比舍媪同贯相连,出遂复奋击贼。贼问曰:‘卿欲何得?’出责数贼,指其母以示之,贼乃解还出母。……出以舆车历山险危,不如负之安稳,乃以笼盛其母,独自负之,到乡里。乡里士大夫嘉其孝烈”。此外敦煌写本《孝子传》也有相同记载。“江革行俑”出自《后汉书·江革传》,此故事内容也为江革背母逃难,行俑事母之事,但没有“以笼盛母,背负而行”之情节,故很难认定此枕面内容为“江革行俑”。此外宋金元墓葬中孝行图中多为“鲍山”,而非“鲍出”榜题,故此文依例称之为“鲍山行孝”。 (图2

 2  鲍山行孝

“孟宗哭竹”。河南省鹤壁市鹤梅博物馆收藏金代三彩“孟宗哭竹”枕,长方形,长31公分,宽15公分,高15公分,该枕采用印花、划花的技法,先印、划出画的轮廓,然后施釉,外圈为绿色,内框留白,整体画面以绿色为主,形成白与绿的色彩反差。枕面右侧为奇石绿竹,一黑衣人一手扶竹枝,一手以袖掩面,跪地哭泣,身后是三四支竹笋破土而出。此图表现的是“孟宗哭竹行孝”内容。《太平御览》卷963引《楚国先贤传》曰:“宗母嗜笋,冬节将至。时笋尚未生,宗入竹林哀叹,而笋为之出,得以供母,皆以为至孝之所致感。累迁光录勋,遂至公矣。”(图3

 

3  孟宗哭竹

“紫荆复萌”。该器为河北峰峰矿区文保所收藏的元代枕,该枕为长方形,长41公分,宽176公分,高143公分,前立面为牡丹纹饰,后立面为“相地张家造”、“艾山枕用功”款识,底部有莲叶荷花“相地张家造”窑戳款。枕正面纹饰为“李逵负荆”,后立面纹饰为紫荆复萌”,又称“田真哭树”。该枕立面的菱形开光中一颗大树似已枯萎,大树左右立三位男子,都幞头长袍,掩面而哭。此图内容与山西沁县金代砖雕墓相关内容十分相似,该墓砖雕有“砖面上刻三男子,均着圆领袍服,立于大树前,掩面而哭”。砖雕东南壁榜题为:“田真行孝”。二者对比,此图应为“田真哭树行孝图”。《太平御览》卷421引《续齐谐记》曰:“田真兄弟三人,家巨富而殊不睦,忽共议分财,金银财物各以斛量,田业生赀平均如一,唯堂前一株紫荆树,花叶美茂,共议欲破为三,人各一分,待明就截之。尔夕,树即枯死,状火烧,叶萎枝摧,根茎憔悴。真至携门而往视之,大惊,谓语弟曰:‘树本同株,闻当分析,所以憔悴,是人不如树木也。’因悲不自胜,便不复解树,树应声遂更青翠,花色繁美。兄弟相感,更合财产,遂成纯孝之门。真以汉成帝时为太中大夫”。(图4

 

4 田真哭

“杨香扼虎救父”。该枕为长方形,长40.5厘米,枕面为绳纹装饰边框,边框内作菱形开光,边框与菱形之间填饰怒放的菊花纹,枕立面为墨竹纹,枕底有“张家造”戳款。菱形开光内绘一小孩骑伏在一老虎身上,一手按住老虎脖颈,一手奋力挥拳,老虎伏地,虎头上扬,尾巴高高翘起,两后蹄用力蹬地反抗,作怒吼状,旁边为树木高大的丛林状。《磁州窑画枕上的故事》一书考证此图为“武松打虎”,实误,笔者推测此图内容与“杨香扼虎行孝”有关。甘肃清水电峡金墓砖雕中一梳髻小孩,着红地白花对襟衫,骑于虎背,双手紧攥虎双耳,旁墨书“杨香行孝□□□□人也”。《太平御览》卷415引《异苑》曰:“顺阳南乡县杨丰与息女香于田中获黍,父为虎噬,香年甫十四,手无寸刀,乃扼虎领,丰因获免。香以诚孝至感,猛兽为之逡巡。太守平昌孟肇之赐资谷,旌其门闾焉”。事实上,在宋金元的墓葬中多有杨香扼虎内容的孝行图,相反目前还没有见一例“武松打虎”的图例,这或许也说明此枕面内容非“武松打虎”,而实为“杨香扼虎救父行孝”图。(图5

 

5 杨香扼虎救父

 “刘殷行孝” 。河北磁县博物馆藏磁县都党乡冶子村出土的金代白地黑花人物枕,长方形,长29厘米,宽16.5厘米,高13.2厘米。枕面菱形开光中,露出一角的凉亭边一双膝跪地的少年双手作揖,其左上角有一宽衣长袍的老者深情对视,徐徐升天。此图或许与“刘殷行孝”有关。山西壶关南村宋墓18号砖雕, “刻有二人,右上一男子踏于云朵上,另一男子戴幞头,穿圆领袍服,拱手作拜。”此图类似内容在山西沁县金代砖雕墓有榜题“刘殷”,故可推之此枕面为“刘殷行孝图”。《晋书·孝友列传·刘殷传》:“刘殷,字长盛,新兴人也,高祖陵,汉光禄大夫,殷七岁丧父,哀毁过礼,服丧三年,未曾见齿。曾祖母王氏,盛冬思堇而不言,食不饱者一旬矣。殷怪而问之,王言其故。殷时年九岁,乃于泽中怮哭,曰:‘殷罪衅深重,幼丁艰罚,王母在堂,无旬月之养,殷为人子,而所思无获,黄天后土,愿垂哀愍。’声不绝者半日,于是忽有人云:‘止,止声’。殷收声视地,便有堇生焉,因得斛余而归,食而不减,至时堇生乃尽。”(图6

 6 刘殷行孝

“王武子妻”。《磁州窑画枕上的故事》一书所附录的“画枕选辑”中有一美国博物馆藏人物故事枕,其枕面为枕面为绳纹装饰边框,边框内作菱形开光,边框与菱形之间填饰怒放的菊花纹,菱形开光中一颗茂密的大树掩映着一翘角凉亭,大树左边一拱手向前的妇人,对面一年青女子席地而坐,作刮股状,并侧身回望。该书没有对此图画内容详细考证,从图看,可能与“王武子妻刮股行孝”有关。甘肃清水电峡金墓砖雕彩绘有右一老妇梳圆髻,著对襟衫,双手笼于袖中,坐于椅中。左一妇人跪于地上,左手持刀,正在割自股肉,其前置一碗。二人之间墨书“杨武子行孝 系河阳人也”。杨武子,实为王武子。河南洛阳北宋崇宁五年(1106)张君墓石棺和山西长子金正隆三年(1158)壁画墓均题名“王武子妻”,故此枕面内容应为王武子妻行孝故事。《孝子传》:“王武子者,河阳人也,以开元年中征涉湖州,十年不归。新妇至孝,家贫,日夜织履为活。武母久患老瘦。人谓母曰:‘若得人肉食之,病得除差’ 。母答人曰:‘何由可得人肉?’新妇闻言,遂自割股上肉作羹,奉送武母。母得食之,病即立差。” (图7

 

7 王武子妻

 以上是我们今天所见磁州窑瓷枕上与“二十四孝”有关内容。事实上,在宋金元墓葬考古发掘中,我们经常看见古人采用图像的方式来表达传统文化中的“二十四孝”,并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二十四孝内容。磁州窑作为宋元时期重要的民窑,在传播民间文化上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而且孝道是农村社会中重要的道德规范,磁州窑匠师习惯使用的一种传统题材,把历史故事上流传的动人事迹绘画在瓷枕上,去影响人、教育人,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宋元时期瓷枕作为家庭中必备的生活用具,所以在瓷枕上绘制“二十四孝”相关内容就十分自然,可以起到耳濡目染的教育效果。包括磁州窑瓷枕上所反映《二十四孝图》内容的绘画作品在内,从目前所发现的大量宋金元考古“孝行”资料看,宋金元时期明显有一套有别与今天所见传统流行的《二十四孝》,即笔者考证的中国最早、最成熟的二十四孝——宋金之际的“画像二十四孝”。其中在宋金元墓葬考古中常见的,包括前文所讨论磁州窑瓷枕上“鲍山、王武子妻、田真、刘殷”等孝行人物故事,并不为今人所见文本《二十四孝》所有,笔者认为今人所见文本,传为元代郭居敬所编的《二十四孝》实际上是一本明代嘉靖之后出现并最终广为流行的版本。相关问题就非此文所涉及的话题,笔者将来有专门文章讨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菱形开光纹”断代: 一、宋金元: 墨彩、青花 (上左)
元磁州窑瓷枕与明代文学名著
国内外磁州窑600件汇总(六)
元代 · 白地黑绘“时苗留犊”瓷枕(邯郸市博物馆)
元代磁州窑赏析
(8)罕见的磁州窑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