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东方陶瓷】中国贵州省出土高古陶瓷欣赏






中国文物欣赏

             



马家窑文化网格纹彩陶罐

网格纹彩陶罐是马家窑文化中半山类型晚期向马厂类型过渡的精品之作。罐高17厘米,口径10厘米,腹径21.5厘米,底径8.5厘米。有唇小直口,短颈,宽斜肩,圆鼓腹,腹下斜束形成小平底。口至肩一侧有一宽扁拱形耳,与之相对另一侧于腹径最大处有一拱桥形耳。该罐陶质呈土红色,器型饱满凝重,轮廓优美柔和,高低、宽窄比例协调,重心降低,最大径在腹部,直径与高度基本相等,器表打磨得较为细腻。


东汉陶猪

1972年出土于黔西罗布夸墓葬,高5.1厘米,长11厘米,为东汉遗物。手工捏塑,低首,吻部前突较长,大嘴微张,作行走觅食状,体形比例较准,四肢粗壮,身体肥硕。背部鬃毛竖立成一棱,造型逼真,线条简洁明快。

陶猪的出现,可以追溯到七八千年以前的新石器时代。此陶猪虽造型较为简单,但却具有猪的特征,稚朴古拙,为我省汉代陶塑的上乘作品。


汉剑茎内模

剑茎内模,残长6.2厘米,直径3—1.6厘米。1980年普安铜鼓山遗址出土。淡黄色细泥烧制。该器为铸造青铜剑茎之内模。整体形状呈圆柱形,茎顶端较粗略成四棱状,往下逐渐变细。茎上刻弦纹、卷云纹、云雷纹和对称几何纹等细密纹饰。

1980年在普安铜鼓山遗址考古发掘出土了大量的不同器形的内模或外范。有剑茎模、戒指模、乳钉纹模、心形纹模;剑身范、戈范、刀范、铃范、鱼钩范、凿范等。这批模和范、坩锅等文物是贵州战国至西汉考古的首次发现,均属制铜工具,说明该遗址是一个铜器加工工场。为研究战国秦汉时期夜郎地区的青铜作坊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西汉陶豆

此豆1979年出土于威宁中水梨园墓地44号墓。高20.5厘米,口径26厘米,足径18厘米。夹砂灰陶。年代为西汉。与墓地同时出土的其它陶豆相比该陶豆形制较大。采用泥条盘筑法,手工捏制泥胎,口沿未见轮修的痕迹,器壁内部凹凸不平、厚薄不一,未经修整。陶豆深盘式大敞口,束腰由上往下扩大呈喇叭形空心高圈足,高圈足中部三个椭圆形镂孔,其中两孔对称,另一孔与把手相对,扁形单把耳连接盘口沿、足上部之间。盘体素面抹光,足饰粗犷的平行直线绳纹,应该是用较坚硬的工具在未烧制陶坯的足部刻划而成,清晰而深。

这件陶豆是典型的具有民族特色的器物,通常分布于牛栏江流域的昭鲁坝子、中水盆地,以及赫章可乐一带。

西汉“干栏”式陶屋

这是一件一九七八年赫章可乐出土的西汉殉葬明器,通高53厘米,长38.5厘米,宽39.5厘米。

该陶屋为夹砂泥质陶,房屋分上下两层,置于长方形基座之上。上层为住房,有前廊后室之分,开单扉门;廊中立一方形柱,下有础,上有斗拱廊沿,廊沿正面及左右两面均有护栏;四周房壁外表仿刻“柱”,“枋”,墙上线刻窗口,房顶盖印拍印板瓦,前后坡各十行,前坡中部近檐处刻一隶体“前”字;下层四面无壁,四角立方柱四根,一端分叉,支撑着上层“楼板”下的横枋,一端固定于基座,内设有加工谷物的双碓一架。

此建筑名为“干栏”式或称“吊脚楼”,是中国古代木构建筑的一种结构形式,主要用于潮湿地区。《北史·南僚传》:“依树积木,以居其上,名曰干阑”。宋代以后,这种建筑又发展为“上以自处,下居鸡豚”的格式。现代,住房楼下主要用作堆放杂物,而于正房一旁另搭偏房畜养牲畜。其中以苗族的吊脚楼最具特色,通常建造在斜坡上,分两层或三层。最上层很矮,只放粮食不住人。楼下堆放杂物或作牲口圈。一般以竹编糊泥作墙,以草盖顶。目前农村尚多此式房屋。

刻柳叶纹釉陶壶

1958年出土于清镇玡珑坝汉墓中。壶高34.5厘米、口径13.5厘米、底径14厘米、腹径24.2厘米。出土时略有残损。

盘口,长颈、腹圆如荸荠、高圈足略为外撇、腹上左右有铺首环耳一对,仅为装饰作用,在肩的上部另有桥形耳一对,与辅首环耳错开。在腹部饰有刻划纹一圈,纹如枊叶,上下还各饰弦纹数道,在器表饰有青黄色釉。

该壶为汉代作品,造型优美、纹饰精致、保存完好,是一件较为精致的陶器工艺品。


东汉陶鸡

陶鸡为1972年黔西幸福公社罗布夸12号墓出土的东汉时期器物,手工捏塑,经高温烧制而成,出土时颈部断裂,后作粘接。陶鸡通高18.5厘米,泥质灰陶,左足直立,右足收跷,作引颈翘尾的“金鸡独立”状。全身呈浅灰色,鸡冠和鸡尾呈黑灰色,采用阴线刻出微张两翅及粗大的尾羽。线条简洁流畅,形象栩栩如生,充满浓郁的乡土气息和温润的人情意味,充分展现了东汉陶塑艺术的风格和特点。


东汉水塘稻田模型

水塘稻田模型是东汉时期遗存至今的稀世文物。该模型于1976年兴义万屯8号墓出土。为泥质灰陶,椭圆盆形、宽边、平底、浅腹、折唇,径45—46.2厘米,高8.4厘米,厚1厘米。细砂作坯,经高温烧制而成。圆盘一分为二,一半为水塘,一半为稻田。水塘中有鱼、荷、菱角的泥塑,虽仅用简单的点线刻画,布局却不呆板,给人以鲜活清新之感。堤外稻田以埂分割成块,各自有水口连接,是一种理想的灌溉模式。田中稻菽排列整齐,显出一派丰收的景象。水塘与稻田之间,筑有堰堤一道,中段有通水涵洞。涵洞上,一只展翅翘尾的小鸟,亭亭玉立。盘内四壁,植有一行行间隔均等的绿柳,既美化了田园的环境,又起到水土保持的作用。设计之巧,令人赞叹不绝。


西汉陶串珠

陶串珠,西汉装饰品,1串7颗。1978年赫章可乐墓葬出土。串珠呈橄榄状,中心均有穿孔,泥陶烧制,火候不高。表面颜色呈深灰色、谷黄色、浅灰色,手工捏制而成,与当代的手镯十分相似,是古代妇女装饰之物。也见证了远古时代的妇女具有爱美、审美的意识观念。

东汉舞蹈陶俑

该陶俑为女俑,1972年出土于黔西罗布夸12号东汉墓。高12.5厘米,采用细腻的泥质陶以手工捏塑而成,烧制的火候较高、质地坚硬。据专家分析,此陶俑无论从服饰和形态都与贵州赫章、四川南部东汉墓葬中的听琴俑极为相似。其形态古朴自然,从一个侧面生动逼真地反映了当时贵州底层人物的职业及生活状态。



明杨辉墓彩釉陶俑

彩釉陶俑群,一组70件,明代陶塑。1986年贵州遵义团溪杨辉墓出土。由骑马俑33件,步俑37件组成。其中佩剑骑马俑6件,捧印骑马俑1件,吹号骑马俑4件,持物骑马俑14件,背物骑马俑8件,牵马步俑1件,持物步俑14件,敲锣打鼓击镈步俑9件,侍步俑13件。骑马俑高矮不一,高者通高29.5厘米,步俑高矮不一,高者通高27厘米。

此组彩釉陶俑群不但数量众多,阵容大,而且造型丰富,生动地模拟着仪仗队伍中各种人物的姿态,反映了墓主人生前出行的盛况。墓主人杨辉为播州第二十四世土司。明英宗朱祁镇正统十四年(公元1449年)袭播州宣慰使之职,为播州当时的最高统治者,卒于明成化十九年(公元1483年)。

六朝六系青瓷莲花罐

1965年出土于平坝马场六朝墓。高26厘米,口径12厘米,底径17厘米。直口,口沿有小部份残缺,残一耳,器形瘦高,圆鼓腹,腹下内收再外折成平底。六桥形耳置肩上,四横两竖,釉下划双层莲花瓣绕腹上一周,过耳双线弦纹两道,内外均饰黄绿釉,腹下釉痕成行。

此罐造型优美,胎质灰白坚硬,为贵州出土的六朝青瓷器中的精品。


六朝青瓷鸡首壶

一九六五年平坝马场万人坟出土的六朝青瓷鸡首壶,通高44.8厘米,口径2.5厘米,底径19.3厘米。鸡首壶,又称天鸡壶,晋时称“罂”,以鸡首作流而得名。流有张口、闭口之分,张口者,可实用,闭口者,一般作装饰用于陪葬。烧制始于三国,主要流行于两晋至隋代。鸡首壶在国内出土较多,但贵州尚属稀少。该壶身修长,盘口,平底,椭圆腹,胎厚体重,张口鸡首流。执把高于壶口,肩部附一对桥形耳,过耳隐弦纹二道,饰黄绿色开细片纹釉。

南朝青瓷蛙形水盂

这是一件盛水的器物,一九六五年平坝马场万人坟六朝墓中出土。该水盂高4.5厘米,口径2厘米,底径5.7厘米。形体别致生动,被做成圆鼓腹,前伸一嘴,双眼圆睁,跃跃欲试的扁状蛙形,背部塑圆管型注水口,通体为黄绿开细片纹釉。火候高,质地细腻坚硬,釉层薄,其面光泽透明。此青瓷蛙形水盂无论从造型取向,色彩及制作技艺上,均能反映该时代南方青釉器的特点。

南朝青釉刻花莲瓣纹罐

一九六五年平坝马场万人坟出土的青瓷莲花罐,口径14.4厘米,腹径22.2厘米,通高20.5厘米,底径15厘米。此罐直口,无颈,圆鼓腹,平底,口至腹下饰青黄色细开片釉,釉色莹润。肩上置桥形的系耳六只,按单双相间对称排列。此系在陶瓷界被称之为“桥型系”,是东晋至南朝时期陶瓷器的特征之一。

此件莲花罐系耳下为凸弦纹二道,弦纹下紧接为双层倒垂莲花瓣,每层十一瓣,花瓣直垂腹下,莲瓣边缘凸起,莲瓣尖端略微上卷。造型优美,精湛生动。


唐三彩方瓷枕

古代喜瓷枕,谓其能清凉沁肤,爽身怡神,甚至有“明目益睛,至老可读细书”的作用。所以“富贵贫贱”,无不喜好,连皇宫中也“多用之”。瓷枕始创于隋,流行于唐、宋、元各代,而且品种多样,形式纷繁。

我馆于1958年收购的这件三彩方瓷枕,唐代。高10.3厘米,长17.5厘米,四方形,中部小,呈束腰状。通体施赭红、谷黄、油绿三色相渗釉,一端釉纹呈十字状,另一端有大块釉滴。枕面釉纹呈孔雀羽毛纹,釉开细纹片。两端刻划花朵,一面有一圆孔。此瓷枕造型简单,线条流畅,是古人安睡养神之佳品。


宋龙泉窑划花高足碗

宋龙泉窑划花高足碗,高8.9厘米,口径12.4厘米,足径4厘米。口沿外侈,浅弧腹,底部连接竹节式高圈足,内空。碗内外施青釉,釉色偏黄而透明。碗心划隐花一朵,弦纹一圈,足上弦纹二道,圈足边露紫红色胎。从造型、胎釉来看,此件属龙泉窑产品。

我国烧造青瓷历史源远流长,龙泉青瓷是青瓷工艺的历史高峰,它的瓷色可谓巧夺天工的“青玉”和“翡翠”。这件龙泉窑划花高足碗,釉色透明带黄,光亮如镜,是龙泉青瓷产品中较好的一件。

明白釉隐刻双龙戏珠瓷杯

白釉隐刻双龙戏珠瓷杯,高4.4厘米,口径9厘米,足径3.1厘米。敞口,深腹,圈足,芝麻酱口,内外饰白釉呈淡清色。内壁刻划龙戏珠纹样两组(宝珠在前方,龙在后追赶),龙身蜿蜒,四肢矫健,毛发前飘,神态自若温和,刻划细腻,片片龙鳞清晰可见;下方刻划海潮纹;杯内底为蝴蝶海波纹。纹饰凹凸,具有浅浮雕的效果。此杯把龙戏珠和海水相组合,表现龙游于海中的状态,极富动感,栩栩如生。造型小巧,胎体轻薄,做工精细,纹饰隐于釉内,可谓玲珑剔透,巧夺天工。

青花狮子牡丹纹盖罐

清代康熙时期瓷罐,1977年思南县合朋瓦窑邓家堡出土。

该罐通高52厘米、口径20厘米、底径25.7厘米。胎厚体重,直口,短颈,丰肩,鼓腹下收,平底。有盖,盖顶有宝珠形钮,形似将军的盔帽。盖与罐子母口相合。通体绘青花缠枝牡丹、六狮、菱格小花等纹。其中一狮,头顶“王”字,张口露牙,雄视踱行,神态凶猛。其余五狮,似幼狮,多作奔跑回首顾盼状,形象极为生动。青花呈色鲜艳明快,纹饰清晰,狮子、牡丹图案用笔奔放,构图繁密严谨,层次分明,主题突出,为馆藏出土瓷器中之佳品。

清康熙美人醉柳叶瓶

康熙美人醉柳叶瓶,高16厘米,口径3.5厘米,底径2厘米。敞口,溜肩,瓶身清秀细长,形似柳叶,小巧玲珑。全器表里釉色均呈现豇豆红、苹果绿斑点,色泽莹美。底足内施白釉,有青花楷书“大清康熙年制”六字两行竖写款。

豇豆红是一种呈色多变的高温颜色釉,明宣德创烧,亦是清康熙时铜红釉中的名贵品种,也可称美人醉或桃花片、娃娃脸。此品种有的在匀净的粉红中泛出深红斑点;有的则在浅红色中隐约露出绿斑或色晕。这种绿色苔点本是烧造技术上的缺陷,但在浑然一体的淡红中,掺杂点点绿斑,更显得幽雅清淡,柔和悦目,给人美感,引人遐思。因此有“绿如春水初生日,红似朝霞欲上时”之美誉。这件柳叶瓶恰到好处的尽显出“满身苔点泛于桃花春浪间”的谜人之处,是一件难得的珍品。

清乾隆斗彩福禄寿缠枝纹瓷碗

碗高6厘米,口径13厘米,足径4.9厘米。直口,弧壁,圈足。外壁绘釉下五个青花寿子纹以及釉上缠枝纹挂五个红黄葫芦和蝙蝠。因葫芦谐音即禄,蝙蝠谐音即福,故名“福禄寿”。该碗胎白细泛青。底足青花篆书“大清乾隆年制”方形款,是一件标准的官窑器。

斗彩是釉下青花和釉上彩色相结合的一种彩瓷工艺。青花是构成整个图案决定性的主色,是在釉下先用青花绘出花纹的轮廓线,罩一层无色透明釉,烧成后再在釉上按青花规定的范围填充黄、绿、红、紫等色,然后入炉烧制。这种斗彩的釉下青花,釉上红黄紫多种彩互相辉映,争妍斗艳,显得清秀,丰富而又颇具立体感。

该碗无论从造型到纹饰均透析着吉祥的瑞气,是研究清代斗彩瓷的典型器物。




清道光“尘定轩”斗彩山水人物盖碗

1976年贵州省博物馆收购的“尘定轩”斗彩山水人物盖碗,通高6.8厘米,口径6.7厘米,足径2.7厘米。敞口,圈足,盖可作倒置小碟,盖顶圈钮。此盖碗体形小巧玲珑,轻盈雅致。胎白细腻,釉色白中闪青,釉下绘青花高温烧制,釉上填彩低温烘烧,绘制处以手摸之,有凸出感。碗外壁绘唐杜牧“停车坐爱枫林晚”诗意图。一老人坐石上看枫树,一童子倚立车后,盖上绘山水,绘工细致、精湛。底足内及盖钮内有青花楷书“尘定轩”三字款,字体工整。

此器据原收藏人石朴(石赞清的侄孙女)介绍,为清同治御用品,赏赐给石赞清。石赞清,贵阳人,生于清嘉庆十年(公元1805 ——公元1869年)。清道光十五年(公元1835年)中举人,清道光十八年(公元1838年)中进士,曾任天津府知府,工部右侍郎等职。因其无子,故将此器赠给其侄,后传给其侄孙女保存。这件传承清晰的文物具有重要历史价值,也是了解道光时期景德镇瓷器生产状况不可多得的实物资料。







清乾隆霁红釉敞口碗

霁红是一种纯粹的深红釉,以铜为着色剂,在1300℃左右的高温还原气氛中烧成。其特点是釉汁凝厚,釉面密布细小棕眼,如同桔皮。色调深红,似暴风雨后晴空中的红霞,所以名曰霁红。

我馆收藏的清乾隆霁红大碗,高8.2厘米,口径18厘米,足径7.2厘米。口微敞,深腹,圈足。碗内及足底饰白釉,外壁饰霁红釉。底足内有青花篆文“大清乾隆年制”六字款。此件霁红釉碗从胎釉,工艺上看都具有乾隆窑烧制的特点,是霁红中的精品。


清光绪青花龙凤纹罐

青花龙凤纹罐,高20厘米,口径6厘米,底径6.5厘米。橄榄形,口内收,口沿堆贴一蟠螭,一蝙蝠,均用淡色青花点染。蝙蝠头伸悬于罐口边沿,罐身有青花团形变形飞凤纹饰。底足内有篆文“大清雍正年制”六字青花款。该罐瓷胎细腻,地釉青白,造型规整美观,做工精致。纹饰均以富含祥瑞之意的蟠螭、蝙蝠、变形凤纹来表现,构思精巧。可谓清光绪年间青花瓷中的精品,具有较高艺术价值。 




end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贵州省博物馆古瓷撷珍
中国茶壶大全-商代白陶-唐宋明清
馆藏 | 长沙市博物院典藏精品陶瓷瓷器赏析(二)
CHINA——瓷的祖国!中国陶瓷赏析(图文)[170P]
中华文物、古玩大观2
中国陶瓷之二十六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