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比较文学史||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原与西域的文化艺术交流(下)

(三)魏晋南北朝时期西域的文学


三国两晋南北朝是中国文学史上承先启后的重要时期,中原地区最能反映西域少数民族的文学有蔡文姬的《悲愤诗》和北朝民歌。

女诗人蔡琰,字文姬,东汉著名学者蔡邕的女儿自幼受过良好的教育,史载她“博学有才辩,又妙于音律”。曾嫁于卫仲道。汉末被董卓部下所掳,后辗转流入南匈奴,居留12年,嫁南匈奴左贤王,生有2子。建安十二年曹操将她赎回,再嫁陈留董祀。痛苦的磨难,坎坷的经历,使蔡琰的作品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她的五言诗《悲愤诗》记述了她被胡兵所掳到被赎出的惨痛遭遇,以及她与子女分别时的辛酸经过,反映了时代的动乱和民生的疾苦,是一部可痛可泣的血泪画面,真实地再现割据混乱给百姓带来的苦难,尤其是妇女的悲惨命运,令人为之感动。如记述被掳掠的一节:


马边县男头,马后载妇女。长驱西入关,迥路险且阻。还顾邈冥冥,肝脾为烂腐。所略有万计,不得令屯聚。或有骨肉俱,欲言不敢语,失意几微间,辄言“毙降虏。要当以亭刃,我曹不活汝!”岂复惜性命,不堪其詈骂。或便加棰杖,毒痛参并下。旦则号泣行,夜则悲吟坐。欲死不能得,欲生无一可。彼苍者何辜,乃遭此厄祸!



自由的丧失、欲生无望、欲死不能的痛苦、胡兵的残暴、在蔡文姬的笔下触目惊心。久居胡地,倍加思念家乡,然而回国之时也是和亲生子女离别的时候:

儿前抱我颈,问“母欲何之。人言母当去,岂复有还时?阿母常仁恻,今何更不慈?我尚未成人,奈何不顾思!”见此崩五内,恍惚生狂痴。号泣手抚摩,当发复回疑。

久别的故国和亲生骨肉,使得诗人面对难以抉择的选择,孩子的责问加重了诗人的悲伤,读罢让人肝肠寸断。诗人自身的遭遇正是那个动乱时期广大人民特别是妇女的遭遇,有力地控诉了军阀混战地罪恶。

北朝民歌以《乐府诗集》所载“梁鼓角横吹曲”为主。所谓横吹曲,是当时北方民族一种在马上演奏的军乐,因为乐器有鼓有角,所以也叫“鼓角横吹曲”,现存六十多首。质朴粗犷、豪迈雄壮是北朝民歌最显著特色。北朝民歌多以反映战争生活、描写北地风光为主。反映北地风光、游牧生活的民歌,最脍炙人口的是《敕勒歌》:


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敕勒是当时北方的一个少数民族,这首民歌前两句点明地理位置,在锦亘千里、气势磅礴的阴山脚下,一条敕勒小河奔流不息。放眼望去,满目青翠,无边无际。天就象一个博大的圆形穹庐,四周如同毡帐一样低垂下来,笼罩着浩瀚的草原。最后的点睛之笔,道出了草原的勃勃生机:无数的牛羊,隐没在茂密丰盛的草丛中,随着风吹草伏,历历显现。这首民歌唱出北方大草原广阔无垠的景象,勾勒出一幅苍茫辽阔,雄浑壮观的生动图画,表现了北方人开阔的胸襟,豪迈的情怀。充分体现了人对自然的无比自豪,对大自然和游牧生活的热爱。从中可以看出北朝民歌的直率粗犷。

此首民歌历来受到评家的赞誉。宋朝的王灼《碧鸡漫志》说:“金不知书,同于刘项,能发自然之妙如此。当时徐庾辈不能也。吾谓西汉而后,独《敕勒歌》近古。”元好问《论诗三十首》之七说:“慷慨歌谣绝不传,穹庐一曲本天然。中州万古英雄气,也到阴山敕勒川。”沈德潜《古诗源》评曰:“莽莽而来,自然高古,汉人遗响也。”

魏晋南北朝时期,战争频繁,人们流离失所,战争使得汉族人民遭受浩劫,同样少数民族也成为了战争的牺牲品。反映徭役、征战之苦,是北朝民歌中常见的内容。如《企喻歌》:


男儿可怜虫,出门怀死忧。尸丧峡谷口,白骨无人收。


诗反映了当时的战争兵丁大量死亡,表达了人民反战的思想。战争的残酷往往使得兄弟处于互相攻杀的位置,如《隔谷歌》描写的凄惨景象、沉痛呼救,令人艰于呼吸:


兄在城中弟在外,弓无弦,箭无括。食量乏尽若为活?救我来!救我来!


伴随战争而来的是人民的痛苦,反映人民的疾苦是北朝民歌的特色。歌中常流露的是一种绝望的悲哀和激愤。如《紫骝马歌》:


高高山头树,风吹叶落去。一去数千里,何当还故处?


借风吹叶落,飘零千里,何时还归故里?来喻征人的命运凄苦。给人苍凉、苦闷之感。然而悲壮动人的民歌要数《陇头歌》三首:


陇头流水,流离山下。念吾一身,飘然旷野。

朝发欣城,暮宿陇头。寒不能语,舌卷入喉。

陇头流水,鸣声幽咽。遥望秦川,心肝断绝!

 

羁旅的辛苦、家乡的思念、回归的无期都让征人“心肠断绝”。北朝民歌中有许多是表现北方各民族尚武精神的。如:

男儿欲作健,结伴不须多。鹞子经天飞,群雀两向波。(《企喻歌》)

新买五尺刀,悬著中梁柱。一日三摩娑,剧于十五女。(《琅琊王歌》)

健儿须快马,快马须健儿。跸跋黄尘下,然后别雄雌。(《折杨柳歌》)

北方各族人民向来能骑善射、好勇尚武。从上述三首歌中我们可以想象出北方少数民族刚猛矫健、对刀具的喜爱以及他们的娴熟的骑术。

北朝民歌的代表作《木兰诗》塑造了一个代父从军、纯朴勇敢的妇女形象,在民间广为流传。

《木兰诗》中的主人公诗一位勤劳善良,热爱劳动的姑娘:“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在父老弟幼,无人应征的情况下,经过反复、认真的考虑,毅然决定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在长达10年的战斗历程中。木兰“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成长为一名坚强无比的战士。她冲锋陷阵,屡立奇功,终于打败了敌人,凯旋而归,受到亲人们的热烈欢迎。



汉末以来,西域许多少数民族迁居内陆,有的改易汉姓,变游牧生活为农业定居,吸收了汉族文化,有的充当了高官显贵,有的与汉族通婚。这些来到内陆的少数民族用汉语创作的诗歌给中原的文坛增添了别样的情趣。

翾风,西晋大官僚石季伦从西域买来的婢妾,美貌绝伦,擅长文辞。在失宠时作《怨诗》:


春华谁不美,卒伤秋落时。

突烟还自低,鄙退岂所期。

桂芳徒自蠹,失爱在蛾眉。

坐见芳时歇,憔悴空自嗤。

 

诗人的悲愤、哀怨在诗中自然流露;失宠的孤寂、心灵的痛楚也表现的淋漓尽致。

苻朗,字元达,氐族,前秦帝苻坚侄。曾拜镇东将军、青州刺史,淝水之战苻坚惨败,前秦亡,晋遣将讨伐青州,苻朗请降。后因别人馋譖被杀,临刑时作《临终诗》:


四大起何因?聚散无穷已。

既过一生中,又入一死理。

冥心乘如畅,未觉有终始。

如何箕山夫,奄焉处东市?

旷此国年期,远同嵇叔子。

命也归自天,委化任冥纪。

 

诗人面临杀身之祸,视死如归,把自己比作嵇康,是非曲折留待阴曹地府裁决。

南朝时期僧人释宝月曾作《估客乐》描写情人相思和送别:


一曲                          二曲

郎作十里行,侬作九里送。      大艑珂峨头,何处发扬州?

拔侬头上钗,与朗资路用。      借向艑上朗,见侬所欢不?

有信数寄书,无信心相忆。      初发扬州时,船出平津泊。

莫作瓶落井,一去无消息。      五两如竹林,何处相寻博?

 

这两首诗有者浓郁的民歌风味。前一首写女送郎,彼此情意绵绵、难舍难分。第二首写女寻情郎,感情细腻,耐人寻味。南朝孤独嗣宗的《紫骝马》写的是征途中的相思:


倡楼望早春,宝马度城闉。

照曜桃花径,蹀躞采桑津。

金羁丽初景,玉勒染轻尘。

远听珂惊急,犹是画眉人。

 

此诗描写出征的景象,情景交融,给人壮阔的感觉。出征的马蹄声和铃声是否惊醒了深闺梦中人?表达了作者思念之情。

北周时期的宇文招,是宇文泰的第七个儿子,著有文集十卷。他爱好文学,博览群书,后被杨坚杀害。庾信在《上益州上柱国赵王诗二首》赞他“风流盛儒雅,泉涌富文词”。今存《从军行》:


辽东烽火照甘泉,蓟北亭障接燕然。

水冻草蒲未生节,关寒榆英不成钱。

 

作者描写了军旅生活的艰苦,气候的寒冷、树木的凋零,给人以真实感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让人误解了的一个少数民族称谓
一彪悍民族是汉族分支,在中国称霸几百年,现只剩两万人
前秦苻坚的“中国”观与民族观:混六合为一家
我们经常说的“胡说八道” 是哪“八道”?
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形成的历史过程
中国历史上最混乱的“五胡十六国”时期,了解3个关键点就足够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