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紋飾|蟬的前生今世

一隻中國常見的蟬, 學名蚱蟬,拍攝於2014年夏


 

垂緌(ruǐ)飲清露,流響出疏桐。

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

這是初唐詩人虞世南的《蟬》。在詩人心裡筆下,蟬並非在池塘邊的榕樹下聲聲叫著夏天的噪音,也不是他對於兒時的回憶,而是物我互釋,藉助秋蟬高潔傲世的品格自比。蟬在這裡是品行高潔的象征

李世民稱虞世南有“五絕”:德行、忠直、博學、文辭和書翰,并讚歎說,“群臣皆如虞世南,天下何憂不理!”虞世南並沒有因為凌煙閣二十四功臣的顯赫身份忘乎所以,以看似不起眼的蟬而不是鯤鵬自比,除了他的老成謹慎,更有蟬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更為深層的內涵。

 

 

《史記·屈原傳》裡說“自疏濯淖(zhuónào)污泥之中,蟬蛻于濁穢,以浮游塵埃之外,不獲世之滋垢,皭(jiào)然泥而不滓()者。推此志也,雖與日月爭光可也。”。在這裡,把屈原的高潔品質以蟬的出淤泥而不染做比喻,到了可以與日月爭輝的高度。

在中國古人的視界裡,蟬除了出淤泥而不染,還不食人間煙火,正如虞世南詩裡所說,是以喝雨露為生的。雨露本是水蒸氣凝結而成,但中國古人不知道,認為是無根之水,天地精華的凝結。長生是中國古人孜孜以求的夢想,於是煉丹術一直流行,煉丹的重要材料便是露水。歷史上,因為收集露水,還引發了一場險些刺殺皇帝的大事件,明嘉靖時期的庚寅宮變。這樣一來,蟬因為食物的原因,自帶靈氣了。

 

足以與日月爭輝的高潔品性,還有天地靈氣的加持,蟬就開了外掛模式,一躍成為中國古人可以在現實世界找到的最喜愛的動物,甚至可以說沒有之一。這種喜愛,可以追溯至中華文明還在孕育上古時代,




 紅山文化熱衷於製作各種動物造型的玉器,比如大雁、鱉、魚、蝗蟲、龜殼、鴞、人以及神秘抽象的玉龍,蟬也在其中,只是此時的蟬古樸簡潔,很像去了翅膀和腿的蝗蟲。但微微上翹的尾尖,略呈三角形的身體,額頭凸出的眼睛,還是表達著蟬的一些基本特征。這大概是中國最早的蟬母題文物了,此後便延綿不絕。在蟬的胸節,有橫向的穿孔,表明這些玉蟬是用來佩戴的,可能和神秘的玉龍一樣,是薩滿做法通神的法器。此時的玉蟬和其他其他的動物玉雕在數量和體量上都不佔據優勢,可能和其他動物題材的玉器一樣,是萬物有靈的思想下的產物,並不單獨具有特定的文化內涵。

紅山玉蟬


 

膠東半島的大汶口文化,文化上對於紅山及仰韶都有繼承關係,在焦家遺址出土了一件玉指環,在指環上趴了一隻寫實圓雕的玉蟬。在指環上圓雕玉蟬,不僅更費料,難度也更大,大汶口時代,具象的動物玉雕已經稀有,而此玉指環在眾多大汶口的玉器中,可謂獨樹一幟,蟬在此時就應該已經具有特定的文化內涵了。

焦家遺址的蟬紋玉指環


 

環太湖流域的良渚文明是中國史前時代玉器的巔峰,質精量多,是良渚玉器的顯著特征。以現實世界動物為母題的玉雕在良渚並不多見,目前所見的有魚、龜和蟬。玉蟬僅在良渚反山14號墓出土一件,整體上呈淚滴形,紋樣簡潔,但已可以辨別為蟬。在玉蟬的腹面有對穿的牛鼻穿,當是作為佩玉使用的。

良渚反山14號墓玉蟬


 

漢水流域的石家河文化,在中國史前玉器發展史上,有著濃墨重彩的一筆,減地陽刻的工藝在當時獨樹一幟,傲視群雄,甚至領先於商周,目前所知最早的鳳形象也出自石家河。除了想象的龍鳳,寫實的玉雕和泥塑作品在石家河大量湧現,玉人、玉虎頭、玉蟬、玉鷹和神化的玉人玉獸形象等,他們甚至最早做出了憤怒的小鳥。

玉蟬在石家河玉器中,佔了很大比例,顯示出石家河對於這種江漢流域常見的昆蟲的偏愛。這些玉蠶,寫實程度不一,造型各異,都有穿孔,當是佩玉,此時的玉蟬,也許和紅山一樣,是萬物有靈的含義。

石家河玉蟬


石家河版憤怒的小鳥泥塑

 

到了商周時代,人們對於蟬的熱衷絲毫不減。在商周以神秘威嚴凌厲為畫風的大背景下,蟬可謂特立獨行,做主角,也做配角,幾乎無處不在。

佩玉有玉蟬,陳設有石蟬,禮器還有蟬紋的玉琮,甚至連玉梳的頂端都要做個側面剪影的蟬紋。

商代蟬形珮(河北藁城台西出土)


孔雀石蟬(殷墟婦好墓)


石蟬(殷墟婦好墓)


蟬紋玉琮(江西新灨大洋洲商墓)

蟬紋玉琮(殷墟婦好墓)


婦好墓玉梳


除了玉蟬,青銅器上,蟬紋幾乎也是無處不在的,或者做主紋,或者躲在不易被注意到的地方,以莊白一號窖藏的折觥為例,在鋬下、鋬的獸頭吐出的舌頭上、在蓋子末端獸頭吐出的舌頭上,都有蟬的身影;在遼寧喀左青銅器窖藏出土的一件罍的蓋子上,盤著一條龍,龍下是蟬紋,在龍的下頜上也不忘陰刻一蟬紋,兩個蟬紋上下呼應,可謂一絕。不少簋的雙鋬下,同樣都是蟬紋。即使霸氣側漏的婦好鴞尊,也不忘在鴞的勾喙上,做一個蟬紋。

商代以蟬紋做主紋的鼎


莊白一號窖藏折觥局部特寫


洛陽北窯西周墓方座簋局部


寶雞扶風雲塘村20號墓方座簋及局部


遼寧喀左獸面紋罍蓋子局部


婦好鴞尊勾喙


婦好墓有一件綠松石的蟬,尤為特別,在蟬的腹面,雕刻一蛙紋,中國古代對於蛙的喜好也非常明顯,蛙與蟬在這裡的組合,是一個巧合,還是別有深意,值得去思考。

也許蟬,在商周時代的人們看來,與一般動物或胎生或卵生不同,無端的從土中生出,是無中生有的,這樣就自帶了某種神力。從蟬紋出現在玉琮這種重要禮器和柄形器上,似乎可以說明這點。

婦好墓蟬蛙合體的綠松石珮


西周時代的玉蟬,主要還是用來做佩玉使用,比如寶雞茹家莊𢐗(左弓右魚)國墓地出土的玉蟬,蟬腹素面,在蟬尾和蟬腹打有穿孔,就是為了穿絲線佩戴的。在西周德治的大背景下,此時的蟬,可能已經具備了品性高潔的含義。“君子無故,玉不去身”,君子比德與玉,比德於蟬,佩戴玉蟬,當是雙重的比德含義,這種思維一直延續至西漢中期。

寶雞茹家莊墓地出土的蟬形珮


隨州葉家山曽侯家族墓出土的蟬形珮

(圖片來源《隨州葉家山》)


三門峽虢國墓地出土的蟬形珮


曲沃晉侯家族墓地出土的蟬形珮

 

春秋戰國時代,帶鉤風扉一時,橫可束腰帶,豎可掛物件,是當時王公貴族的標配。帶鉤從金屬到玉石,各種材質都有,在士大夫的貴族精神和比德與蟬的意識支配下,蟬也自然而然的成為了帶鉤紋樣的主題之一。或許蟬在腰間,就能時時刻刻提醒自己,保持貴族風度,履行士大夫之職責。於是就有了《史記》中對於屈原的盛讚。

鎏金蟬紋帶鉤


鎏金蟬紋帶鉤(圖片來源:舊金山亞洲藝術博物館官網)

 

漢代,是中國歷史上,玉器最為繁盛的時期,無論禮玉、佩玉還是葬玉,都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徐州獅子山楚王墓出土的一對玉蟬,可以作為西漢早期蟬題材文物的代表,玉蟬與真蟬大小相當,蟬的鳴片、刺吸式口器,腹的分節、凸起的複眼、六隻收於身下的足和翅膀的葉脈刻畫的惟妙惟肖,高度寫實,與寫意為主的中國藝術風格大相徑庭。玉蟬有自上而下的隧穿,表明其佩玉的功能;一雌一雄,即符合中國傳統的陰陽平衡觀念,又做到了以蟬自比。一隻玉蟬出土時候置於飲酒的玉羽觴之中,似乎在暗示,羽觴盛放的是可比雨露的上等佳釀,在漢代煉丹求仙流行的大背景下,這對玉蟬,除了比德,還有飲清露求仙的寓意。

徐州獅子山楚王墓出土的蟬形珮


獅子山楚王墓出土的玉羽觴


獅子山楚王墓出土玉蟬現場(圖片來自網絡)



類似的蟬形玉珮,在西漢其他墓葬也有出土,中山靖王墓出土的一組串飾中,有一件微雕的玉蟬,大小與一隻蒼蠅相當,但不失寫實之風。

中山靖王墓串飾



口琀帶著人們在死後世界依然可以豐衣足食的祈願在新石器時代就已出現,但在西漢中期以前,並無定制, 通常都是珍貴的東西,玉、瑪瑙、水晶、珍珠等等各式各樣。西漢早期的玉琀,通常做扁平狀,便於塞入死者口中,更早的口琀則更為多樣化。從西漢中期開始,山東巨野紅土山漢墓出土的口琀,已經具備蟬的形態,兩蟬左右並列,實際是一個玉劍首改製的。此後的玉琀,皆以簡單的刀法,雕刻簡潔的做蟬形,並不刻畫細節,但形神兼備,俗稱漢八刀。這種蟬形琀,在其後的東漢成為葬玉的標配。

西漢中期的九竅塞(滿城竇綰墓)


西漢早期中期還不具有蟬形的玉琀(安徽巢湖放王崗一號墓)

(圖片來源:《巢湖漢墓》)


西漢中期初具蟬形的玉琀


山東巨野紅土山漢墓具有蟬形的玉琀


水晶蟬形琀


漢八刀的蟬形琀


玻璃蟬形琀(圖片來源:弗利爾藝術博物館官網)


因為蟬喝雨露為生,那麼蟬一定吸收了天地的精華,對於渴求天地精華的人們而言,也許喫蟬是個很好的選擇,於是,漢代人在擼串的時候,不忘烤上幾隻蟬來喫喫,即可解饞,又能吸收日月精華,可謂一舉兩得。

漢代綠釉烤爐明器


 

魏晉開始,外來文化的強勢滲透導致了文化的變革,但蟬依舊深受人們的喜愛。無論西晉的臨沂洗硯池墓地,還是南朝的南京墓葬,都出現了蟬紋金鐺,綴在冠冕的額前,金光閃耀。這種金鐺通常還有炸珠焊接這種進口的金器加工技術,結合中國自身的蟬紋,可謂西為中用,中西合璧。

臨沂洗硯池墓地出土的蟬紋金鐺


遼寧阜新馮素弗墓出土的蟬紋金鐺


南京南朝墓葬出土的蟬紋金鐺



佛教推崇蓮花,因為其出淤泥而不染,和蟬的氣質相仿,於是,在一些佛像的額頭,同樣出現了蟬紋,可謂佛教中國化的一個標誌。

青州龍興寺窖藏出土的北齊佛像

 

到了唐代,炸珠工藝的蟬形金飾依舊流行,佛教文物依舊不乏蟬紋裝飾。在法門寺地宮出土的具有陀螺儀原理的鎏金銀質香囊上,鏨刻著蟬與枝葉紋,或許是暗示著佛的超凡脫俗。(目前解讀為蜂紋,筆者認為是蟬紋)。

唐代蟬形金飾


法門寺鎏金蟬紋銀香囊


在這樣的大背景下,虞世南寫出詠蟬的詩句自比,也就是情理之中的事了。

 

唐宋以降,藝術走向世俗,深層的文化內涵逐漸流失,取而代之的是淺顯的含義,比如諧音。在蘇州五峰山明代墓葬中,出土一件金蟬玉葉。金質的蟬,趴在一塊半透明的玉質樹葉之上,以金知了玉樹葉來諧音“金枝玉葉”,是明代首飾中的上乘佳作。

清代,出現了玉石與金屬材質結合的盆景擺件,此時的蟬已經不再是德行的比擬,也不是有著靈氣的動物,而只是一個常見的創作題材。

蘇州明墓出土的金蟬玉葉(圖片來自網絡)


乾隆時期的玉石盆景擺件

 

 

中國古人並沒有深入機理去探索自然的思維,表象的感性的理解,產生了獨特的深厚的文化,同時這也是現代科學沒有在中國萌發的根本原因所在。

科學的進步,讓世界失去了神秘感,今天的蟬,就只是一種昆蟲,是聲聲叫著夏天的兒時記憶。蟬題材的文物帶著曾經有過的文化內涵,靜靜的陳設在博物館的展臺上,是我們共同的民族記憶。

筆者捉到的蟬


蟬蛻


現代玉雕蟬形珮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汉代楚王墓玉器精品
【瑾瑜匯】巧以珠玉飾深衣
博物馆藏玉器珍赏系列:江陵翘楚(下)
市场玉的识别和鉴别玉器的方法
传世工艺,历史最悠长的雕刻工艺:玉雕
軟玉及古玉器的鑑定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