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混乱时代之中的美——承上启下的南北朝(下)


南北朝时期的帝王墓葬,大多在早年就已被盗,相关的资料也少,一些重要的墓葬大多是贵族墓,时段也偏于中晚期,2000年,大同雁北师院发现了一座北魏中期贵族墓葬。

大同雁北师院宋绍祖墓发掘时场景

此墓是北魏幽州刺史敦煌公宋绍祖的夫妻合葬墓,其形制为长方形砖砌单室墓,其中出土了北魏太和元年(477年)墓铭砖,可知这是迁都洛阳前的典型墓葬,其墓室中出土了一座仿中国传统木结构建筑的石椁,单檐悬山顶,前廊后室,面阔三间,正面覆盆式柱基上立八边形廊柱。

宋绍祖墓铭砖

宋绍祖不见于史。应为敦煌宋氏,当是太武帝时期入魏的宋繇的族人。敦煌宋氏自前凉后期被张邕残灭,宗族势力衰落,到北凉时期只有宋繇一支比较显著。据《魏书》卷五二《宋繇传》,太武帝平河西之前,遥赐宋繇爵清水公,后来作为俘虏到了平城,但是似乎受到礼遇,爵位没有改降。传称:“长子岩,袭爵,改为西平侯。”宋繇死后,才降爵。根据本传,宋繇子孙在北魏没有人能够再居高位。宋绍祖墓志所谓“幽州刺史、敦煌公”,即使是死后所赠官爵。

北魏宋绍祖墓石椁,面阔2.52怒,通进深2.65米,铺地至顶2.28米

石椁柱头大斗拱承横向额枋一道,额枋上设一斗三升斗栱和人字栱,檐枋及斗栱表面皆施以彩绘,椁室由九块大石板组成,设石门石窗石门坎石头枕石,顶上有四横六纵仿木梁结构石梁架,上托仿木椽子和瓦垄顶板,顶部正中有长脊,长脊两侧设鸱尾。

北魏宋绍祖墓石椁结构透视示意图

这是结构最为完整的北魏建筑模型,在这个石椁发现之前,世人研究北朝建筑,一般只能通过云冈麦积山等石窟的外立面或浮雕和壁画,以及北齐标异乡义慈惠石柱顶部的小石屋,故而像宋绍祖墓石椁是研究的中国早期建筑的重要文物。

宋绍祖墓石椁南壁门簪

其石椁不单本身是一件宝贵的建筑模型,石椁上的各种装饰,更是引人注意。其南壁门上部有莲花形门簪五枚,北宋《营造法式》小木作中板门背面绘门簪为四枚,可知北宋时流行四枚门簪,不少唐宋遗物只有二枚门簪,宋绍祖墓石椁五枚门簪证明,北朝太和年间小木作装饰比后世更华丽,另外,莲花形门簪更说明佛教的影响,其形制更可作为云冈石窟中期的一些无纪年窟室断代依据。

云冈第十窟窟顶莲花

另外,石椁外壁和棺床上雕刻了27个兽头铺首,铺首本为衔门环的底座,一般一门左右对称作二铺首,而宋绍祖墓石椁上的铺首大多不在门环位置,可见这些铺首的设置并非是为衔门环,就此有必要解释一下铺首。

宋绍祖墓石椁铺首

古时一般只有贵族皇室的建筑物上采能装饰铺首,大多为铜质,最高级别则鎏金而称之为金铺,铺首的形象都是似龙似虎之怪兽,裂口睁目,狰狞凶悍,《风俗通义》之《门户铺首》条记《百家书》云:“公输般(鲁班)之水上,见蠡,谓之曰:‘开汝匣,见汝形。’蠡适出头,般以足画图之,蠡引闭其户,终不可得开,般遂施之门户,欲使闭藏当如此周密也。”也就是说,在门上设铺首,古人取其闭藏周密、紧固防户之意。

广州南越王墓墓门铺首

先秦的铺首遗物少见,考古发掘曾发现秦始皇所造咸阳宫宫门之铺首,到了汉代,高级别建筑之门上多有铺首,《三辅黄图》记汉初未央宫内“金铺玉户”,司马长卿《长门赋》云:“挤玉户以撼金铺兮,声噌吰而似钟音。”意思是推开玉石宫门,门上铺首门环震动大响,如钟铃一样,文学家的文字难免夸张,但至少汉代铺首已为人熟悉,汉代人视生如视死,在黄泉世界,同样盛行铺首,如广州西汉南越王墓及各种汉代石棺门上,都装饰有铺首。

陕西神木大保当东汉门扉铺首

两汉之后,铺首出现在越来越多的器物上,尤其是墓葬中的明器。

1973年江苏六和县出土青瓷印花簋,其腹部对贴铺首衔环。

内蒙古出土北朝早期凤首壶上兽首形象

此时的铺首形已不局限于门扉两侧,器物及石棺外部多个地方,都可以施以铺首形象,此举还是取其密闭藏护之意。

美国明尼阿波利斯美术馆藏北魏元谧石棺拓片,其石棺两面中间即装饰以铺首

于此,宋绍祖墓石椁周身27个铺首,就该可以理解装饰用意了,铺首后世更为流行,凡高贵之门多有装饰,地上宫室城门,地下墓室墓门,一直流行到明清现代。

四川成都五代王建墓墓门鎏金铺首

宋绍祖中出土了一件墓牛车,完整无缺,包括牛、车和两只轮子,尤其车的形制,仿似今人熟知的“蒙古包”,具有浓厚的北方草原民族风格,可见北魏时期的山西代北一带,与北方的草原文化联系极深,这也正是这件文物的重要价值所在。

上图是一个巨大的模型,放置在大同博物馆的大厅中央

魏晋时期,牛车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逐渐上升,曾一度超过了马车,成为当时主要的交通工具。不仅如此,牛车在车舆礼制中也占有重要地位。礼制规定,不同等级的官吏,应有自己特定的颜色和质料的车盖,有不同的车身装饰等。

宋绍祖墓陶俑仪仗

墓葬出土时随葬以牛车为中心,各类陶俑组成出行仪仗,鸡冠骑马俑居前、甲骑具装殿后、侍俑鞍马息从,都表现了墓主人显赫的地位和恢宏的出行场景。值得注意的是六辆陶车模型,分为四种车型,按照前导、传乘、副车、主车的顺序依次排列,组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车舆系列。

宋绍祖墓牛车出土原件

此陶车都位于出行队伍的中央,结构复杂,装饰华丽,规格远高于前车,应属于墓主人的驾乘之车。车厢为长方形,车厢四角立角柱,车盖呈椭圆形,顶部隆起,似鳖甲。车身、顶部和后门用墨线勾勒出不规整的方格装饰,车厢内部涂红彩,皂轮,朱辐。车厢两侧各开两窗谓之“四望”,窗上出挑檐,窗下分别有三孔呈放射状斜出,车厢后部开两扇门,车厢前与舆底交接处各有一孔,应该是用于插杆竖帷幔,舆前有御者执策驭牛的处所。

宋绍祖墓牛车复原图

汉魏六朝时代,由于受到社会清谈风气的影响,缓慢而优雅的风度成为士大夫阶层追求的目标,《世说新语》里就留下了很多当时著名文人乘坐牛车的记录,“竹林七贤”之一的阮籍就时常乘坐牛车出游,一时成为风尚。

山西省太原市王郭村北齐娄睿墓出土 陶牛

很多人一直认为马车是古代社会身份和地位的象征,似乎只有达官显贵和富豪人物才会乘坐,殊不知在中国古代,牛车也曾一度成为贵族和士大夫阶层的首选驾乘。汉魏六朝时代,由于受到社会清谈风气的影响,缓慢而优雅的风度成为士大夫阶层追求的目标,《世说新语》里就留下了很多当时著名文人乘坐牛车的记录,“竹林七贤”之一的阮籍就时常乘坐牛车出游,一时成为风尚。

酒泉丁家闸十六国墓五号墓壁画中牛车

汉朝乘坐马车,礼仪繁缛,要受许多限制,乘者必须时刻保持着君子风度,于是他们转而把喜好投向牛车。牛车行走缓慢而平稳,且车厢宽敞高大,如稍加改装,在车厢上装棚施幔,车厢内铺席设几,便可任意坐卧,对于养尊处优、肆意游荡的士族大姓是再合适不过。所以,魏晋以来,牛车逐渐得到门阀士族的青睐,乘坐牛车不仅不再是低贱的事,而且已成为一种时髦的风尚。

山西大同出土北魏杂技俑

宋绍祖墓为大同雁北师院北魏墓葬中规制最高的大墓,除了出去的牛车和大批陶俑仪仗,其家族墓中出土了一套胡人杂技俑,颇有趣味,也很值得一说。

山西大同出土北魏杂技俑 细部

杂技是西域传入中土的民艺杂耍,汉代即有所谓的百戏,其中就有高杆杂技,这种在顶杆杂技当时时称作“缘橦”。

山东沂南(左)及安丘董家庄出土的东汉画像石(右)上“缘橦”表演图像

据孙机先生研究,这种杂技华夏亦有,先秦文献《国语·晋语》称之为“扶卢”;《淮南子·修务训》称其为“木熙”;汉时改名“缘橦”或“都卢寻橦”。《西京赋》说:“乌获扛鼎,都卢寻橦。”。

内蒙古和林格尔东汉墓百戏壁画摹本,画面正中即“缘橦”表演。

《汉书·西域传》记:'设酒池肉林以飨四夷之客,作巴渝、都卢、海中、砀极、鱼龙、角抵之戏以观示之。”《隶释·魏大飨碑》记曹丕黄初元年(220年)“八月八日,大飨于谯……角公鼎缘橦。”

东汉“缘橦”登杆佣

这种表演,通常是将所要攀缘的杆物立于地面之上或人担顶之,原来可能只有一个人,随后参与者越多,橦木上表演的皆为孩童,杂耍者在上做飞鸟或倒悬动作,在市井街巷中尤受欢迎。《魏书·乐志》:“诏太乐、总章、鼓吹增修杂伎,造五兵……缘橦、跳丸、五桉以备百戏。”可见北朝时候,此杂技为世人喜闻乐见的程度。

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唐墓出土 三彩童子杂技俑

之后的唐代,更将这种高杆杂耍列为教坊中的重头节目,更有女性表演者出现,《教坊记》中的侯氏、范大娘等都是此中高手,《独异志》记三原王大娘,长竿能载十八人而行,十八人!王建《寻橦歌》云:“人间百戏皆可学,寻橦不比诸馀乐……大竿百夫擎不起,袅袅半在青云里。”写得就是这种女中豪杰。

陕西西安唐金乡县主墓中出土“缘橦”杂戏俑

而宋祁描写缘橦的诗云:“迥望场中百尺竿,趫材飞捷过跳丸。垂堂亦有千金子,不敢中衢徙倚看。”千金之子坐不垂堂,相比范大娘、王大娘们,男子脸面无存。这种流行风俗,皆被贵族带入墓葬之中,千年之后的我们,才能得以一见当时世人的风俗娱乐。


文字:御凰品冰岛采集编辑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威风与奢华:北魏平城墓葬壁画
解密 解兴石堂
古陶牛车第二篇(南北朝至唐)——古陶
北朝高足围屏床榻的形成
试论北周康业墓石榻线刻图像
贺西林 | 胡风与汉尚 ——北周入华中亚人画像石葬具的视觉传统与文化记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