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千年之刃!分分钟教你辨别各类青铜器(兵器篇)

戈、矛、戟、殳、弩机……这些兵器到底怎么用?它们是如何在当年的战场上大显神威的?有什么简单的方法快速记住并分辨这些青铜器?

看完这篇文章,辨别各类青铜器简直就是分分钟的事儿……

中国的青铜器出现于史前,繁盛于夏商周时期。不仅器物类型繁多,而且造型庄重华丽,纹饰精湛优美,为世界所罕见。

根据马衡先生在《中国金石学概要》中的讲法,我们可以将历代铜器分为礼乐器、度量衡、钱币、符玺、服御器、古兵这六种。其中又以礼乐器与兵器为高古青铜之大宗。

今天,文博君就带大家一起来了解一下藏在博物馆里的青铜兵器——

特别提示


事实上,在这之前【文博河南】关于青铜器的话题已经陆续更新了几篇,不知道大家还有没有印象?不如我们再来回顾下——

泣血整理!分分钟教你辨别各类青铜器(食器篇)

与尔同销万古愁!教你辨别各类青铜器(酒器篇)

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谈谈青铜器的那些事儿(典故篇)

▲廿六年武库戈宝鸡青铜器博物院藏

戈是用于勾杀的兵器,又称作“勾兵”。青铜戈在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中已出现,商代后期成为一种最常见的兵器,并一直延用到战国、秦。

戈一般由戈头、柲和末端的鐏三部分组成。使用时,将戈头与柲绑扎在一起,再在柲触地的一端装上鐏。而考古发掘出土的戈,绝大部分只剩下戈头。

▲戈的装配示意图

戈的使用方法大体上可以分为四种。第一种为“推”。《淮南子·人间训》有“门者出之,顾反取其出之者,以戈推之”句,指的是利用戈援的上刃杀伤敌人。看一看下图“援”的位置,再想想“推”的动作,是不是懂了呢?

▲戈不同部位名称示意图

第二种为“斩”,又称“斫”,指的是利用援下部的刃或胡刃劈砍。

第三种为“击”,指用戈的前锋像鸡啄米一样啄击敌人。早期的戈还没有发展出内和胡这两个部分。那时候,利用前锋啄击是戈的常见使用方法。

第四种使用方法为“钩”,也比较形象,就是利用援下的刃将敌人“钩”过来。在“钩”的过程中,敌人也被割伤了。

▲铜矛头宝鸡青铜器博物院藏

矛,是一种装有长柄的尖状刺杀兵器,亦起源于原始社会的狩猎工具,最早是用尖形的石块或骨角作矛头,绑在竹木杆头,用以锥刺。

石或骨角质的矛头无定形,以尖削为特点,到青铜时代,才有较一致的形制。

根据殷墟出土的大批实物来看,商代的铜矛,矛头呈尖叶形,刃部有双锋,下部是安柄的铜形銎,銎部两侧有环或孔,用以系缨。

安柄的方法有两种,一种直接透于矛头;一种仅止于矛銎。

矛是古代步兵使用的主要格斗兵器,在商代已有大量的使用,如殷墟1400号大墓墓道中出土有成捆的矛700支,每捆10支。

与戈相比,矛的使用方法我们就熟悉得多了。将矛头也装在柲上,奋力刺向敌人,就可以对敌人造成伤害。

▲矛头的各部位名称

▲铜戟宝鸡青铜器博物院藏

戟:戈装上矛刺即为戟。《说文》曰:“戈,平头戟也。戟,有枝兵也。”早期有戈、刺铸成一体的戟,晚期基本都是戈、刺分装的。

戟的装配方式和使用方法与戈大同小异。因为戟的脑袋上长了一根矛,所以与戈相比,戟在战场上又多了个“刺”的用法。

戟也有一些丧心病狂的变异形态,比如多出一个弯的内,还有曾侯乙墓出土的三戈戟等。

▲陕西宝鸡竹园沟出土铜戟

▲曾侯乙墓出土三戈戟

更有甚者在戟上铸出一个人头……

▲人头戟甘肃灵台西屯白草坡西周墓出土

有学者认为,这个人头的形象是商周时期“鬼方”部族的首领。

▲人头戟 局部

▲亚丑钺主动跳出来卖萌

一看这扁平的形态和边缘的小孔就知道,钺也要绑扎在长柄上使用。

它的形态和斧头有些像,使用方法以劈砍为主。

《史记·周本纪》记载周武王在灭商的关键一役“至纣死所……三发而后下车,以轻剑击之,以黄钺斩纣头”,我们可以据此脑补一下威风凛凛的周武王和大限将至的商纣王……

然而在实战效能上,钺就比不上戈、戟等兵器了。无论是车战还是步战,用到钺的时候都不多。

钺的主要功能,还是礼仪性质的。

殳,音书。《释名》解释殳的形态时说:“殳,殊也,长丈二尺而无刃,有所撞桎于车上,使殊离也。”可以看出殳是一种没有锋刃的长兵器,形似棍棒。

1977年,湖北曾侯乙墓出土了七柄自名为殳的兵器。

而且令人欣喜的是,这七柄殳的保存状况良好,从柲到附加物,都保存得很完整。

从这些殳的形态推测,其使用方法主要有两种:1. 用前端击刺;2. 直接抡起来打人。

▲曾侯乙墓出土 殳 局部

看殳的身上有这么多刺,用来打人一定很疼吧。

刀、剑、匕首

上面介绍的都是一些要配合长柄使用的兵器,称为“长兵器”。打仗的时候,士兵们站在战车上相互攻击,运用长兵器可有效地增大攻击的范围,杀伤更多敌人。

然而,随着战争激烈程度的上升,站在两辆战车上用长兵器你钩一下我,我钩一下你这种温文尔雅的打架方式显然已经不能满足杀敌的需要。

脚踏实地,面对面互殴的步兵越来越多了,便于肉搏的短兵器——刀、剑、匕首等,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商龙纹刀 1951年辉县琉璃阁出土

▲铜剑宝鸡青铜器博物院藏

▲商 卷云纹匕首 江西新干大洋洲出土

至于这三种兵器的使用方法,无外乎砍、劈、斩、刺等。(欲知更多更神妙的用法,请翻阅金庸、古龙、梁羽生等人的小说。)

弩机

▲战国弩机肥东县博物馆藏

弩是战国以来广泛使用的发箭兵器,用于远距离杀伤敌人。而弩机是弩的机发部件。

▲结构图

看看弩臂和箭的位置关系,像不像一只木胳膊,正拉满了弓蓄势待发呢?

由于有这只木胳膊的加持,将弩弓上的弓弦拉开,挂到后面的弩机上时,不但可以用单臂、双臂拉,还可以脚蹬弓背,用腰乃至全身的力量拉张。

这样一来,箭上携带的能量多了许多,不仅射程远了,杀伤力也强了。

不仅如此,与弓箭的“随拉弓随瞄准”相比,用弩作战时,可以事先把弩弓拉开,装上箭,什么时候对准目标就什么时候发射,大大提高了瞄准的精度。

在集中作战时,可以先把弩张好,看准时机一声令下,全体弩手同时发射,突如其来的箭雨会令敌人猝不及防。

甲、胄、盾

说完了用于攻击的武器,再说说用于防御的武器。

在很多人的想象中,先秦时期的士兵上战场,一定要穿上青铜甲,戴上青铜胄(也就是青铜头盔),一手拿着青铜盾,一手拿上青铜的长兵器或短兵器,化身青铜战士。

但是很遗憾地告诉您,穿纯青铜打制铠甲的军人,在先秦时期有是有的,但数量不多,甚至可以说是极少。

为啥?因为太笨重,行动不便……(冬天穿皮大衣都有人会嫌臃肿笨拙,何况“青铜大衣”呢?想想青铜的重量,估计穿上真·青铜甲之后,连迈步都迈不动吧?)

▲青铜护腿甲宝鸡石鼓山墓地出土

为了兼顾防御力和行动力,先秦时期的设计师们将铠甲进行了改良:将厚实的皮革裁成小片,连缀成皮甲,让士兵们能相对灵活地行动;再在一些比较容易受伤的重要部位(如胸部、背部)钉缀上青铜片,以加强防御。

而胄的材质似乎没有受到什么影响。从商代到战国,一直有青铜胄出土。战国时期,随着金属冶炼技术的提高,还出现了铁胄。

▲商青铜胄 江西新干大洋洲出土

▲战国铁胄 河北易县燕下都出土

盾也是一种重要的防具,又名“干”(这下知道“干戈”一词的来由了吧?),背面有把手,便于抓握。用于手持的盾,一般形体较小,不超过3尺(太大了拿着不方便啊),用木头或皮革制成,也有铜盾、铁盾。

▲人面铜盾宝鸡青铜器博物院藏

和甲一样,盾也会在表面中央钉上一块金属片,一是增强防御,二是可以将金属片铸造成妖魔鬼怪的样子,用来威慑敌人。

至于大型的盾,可以长达8尺,主要是守城和水战的时候使用。士兵们可以躲在这种大盾的后面,抵御密集箭雨之类的攻击。

本文参考:


1.黑逗:戈、矛、戟、殳、弩机……这些兵器到底怎么用?看完这篇就知道了

2.知藏乎:收藏青铜器必须要知道的基础知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大秦帝国称霸天下的真正杀器:青铜长矛
中国古代青铜兵器鉴赏
图解中华冷兵器之五中国冷兵的真面目
矛百兵之王,戈车战之器,戟两者之合体,请看矛戈戟~ 中华兵器篇
赳赳武夫:车右在车战中使用的武器有哪些?
#宝鸡出土青铜器大赏#【这件青铜器像宇宙...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