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数术文化浅谈(四)——本象卜之天文法(下)

二、云气

“云气占”在现代学科分类中盖与气象学关系最密,而气象学在20世纪中叶随着雷达技术与卫星技术的应用,人类对环绕地球的整个大气中的声、光、电等的变化及其现象生成的监测得以更为深入,从而也使其学科演进为“大气科学”,是为一级学科“地球科学”下面的二级学科之一。大气科学根据地表不同高度的大气特点,把广义的大气层析为五个层面(参下图)。

唯气象学所观测的主要内容如风、云、雨、雪、霜、露、虹、晕、电、雷等大气物理现象,多发生在对流层,此间的大气受地球的自身旋转、昼夜交替及地表山水平原分布、纬度差异和人类活动等多种因素影响,呈现出纷繁复杂的运动表象。因为大气存在于从地下土壤、沙石、植物、动物直至地表数千公里内,故以今日的学理视角考察,传统的云气占可以从发生学的角度把“气象”分为五个细目:由天、地、人及物之实体所“生发”的“气象”,以及四者间相互交合而形成的“气象”。

例一,天体“云气”。《乙巳占》卷四“星官占第二十三”云:“夫五星者,昊天上帝之五使,禀神受命,各司下土,虽幽潜深远,罔不知悉。故或有福德佑助,或有祸罚威刑,或顺轨而守常,或错乱以显异,芒角变动,光色盛衰,居留干犯,句已掩灭。所以告示者,盖非一途矣。”此虽论星占,然其中“芒角变动,光色盛衰”固非星体自身所能生发,而是云气折射星体之光影所致,故今归入云气占。是与《田家五行》卷中天文类论日所引谚语“月晕主风,日晕则雨”同,其晕亦非日月所自生,而是云层中冰晶折射光线形成的视觉印象。

例二,地气、物气。《史记·天官书》:“故北夷之气如群畜穹闾,南夷之气类舟船幡旗。大水处,败军场,破国之虚,下有积钱,金宝之上,皆有气,不可不察。海旁蜃气象楼台,广野气成宫阙然,云气各象其山川人民所聚积。”此段兼地气与物气而言之。《乙巳占》卷九“九土异气象占第六十四”亦有专论区域地气之异占。又如《晋书·张华传》载扬州分野之星“斗牛之间常有紫气”,乃豫章丰城地下之龙泉、太阿二剑气映射所致,斯盖物气之特尤者一例。

例三,人体之气。《史记·高祖本纪》:“秦始皇帝常曰‘东南有天子气’,于是因东游以厌之。高祖即自疑,亡匿,隐于芒砀山泽岩石之间。吕后与人俱求,常得之。高祖怪问之。吕后曰:‘季所居上常有云气,故从往,常得季。’高祖心喜。沛中子弟或闻之,多欲附者矣。”按:此“天子气”盖即因人而成者。《开元占经》卷九四“云气杂占”载帝王气数种,其一云:“天子气,内赤外黄,正四方,郁郁葱葱,所发之处,当有王者。”至于《乙巳占》中所载其他类型之将军气、军胜气、军败气、城胜气、屠城气、伏兵气、暴兵气、战阵气等,皆人之所发,而兵阴阳中倚之实多。

例四,交合之气。此又可分为两类,一是人所感应之气,如《乙巳占》卷一“日月旁气占第五”云:“夫气者,万物之象,日月光明照之使见。是故天地之性,人最为贵,其所应感亦大矣。人有忧乐喜怒诚诈之心,则气随心而见。日月照之以形其象,或运数当有,斯气感占,召人事与之相应,理若循环矣。”其占法亦多以云气在天星背景中的示现以及特殊云象立说,如《乙巳占》卷八“气候占第五十一”“云占第五十二”及卷九“图谋气象占第六十二”“吉凶气象占第六十三”“云气入列宿占第六十五”、“云气入中外官占第六十六”“云气入外官占第六十七”所载。二是天地之云气交感,如《史记·天官书》“权,轩辕。轩辕,黄龙体”张守节正义云:“阴阳交感,雷激为电,和为雨,怒为风,乱为雾,凝为霜,散为露,聚为云气,立为虹蜺,离为背璚,分为抱珥。二十四变,皆轩辕主之。”

例五,候风之占。风作为促成云气流动的“能量”,乃因热力及地球旋转、洋流潮汐、地形地貌等多种因素促成而生。它除了推动云气流动而形成可见的“气象”外,亦多以一种可感而不可见的“力量”存在。所谓风占,则专指后一种现象而言。《灵台秘苑》卷五“序略”云:“夫风者,所以鼓动万物焉。天之号令,在卦为巽,五行为木,二十八宿属箕。祥风应则和悦,咎风应则惨恶。吉凶之占,皆可以占。前世风角自为一家,有二说。先儒以风从四方、四方隅来,故谓之角;世传以巽为风,于五行在木,在八音为角。学者宜参之。”具体言之,“凡候风,必辨之于日辰、八卦、四维、刑德、音声、六情之列,发止、来向、回后、方所、时刻之殊,早晚、迟速、上下、高卑之异。”按风占虽与星占、云气占为传统星占书“鼎足而立”的三个组成部分之一,但因其与云气为伴生关系,今则附于云气占中述之。

三、星命

星命特指中古时期由西方随佛教而传入中国的占星术(horoscope astrology),它不属于中国传统的星占书内容,然其因主体出生时区的基本星象为依据来推演个体的行年命运,实亦合于本象卜的基本范畴。

古巴比伦人将黄道两侧各八度以内的部分命作黄道带,分为十二部分,称为黄道十二宫(zodiac),十二宫从白羊宫(当时春分点所在)开始,太阳每月东移一宫,一年周旋360度,形成于迦勒底(Kasdim,前626-前538)时期的星占学即以此为基础而完成。此星占学后经希腊传入印度和中亚,并在六世纪左右随佛教传入中国。在厉行“禁天文”诸术的时代,此不关军国只占个人命运的“星占学”遂得以大行于民间。唯在其传播过程中,亦经由了受容地的改造,如印度于七曜之上又增加罗睺(白道升交点)、计都(白道降交点)为九矅(其传入中国后,二曜的含义又发生了反转),在中国至五代时期,又增加月孛(月球远地点)、紫气(月球近地点)为十一曜,其后增的四曜皆为虚星,非实有星辰,故又统称为“暗曜”“四余”。下据《七曜攘灾决》所附十二宫图(有改动)略加说明:

此图盖参仿栻盘绘制,以中间二条粗圆线分为三层,由内至外约相当于传统所谓的人盘、天盘、地盘。地道右行(顺时针),以十二支表示出生时辰,不动;天道左行(逆时针),以十二宿宫(相当于今之星座)表示,当占算之时,即以个人的出生宿宫旋转加于出生时辰上,此时地盘卯位(中原所在的北纬三四十度,以卯时为日出点)所对应的宿宫即是“命位”(相当于今日占星盘所谓的第一宫位)所在,然后即以命位为第一宫,逆布十二宫。至于人盘之七政四余,又各以其周天之数的“立成诀”之类的推算表查布于所在宫位,然后以各自的吉凶象征推算个人的流年及命运。

唐杜牧(803年-约852)《自撰墓志铭》云:“予生于角,星昴毕于角为第八宫,曰病厄宫,亦曰八杀宫,土星在焉,火星继木。”此所谓之“角”(天秤座)即是旋其出生宿宫(假设为射手座)加于出生时辰(假设为半夜1-3点的丑时)所在的地盘后,地盘卯所对应的宫位,是为命位宫(亦简称“命宫”)所在,杜氏所谓的“病厄宫”即相当于上图中的“疾病宫”。

今存的星命著作盖以明万育吾所著《星学大成》以及金山人编辑的《星平会海》和托名张果所著的《果老星宗》为代表,然其中已颇杂五行、四柱等术法。至于见载于明万历年间所修《续道藏》的《紫微斗数》,则又因紫微星垣及北斗、南极星曜为说,且多杂虚星以张其势,难副“本象”之理,乃“星命”仿拟之作,与拟《易》诸术同科,略之可也。

余论、占候的礼术功能

《史记·天官书》云:

日变修德,月变省刑,星变结和。凡天变,过度乃占。国君强大,有德者昌,弱小,饰诈者亡。大上修德,其次修政,其次修救,其次修禳,正(王)下无之。

此盖以日月星辰之守度乃天行之常,人可无与焉,然其如有失度,则恐或致人间秩序失常,因此作为人间秩序的维护者——君王,就要修德、省刑、结和,借以引起“终极关怀”式的反省,从而沟通天人,参与“造化”,渡过“失序”之时。这一反省“改革”过程往往也会通过一定的仪式加以展开,如《周礼》载有救日之弓、救月之矢,《礼记·昏义》载有“日食则天子素服,而修六官之职,荡天下之阳事;月食则后素服,而修六宫之职,荡天下之阴事”,宋理学家张载以此为“仁术”,非“不知无益于救”也(《张子语录》)。也就是说,这些仪式本身实是一种“道德自省”的提撕,“天道神教,福善祸淫”(《乙巳占》序),是与因祭祀而“按时”获得“终极关怀”的意义略同。至于云气、风角之占,因其切近百姓生活(包括农业、军旅),故对百姓礼义秩序的选择与影响亦不容小觑。《礼记·礼运》载孔子语云:“夫礼,先王以承天之道,以治人之情,故失之者死,得之者生。”占候正是“先王以承天之道”的具体路径之一。

中国传统占候术之主体“占星”部分用的是“星官”之法,故其结果与普通百姓关系不大,而统治者为防百姓中有“不安现状”者欲与“星官”建立联系,故历代皆禁民间私习“天文”。至于占候术中的“云气”部分,因与农事和兵事关系密切,故处于禁习的两难边界。唯“星命”之学因与国政关系不大而得以渐行民间(其礼术意义参后本数占之“禄命法”),并与明中叶后的西方天学知识一起带动了“天文”驰禁,清后民间私习稍增,然亦规定:“习天文之人,若妄言祸福,煽惑人民者,照律治罪。”(《大清律例》卷十六)

                         (作者单位:浙江大学古籍所)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文化史知识】中国的星占术
天象与天学秘籍[续一]
吕雉“策划”刘邦头顶祥云传说:画出五彩云团
古籍——《运气占》
“看云识天气”?让古人教你!
- 史记·卷二十七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