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瓷器家》云烟过眼录( 六 ) 见山还是山

收藏的路上每位收藏家都有不同的经历,一路走来从一开始喜欢收藏与博物馆相同稿本的藏品,再慢慢发展到喜欢收藏与博物馆不同稿本的藏品,随着阅历与知识的不断增长,对藏品的认识与判断力也无意中的慢慢提高了,这个过程也许个人能迅速感知,或者从某一件藏品的赏玩中才突然觉察,这因人而异,当你自己的知识及眼力到达一定的程度后你又想收藏与博物馆同稿本的藏品,因为这时的你已经从之前的阶段升华了,也知道啥是对的,啥是不对的。所以对于能找到与博物馆同稿本的藏品你会感觉是一种挑战,也是一种自我肯定。真正的收藏家除了不断成长还都有通病:一天见不到他们的宝物会有如隔三秋之念;更是在心里时刻关心它们的安保。本人也是一样:视宝物如子女,如命。也有一种对古代文化艺术的如朝圣般的敬仰及喜爱,特别是对大元帝国遗珍偏爱,所以在元朝遗珍的研究上全身心用20几年的时间去拜访各地名师及上手研究学习。

图(1)来自网络资料《藏界看点》

千万别踩雷:元青花瓷底足辩识要点

元瓷中青花瓷是我最喜欢的瓷种之一。故宫博物院就馆藏有一件元代青花牡丹花卉双云龙戏珠纹大罐如:图 1、直口,斜丰肩,束腰,外撇足,颈外壁绘青花缠枝花卉纹,颈下绘一圈卷草纹,肩部绘双云龙戏珠纹,腹外绘缠枝牡丹纹,腹下绘仰覆莲瓣因缘纹。口部见约 1/6 左右的残缺后修复及从口部向斜下的冲线纹,足底不施釉,足釆用三刀切工艺。给人予大器磅礴,雄浑之感。虽残缺但不失元青花之美,实属国之珍宝。

(图 2)

图(2~3)高:28.1cm 口径:

21.0cm 底径:19.1cm 于聚华堂现场拍摄。

因为本人常关注这方面的资讯:近期发现“聚华堂”收藏的:元代青花牡丹花卉云龙戏珠纹大罐:图 2~3,直口,圆丰肩,束腰,外撇足,颈外壁绘缠枝花卉纹,颈下绘卷草纹,肩绘双云龙戏珠纹,腰外壁绘缠枝牡丹花卉纹,腰下绘仰覆莲瓣因缘纹,以龙和牡丹为主纹(图 2)使用青料发色较浓艳,胎体分段麻仓土拼接而成,内壁有成型手摸痕及刷釉痕,内底有自然老化的滴堆釉,口内壁有自然垂釉痕及釉胎结合处火石红自然,足用元瓷三刀切工艺,外底有反螺旋修刀痕,整底施护胎釉,有粘沙现象,胎釉结合处火石红过度自然,足上有使用时留下的自然磨痕。整体粗犷豪放,完全符合元代青花瓷特征。所以决定把它写成文章供大家一起探讨,图 1 与图 2 同稿本的区别:图 1 所施的是卵白釉,而图 2、施的是厚润的青白釉。云朵都是一联和二联的蝌蚪云。龙头也都是整体小而脑壳大,口大张,吐舌、下腭有须并都是长鹿角和鬃毛稀散向后上。细颈、蟒身舞动如蟒蛇。背鳍排列整齐又尖又粗。躯干与四肢接近一样粗,同样绘有腿毛,龙爪趾甲锋利、强劲有力。图 1,图 2 龙鳞同样釆用元代龙鳞的三种画法之一:小笔描画扁平形细密的鳞片,尾巴呈现如意形状,目前全世界元瓷中龙纹出现如意尾巴的比例比较少,约占龙纹瓷的 1/4~1/5。宋瓷及明初瓷器也未见到过龙纹有绘如意尾巴的。图 1 为斜丰肩,所用的是二元配方土制胎。图 2 为圆丰肩,用的是麻仓土制胎。

图(4) 

《中国纹样》高桥宣治 编译1995.2 P101

图(5)

台北:艺术图书公司、康蕊君著

《Chinese ceramics from the Mei

Yin Tang Collection 》Volume 2 by

Rogina KrahL Azimuth zditions

1994 P25。

图(6)

高:32.2cm 口径:8.7cm 底径:11.9cm,

原载《北京故宫博物院明初青花瓷》(上册)耿宝昌。

紫禁城出版社.2003、04、页12、图 1

牡丹花卉纹及仰覆莲瓣纹:宋代用藤蔓卷草般的枝叶串连、结构连绵不断、花瓣以堆叠几层而成的一朵花,有生生不息之意,仰覆莲瓣则用错肩位绘法(图 4),元代用缠枝大枝大叶大花,花瓣以并开平涂表现得比较豪迈奔放,仰覆莲瓣纹之间隔开绘制:图 1、2、5,但也有少数因绘画时空间把握得不好,而出现大多数仰覆莲瓣纹是分开的、而其中一两瓣是粘合在一起的。明代则用缠枝小枝小叶大花,花瓣错叠表现得比较清雅舒朗,仰覆莲瓣纹是粘连性绘法:图 6,结合以上诸多因素对比得出:图 1、2,器形同为元代器形,绘画风格及每层纹饰的稿本相同。

之前也有见到过少数文章中提出元青花的青料绘画前有在胎上进行暗刻后再进行绘画,但由于世界各大国有博物馆的馆藏器中大部均未见到此工艺,也未见国家有形成文字的共识。同时期其它带彩瓷未见提及。明代,清代青花瓷器也未见这方面报道,当然也不排除当时的少数学徒工对画面的把握不够精准而事先在胎上先刻暗线再绘画,但这些事例目前看来较少,所以在此不进行评论。

大元帝国 1271 年~1368 年经历了约 97 年,1279 年在景德镇设立浮梁州浮梁瓷局管理当时一切瓷务的生产及运营。生产的元青花随着时间的流逝散落到世界各国博物馆有一定的数量,例如:大维德博物馆和日本大坂市国立东洋陶瓷美术馆及日本收藏家坂田五郎他们就拥有同稿本的元代青花鱼藻纹大罐。《中国陶瓷集》中康蕊君先生所著录的元青花牡丹花卉云凤纹罐:图 5,对比明显可以看出图 1,2 与图 5 为龙,凤纹饰,同时查阅了《元典章》卷《工部——段匹·禁织龙凤段匹》记载:至正七年,尚书刑部承奉尚书省札付,议得,除随路局院系官段匹外,街市诸色人等不得织造日、月、龙、凤段匹。若有已织下见卖段匹,即于各处管民司使讫印记,许令货卖,如有违反之人,所在官司究治施行。

图(7)来自于网络资料:11.12 上搜狐,知天下 四川发现元朝古墓,墓中出土 4 件龙袍,引来无数韩国人祭拜。

《元史》卷 39 《顺帝纪》记载:(至正二年四月)……禁民间私造格例……丁亥,禁麒麟、鸾凤、白兔、灵芝、双角五爪龙(图 7)、八龙、九龙、万寿、福寿字,赭黄等服。及 湖北省钟祥市朱元樟二十四子郢靖王朱 栋墓考古出土的元青花梅瓶也是四爪龙纹。由于元代历史原因目前很难找到关于元瓷龙纹的相关记录,只能参照:元史《刑法志》与《舆服志》的相关资料对龙纹的记录;龙与蟒的区别:正龙纹双角五爪,蛟龙纹双角四爪,蟒龙纹双角三爪。及元代服饰都是出现单、双龙、多龙纹,单、双凤、多凤纹,或龙纹、凤纹分开层次,或凤纹与麒麟纹,凤纹与孔雀纹。暂未发现龙(五爪龙)凤呈祥纹饰。从记录中可以得出初步结论:图 1、2,为元青花牡丹花卉蟒龙纹罐,图 5 为元青花牡丹花卉凤纹罐。结合上述元史《刑法志》及《舆服志》记录及两罐的时代工艺及自然老化特征这也就不奇怪“聚华堂”收藏的这件大罐(图 2)与北京故宫博物院馆藏大罐(图 1)同属元代同稿本青花瓷之巧合了。随着时间推移元代及以后流入民间的元青花瓷将陆续面世。相信今后对于元代青花瓷的热爱,了解及认识的人会越来越多。

- The End -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希世珍宝元青花
漳州平和窑明末清初五彩瓷鉴藏
青花为何在康熙时期成了瓷业生产的主流?
顺冶青花瓷
青花瓷瓷器私下交易——上门收购
清代早期民窑青花瓷的特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