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光绪时期瓷器特点及鉴定技巧

自康熙时期粉彩瓷器创烧以来,经历了雍正、乾隆、嘉庆三代鼎盛时期,到清咸丰以后,随着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御窑厂一度停烧,使得官窑瓷器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打击。从咸丰起,官窑瓷器便更加程式化发展,创新性大幅下降。

光绪时期,政府计划振兴瓷业,陶瓷业进入了一个相对繁荣的时期。在这种情况下出现了一个新的瓷器款识和堂口'大雅斋'。大雅斋是慈禧太后御用的瓷器款识,与底款为'大清光绪年制'的瓷器一起,都是光绪年间的官窑瓷器。

清代光绪时期的瓷器,无论是工艺还是画工,都远不及前朝,不用说媲美清三代的辉煌了。但是由于当时社会局势相对稳定,太平天国运动和捻军也被朝廷与西方侵略者一起联手镇压,封建统治政权暂时得到巩固,进入了所谓的'同光中兴'的历史时期。以慈禧为首的统治集团为了满足自己的穷奢极欲生活,一方面不断出卖国家主权;另一方面则大肆搜刮民脂民膏。光绪元年起,先后下令景德镇御窑厂陆续为清廷和东西两厂烧作了大量精美的瓷器和祭器,使长期低迷的瓷业略有复苏。

大清光绪年制'款黄釉奓斗

光绪时期景德镇在国破家亡时期,昙花一现,民国时期也有短暂的发光,但是这抹夕阳就如同大清帝国一样,走入了下坡路,是为末日的余晖。

有些话还是要说:一白自身在拍卖行工作,并且在这一行已从事六年之久,但是本公司是不成交没有任何费用的,因此无需担心下面内容会出现任何套路,笔者也不希望读者带着有色眼镜来阅读本文,如实在不喜欢请右滑退出,切勿多言!

现在为大家简单介绍下光绪瓷器鉴定特征:

器型

除沿用传统样式外,光绪瓷器还新创了很多器型,如官窑荷叶式盖罐、铜丝提梁的茶壶,以及器型较大的碗、盆、花盆、面盆和'大雅斋'款的瓶、盆等,造型规整,样式丰富。

胎土

瓷土筛廉较细,胎质较为慎密,但胎体依旧厚重,与同治时期相比,瓷器质量略有提高,究其原因,是景德镇瓷胎掏炼在清末民国时期已经采用半机械化的。仿康熙的器物,胎质或粗或细,和康熙时期相比,胎薄体轻,硬度不足,民窑器则多粗糙不规整。

釉色

光绪时期的釉面色调白中略微泛青,相比明代的青白釉、清初的亮青釉和闪青釉更为显白,部分釉面为纯白色,就像白纸板的颜色一般,已经非常接近现代瓷器釉色。

釉面

釉面欠莹润,不平整,俗称'浪荡釉'。与清代中期的'波浪底'、'皱纹釉面'相比,更加的起伏不均,釉面不平。这说明光绪时期的瓷器烧制工艺远劣于前朝。

彩料

光绪青花所用青料主要有四种,一是传统的浙料,保留了淡蓝清新的传统蓝色,主要用于官窑等高档瓷器;二是色泽明丽纯蓝的青料,多用来绘制仿古瓷器,在青花中能见到有规律排列的藏青色点;三是色泽鲜艳带紫的蓝色,俗称洋蓝,自同治时期便开始普及使用,光绪时期中档瓷器大多采用这种青料,为典型的光绪青花发色,色调漂浮、线条晕散;四是蓝中带黑或带灰的发色,这是含杂质较多的土青绘制的,一般用来绘制低端粗瓷。

纹饰

光绪时期纹饰十分丰富,但凡在清代出现过纹饰,光绪朝都有绘制官窑青花纹饰有三种绘画方法。一是广泛应用的单线平涂法,其中以仿康熙雍正的缠枝莲纹最为常见,是工匠对传统绘画方法的简化;二是单线平涂法加点染法,用来仿清三代青花,在画风上多带有光绪特点,在点染上更加程式化;三是光绪时期流行的绘画方法,多用于创新作品,纹饰清新,笔触细腻,风格朴实,具有丝质绘画的效果。

款识

光绪官窑款识以楷书为主,楷、篆并用。官窑瓷器的款识多采双行六字楷书'大清光绪年制'款,双行四字'光绪年制'楷款则比较少见。楷书款近似颜柳笔法,陡峭飘逸,棱角分明。篆书款少见,多为'大清光绪年制'三行六字。篆款笔画圆润,与道光篆书款相似。有堂名款的光绪瓷器也不少,如:有落'大雅斋'、'济世堂'、'满福堂记'、'宜春堂'、'长春宫制'、'储秀宫制'、'坤宁宫制'等的瓷器,其中以落'大雅斋'款的瓷器最为精美。

底足

越到清末,底足就越浅。底足一直都有很多种,有挖足、内外斜削等。但是从清朝初期一直到末期,底足是越来越浅。

价值

清光绪瓷器价值普遍较低,但是'大雅斋'以及有官窑款的光绪瓷器,精品大概价值较高。有两个重要原因,其一,光绪为清末时期,距离现在时间较短,年代不久。其次就是,与明三代瓷器和清三代瓷器相比,光绪瓷器在工艺、绘画、色料等方面都远不如前朝。

清末光绪年间,出现了一种新的粉彩品种:仿中国山水风格的浅绛粉彩,多仿八大山人、新罗山人等笔意的人物、花鸟和山水画,器物的粉彩中含粉量较少,施彩较薄,色调淡雅柔和,其绘画风格受同时期海派画家的影响,常在画面上题写干支年款及话题姓名。

浅绛彩与传统粉彩最大的区别在于,浅绛彩没有使用玻璃白,而是直接将淡矾红、水绿等彩画在瓷胎上。因此粉彩有渲染效果,而浅绛彩则没有,粉彩色厚而浅绛色薄。由于浅绛彩施彩淡雅,画风清新脱俗,而深受文人喜爱并迅速流行起来。但是浅绛彩本身是通过薄施彩再入炉二次低温烧而成,存在着磨损后易脱彩的缺陷,故而民国后逐渐消失。

晚清时期盛行吸食鸦片,吞云吐雾的中国人面黄肌瘦,三分象人,七分象鬼。小脚女人弱不禁风,一步三晃。烧造的瓷器外表再怎样精美,也挡不住清朝国运的没落。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从故宫馆藏看清宣统瓷器的款识及底部特征
光绪瓷器的特点
帝国窑火的斑斓余晖——慈禧御用瓷器
​光绪粉彩特点
光绪粉彩|暮年之殇,回光返照
大清瓷器(九):光绪时期的瓷器特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