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文媒网 文化产业管理、传播、推广

产业观察:北京演出市场面临洗牌(2)

来源:北京商报作者:郑洁时间2010-12-20 10:56

  创造力量的薄弱环节大大制约了戏剧的发展,“戏剧市场的下滑,我觉得是瓜分小剧场的人太多了”.作为一个职业戏剧人,傅若岩说,要是连他都对市场里出了多少戏不清楚了,可以想见投放的小剧场话剧数量之众。“关键是消失了多少。演出一两场就‘歇菜’的戏剧多如牛毛。”傅若岩说,现在北京共有30个小剧场在演出,小剧场话剧今年激增至300部以上,能坚持下来持续演出甚至到外地演出的戏剧没几部。傅若岩分析道,孟京辉就不说了,从今年的数据看,戏逍堂、盟邦戏剧在前年和去年出的戏比较多,市场上操作比较成功。今年,盟邦就推了一部戏,加起来在北京也就演了几十场。就哲腾文化的剧目来看,他们和英皇共同投资的《隐婚男女》从今年3月开演,至今已经演了150场,已经挣钱了。《PS我爱你》今年2月开演的,已经演出200场,更是民间青年制作演出首次受邀赴台的代表作,眼下正在开拓桂林、长沙市场,《搜神记》是在大剧场演出的,成本比较高,铁定是赔本的。“就是这样,从北京、上海两地看,我们的票房大概也只是持平。”

  戏剧贺岁档难成气候

  本年度已经接近尾声,电影相对热闹的“贺岁档”,能否复制到演出行业,为其挽回颓势添一把火呢?

  “戏剧贺岁档是由开心麻花公司带头做起来的,他们的系列戏剧连续几年都是直接针对年终市场,也打出了贺岁剧的旗号。”老象说道,其后以小剧场话剧为主,出了一些追随者,毕竟年终是人们吃喝玩乐、文化消费的高峰期。


《柔软》剧照
 

  今年的戏剧“贺岁档”也像电影一样,档期被拉升得更长。11月17日,孟京辉执导、廖一梅编剧的话剧《柔软》在保利剧院首演,一连5场,引发全城热议,可说打响了头阵。11月25日,赖声川携《宝岛一村》二度来京,再次出现一票难求的景象;同时《当司马TA遇见韩寒》首演,开创北京戏剧界“有班车送散场观众回家”的先河;11月30日开始,林兆华以个人名义举行首届“戏剧邀请展”,20天内将上演7部大戏,包括他的两部旧作、两部新作,同时要做成常年的平台。12月16日-19日,林奕华导演、张艾嘉编剧的《命运建筑师之远大前程》将首度来京;接下来,年底还有陈佩斯的《雷人晚餐》、田沁鑫的《四世同堂》,以及无数的大戏小戏,戏剧贺岁档也呈现了百花齐放的面貌。

  “戏剧扎堆年底档期的现象肯定是有的,但是跟电影产业一样,过度拥挤,要看各自的运气还有实力。基本上剧场资源主要被国有院团占据,民营公司要上档,需要抢。”傅若岩说,年底消费力确实有提升,团购、企业包场、回馈客户的消费都会增长不少。“但能挣钱的就是牛人,不赔钱的也算是精英了。”

 

  “市场上已经有年底消费的意识,但贺岁档做就有,不做就没有。开心麻花有意识开发贺岁档四五年了,其他剧大多不是直接奔着年底贺岁档去的。”杨乾武说道。

  傅维伯提到,国有院团还明显没有“贺岁档”的意识,或者不方便有这种意识。“贺岁档需要几个因素来促成,一是市场消费力的内生性推动,二是制作方的有意投放。”而从第二个标准看,傅维伯说,“戏剧贺岁档”还只是一种常规意识,无论国有还是民营,都能意识到这是消费的好时间,民营有意打出“贺岁”的概念,但是剧场资源不掌握在自己手里,排档不能有太多非分之想。而国有院团通常还承担着普及戏剧文化的责任,又不方便有“贺岁”这个商业概念。所以相比于产业化比较发达的电影业,戏剧贺岁扎堆的现象还是偶然多过人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话剧概述
呼唤戏剧舞台上的“国家形象”
2009-2018,987部小剧场话剧中有多少你的记忆?
恋上经五路小剧场
人模狗样(话剧)
焦晃主演小剧场话剧《sorry》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