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领导干部该有怎样的“形象意识”

  近日,河南郑州市代市长赤脚在积水中捞杂物排污的照片,被网友热捧;湖南通道副县长等官员集体参加电影摄制,引各方热议。领导干部应如何改变公众的刻板印象?如何利用新资源,塑造自身形象,赢得信赖和支持?又该如何看待“作秀”与“形象建设”的关系?

                

  “擅秀”才能积累形象成本

  湖北读者  龚君楠

  市长高挽裤脚,赤足排污,除了塑造了市长的亲民形象,更是给随行官员和相关部门自上而下的压力。它所产生的“涟漪效应”,有利于城市内涝问题的解决。而这,不正是市长此举的目的所在吗?在某种程度上,这样的“秀”,做得值。

  “作秀”成为公众眼中的贬义词,源于两个方面。一是指其初衷,不是为公众服务、不是为履行职责,而是为积累个人的“形象资源”、创造个人的“政绩声誉”。一是指其效果,止步于“文件发发、嘴上说说、手上动动”,真正要实打实地解决问题时,却没了动静。

  这样的行为方式,不是“作秀”,而是“作假”,自然会遭致公众的反感。晒政绩、秀亲民,如果不能解决群众的实际问题,实际上也是一种面子工程、形象工程。“作秀”不务实,表里两张皮,即便“秀”得再光鲜,也只是皇帝的新装。

  而善于“作秀”者,往往能达到双赢。一方面,通过“作秀”,传递政策导向、宣传先进理念,推动相关工作、取得实际效果;另一方面,也能树立良好形象、赢得社会信任,为进一步做好工作积累下“形象成本”,这不仅为领导干部个人加分,也于政府整体形象有利。

  试想,如果通道县能发展经济、改善民生,摘去“贫困县”的帽子,在此基础上,再投入资金拍摄红色剧、形象片,宣传地方、发展旅游、争取投资,争议肯定不会如此巨大。关键的问题在于衡量轻重、摆正顺序,才能把“秀”作到位。

  在信息社会,政府塑造自身的良好形象,是一种必不可少的能力。这对于提高政府公信力,维护社会稳定与和谐,有着正面意义。树形象、搞宣传不为过,但必须以务实为前提。只有首先关心群众最关心的事,解决好群众急需解决的困难,政府才有与民同乐并为之一“秀”的资本。因此,“作秀”的理想境界是务实——作得好,说得也好。

         

  “作秀”之疑源于信任之墙

  湖南读者  龚  兴

  从市长光脚捞树叶到县领导集体“触电”,一些领导干部的举动,往往会招来“作秀”之讥。这样的质疑,折射出背后的不信任。

  在当前中国社会的语境中,有很多“秀”显得极其拙劣、虚假。比如,去年夏天某市交警为了等待领导“擦汗”,在烈日下排了30分钟队。再比如,某省四任交通厅长前赴后继地落马,却都留下了声色俱厉的“廉政名言”。这样的“作秀”,产生了巨大的负面效应,让公众总是怀疑有些领导干部一些正常活动的“真诚度”。

  “作秀”的怀疑,实际上来自于“信任之墙”。如果没有互相之间的理解和信任,不仅仅是那些貌似“作秀”的举动,而是无论什么样的行为都可能被质疑。只有跨越信任之墙,行动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政策才能得到更好地推行,领导干部的形象也才能更正面、更积极。

  尤其是在现代民主政治的语境下,民众权利意识不断加强,表达渠道也日趋多元,领导干部的一言一行都可谓在“鱼缸”中。在很多事情上,只有坦诚地表示态度、真诚地接受监督,以开放和积极的姿态接受群众的意见,改变遮遮掩掩的模糊措辞,才能赢得群众的理解、信任和支持,树立官员的权威和正面形象。也只有在公开透明的前提之下,一些“个性官员”、“个性行为”,才能真正起到正面作用,而不是陷入或是“哗众取宠”、或是“动辄得咎”的窘境。

  实际上,现在已经有很多新技术、新资源,可以成为领导干部改变公众刻板印象、重塑自身公共形象的新手段,比如电视、手机,比如博客、微博。但归根结底,最好的形象是信任。如果把高质量、大面积的保障房作为“秀”,如果把全民免费医疗、免费教育作为“秀”,如果把干部上电视、上网络述职并接受打分作为“秀”,这样的“秀”才能赢得掌声、博得信任,经得起群众雪亮眼睛的考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领导干部需要“本色演出”
不妨做一名“傻干部”
市长履约下河被质疑 媒体:群众要多些理性客观|环保局|官员|下河游泳
“平时”多弯腰 “评时”少冒汗
官员两面形象:公开作秀私下作孽
作秀“慰问”何时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