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任伯年绘画艺术特色



  任伯年的画上甚少题诗。有些人据此认为任伯年读书少,文化修养欠佳,不会作诗。任伯年出身于市民,自小便学习祖传“写真术”,其父希望任伯年据此谋生。稍长,他又随族叔任薰学画卖画,这样的背景、际遇,使他无法像吴昌硕这类画家一样饱读诗书,达到诗书画三绝。因此,他的作品中,并不依赖诗的补充,画中题跋也不是很多,大抵只有作画时间、地点、为何人画和署名,有些作品甚至只写“伯年”或“任颐”。尽管如此,任伯年作品中被有些人认为的“缺点”反倒促成为“优点”。他的作品是画中有诗,富有诗意。什么是诗意?面对一幅作品,稍加玩味时,画中所隐藏的一些东西会与观者产生共鸣,让你去臆想,这种需要静心去细细品味的东西恐怕就是诗意。任伯年的作品中就蕴含着诗意。
  以他的花鸟画作比。他的画中出现的多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情景:在斜风细雨中掠过的燕子,带着小鸡在瓜棚架下觅食的母鸡,苇塘中的鹭鸶,回眸顾盼的八哥,相互依偎的鸳鸯,扭捏作态的溪中白鹅等等。任伯年将这些形象经过艺术的处理和组织,让你面对的不再是一幅画,而是打开你的心灵,延伸你思想的触角,得到精神上的满足。他将前人的诗句作为作品的题目,如“嫩翠池塘藏睡鸭”、 “淡黄杨柳带栖鸭”等等,更觉诗意盎然。
  在任伯年的人物画中,笔墨也成为抒情的手段。《龙山落帽》中孟嘉的帽子被风高高地吹起,用随风飘舞的袖子将风势的疾劲抒写得真切感人。《赤壁泛舟》中的大量留白,使人沉浸于明洁的月光之下,远处错落有致的墨色层递而上,将连绵的树木和起伏的山石连成一片。任伯年还将近处水面荡起的波纹连接着岸边稀疏的蔓草,寥寥几笔率意的线条,交错穿插,犹如他在《光宝寺图》中的题款:“有铃铎声其于纸背也。”
  任伯年将情与景结合,在画中传达着他寂寞的心情,传播着冷冷清清的感觉,渲染着返璞归真的情趣。他的触觉是敏感的,自然界中许多为普通人熟视无睹的景物却能打动他,触及他的内心深处。他在纸上重新画下感动他的形象,注入自己的情,再用来打动别人。他的绘画创作就是在作诗,用不同的载体传递着诗意,将人们引入诗的意境中去。诚如蔡若虹在《读画札记》中所说:“画上题诗不等于画中有诗,任伯年很少在画上题诗,可是他的作品却很富有诗意。”因此,任伯年的作品不再需要用文字来传达意境,其实更胜一筹。
  任伯年绘画作品中另一个有争议的问题,就是他作品的雅与俗。
  关于任伯年绘画作品的雅与俗的问题,各家所持的观点不一。有人认为他的画过多地迎合画商和市场的口味,使其格调不高,流于俗。其实,要想正确地理解这个问题,必须将任伯年放到他所处的时代中去分析。
  首先,任伯年扎根于民间艺术的土壤,是一位民间画家。在宋代以前,民间画工与宫廷画师或文人之间并没有不可逾越的界限,相反,他们还会互相切磋,观摩合作。“故古之画工率非俗士,其模写物象,多与文人才士思致相合,以其冥搜相类耳。”(《宣和画谱》卷三)但这一优良传统自元代以降,开始发生转变。由于社会历史的原因,卷轴画的盛行,艺术各分支之间的相互渗透和影响,逐渐形成了民间艺术和文人画的分野,成为各自发展的两股艺术潮流。到明代,董其昌提出“南北宗论”,标榜文人画,文人画盛行,而民间艺术却成为不登大雅之堂、为士大夫不屑一顾的俗匠之作。再至“四王”正统派山水画风行的清朝,民间艺术的地位更是每况愈下。但是,它仍然是一脉长流,任伯年自小由它不断熏陶、哺育着。
  其次,任伯年所处的时代是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思想、文化、艺术和经济等处于新旧交替阶段。尤其在上海,任伯年面对的是一个繁荣而竞争激烈的艺术市场。画家不再像以前一样为个人或少数人服务,而是为社会公众进行艺术创造,依赖他们来维持生活。他们创造着近代资本主义的艺术商品,也就是说,艺术作品开始走向商业化。这是社会发展趋势使然,是社会的一种进步。任伯年面对现状,以积极主动的态度走进艺术市场,去适应它。他为了在上海获得一席之地和生存发展的空间,作品的内容就不可不带商业性,有“俗”的一面。   
  他依市场风气的需要,勤奋刻苦,提高自己的全面素质和绘画速度,花鸟、人物、山水皆精。尤其是市场需求量最大的花鸟画,任伯年费了很多心思,充分发挥自己民间画家的优势,即贴近生活,从民间取材,汲取市民熟悉的生活场景入画,使民众备感亲切。任伯年起步于民间,熟知民众的喜好与风俗,反复描绘他们熟悉的、喜闻乐见的题材,如鸳鸯戏水、三羊开泰、八仙过海、松鹤延年、群仙祝寿等等。这些题材具有吉祥、美满、长寿的象征意义和对美好生活的憧憬与向往,深受市民欢迎。他还直接描绘现实生活中的平凡人及他们的生活状态,如《织女图》、《玩鸟图》、《牧牛图》、《送炭图》等。任伯年为了迎合资产阶级和封建官僚,画了诸如《二十四孝图》、《加官进爵》、《日利大利》、《旭日东升》等作品。从整体上看,任伯年的绘画是顺应了时代的潮流,符合社会各阶层的审美要求,所以说,任伯年的部分作品,从题材内容到精神格调都受到民间艺术的熏陶。他的画明朗清新,始终洋溢着积极向上的乐观气息。而题材,从现实生活中的牧童、樵夫、织妇、药农等,到神仙世界中的八仙、寿星、麻姑、钟馗以及干将和莫邪;从天上的龙凤到庭院中的鸡、鹅、犬、猫,都充满着世俗的情调。所以任伯年画中的“俗”不是俗气,而是来自民间绘画的通俗。
  另一方面,任伯年也不是一味地迎合市场,而是以他的天赋才气、意志毅力,在充满利欲的艺术市场中保持清醒的主见和高尚的人格。他不守陈法,勇于革新,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将西方艺术融入中国画中,开创出新的绘画风格;面对民族灾难日益深重、列强铁蹄肆意践踏国土的时代,任伯年画出了一幅幅具有深刻社会思想内涵、触及社会问题的作品。所以,任伯年的画是在通俗上求高雅,求创新,具有积极进步的意义,应得到肯定。
  当然,任伯年画中也有不足,这主要表现在勾线上。他早年的作品,多用“钉头描”,起笔处显得生涩;而到晚年,他的用笔显得有些草率,线条有欠沉着,给人以“甜熟”的感觉。原因是多方面的。成名后,为应付接踵而至的求画者,只有加快作画的速度,落笔草草。“性疏傲,且嗜鸦片烟,发常长寸许,每懒于濡毫。”①(① 见《清朝野史大观》。)再加上社会环境动荡不安,晚年肺病加重,一生积蓄被骗,都或多或少地影响了他的绘画事业。
  但不管怎样,任伯年的艺术是不朽的。他的艺术特点,构成了自己苍秀奔放、清新明快的艺术风格。他不同于赵之谦的古茂遒丽、虚古的冷逸清超,也异于吴昌硕的雄浑苍健、蒲作英的淋漓腴润,而是独树一帜,成为上海画派的台柱,中国近代绘画史上的主将之一,不但辉耀于19世纪的海上画坛,而且名扬海外。对于任伯年,几乎所有国内外的美术史学家都给予高度评价,甚至与同时代的有世界影响的绘画大师相提并论。英国《画家》杂志认为:“任伯年的艺术造诣与西方凡?高相若,在19世纪为最具创造性的宗师。”徐悲鸿认为:“伯年先生天才豪迈,功力绝人”,“其画味与瑞典初伦、西班牙之伊白司底达相似,神思潇洒,致有爽气,不能以常格拟之也”。



来源:网络
更多.. 任伯年- 相关资讯
2008-12-22 任伯年的生平概述与交游 2008-12-22 任伯年的绘画艺术 2008-12-20 各家评论任颐摘录——任伯年 2008-12-20 气象万千任伯年 2008-12-20 关于任伯年绘画艺术的几点评价 2008-12-20 任伯年:艺术市场的常青树 2008-12-20 海派领袖任伯年 更多.. 艺术报道
2009-10-16 “鹰图”仿作明清题跋真 估价仍达500~600万(图) 2009-10-16 法国巴黎举办首届中国篆刻艺术培训班 2009-10-16 “无价”罗马花瓶重现世间 2009-10-16 上海数百画家画“世博” 2009-10-16 重庆顽童“踢出”一座青花瓷古碗墓 2009-10-12 安仁获批冠名“中国博物馆小镇” 为目前国内唯一 2009-10-12 文殊菩萨尊像今在港展出 2009-10-12 陕9.4抢劫案告破 文物全部追回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讲堂丨半世无名半世显,墨叶红花齐白石
薛永年 | 海派巨擘
论任伯年的绘画特色与民间艺术的关系 中华博物 鉴藏讲座
名家绘画:古典人物作品欣赏 钟馗2
单柏钦写意钟馗百态系列一(50幅)
孟新宇油画作品欣赏-2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