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考文言文补充材料
userphoto

2012.04.20

关注

文言文补充资料

《曹刿论战》

精妙赏析

本文选自《      》,又、称《         》或《          》,是记载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等方面情况的一部     体史书。相传是春秋时期             所作。

本文不是记叙这次战争的进程,而是记录                   ,它生动地说明政治上的             ,军事上                        ,是弱国战胜强国的必要条件。全文的纲眼是“       ”。

写作特点:1.详略得当。本文表面是记载史实,而实质却是议论(曹刿关于战争问题的论述,表现其“远谋”),因此重在论。2.语言精练。写庄公不直接用贬语,但从其两答和“将战”、“将鼓”、“将驰”可见其“鄙”。

知识集锦   通假字:小惠未  (“    ”通“     ”:      

古今异义:

1.有何  (古义:      今义:         

2.小大之 (古义:      今义:         

3.弗敢  (古义:      今义:         

4.肉食者  (古义:      今义:         

5.牺牲玉帛   (古义:      今义:         

6.可以一战   (古义:      今义:         

7.必以  (古义:        今义:         

8.忠之 (古义:                 今义:       

 词类活用

1.神弗福也   福,名作动,    

2.公将鼓之   鼓,名作动,      

特殊句式: 1.何以战?                        2.战于长勺。

3. 夫(fú)战,勇气也。

理解填空

1.文中表现曹刿积极“参与”精神的词语是:“         ”;文中“忠之属也”具体指的是:“                           。”第一段文字表现出曹刿的两个主要思想观点是什么?A               ;B               

    2.《曹刿论战》中反映战前政治准备,表现曹刿“取信于民”的战略思想的一句话是:“                          。”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的原因是:“          。”

3.曹刿在对战争的论述中提出追击敌人时机的句子是:“                      。”;本文出现的一个成语是:             

思考作答

1)本文多处将庄公与曹刿进行对比描写,请找出其中一例,分析这样写的好处。

 

2)曹刿的远谋体现在哪里?用自己的话从政治和军事两方面简要说说。

 

3)就曹刿和鲁庄公的对话,联系全文说说曹刿在对话中表现出来的主要思想。

 

(4)曹刿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一点是什么?请结合文章内容略作分析。

 

5)曹刿在鲁国生死存亡之际挺身而出,凭着深远的见识、从容的风度,为弱小的鲁国赢得这场战争,成为历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你还知道哪些类似的战例?请例举说明。

 

 

6)文中曹刿的形象令人敬佩。请写出中国近代史(1840-1949)上你最敬佩的一位爱国将领,并用一句话加以评价。

爱国将领:        

评价:

7学习这篇文章之后,你能从曹刿或鲁庄公身上获得什么启示或明白什么道理?(结合文章说理由)

 

8)谈谈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一句在全文中的作用。

 

9)参考示例,根据所给词语中加点字的意思,另写一个含这个字的成语。(3
  [示例]遂逐齐师——随波逐流 
  (1)既克—— 
  (2)夫大国,难测也—— 
  (3)望其旗靡—— 

 

《出师表》

精妙赏析
表,古代                           时所写的一种文字。
本文是一篇奏章,主要写诸葛亮出师伐魏前向刘禅陈述意见,提出修明政治的主张,因此全文义议论为主,提出                         三条建议。三条建议的核心是:          
本文语言最显著的特点是率真质朴,表现恳切忠贞的感情。         、“       思想贯穿全文,期望完成先帝(      )未竟的“                  ”大业。
知识集锦
通假字
1.裨补缺漏  (                 ) 2.先帝简拔以为陛下              
3.尔来二十有一年             
古今异义
1. 此诚危急存亡之也。 (古义:      今义:        )
2. 诚宜开张圣听    (古义:      今义:        )
3陟罚臧    (古义:      今义:        )
4.此先汉所以兴隆    (古义:      今义:        )
5.先帝不以臣卑鄙   (古义:      今义:        )
6.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古义:      今义:        )
7.由是感激    (古义:      今义:        )
8.臣本布衣   (古义:      今义:        )
9.先帝知臣谨慎   (古义:      今义:        )
10.临表   (古义:      今义:        )
词类活用
1.先帝遗德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意思是:                    
2.贤臣,小人(形容词的使动用法意思是:                
3.性命于乱世(形容词的使动用法意思是:                
4.托付不效(动词用作名词意思是:                
特殊句式
1.苟全性命于乱世
2.临崩寄臣以大事
3.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
4.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桃花源记》  

 精妙赏析

“记”是一种文体,可以记叙描写,也可议论说明,属于散文的范畴。

本文是一篇叙事性散文,虚构了一个与黑暗的现实社会相对立的美好境界,寄托了作者的政治理想,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愿望。

全文以“           ”为线索,层层伏下悬念,吸引读者。

知识集锦

通假字

1.便要还家 (“   ”通“  ”:    )  2.缘溪行(“   ”通“  ”:    

古今异义

1.芳草鲜美  (古义:        今义:          

2.阡陌交通  (古义:        今义:        

3.妻子儿女来此绝境  (古义:        今义:        

4.率妻子儿女来此绝境  (古义:        今义:        

5.无论魏晋  (古义:        今义:        

6.诣太守,说如此  (古义:        今义:        

类题集训

1.本文作者是     (朝代)的诗人        (人名)

2.请在括号里填入省略的成分。此人一一为(  )具言所闻,(  )皆叹惋。余人各复延(  )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3.第二段描写桃花源中人的生活场景,表现了他们          的心情。(用文中原句回答。)

4.文中有三个成语至今沿用,他们分别是:                   

5.从第二、三两段对桃花源的描写可以看出,桃花源让作者向往的是:(1         ;(2)            ;(3)            .

6.陶渊明在黑暗的社会现实情况下,他个人无法改变这样的状况,于是就营造了一个并不存在的桃花源,来告诉人们他理想的社会应该是怎样的,因此,有人把他的笔下桃花源称为“乌托邦”。请结合以下材料,说出“乌托邦”的意思。

材料链接:著名文学大师沈从文先生出生在湖南凤凰的一个美丽而又闭塞的小镇上,这里民风淳朴。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小镇由于受到城市文明的影响,民风发生了变化,人与人之间也充满了尔虞我诈,这让沈从文先生很痛心。面对已经不复存在的淳朴民风,他只能在他的小说里用文字去塑造一个现实生活中并不存在的风景秀美、民风淳朴的湘西世界。因此,人们把他笔下的“湘西世界”也成为“乌托邦”。

 

7.文中除了反映桃花源中人“与人间隔”外,还反映了他们             的生活状况和           的待人之道。

8. 作者生活在东晋末期,当时社会政治黑暗,兵连祸结,民不聊生。联系当时的社会背景,说说这篇课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社会理想,我们对这种社会理想应该怎样评价。

 

 

9.结合《小石潭记》说说两个作者抒发的情感有什么不同,请阐述。

 

                        

《三峡》

精妙赏析

郦道元,字善长,南北朝时北魏人,古代地理学家、散文家。

第一段总写山势,抓住峡深山高的特点,突出山势雄伟险峻。第二到四段写水,第二段写夏水,抓住水涨流急的特点,生动描述了江水奔腾直下、汹涌湍急的气势;第三段写春冬之景,抓住水退潭清,山水秀丽的特点,描绘了清幽明丽,令人流连忘返的风光;第四段写秋景,抓住寂静肃穆,猿声哀婉的特点,写出凄凉之景。

知识集锦

通假字

略无阙处      ”通“   ”:    

古今异义

王命急宣  (古义:     今义:       

至于夏水襄陵   (古义:     今义:         

词类活用

虽乘奔御风不以急也 (“奔”:动作名:          

空谷传响  (“空谷”:名作状:               

一词多义

  沿溯阻绝         哀转久绝(       

  自三峡七百里中(         自非亭午夜分(    

类题集训

1.第三段写三峡的春冬景色时,既描写了“                ”的静景,也描写了“                   ”的动景,动静结合,相得益彰。

2.三峡适合修建水力发电站,也可以从文本找出两条理由,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并写出文中印证这些理由的原句。

理由一:

原句:

理由二:

原句:

3.“朝辞白帝彩云间,                                   。”是诗人李白在被放逐途中遇赦写下的《朝发白帝城》。请说说其中后两句与文中“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之间有什么相同于不同之处。

 

 

4.这样美的三峡,作者共用一百五十余字就描绘得如此出神入化,其语言之美,其笔法之妙,实在令人称奇。请你说说文章哪些地方写得美,写得妙。(可从语言、结构、描写的角度等方面着手)

 

 

5.三峡工程举世瞩目,请结合你对它的了解,说说这一工程竣工后,课文《三峡》中哪些内容将会改变?(举出两条即可)

 

 

《马说》

精妙赏析

韩愈,字退之,唐代文学家,位列“唐宋八大家”之首。

本文结构清晰,第一段,提出论点“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第二段阐述千里马不能日行千里的原因;第三段揭示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对那些阻塞贤路的昏庸之辈表示了极大地义愤。

知识集锦

通假字

1.饲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   ”通“    ”:        

2.才美不外见   (“   ”通“    ”:        

3.食之不能通其材   (“   ”通“    ”:        

4.其真无马邪?   (“   ”通“    ”:        

古今异义

1.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古义:         今义:           

2. 有名马  (古义:         今义:           

3. 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古义:         今义:           

4. 一食尽粟一石  (古义:         今义:           

一词多义

策之不以其道(    )执策而临之(   

安求其能千里也(    )其真无马邪(    )策之不以其道(   )其真不知马也(  

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马之千里者(   )策之不以其道(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不以千里称也(   )策之不以其道(    

类题集训

1.用“/”标出句子的朗读停顿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2.这篇文章采用          的写法,将愚妄浅薄的统治者比作      ,将人才比作     ,而以伯乐喻指            ,集中抨击的社会现象是:                            

3.作者认为世上先有伯乐,然后才有千里马。你同意这种看法吗?为什么?

 

4.作者以千里马喻人才,从文中千里马的遭遇来看,人才展现才华最需要的是什么?

 

5. 结合全文,谈谈成为千里马的必要条件是什么? 

 

6. 伯乐和千里马的寓意及其二者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7. 读完本文后,你认为伯乐应具备怎样的才能?请联系你自己的读书实际,列举一位大家熟悉的伯乐,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他的事迹。

 

 

8. 伯乐和千里马在推动社会发展方面谁更重要?请畅谈你的看法?可举历史和现实生活中的例子证明自己的观点?

 

 

《小石潭记》

精妙赏析

本文是《永州八记》中的一篇。生动地描写出小石潭环境景物的幽美和静穆,抒发了作者贬官失意后的孤凄之情。

在写法上除了寓情于景外,还有以下特点

1.多角度写景,给人以全方位的美感享受;

2.善用比喻,准确地描绘出事物的特征;

3.点明游踪,线索清晰。

知识集锦

通假字

下见小谭 (“    ”通“    ”:     

词类活用

1.西南而望 (名作状:         

2.  (名作状:           

3.其岸势犬牙差互   (名作状:             

4.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类题集训

1.一切景语皆情语。透过观鱼时和游览到最后所描写的景物,可以看出作者的心情发生了变化,你认为作者的心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可结合作者当时的处境理解分析。)

 

 

2.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一句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3. 文章写潭中游鱼的笔法极妙,你认为妙在何处?与《记承天寺夜游》中写月的笔法有类似之处吗?
 
 
4.《小石潭记》《记承天寺夜游》比较阅读
 
 
《岳阳楼记》
精妙赏析
1.本文题为“岳阳楼记”,却巧妙地避开楼不写,而去写洞庭湖。写登楼的迁客骚人看到洞庭湖的不同景色时产生的不同感情,以衬托最后一段所谓“古仁人之心”。
2.叙事、写景、抒情、议论融为一体,议论统帅全文、深化主题的作用。
3.语言上多四言对偶句;讲求炼字,如“衔”“吞”二字恰当地表现了动听湖浩瀚的气势。
知识集锦
通假字
1.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  ”通“  ”:          
2.属予作文以记之    (“  ”通“  ”:          
古今异义
1.前人之述       (古义:      今义:        )
2.至若春和       (古义:      今义:        )
3.求古仁人之心   (古义:      今义:        )
4.斯人,吾谁与归   (古义:      今义:        )
词类活用
1.具兴    (形作动,意思是                
2.通巫峡,极潇湘    (名作动,意思是:                
3.滕子京谪巴陵郡    (名作动,意思是:            
4.畏讥    (名作动,意思是:             
一词多义
1.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去国怀乡(    
2.  而或长烟一空(        或异二者之为(     
3.  初极狭,才通人(          政通人和(      
4.  土地平旷(         则有心旷神怡(     
特殊句式
1.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类题集训
1.用原文填空。
1)课文最后一段的“是进亦忧,退亦忧”一句中,“进”指的是            ,“退”指的是             
2)选文中的“古仁人之心”指“                                        ”。联系全文看,这里的“古仁人”与            形成鲜明对比。
2.简答题。
1)第二段的“览物之情,得无异乎”与34两段构成            关系。
2)第三段景色特点:          ,观者心情:               ;第四段景色特点:          ,观者心情:                
3)登楼者面对两种不同景色产生了“悲”“喜”之情。作者写这一内容的目的是什么?
4)“微斯人,吾谁与归?”是个反问句,它表达作者怎样的想感情?
3.思考运用
1)岳阳楼风景管理处拟在门票上印制“岳阳楼简介“。请你根据文章内容写一段说明性的文字。
 
 
2)当今社会,有的人过分看重物质和金钱,斤斤计较个人得失;而九百年前的范仲淹却追求“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理想境界。请结合这两者谈谈你的认识。
 
 
3)“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表现出作者怎样的思想境界?你认为在当今社会有何现实意义?
 
 

4)范促淹的思想激励着一代代仁人志士身体力行,涌现出许多可歌可泣的事迹。请简述一例。

 

 

《记承天寺夜游》

精妙赏析

作者摄取了一个生活片段,叙事简洁,写景如绘。抒情寓于叙事写景之中;叙事、写景、抒情又都集中于写人;写人又突出一点:“闲”。(入夜即睡之闲、月照即行之闲、庭景细察之闲。)结尾的“闲人”是点睛之笔,以别人的不闲反衬“吾两人”的“闲”。

“庭下如积水空明”一句,以泓积水清澈透明,先写水色,再写水中物,从横交错、摇曳生姿。全句无一月字,而又无一字不在写月,月色之明,月光之清写得淋漓尽致。

知识集锦

古今异义

少闲人如吾两人    (古义:         今义:          

词类活用

相与步于中庭   (名作动,意思是:        )

一词多义

  寻病终(          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类题集训

1.全文没有一处直接写友情,但可以从字里行间看出来。请找出能表现苏轼与张怀民友情的句子(找出两句),并且以其中的一句为例,说说你选择的理由。

能体现友情的句子:

理由:

2.“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是全文的点睛之笔。请参考下面的背景材料,说说为什么作者称自己为“闲人”。体现了作者怎样的心境?

材料:苏轼才华横溢,有济世之志,力主政治改革,但对王安石变法的激进之处持有不同意见,后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实际上如同流放。《记承天寺夜游》即写于此时。

 

 

3.“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中“闲人”是指          的人。文章表现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4.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全句无一字写“月”,而又无一字不在写“月”。请品析其妙处。 

 

 

5.作者在文中为我们描绘出怎样的境界?体现了作者怎样的心境?

描绘的境界:

作者的心境:

 

6.文中“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显然与实际不符,因为并非每夜都能见到月色,每竹都有竹柏。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

 

 

7. 文人雅士,善借月抒怀。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如霜月色,引发李太白思乡之苦;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似钩弯月,触动李后主亡国之痛;此文中,苏东坡如何巧喻月色?又表达了怎样的心情呢?

 

 

 

《送东阳马生序》

精妙赏析
宋濂,字景濂,号潜溪,明初文学家。
“序”是一种文体。“序”有书序和赠序两种。本文是      
本文采用夹叙夹议的方法,通过现身说法的途径,包含着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感受,因而显得情真意切,语重心长,使人感到亲切,易于接受。
文章从叙述入手,表面看似离题,实际上内在勾连很紧。写年轻时读书、从师、求学的经历隐隐着议论的意图。写自己的经历是正面教育,写富人子弟求学的情形是提供反面教育。这一切又无不是为着勉励马生。

对比手法的运用。富家子弟的奢华生活与作者的贫寒生活形成鲜明对比,通过对比,增强说服力,突出中心。

知识集锦
通假字
1.四支僵劲不能动  (“   ”通“     ”:           
2.同舍生皆被绮绣  (“   ”通“     ”:           
古今异义
1.媵人持汤    (古义:         今义:           
2.送之    (古义:         今义:           
3.又备容    (古义:         今义:           
词类活用
1.白玉之环    (名作动,意思是:            
2.自笔录     (名作动,意思是:            
3.主人再食    (时间名词作状语,意思是:            
一词多义
  计日以还(     以书假余(     以衾拥覆(     以中有足乐者(    
  藏书之家(    走送之(      当余之从师也(      )无鲜肥滋味之享(     
  色愈恭,礼愈至(         至舍,四肢僵劲不能动(    
类题集训
1.作者幼时借书抄书来读,其原因是由“         ”与“       ”之间的矛盾决定的。(摘录原文句子)
2.文中哪些词句说明作者不辞辛劳、求学勤学的原因?
 
3.请简要概括课文从哪些方面表现了作者求学的艰难。
 
 
4.应怎样看待学习条件与学习好坏之间的关系?
 
 
5.本文是写给马生的为什么用大量的文字写自己求学的事?
 
 
6.课外积累。古人刻苦求学的事迹。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58个通假字+25个异义词+22个词类活用
《马说》复习课教案
中考语文必备:58个通假字+25个异义词+22个词类活用!
58个通假字25个异义词22个词类活用
中考语文必备:58个通假字 25个异义词 22个词类活用!
中考语文必备:58个通假字 25个异义词 22个词类活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