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国脑血管病影像应用指南
 Reading 

影像技术在脑血管病的诊断、疗效评价、预后判断中具有不可取代的地位。

在临床诊疗以及临床研究中通常所涉及的影像技术为:

(1)电子计算机体层扫描(computerized tomographic scanning,CT):包括CT平扫(non-contrast CT,NCCT),CT增强扫描,CT灌注成像(CT perfusion,CTP)和CT动脉造影(CTA);

(2)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包括常规MRI,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DWI),灌注加权成像(perfusion-weighted imaging,MRP或PWI),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fluid attenuated inversion recovery,FLAIR),磁共振动脉造影(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MRA), 磁共振静脉造影(magnetic resonance venography,MRV), 磁共振波谱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MRS),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脑血氧水平依赖成像(blood oxygen level dependent,BOLD),磁敏感加权成像(sensitivity weighted imaging,SWI)等;

(3)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straction angiography,DSA)。

为了让临床医师更加了解各种技术的特点,正确、有效地应用这些技术对不同脑血管病进行及时诊断、治疗方案的制定、疗效评价、预后判断以及临床研究,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特制定《中国脑血管病影像应用指南》。


一、脑成像技术


推荐意见:

 CT是脑出血的首选检查。(I级推荐,A级证据)

CT为蛛网膜出血的诊断首选检查。(I级推荐,A级证据)

急性缺血性卒中首先行急诊CT检查。(I级推荐,A级证据)

在静脉rt-PA治疗前,完成CT排除脑出血,并明确是否有缺血的低密度。(I级推荐,A级证据)

CT可作为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初始常规检查,当发现双侧大脑皮层及皮层下区脑水肿及脑出血,应当考虑有脑静脉窦和静脉血栓形成(CVST)的可能。(II级推荐,B级证据)



二、MRI


推荐意见:

在脑卒中症状出现6小时内,DWI的敏感性及特异性优于CT及MRI其他序列,有助于早期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断。(I级推荐,A级证据)

 对于症状超过3个小时的患者,尤其需要动脉溶栓或取栓的患者,建议完善CTA检查。(I级推荐,A级证据)

 DWI可评估大脑前部的脑卒中严重程度和最终梗死体积。(II级推荐,B级证据)

 对于脑卒中亚急性期、慢性期及缺血后出血,MRI检查明显优于CT。(II级推荐,B级证据)

 MRI的GRE序列能够早期检测脑出血,同时在新发或陈旧的微出血灶的检测优于CT。(II级推荐,B级证据)

 目前对于MRI发现而CT上未有显像的少量颅内微出血灶,并不作为静脉溶栓禁忌证。(II级推荐,B级证据)



三、脑血管成像技术


推荐意见:

CTA在动脉瘤检测方面具有高敏感性及特异性,可作为DSA未实施患者的首选检查(II级推荐,B级证据)。

CTA作为颅内动脉瘤引起的自发性蛛网膜出血的首选检查,CTP对引起的迟发型出血并发症有诊断价值(II级推荐,B级证据)。

对于CTA阴性的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建议完善DSA(II级推荐,B级证据)。

CE-MRA适合于脑动脉夹层的无创性筛查。(I级推荐,A级证据)

MRI和MRV目前被认为是诊断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无创、敏感和准确的首要检查方法,并且是随诊的主要检查方法,但对单独静脉血栓又无静脉内血栓影像改变的患者,仍需进一步行DSA检查。(I级推荐,A级证据)

DSA是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诊断金标准,可作为MRI和MRV的补充检查手段(I级推荐,A级证据)。

DSA是诊断颅内动脉瘤的金标准,为首要的推荐。(I级推荐,A级证据)

DSA是诊断颅内动脉狭窄的金标准。(I级推荐,A级证据)



四、脑灌注成像技术


推荐意见:

CTP联合CTA可评估血管狭窄,根据TTP延迟等数据预测TIA危险分级。(II级推荐,B级证据)

CTP可以辅助评价周围血肿血流灌注情况。(II级推荐,B级证据)

CTP可以诊断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迟发型出血。(II级推荐,B级证据)

CTP帮助临床区分永久性的梗死和可逆转的缺血半暗带存在,有助于溶栓和预后的判断。(II级推荐,B级证据)

MRP识别灌注区域与缺血半暗带区域优于CTP,有助于扩大时间窗溶栓。(II级推荐,B级证据)

MRP可帮助诊断TIA。(II级推荐,B级证据)



五、其他成像技术


推荐意见:

 BOLD序列可评估神经血管活动,以及脑梗死病灶的活性。(II级推荐,B级证据)

 DTI有助于对神经变性程度进行判断,预测患者的功能转归。(II级推荐,B级证据)

 MRS可早期评价缺血脑组织的代谢改变、缺血组织损伤的严重程度,判断患者的预后和治疗效果。(III级推荐,C级证据)

 SWI序列可早期诊断脑出血,发现缺血性脑卒中出血转化及微出血,为缺血性脑卒中血流动力学改变提供信息。(II级推荐,B级证据)




欢迎转载,请注明“来源:影像学苑”。您的分享就是对我们最大的支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徐运:中国脑血管病影像应用指南
脑血管疾病影像学诊断指南要点汇总
脑梗静脉溶栓,为什么限制在 4.5 h 内?超过时间窗该如何挽救?
带你深入了解影像类型:CR、DR、CT、MRI、NM、DSA
中国各类主要脑血管病诊断要点(2019)
最全总结 | 脑血管病检查,你知道几个?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