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总61】批判性思维与议论文写作:问以辩之,立而论之

编者按:


批判性思维的核心,是思考者对思维的自我监控,是对自我思维的质疑和“批判”,以纠正可能存在的偏颇和狭隘。

作文,既是思想与感情的表达,也是思维方式的呈现。从文章外显的结构到内隐的思路,从遣词造句到引经据典,表达总是受制于思维方式。作为一种科学的思维方式,批判性思维对于写作,意义非同寻常。


审题与立意:问以辩之


关于审题与立意,我喜欢用《易经》名句表达我的想法,那就是“问以辩之”。有人说,作文是带着镣铐跳舞,这句话强调命题的限制;我倒觉得,有一定的限定条件,或许能让我们避免写作中常见的空泛与肤浅。俗话说,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为什么不能将限定条件理解成那一股“好风”呢?钱钟书先生颇通此道,他将其学术巨著命名为“管锥编”,一则见出自己的谦虚,二也道出了为学的诀窍,就在这“管锥”二字。以管窥天,见之则明;以锥插地,入之则深。正是凭借这“管”与“锥”,才能洞幽烛微。世人皆知放眼望去,却不知此一望,视野是大了,随之而来的却是聚焦不够,见之不明。

命题作为何尝不是如此?看起来是一种限制,实际上却给了我们表达的精确空间。在这里,需要的是思想的精确度、新颖度以及深广度,而非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泛泛之论,夸夸其谈。

这就需要“问以辩之”的习惯与能力。审题,首先要摆脱思维的麻木与混沌状态。我曾经做过以“细节决定一切”为题的写作教学,多数作文都堆砌各色成功人士注重细节而失败者疏于细节的实例,来证明“细节决定成败”的真理性。殊不知,“细节决定成败”本身的合理性,是需要条件的。倘若大局未定,大方向错了,细节再完美又能怎样?这就是一种典型的惰性思维,就是胡适先生所批评的“差不多先生”。

所谓“问以辩之”,就是不要预设态度与观点,让自己的观点都来自材料自身。有些老师喜欢鼓吹“求异思维”“逆向思维”“反弹琵琶”这些审题“诀窍”,这个要慎重。若为求异而求异,若为逆向而逆向,那风险就大了。关键是看材料有没有给你提供“求异”和“逆向”的空间。比如2011年上海卷,关于“一切都会过去”与“一切都不会过去”的话题,如果简单照搬所谓的“求异思维”,就很难凑效。因为它将一对矛盾的命题放在一起,形成对比关系。你怎么求异呢?怎么逆向呢?考生所要做的,只能是将这对矛盾统一起来,做辩证的分析和内在的整合。

求异思维与逆向思维当然有其价值,但要形成合理的、公正的、正确的判断,还必须借助批判性思维。

请看2013年上海高考命题:


生活中,大家往往努力做自己认为重要的事情,但世界上似乎总还有更重要的事。这种现象普遍存在,人们对此的思考也不尽相同


思维品质的优劣,决定了审题与立意的高下。根据我所看到的学生作文,可将立意分为三个类别:

第一类,材料说“世界上似乎总还有更重要的事”,那么,错过更重要的事情,当然是一种错误或不足。于是,就告诫人们要总结经验教训,要善于抓大放小,分清主次,抓牛鼻子,纲举目张。这种停留在简单的责备批评的作文,我称之为“检讨式”或“教导式”作文,颇为流行。

第二类,侧重分析人类错过“更重要的事情”的原因。这比空泛的批评高明,比简单的训诫中听。顺着这个思路,可以总结人类面临的诸多限制或局限,比如现实条件的限制,比如情感的束缚,利益的羁绊,眼光的短浅,立场的偏差,等等,都可能让我们失去理性的判断,让我们丧失了对“更重要的事情”的关注,从而失去了把握“更重要的事情”的机会。此立意有了具体的内容,文章就充实多了。

第三类,对此类现象做客观而深刻的哲学思考。其实,撇开具体的人与具体的事,世界上哪个人没有错过“最重要的事情”?换句话说,哪个人没犯过错误,哪个人没有失误?这就是人类与生俱来的局限性。人性总是有缺陷的,既然人人如此,何须?人声讨?人性,可警惕可反思,但不必诅咒。无论一个人多么超脱,多么高尚,多么智慧,他都会有其难以超越的局限性。这种局限可能来自于他的出身,他的教育,他的眼光,他的利益与情感,他的身体,他的环境。伟大如华盛顿,渺小如街头乞丐,他们所短缺的内容有天壤之别,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局限,这一点却是共同的。

鉴于上述理由,从本质上看,我们每个人都可能是“事后诸葛亮”,或者“旁观者清”。当我们身处事件进程之中,当我们处在“局中”之时,我们常常被环境左右。只有当时过境迁或者事后反思的时候,我们才发现,当初的我们是多么愚昧和糊涂。因此,局限是人类的宿命,每个人都只能做彼时、彼地、彼环境下所能做的“最重要的事情”,至于它是不是真的“最重要”,只有在更大的时空范围内才能看清楚。

这就是“问以辩之”。质疑,辨析,再质疑,再辨析,从而形成准确的、明确的观点和论点。

这就是审题与立意。



构思与表达:立而论之


写作是一个语言连缀的过程,是一个表达自我的过程,也是一个思维展开的过程。就议论文来讲,写作过程,完全可看做为自己的立论提供证据和逻辑的过程,目的在于让读者共鸣和信服。怎样说理,怎样展开自己的说理,决定了我们的写作思路与写作方法。

比如,当我们谈论的问题由不同的要素组成,或者可以分解为不同方面,或者可多角度审视的时候,可以分条阐述,条分缕析,一个一个要素的解释,一个一个方面或一个一个角度的来。这样的思路平面展开,追求周全,虽然朴实无华,却也严密厚实。这就是“并列式”的结构。

当我们谈论的内容可在不同领域发生迁移,比如从自然现象迁移到社会现象,从科学迁移到人生;或者可以深化,比如从现象进入本质,从形式进入内容,从偶然进入必然,我们可以选择“层进式”的写作思路。这样的思路纵向推进,追求深刻。当然,对思想逻辑的周密与严谨,也有了更高的要求。

我们也可以在比较中凸显自己的观点。常言道,有比较才有鉴别,比较是人类最基本的思维模型,在比较中甄别真伪,校订是非,选择真知,这就是议论文的“对照式”结构。做比较,关键要选择恰切的比较对象和内容,注意“可比性”。将不具“可比性”的事物强行捏合在一起,甚至会误导思维的方向。

文章展开的过程,就是一个“立而论之”的证明过程。可以通过典型案例的解剖来展示某个道理,这就是“例证法”;或者通过对比或类比,来推断某个道理,这就是“比较论证”。论证方法的采用,取决于我们怎样去说理以及怎样说理才有效力。

教材中还有一种论证方法,叫喻证法。从批判性思维的角度看,喻证法不能算是真正的论证方法。比喻只能把道理说得更形象,更便于理解,更好接受,但不能证明某个观点的正误。因此,议论文使用比喻,追求的是一种修辞效果,必须辅以其他论证方法,方有说服力。有时候,比喻甚至会遮蔽人的思维。比如“不能输在起跑线上”这样的话,之所以被广泛接受和传播,是因为它将人生比作跑步比赛,强调起跑的重要性,很容易引发人们的共鸣。但“陷阱”也在其中,因为人生与跑步比赛,有相似点,也有不同点。人生路漫漫,起跑线上输了,最终不一定会输,何况人生在世,也未必要与别人比个输赢!

比如徐汇区二模题目:


生活中,人们大多相信自己的判断。其实每个人的认识不过是全景图中的一块碎片,只有承认这一局限,才可能有接近真相的判断。


承认人的认识是有限的,才可能接近真相与真理,这是本文所要证明的论点。具体的说,就要阐释“承认人的认知局限”与“接近真相与真理”之间的因果关系。借鉴上述关于2013年作文题的相关分析,人生在世,受到各种因素的遮蔽与魅惑,这些因素干扰了我们的认知与判断,让我们背离了真相,违背了真理。当我们自以为是的时候,反而是受蒙蔽最深的时刻,只有祛除了对自我无知的无知,才可能超越各种束缚与局限。

这是人类认知中的一个最普遍的现象,典型案例很多;正反案例都有,可做比较。提醒一下,我用“案例”一词,是想区别于常用的“例子”。堆砌再多的例子,也不能自行证明观点,“举例子”不能算是一种证明方法。只有通过“案例分析”,亦即阐释例子中所包含的因果关系,并做理论上的分析,才有说服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批判性思维与作文 余党绪
也谈批判性思维的培养
借助“思维导图”分析“矛盾”,我这样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
(供打印收藏)高三作文思维拓展要点
作文审题十五法
写作教学过程指导心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