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满分作文美食多,原因可不只是考生是“吃货”|| 高分揭秘


——经作者授权,首发平台:语文周报——

——转载请注明出处——



江苏作文美食多

原因就在善模仿

 

去年高考后,江苏高考作文阅卷组公布了多篇优秀记叙文,其中有两篇作文的选材比较接近,分别是《小巷面条香》《王大爷的早餐店》。读这两篇作文,笔者不由就想起了前一年江苏影响巨大的一篇满分记叙文《朽叶的栀子花》。有人调侃:江苏考生中“吃货”真不少。


为什么从全国范围来看,单单江苏的优秀记叙文明显偏多。笔者以为除了江苏是文化强省这一基础外,更值得点赞的是这些考生集模仿意识与创新精神于一身,是阅读的有心人,是生活中的有心人。茅盾先生曾说过:“模仿是创造的第一步,是学习的最初形式,再好的文学家都是从模仿开始的。”可见模仿是能够得到大家认可的。而且仿作要求学生平时注意多阅读、多积累,这本身就是一件好事。高考作文历来都有因模仿而出新的佳作。多年前,江苏高考满分作文《赤兔之死》以其娴熟的文言、丰富的想象而名躁一时。文中不难看出作者定然熟读《三国演义》,深谙并模仿其语言,才能将文章写得炉火纯青。前几年甘肃一考生写了一篇《吊屈原赋》名震四方。考生的聪明之处在于两点模仿:1.文章题目套用西汉贾谊名作《吊屈原赋》;2.文章语言风格套用唐代韩愈名作《祭十二郎文》。还有广东一考生写了一篇《武侯自责表》,既仿《出师表》的语言风格,又仿诸葛亮的口吻,同样得了满分。


模仿的合理性与可行性既已得到证明,我们就来看今年这一篇“细若文火、味若柠檬”的相当精彩的记叙文《小巷面条香》,看看它是怎样模仿创新2014年的《朽叶的栀子花》。

 

朽叶的桅子花

2014江苏一考生


小城深处有条老巷。明晃晃黄醺醺的光蔓延一路,点亮了一个城市的古老温情。

相属的板车,彼伏的吆呵,一路的葱蒜,噼噼叭叭的煎油声,勾着所有途经的味蕾,而女人的店也在其中。(整饬的句式,大容量的生活信息,巧妙引出主人公)

女人是卖锅贴的。煎到外酥里嫩,香气四溢,搁到蓝印花的小碟中,浇一层香醋,撒一圈葱花,待到轻咬一口,(“搁”“浇”“撒”“咬”等动词连用,很有生活气息,妙)却是意料之外的香甜之感,隐隐间又有些青春独有的青涩。(笔锋一转,这样过渡,自然无痕)

在旁人眼里,女人不过是个有些瘦削的老太太,可我只想用“女人”这个含着少女的甜蜜和妇人的成熟的代称。女人爱美,每次见她,总是抹了脂粉搽了口红,似乎想留下青春的最后一点尾巴。女人爱笑,笑起来眼角会轻轻颤颤,不招不摇,温婉而妥帖。煎锅贴时,她总是打扮得一丝不苟,有点“盛装端热油”的味道,远远看去竟像是从《蒹葭》里走出的那位如水女子。(但青春却不朽。这里从女人爱美的角度诠释题目内涵,非常到位)

我迷惑于女人身上青春娇美端方的气息,沉迷于女人手下青涩而有些甜蜜的锅贴。恰巧,女人是我同学的祖母,一经询问,方知锅贴里藏着桅子和苹果混合的酱料。而女人原是那个十里洋场的大户之女,几经辗转方暂栖于这个闭塞的小城,操持着祖业依然优雅地活着。(“优雅地活着”,写其内在精神,可谓“不朽”)

一时间,我心中充溢着难以言说的震惊和恍然。震惊于加花酱的匠心,恍然于女人身上的不朽之气。一个会在锅贴里加花酱的女子,岂会敌不过时光的磋砣?当岁月爬上她的鬓角,风霜侵蚀她的容颜,她依然爱着美,爱着生活,像年轻时一样雅致而细腻,如此,岂会老去?(以“震惊”“恍然”等重分量的词语,大笔状写自己的内心感悟,揭示主旨,旨显脉明)

时常去女人的小摊,站在一边我不语,女人亦不言。我呆呆看她熟练地翻煎,温婉地浅笑,不卑地招呼,沉溺于女人那一汪如碧水般的不朽之气里。夕阳西下,女人美得如一幅古仕女图。

我时常迷惑于青春与不朽。以为青春必是光洁明艳,不朽必是巍巍如高山之巅,仰不可攀。然而,看到女人身上混杂着与年龄不符的青春之气,我方有些体悟。有时候,心的柔软与细腻远胜过形貌。没有人活在保鲜膜中,没有人会永葆青春,但做一个心思细腻、热爱生活的人,时光永远会厚爱你几分;而如此,何尝不是另一种静水流深的不朽?(理性提升,拓展文章境界,引人共鸣)

想起女人,就想起一枝搁在蓝印花碟中的带露桅子。或许叶子些许腐朽,但花瓣仍是一如既往地柔软。(点题,完美绾结)

小巷面条香

2015江苏一考生


小巷的深处是家面店,主人是位老人。

老人一头白发,精瘦。当他悠闲地坐在门前台阶上抽烟时,透过那飘缈烟雾,我分明从他浑浊却深邃的眼中,看到了人世沧桑。(起笔与《朽叶的栀子花》相类)

面店是没有招牌的。每当清晨,小巷的人们尚未起身,面店的门就开了。那面香,便从小门中涌出,漫到每家的窗台。于是,人们被香味从睡梦中拖走,走进小店,端坐于桌前,等待着自己的一碗清香。这时,我才顿悟:此店若有了招牌,便俗了。

小面店人少时,便由老人的儿子招呼着。人多时,就由老人来协调。每当上班族和学生党急着离开时,老人便向不忙的人拱拱手,道个歉,那人定会爽快地答应多等一会儿。我自然属于赶时赶刻的学生党,所以坐下来不久,便可获得一碗清香。吃完后,向周围的人道个谢,携着众人的善意目光走出去。迎来求学的一天。啊,有了这位老人,忙碌的小店始终不乱,时时溢出三分韵律,七分诗意。(对主人公不吝赞美之辞)

每当有人夸赞时,老人可不会谦虚,总是热烈地应承,并炫耀自己的汤面——面条是自家手制的,卤是到乡下的钓翁讨来的野生鱼,就连水都是从自家院子的井里挑来的。有人打趣:“老人家,你的秘诀都透露了,不怕被抢了生意?”老人却一笑:“哪里是什么秘诀呦,谁都知道,但有谁像我这样坚持几十年呢?”(老人的智慧就体现在这里)

老人的儿子也是厨师。熟客们会发现,父子俩的面颇为不同。所以,叫面时总要添一句:“老爷子的面”,或“小伙子的面。”至于我,偏爱老人的面。老人的面筋道,叔叔的面偏软;老人的面味轻,叔叔的面偏重。有人说:“小伙子的面是酒,宜趁热享用;老人的面似茶,宜慢慢回味。”的确,叔叔的面上会淋一勺虾子油,而老人却喜欢放上两三根香菜,几滴猪油。吃老人的面时,竟闻不到香气,惟有轻咬面条时,那香气才由面条的缝隙中迸溅出来。面条筋道爽滑,猪油鼓动鱼汤,鱼汤刺激你的味觉。老人的智慧,也许便是他灵魂留在面中了。(精彩描写大大刺激了阅卷老师的味蕾)

终于一日,小巷被拆,小面馆也搬到另一条小巷。临走时,老人让儿子给所有人端上一碗面,面上分明是三根香菜和几滴猪油。老人挑了几根面,喝了一口汤,点点头说:“有三分意思了。”

后来,我又去吃一次面。老人已经不在,但叔叔的面里却分明有几分父亲的影子。至于在客人间熟稔地招呼着的,却是一位与我差不多大的小伙子了……(余音绕梁,回味无穷)

 


从选材上看,《小巷面条香》与《朽叶的栀子花》一脉相承,塑造的都是饮食服务行业的代表性人物。


从内容上看,两篇作文高度相似,都围绕三个方面下笔:


写人,写美食,写赞美


写人


《朽叶的栀子花》这样描写女主人公:在旁人眼里,女人不过是个有些瘦削的老太太……远远看去竟像是从《蒹葭》里走出的那位如水女子。


《小巷面条香》这样描写男主人公:老人一头白发,精瘦。当他悠闲地坐在门前台阶上抽烟时,透过那飘缈烟雾,“我”分明从他浑浊却深邃的眼中,看到了人世沧桑。


二者相比较,虽然描述不同,但用笔的手法显然是师出同门:对人物的正面描写都着眼于当年作文题目之精髓。


江苏2014年的题目是“青春的朽与不朽”,所以该考生在刻画女人的形象时不吝笔墨,用的是详写。因为人的青春是可以写在脸上的。“女人爱美,女人爱笑,似乎想留下青春的最后一点尾巴。”这一句用笔可谓细腻、准确,霎那间人物跃然纸上。《小巷面条香》的考生可以说是学到了《朽叶的栀子花》笔法之精髓。


江苏2015年的作文题目是“智慧”。“智慧”主要靠行动来展示,所以该考生调转笔锋,将笔墨重点放在了老人经营的智慧上。至于对老人的形象描绘,作者只用“画眼法”一笔带过。虽是一笔(浑浊却深邃的眼中),却也能将一个智慧的面师傅推向台前,这就是成熟的写作功力。


写美食


《小巷面条香》用繁笔,《朽叶的栀子花》用简笔,但都各得其宜,都能刺激阅卷老师的味蕾,也使整篇文章洋溢着浓浓的烟火味与生活气息。


写赞美


两篇作文又是高度的相似,都直言不讳,不吝笔墨去赞美笔下的主人公。《朽叶的栀子花》:“我呆呆看她熟练地翻煎,温婉地浅笑,不卑地招呼,沉溺于女人那一汪如碧水般的不朽之气里。夕阳西下,女人美得如一幅古仕女图。”《小巷面条香》:“啊,有了这位老人,忙碌的小店始终不乱,时时溢出三分韵律,七分诗意。”


从立意上看,二位考生采用的都是演绎法,对作文题目所蕴藏的内涵不去论证而去表现。《小巷面条香》集中笔墨攻老人身上所体现出来的智慧,就如同《朽叶的栀子花》集中笔墨展示女人身上的青春气息一样。两篇文章都通过人物的行为来表现人物身上的精神品质。这是一种外界的显性的东西,是读者透过行为一眼就能看出作者表达意图的方式。


现在看来,要想借力取巧于以前的优秀作文,简单的宿构、套改肯定是不行的,必须得进行模仿基础上的创新——仿题材,仿立意,创人物,创语言。从《朽叶的栀子花》中的“锅贴饼”到《小巷面条香》中的“面条”,再到今年另一篇优秀记叙文《王大爷的早餐店》中的“粥茶叶蛋”,可以期待,2016年高考或许能出现卖馄饨、卖包子的记叙文佳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满分作文《小巷面条深》,面条中的智慧,需要细细品尝
2015年江苏高考满分作文:小巷面条香
考试作文得高分的10大技巧
2015年江苏省高考优秀作文选(8篇)
初中作文-记叙文结构须明朗,怎办
北京卷满分作文《一条信息》,如行云流水,又感人至深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