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大清国最好做、最快捷的生意是什么?


来源:新浪历史


大清国最好做、最快捷的生意是什么?不是茶叶、不是丝绸、不是瓷器,也不是鸦片,而是高利贷。

  把海外的资金搞到中国放贷,年利率12%-20%,甚至40%———这是1803年时的纪录(《东印度公司编年史》),更为夸张的,居然有短期借贷的月利率达到5%———那意味着年息高达60%!“月息5%是人人知道的事,临时放款的2%-3%月息是普通的,即使在往来帐上有最可靠的保证,利率也不下于月息1%。”(William Hunter《广州番鬼录》)。相比之下,英国市场的直接融资成本,仅仅3%,从中间人手里拿到资金,一般也在6%-12%。

  于是,跨国高利贷,成为当时中英之间最具生命力的生意,滚滚热钱涌入中国。这种热钱的规模,大致可以推断。据马士《中华帝国对外交往史》,仅1782年,广州商人的外债规模就已经高达380 .8万元(银元,约合266.6万两白银)。

  这些钱,大多是将货物在中国销售后的款项,不少滞留在中国,牟取高利贷利润。这种生意,甚至成为一些外商的主要利润来源。某外商1801年的财务报告说:“利息比1799-1800年度少得多,不过还是给我们赚来了将近5000元,对我们的资本给予18%的报酬,所以我们所有的借贷是一项很大的供应和便利。”(格林堡《鸦片战争前中英通商史》)。由于放贷的利润如此之高,这家外商坦承自己不愿意为生意伙伴在中国垫款。

  跨国高利贷的贷款人,是那些获取了中国政府的进出口特许证、却在资金上遇到困难的中国“行商”。持证的行商本来就不多,而真正有资金实力的更少,仅有3-4家,大多数都必须为了获得流动资金而从外商那里得到贷款。

  中国的“行商”之所以对资金如此饥渴,首先是因为大清国一直没能发育出成熟的资金市场,资金借贷都是靠“熟人社会”的潜规则解决,导致融资难度、成本偏高,高利贷横行。此外,“行商”们要从内陆采购丝茶瓷器等,也因为缺乏信用体系,而只能现款结算、甚至要预付款项,占用大量资金。

  有研究者认为:“在中国缺乏流动资本以及由此而来的高利率吸引了外国的投资人……这种高利率,当是中国(中世纪欧洲也是这样)资本积累不发达状态的一种表现,这就是公行不能应付英国贸易扩张的基本理由。”(《鸦片战争前中英通商史》)

  更为致命的是,“行商”们因为获得了垄断外贸的特殊许可,也就承担了“报效”的义务,无论是政府官方、还是各级官吏私人,都把“行商”当作了提款机,予取予夺。乾隆皇帝虽然在英国人面前自夸天朝大国无所不有,但这并不能阻止以他为首的资源掌控者们,对西洋奢侈品的极大需求,而他们并不为此埋单,最终都是由“行商”们掏腰包作为贡品上贡。

  外商方面,由于英国东印度公司垄断了大多数的业务,留给散商们、即所谓的“港脚商”的空间并不大。“港脚商”最终在两国的经贸缝隙间找到了高利贷这一新的增长点。

  更大的问题是:高利贷所带来的压力,逼迫中国商人越来越深地卷入“港脚商”的鸦片走私,以攫取最快捷的暴利。在鸦片和高利贷的两轮驱动下,中英贸易日益投机化,陷入了饮鸩止渴的恶性循环。


【趣味测试:旅馆来了两对夫妇,老板一眼就看出谁是罪犯(90%的人看不出,不信试试看)】

旅馆来了两对夫妇。其中一对是名符其实的夫妇,另一对是杀夫外逃的通缉犯和其情夫。由于旅馆已收到到通缉令,所以早有警惕。不巧,通缉照片不清楚,无法辩别哪一对是罪犯。但是,出来迎接的店老板只注意到了一点,便知道哪一对是罪犯了。那么你看出破绽了吗?

看出破绽了吗?

实在看不出破绽的话

↓↓请点击下面阅读原文”获取答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大清国最快捷、最好做的生意,不是茶叶丝绸,也不是鸦片
一百多年前中国的世界首富是怎样没落的
有一种打脸叫天道轮回
高利贷老江湖自曝十年不倒秘诀:三借三不借
林则徐简介 林则徐 名人传记
世界首富伍秉鉴的惆怅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