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上世纪30年代的香港味道|影像

EYEONHISTORY




1930年代的香港




1842年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南京条约》,将香港割让给英国。从此香港便成为了英国。


中华民国政府成立后,对废除包括香港割让的不平等条约显得有心无力,更因为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未能通过《凡尔赛条约》收回德国控制的山东,使排外情绪更为高涨,并蔓延到香港,成为1922年海员大罢工及1925年至1926年省港大罢工的导火线之一。


其后工潮虽然得以平息,但国民政府因其后忙于北伐而无暇考虑收回香港的主权。


1930年代,当时全球经济大萧条对香港经济造成了一定的冲击。1937年,港元正式成为香港法定货币。同年抗日战争爆发,使香港成为中国一个重要对外的窗口,大量物资经香港运进内陆。









巴金1927年下船到香港的时候他曾描述,“我们走出码头,一路上看见的街头都很整洁”。离开香港的时候,他站在船甲板上瞭望建筑在山上的房屋,感到“一层一层整齐地排列在那里,非常清楚”。






但香港社会同时又是阶层分明的。不但居住在香港的西洋人与中国人之间,中国人彼此之间也存在着隔膜。


1927年9月28日,鲁迅从广州迁居上海时路过香港,随身带着几只书箱、衣箱,不料第二天竟遭到洋人和同胞“查关”的刁难。鲁迅感慨道:“香港虽只一岛,却活画着中国许多地方现在和将来的小照。中央几位洋主子,手下是若干颂歌的“高等华人”和一伙作伥的奴气同胞。”



1939年,因为“欧战”爆发,张爱玲以伦敦大学的录取通知书改到香港大学注册入学。在《茉莉香片》的开篇张爱玲就说:“香港是一个华美的但是悲哀的城。”华美而悲哀,大概是对那个年代香港的最好概括。



▲1938年的香港街景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一个香港学生拍摄的1980年代的中国
1950-1960年代香港与中国边境新闻照片4 枚
60年代初期中国香港百姓过春节录像,上供磕头祈福你那还流行吗?
?珍贵老照片:真实展现1860年的中国
晚清时期的广州,香港社会民俗老照片
【国博】中国古代青铜器艺术之子龙鼎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