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国古建分六派,看完这篇文章终于能分清了!


千百年来,由于中国广阔的疆域,导致人们的生活习惯发展出各地独有的特色,也就在这片大地上留下了许多地域性的古建筑。融合了设计学、美学和哲学的中国古建,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文化遗产。



中式建筑目前主要分为六大派别,分别是:皖派、闽派、京派、苏派、晋派和川派。它们或精致,或恬静,或威严。在这六种风格的建筑中,有没有你家乡的积淀?你又独爱哪一种呢?


京派:庄严肃穆 对称第一


今天的北京,那种对称严格,泾渭分明的豆腐块式城市规划是深入人心。其实早在古代,北京的规划就是如此,这种“强迫症式”的对称美学,正是中国人从古至今用以表达庄严和权威最为简洁明了的建筑语言。



最具代表性的,当然是已经年逾600岁的故宫。而坊间的各式“四合院”,不论是三四进的大户人家,还是一进的民居小院,都像一个微缩的故宫,彰显着京派建筑的大气。



置身院中,院落宽绰疏朗,四面房屋独立,每一处雕饰,每一笔彩绘,都寓意着幸福、美好、富裕、吉祥。


皖派:砖雕门楼 青瓦白墙


皖派建筑的尊贵,源于安徽居民厚重的文化积淀。青瓦白墙,砖雕门楼是它的主要特色,如今存留的大量民居、祠堂和牌坊在全国闻名遐迩,是中囯南方民居的典型。



明朝戏曲家汤显祖就写诗道“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可见安徽的地域文化对时代的影响。



徽派建筑是最广为人知的皖派分支,2000时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四水归堂”和“马头墙”是徽派建筑最鲜明的特点。

苏派:山环水绕 曲径通幽


谈及苏派建筑,大多数人首先会想到的是苏州园林。园林本是建筑中的一系旁支,但唯有苏式建筑能把这段旁支,发展成一门如此成熟的建筑艺术,让所有中外园林都望尘莫及。



脊角高翘的屋顶,江南风韵的走马楼,辉映着曲折蜿蜒的流水,低调造型门廊与小道,有一种“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的闲适,让人瞬间放下忧愁。



这种强调把景观、建筑、人文三位一体的平衡美学,以曲折蜿蜒,藏而不露的“园林”,展现给每个置身其中的游客,令人叹为观止。


晋派:窑洞与晋商


气势恢宏、斗拱飞檐,彩饰金装,砖瓦磨合,城楼细做……晋派的建筑代表着一个时代的精神图腾。关于晋派建筑风格,最具代表性的当然是乔家大院。稳重大气,严谨深沉,极富哲思。



一般来讲,晋派建筑大体分为两类:一类是山西的城市建筑,这是狭义上的晋派建筑;还有一种是陕北及周边地区的窑洞,这也是西北地区分布最广的一种建筑风格。



穴居式的古老居住方式,粗犷的窑洞设计,表面是搭建在黄土上的普通民居,内里却是陕北地区沉积数千年的历史与文化。


闽派:土楼与设计


闽派建筑以“土楼”为最为鲜明的风格符号。历经500多年传承,将生土夯筑技术发挥到极致,单体建筑规模宏大精细,地堡式建筑风格沿用至今坚固无比,既可防火防震,亦可御敌入侵。



闽派建筑常见的类型有圆楼、方楼、五凤楼、宫殿式楼等,楼内生产、生活、防卫设施齐全,楼外与天地,景观融为一体,是建筑学、社会学、规划学等多种古人智慧的结晶。




川派:多民族文化的融合


川派建筑的尊贵,在于它融合多民族智慧,吊脚楼是建筑的灵魂。作为巴楚文化的活化石,依山就造在山上,靠河就住在河边,就势而建,丝檐走栏,自成一派,看似随意却对建筑学技术十分有要求。



流行于四川、云南、贵州等地的建筑风格,都可以统称川派建筑,以傣族竹楼、侗族鼓楼、川西吊脚楼,最具鲜明特色。



一砖一瓦之下,一榫一卯之间,一转一折之际,正是这些建筑凝结着中国各地,几千年以来,对“家”深刻的理解。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建筑八大流派
【图文】中式建筑“六大顶尖门派”,惊艳世人!
中国建筑六大派,惊艳四海!
一年四时,闻花香看美景,最是人间烟火味—从贾宏中式民居MOC作品看中国人的庭院情结
中国六大传统建筑流派:皖派、闽派、京派、苏派、晋派、川派!
一篇文章了解中国传统建筑风格丨附50套中式建筑模型资料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