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国古代才女之十四——苏小妹:淡扫娥眉钟灵秀

中国古代才女之十四——苏小妹:淡扫娥眉钟灵秀

文章自古说三苏,小妹聪明胜丈夫。

三难新郎真异事,一门秀气世间无。

——佚名

话说四川眉州,此乃古时谓之蜀郡,又曰眉山,抑或嘉州。山有蟆顺、峨眉,水有岷江、环湖。自古巴蜀之地多才女,到宋代又出了个苏小妹

苏家才女名小妹

宋代四川的灵秀之气,更是偏萃集于一门。宋朝有个姓苏的博学名儒,名洵,字允明,别号老泉。当时人们称之为老苏。这老苏生有两个男孩儿,大苏小苏。那大苏名轼,字子瞻,别号东坡;而小苏名辙,字子由,别号颖滨。此二子都有“文经武纬之才,博古通今之学”,同科及第,在朝廷声名赫赫,都拜以翰林学士之要职。当时天下称这两兄弟,谓之“二苏”。称他父子三人,个个才高八斗,谓为“三苏”。如果说这两个儿子未为希罕,老苏后有生有一女儿,名曰小妹,传说这苏小妹,从小习读诗文,精通经理,是个有才识的女辈。“其聪明绝世无双,真个闻一知二,问十答十”。 常言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因为她父兄都是学富五车的大才子,朝谈夕讲,非子史便是经书,长期耳濡目染,况且小妹资性过人十倍,幼时就学会了不少诗词歌赋。

据说在苏小妹十岁时,随父亲和兄长居住于京师家中,院中有一株绣球花树,时当阳春三月,满树鲜花盛开。老苏赏玩了一会儿,诗兴大发,便取出笔墨纸砚,信手题了一首诗,才写得四句,这时正好有仆人来报,说:“门前客到!”老泉阁笔而起。小妹闲步到父亲书房,看见书桌之上有四句诗,便拿起来仔细吟诵:

天巧玲珑玉一邱,迎眸烂熳总清幽。

白云疑向枝间出,明月应从此处留。

小妹赏览完后,知道这是咏绣球花后所作,认得父亲笔迹,于是不待思索,在后面接续了后四句云:

瓣瓣折开蝴蝶翅,团团围就水晶球。

假饶借得香风送,何羡梅花在陇头。

小妹将题的诗依旧放在书桌上,款步回到自己的闺房。老苏送客出门后,又回到书房,刚欲续完前韵,只见八句已足,读之,词意俱美。就疑是女儿小妹的手笔,便让人来叫她来问,一问果然是出其手。老苏感慨道:“可惜我小妹是个女子!若是个男儿,可不又是制科中一个有名人物!”从此,老苏愈加珍爱小女,恣其读书博学,不再以女红督之。

可说宋代四川的灵秀之气尽革于苏氏一门,苏小妹的父亲苏洵,哥哥苏东坡、苏辙所谓“一门父子三词客,千秋文章八大家”。

苏小妹长得不胖不瘦,薄薄的朱唇、鸭蛋般圆脸,双眸乌溜溜的,再加上她的额头高高的,双俄有些突出,一看便是一副精灵慧黠的样子。小妹从小就常常与两个哥哥比才斗口,一派天真孩子气。大哥苏东坡满脸络腮胡须子,肚鼓突,身形肥胖,经常穿着宽袍大袖的衣服,不修边幅,不拘小节,更是她斗口的对象。于是这兄妹整天在家中口战不休。

女孩子最怕别人说出她长相的弱点,苏小妹额头凸出一些,眼窝一些,就被苏东坡抓出来调侃一顿。一天,苏东坡拿小妹的相貌开玩笑,形容妹妹的凸额凹眼是:

未出堂前三五步,额头先到画堂前;

几回拭泪深难到,留得汪汪两道泉。

苏小妹也不恼,围着苏东坡转了一圈儿,嘻嘻一笑,当即反唇相讥:

一丛哀草出唇间,须发连鬓耳杏然;

口角儿回无觅处,忽闻毛里有声传。

这首诗讥笑的是苏东坡那不加修理、乱蓬蓬的络腮胡子。苏小妹觉得仅仅说了苏东坡的胡须似乎又还没有抓到痛处,觉得自己没有占到便宜。再仔细一端详,发现哥哥额头扁平,了无峥嵘之感,又长了一幅一尺长的马脸,而两只眼睛有距离较远,整个就是五官搭配不合比例,当即喜滋滋地再占一诗:

天平地阔路三千,遥望双眉云汉间;

去年一滴相思泪,至今流不到腮边。

苏东坡一听乐了,拍着妹妹的头大笑不已。苏家兄妹戏谚起来,有时候可说百无禁忌,常常是语带双关,任人想象。

有年冬天,雪后初晴,苏东坡披了一件大裘袍,坐在向阳的地方晒太阳。一阵风吹过,裘跑上的毛拂动。恰好苏小妹从旁边走过,看到这一景象,当即说道:“风吹裘裘毛乱动。”说完后,笑眯眯地看着苏东坡傻笑,一副得意的神情。这时,苏小妹所站墙角的墙壁上正好也结了些冰雪,此时在太阳的照射下,冰雪融化的雪水,顺着墙壁直往下流淌,苏东坡想也不想,顺口就说:“阳照壁壁水直流。”苏小妹虽尚年小,但也已初解人事,当即羞红了脸,狠狠地瞪了哥哥一眼,飞快地跑开了。

还有一次,苏小妹正蹲在井边洗剖鱼。苏东坡从外回来,骑马经过小妹身边,一见立即说道:“妹妹剖鱼,蹲下来一剖两半!”苏小妹犹豫了一下,欲言又止,但终究忍不住,将头微微扬起,半羞半嗔对哥哥说:“哥哥骑马,跨上去又加一鞭。

相传,苏东坡与小妹及诗友黄山谷一起论诗作对,互相题试。小妹说出:“轻风细柳”和“淡月梅花”后,要哥哥东坡从中各加一字,说出诗眼。苏东坡当即道:前者加“摇”,后句加“映”,即成为“轻风摇细柳,淡月映梅花。”不料苏小妹却不以为然,评之为“下品”。苏东坡蹙眉认真地思索后,得意地说:“有了,‘轻风舞细柳,淡月隐梅花。’如何?”小妹抿嘴微笑道:“较上句是好了些,但仍不属上品。”在旁边一直听着的黄山谷忍不住了,问道:“不知依小妹高见,何字为佳呢?”苏小妹轻声念了起来:“轻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苏东坡、黄山谷低声吟诵着,玩味着,不禁拍掌称妙。

  大文豪苏东坡一生除了爱好文学外,据说他对下棋也很迷恋。对手就是西山云岩寺的老方丈。这二人一下起棋来,往往是卯吃寅粮,让家人常常等得烦不可奈,特别是那性子火急的苏小妹,三天两头冲着哥哥耍脾气。对此,东坡也不与计较,就冲着小妹鞠躬作揖,说下次一定改过。但是说归说,他还依然照下不误。

一日,苏东坡旧习不改,照常上山下棋。他来到寺院门前,还未见人影就大声嚷道:“秃驴何在?”只听那寺庙方丈回应道:“东坡吃草。”于是,二人便又操旧业。
  天色已是正午,仍不见哥哥回来吃饭,小妹便急了,就将父亲药箱找来,翻出两粒可用于腹泻巴豆捣碎,然后放到茶壶里,再沏上满满一壶上等好茶,亲自登山送到云岩寺。
  此时,骄阳似火,闷热难耐,连鸟叫声都难得听到。只走一弯盘山路,便把个小妹累得气喘吁吁,好不容易才爬到山寺门前。苏东坡一见小妹送亲自茶水来了,羞愧交加,赶忙起身迎接,说了一堆好话。苏小妹只是笑了笑,放下茶壶,拉过老方丈往外走,告诉方丈说,哥哥今天与家人生了气,一早出门情绪不好,要方丈好好照看他,不要让他出门。方丈听了疑惑不解,还来得及问明白,小妹就扬手而去了。
  方丈进门后,见苏东坡在正在大口品茶,他左右看,上下审,没有看不出苏东坡与往常有什么异样。苏东坡被他这么一看,也懵了,不知方丈究竟在看什么,最后他也站起来打量自己,终究也没搞清楚。于是他很生气,提起茶壶便要走。这下方丈急得上前将他抱住,劝他想开点。方丈越劝苏东坡越糊涂,越糊涂越生气。二人拉来扯去,不消片刻,喝下巴豆便起作用了。东坡只觉肚子里咕咕直叫,少倾便想闹肚子。他急于脱身,而那方丈死活不肯放手,结果三推两拽,苏东坡的裤子给弄污了。东坡气不过,将和尚推了个趔趄,茶壶一扔,头也不回地跑下山去。此后,苏东坡再也没找过那和尚下棋。


苏小妹斗智秃和尚
宋朝理学盛行,提倡明心见性之余,也使得女性的地位大大下降。女子的人格饱受社会压抑,除大力提倡女子裹脚之外,更要求女子不可以高声说话,笑时莫露牙齿,整天就躲在闺房中习做那女红。出嫁的那天,头上都还要顶一块红布,为了不让别人看见。苏家是读书人家,见识有别。另外,与苏东坡交往的那些和尚是四大皆空,所以苏东坡与那些和尚交谈玩笑的时候,并不干涉他那伶牙俐齿的妹妹在中间搅和,管她雅致也好,粗野也好。

在苏东坡众多的和尚朋友中,佛印是关系最为密切的一位。二人素来相善,暇时苏东坡常去寺院与佛印谈古论今,弈棋联对,佛印和尚也常来拜访苏东坡。时间一长,苏小妹也与佛印相熟了。苏小妹常听哥哥夸奖佛印博学多才,才思敏捷,虽然表面没说什么,可是心中尚有不服,总想找机会为难佛印,试试他的才学。
  一天,苏小妹有事刚外出,正好在门口碰上了前来拜访苏东坡的佛印。佛印彬彬有理地向小妹问道:“轼兄在家吗?”小妹一见机会难得,对佛印的问话置之不理,却要佛印先对她的一副对子: 
  人曾是僧,人弗能成佛;
  此联是一个很巧妙的拆字拼字联。“僧”是“人曾”相连而成,“佛”是“人弗”相拼,而其中又暗藏一丝不恭。佛印咋闻此言一愣,小妹却在一旁心中暗喜:“什么饱学之士,被我一难就难住了!”孰料,佛印见小妹一脸得意神态,立即慧至心灵,脱口对道: 
  女卑为婢,女又可称奴。
  小妹细细一捉摸,竟然对得天衣无缝。见没有难住佛印,便冲书房大喊一声:“ 哥哥,有客来访!”而自己快步出门去了。 
  这一日,小妹身体不适,其兄正为她煎药。佛印正巧又来造访苏东坡。东坡一见老友来访,非常高兴,就和佛印烹茗谈天,竟忘了给卧病在床的小妹按时送药。小妹受了佛印上次之辱尚未泄恨,这次又见兄长如此重他而轻己,心里怨愤突生,突然想到那日与苏东坡一同出外游玩,看到一个和尚在江中游泳,载沉载浮,碧波中就好像一个光溜溜的圆球滚动不已,于是,心中便生一联,就在床上高声念道:
  清水池边洗和尚,浪浸葫芦;
  这对联以“葫芦”而隐喻和尚的“光头”,实为不大敬。苏东坡晓得小妹脾气,知道她又生气了,急忙中断谈话去为她送药。一旁的佛印可就苦了,既听了“骂声”,还要对出下联。他知道上次得罪了小妹,这次可要对得雅些,但思来想去,一时难得佳对。忽然,他抬头看见苏东坡端了药碗,撩起碧纱帐,正要给小妹喂药,猛地触动灵感,立即对曰:

碧纱帐里坐佳人,烟笼芍药。
  苏小妹听后,嫣然一笑,将药喝个精光。东坡见小妹消了气,也微笑着对佛印跷了跷大拇指,赞他对得妙。自此以后,小妹对佛印的印象也有所改变,深感佛印虽是个光头和尚,毕竟是也满腹才华。

一年中秋佳节,苏东坡邀请佛印来家赏月饮酒,小妹也在座相陪。三人饮至酣处,一起走到后花园池畔边饮边谈,只见一池碧水,两岸青草,清风徐拂,明月倒映,甚得意趣。小妹见清清池水,幢幢倒影幢幢,兀地有感,回头对佛印言道:“我有一联,不知师傅能对否?””佛印说:“贫僧不才。但愿一试,小妹请赐上联!”东坡也在一边连声催促。小妹不紧不慢地吟出上联: 
  五百罗汉渡江,岸畔波心千佛子;
  东坡一听也觉这联很难对,内中既有数字,且波心的千佛乃渡江的五百罗汉及他们的倒影。佛印也在一旁低眉沉思,无意间低头瞥瞧见小妹映在池水中清晰的倒影清晰地映在池水中,顿开茅塞,随口对道: 
  一位美人映月,人间天上两婵娟。
  苏东坡闻言,拍手称好:“妙,太妙了!佛印兄这可谓才高八斗啊!”小妹虽然三次都没有难倒佛印,却也真心佩服佛印的才华,大家从此成了好朋友。 他和苏小妹斗口也就百无禁忌。

一天,佛印戏谑地对她说:“我有一联,敢请女施主对答”联语是:

    一女孤眠,纵横三只毛眼。

苏小妹虽是个女子,佛印知道她向来争强好胜,与人对联从不服输,这次就选了这么一副充满黄色情调的上联,想逼得苏小妹无法开口。谁料到苏小妹从小就是顽皮大胆,早和她哥哥对过类似的联语,根本就不觉得怎样,虽然开始难免有些因羞赧而脸红,但一想到你佛印是出家人都敢说,我又有什么不好意思说的,便对道:

“二憎同榻,颠倒四个光头。”

佛印叫苦不迭,连连摇头,自认失败,连赞苏小妹锦绣心机,才思敏捷。

那天,苏东坡和佛印和尚在林中打坐,日移竹影,周围一片寂然。过了很久,佛印对苏东坡说:

“观君坐姿,酷似佛祖。”

苏东坡心中欢喜,看到佛印的深褐色袈裟透迄在地面,对佛印说:

“上人坐姿,活像一堆牛粪。”

只见那佛印和尚不急反而合目微笑。苏东坡心想这回终于让佛印和尚吃了一记闷亏,心中暗暗得意,禁不住悄悄告诉苏小妹。想不到苏小妹却对他说:“大哥你又输了,试想:佛印以佛心看你似佛,而你又是以什么样的心情来看佛印呢?”

苏东坡跟一群和尚出外游玩,苏小妹亦步亦趋地跟着,突然看到沿途的似锦繁华中一枚精致嫩绿葫芦,苏小妹少见多怪看得兴致盎然,随口说道::

“僧眠锦被,万花丛中一葫芦。”

正好跟在小妹后边的一位主持僧也是个爱开玩笑的。主持立即对道:

“女对青铜,半亩塘中两菡萏。”

这一下扯开话题,就不止不休,苏小妹不甘示弱,但又一时为之语拙,正无可奈何,抬头望见江心有个和尚在撑船,话题一转,再出一联:

“和尚撑船,篙打江心罗汉。”

这联有些难处,它是从“影子”落笔,必须要以“影子”对答才能贴切,主持不由得仔细推敲,终于说道:

“佳人汲水,绳牵井底观音。”
 

小妹妙语难少游

     苏小妹逐渐长大了,上门说亲的人很多,但小妹立心要妙选天下才子,与之相配,急切难得。虽然小妹已经是一十六岁,仍是十分顽皮。她的婚姻问题日益成为苏氏父子考虑的问题,苏小妹富有才情,为人聪明,又不拘小节,顽皮甚至有点耍赖,相貌又不是十分出众,要找到一个十分称心如意的人来做夫君着实比较难。

     先是黄庭坚古道热肠将王安石的儿子王雱引介给苏小妹,并欢欣鼓舞地把王雱的得意之作拿来让苏小妹品评,苏小妹左瞧右看,最后轻声慢语地告诉黄庭坚说,王雱的作品是:“新奇藻丽有余,含蓄雍容不足,难成大器。”黄庭坚还力求为王雱争取,说是他绝顶颖慧,读书一遍就刻意了然于胸。这时,一直坐在旁边默不作声的苏洵冷笑道:“这有什么可稀奇的,谁家的儿子看书还要看两遍呢?”也可能是因为苏东坡和王安石证件素来相左有关,苏东坡不是很看好王雱。于是,黄庭坚无话可说,实际上无论家世、相貌,还是才气,王雱都足以与苏小妹比,可苏小妹就偏偏看不起人家。

后来,苏小妹欲选文才最佳者与自己相配。因为她才名满播京城,所以慕名求婚者,不计其数。凡求婚者都要呈上文字,由小妹亲自阅览。她看中的只有一卷,文章做得甚美,发出由衷的赞叹,看他卷面写有姓名,曰做秦观。小妹便在卷首批了四句云:


今日聪明秀才,他年风流学士。

可惜二苏同时,不然横行一世。

这批语是说,秦观的文才,介乎大苏小苏之间,除却二苏,没有人能必得上。这是十分少见的事,苏家父兄看了便知小妹已选中了此人,心里有数,于是积极设法来促成这段婚姻。于是,吩咐门上:“但是秦观秀才来时,快请相见。余的都与我辞去。”谁知众人呈卷的,都在讨信,只有秦观不到。却是为何?

     这秀才秦观,是苏东坡一次偶然的机会认识的。他,字少游,扬州府高邮人,出生在一个家道中落的地主之家,田园收入仅足以自养少年时期也曾在扬州、越州烟花柳巷之地与一些歌妓,“香囊暗解,罗带轻分”,“漫赢得青楼薄幸名存。”他年少就腹饱万言,眼空一世,生平敬服之人,只有这苏家父子,其名之下的都不在意。在宋哲宗元丰五年和元丰八年秦观曾两度入京应试失败。后元佑五年,他又第三次进京,这次多亏了苏东坡,得以及第并留京五年提任大学博士,兼国史院编修。从此,他和苏东坡的关系亦师亦友。

原来秦少游虽然久慕小妹之才名,想看看其容貌如何,虽然衔玉求售,又怕有损自己的名誉,不肯随行逐队,寻消问息。苏洵见秦观不肯露面,反央人去秦家致意,少游心中暗喜。但又想道:“这苏小妹才名早得于传闻,但未曾面试,又闻得她其貌不扬,额颅凸出,眼睛凹进,不知是何等鬼脸?如何得见她一面,我方才放心。”

于是,少游打听得三月初一日小妹要在岳庙烧香,便趁此机会,改换衣装,扮成“化缘道人”的模样,亲自相看,亲试其才,觑分晓。

这天天色微明,少游先在庙门前等着,苏小妹的轿子刚到,秦少游便上前去求道:“小姐有福有寿,愿发慈悲!”

与苏小姐在殿左相遇,少游见小妹“虽不是妖娆美丽,却也清雅幽闲,全无俗韵。”便想试其才调如何,少游打个问讯云:

苏小妹在轿子里心想哪来的道人如此无理,便谩声拒绝道:

“道人何德何能,敢求布施。”

秦少游的目的就是要苏小妹的搭腔,便再施礼,立即说道:

“愿小姐身如药树,百病不生!”

苏小妹也是好斗,不甘示弱,跟着对联,说:

“随道人口吐莲花,分文无舍。”

     苏小妹边答边想,听这道人的口音甚是悦耳动听,年龄应该不会很大,就不知长得如何,从他化缘的语言莱看,他也颇多才思。苏小妹一时好奇,就忍不住掀开轿帘要看个究竟。秦少游要的就是苏小妹露出面孔,哪里肯放过这千载难逢的时机。于是,秦少游赶紧走上一步。苏小妹豁然觉得这人就是秦少游,香也不愿进了,示意丫环转身就走,秦少游追着说:

“小娘子一天欢喜,为何撒手宝山?”

     苏小妹 见着道人如此罗唣,已有些不耐,心中烦恼,便含嗔愤愤地答道:   

“疯道人恁地贪痴,那得随身金穴。”

小妹边说边上轿,一阵风似的起轿回府。少游转身时,口中喃出一句道:“‘风道人’得对‘小娘子’,万千之幸!”小妹上了轿,全不在意。跟随的老仆人,却听得到了,刚要回身怪这道人放肆,只见廊下走出一个垂髫的书童,对着那道人叫道:“相公来这里更衣。”只见那道人走早前,童儿跟随其后。老仆人在那书童肩上悄悄地捻了一把,低声地问:“前面那个相公是何许人也?”书童答道:“那是我家秦少游相公。”

后来这句话就传到小妹耳中,小妹这才晓得那化缘的道人原是秦少游,虽付之一笑,嘱付丫环们不要多嘴,却是心中越想越气,心想一定要这秦少游知道我苏小妹的利害。于是就有了洞房之夜的三难新郎官的佳话。

秦少游终于见到苏小妹,觉得她还不是很丑,特别是气质高华、清奇逼人,况且应答如响,其文斯敏捷自然不必多言。好不高兴。风流少年秦少游对自己未来妻子的容貌才情,终于放下心来,于是便择了吉日,亲往求亲。

     苏小妹这边没有意见,秦观自打见过小妹后,更为她的才华所倾倒,自然也是无话可说。于是,苏门四学士之中的另一位黄庭坚作了个现成的媒人。由于秦少游尚无一官半职,而三苏已是声名赫赫,婚事自然在苏家主办。

     二月初旬,少游急欲完婚,但小妹不肯,她看定秦观文字,料定少游必然会中选。试期已近,欲要象简乌纱,洞房花烛,少游只得依了她。到三月初三礼部大试之期,秦观果然一举成名,中了制科。到苏府来拜岳丈大人时,少游又禀复意欲完婚一事,因秦家寓中无人,便想在苏府成亲。苏洵笑道:“今日挂榜,脱白挂绿,便是上吉之日,何必另选日子。只今晚便在小寓成亲,岂不美哉!”东坡学士从旁也拍手赞成。

 

风和雨顺秋方实,郎情妹意渠自成。在一个帘卷西风、菊绽东篱的深秋季节,秦少游与苏小妹这一对有情人终于双双拜堂,成就了百年姻眷,走进了古往今来演绎了无数绝唱的婚姻殿堂——洞房,而他们又在这里继续演绎着承接历史的经典故事。

一般来说,新婚之夜,新娘子大都只会在娇羞、喜悦和焦急的等待中,坐以待毙式地等着新郎官,可这机灵古怪、聪慧机敏、不让须眉的苏小妹却别出心裁,成婚那天,在占尽“地利”和“人和”的情况下,便有意相难,居然要在入洞房时和新郎官少游一比才智高下,解开她出的三个题目才准新郎官进洞房。一来可以与心上人切磋切磋,二来也想看看情郎的窘态。

这夜月明如昼。少游在前厅筵宴已散,宾客也已经送走,正要推门进入洞房,只见那房门紧闭,庭中摆着小小一张桌儿,桌上排列纸墨笔砚。一个青衣小丫环守立在门旁边。少游便问:“相烦传语你家小姐,新郎已经到了,为何还不开门?”丫环说:“奉小姐之命,在此恭候新姑爷。”少游这才知道这小妹是要考考他。这时,只听到洞房里的小妹吟出一下联请少游对出上联:第一道诗谜是:

铜铁投烘冶,缕蚁上粉墙;

阴阳无二义,天地我中央。

第一句铜铁投入烘炉中冶炼,是“化”的意思。第二句缕蚁爬上雪白的粉墙含有“沿”的意思,而“沿”又与“缘”相通。第三句反过来看阴阳中只有一义,那就是“道”。第四句天地宇宙中间的,就只有“人”了。这四句合起来便是“化缘道人”。这第一道难题,要考秦少游,报那一箭之仇。

秦少游稍作思考便想通了此节,想到这小妹原来是记恨那日相见的冒昧,不禁哑然失声。少年时期,秦少游曾在扬州等地歌妓场中混过,在风月场中脸皮早已修炼得比牛皮还厚,想通了那一“诗谜”,提笔就回了一首:

化工何意把春催,缘到名园花自开;

道是东风原有主,人人不敢上花台。

这是一首藏头诗,诗中每句句首的字联起来就是“化缘道人”,全诗也隐含着道歉的口气。丫环见诗已做完,将一幅花笺褶成三叠,从门隙中塞进去,高声说:“新郎交卷,第一场完。”苏小妹看了芳心暗喜,一喜丈夫才思敏捷,二喜他终于向自己认错。

当即又传出一首诗谜,并声明该诗的谜底是四位历史人物,必须一一注明谜底。诗谜是:

强爷胜祖有施为,凿壁偷光夜读书;

丝缕缝线常忆母,老翁终日倚门闾。

秦少游学富五车,想都未想变猜了出来:第一句强爷胜祖是孙权,第二句凿壁偷光的是说孔明,第三句由丝缕缝线联想到“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自然就是“子思”,第四句老翁整天倚依门闾,自然是望,那就是大公望。丫环又从门隙递进,秦少游随顺利通过第二关。

这考试就好似是行军打仗般,每解一题就前进一步。此时少游已走到苏小妹的闺阁之外。少游口虽不语,心下想道:“两个题目,眼见难我不倒,第三题是个对儿,我五六岁时便会对句,不足为难。”

新郎秦少游凝神静气等着那最后一道难题。只见那闺房的窗户慢慢打开一道缝,露出一双的纤纤素手,递出一张纸来,丫环马上接过传递到秦少游手上,只见上面写道:

“双手推开窗前月,月明星稀,今夜断然不雨;”

少游怕对得平淡不能显示自己的高才,便坐在池塘边苦苦思索。苏东坡出来打探妹夫消息,见少游在池塘边不住喃喃念着“双手推出窗前月”,在旁看了,暗暗发笑,便悄悄拾起石子朝水池中投去。秦少游忽听“砰”的一声,见池中月影散乱,遂受启发,又看到苏东坡伸出一个指头指着“雨”字,心领神会,立马答出下联:

“一石击破水中天,天高气爽,明朝一定成霜。”

“今夜断然不雨”表面是接月明星稀而来,但实际隐含了“云雨交欢的意思,还有“雨”与“语”谐音,也就有今夜不和你说话的意思。秦少游以“明朝一定成霜”作答,“霜”与“双”谐音,既然成双就一定云雨。

一递进去,小妹知道没有难住情郎,便亲自将房门打开,苏小妹含笑和羞站在门边,秦少游欣然入内。丫环上好酒菜便关上房门悄然离去,小妹招呼少游坐在桌前。少游端起酒杯欲与小妹交杯少游端起酒杯欲与小妹交杯,小妹轻启朱唇:“秦郎若要交杯,仍须对我一联,不知愿否?”

少游素知小妹脾性,既有此意,不对不休。遂站起作揖:“请小妹出联。”

“酒过三巡,交杯换杯干杯,杯杯尽在不言中。”

这下可把少游难住了。此联意在说酒,实为喻情,妙在意会。若要对出此联,不仅要音律工整,还要符合此景此意。少游沉思良久,不得而对。小妹见他不语,也不去打搅,只用五指在桌上轻点了一下。少游回过神来,看着满桌的佳肴,恍然大悟,立时对道:

“菜过五味,形美色美鲜美,美美都在心中留。”

少游以菜喻人,赞得不露形色,羞得小妹伸出手臂,以袖遮面,喝下了那杯沁透心脾的交杯酒。

待酒席撤下,月已中天。少游执手小妹,四目相对,喜不自胜。小妹含羞说道:“红帏帐前,与郎执手,若要同寝,再对一联。”

少游知道事不过三,何况已对出二联,一股豪气顿生:“有劳小妹赐联”

“小妹虽小,小手小脚小嘴,小巧但不小气,你要小心。”

小妹一口气吐出八个“小”字,机警赞己,傲性微露,少游不由蹙起了眉头。他来回踱步,苦吟不出,不禁暗自焦急。小妹见三更鼓罢,月移西楼,也心生悔意,只是不住地用温情的目光看着少游。少游将小妹不住偷瞧自己,顾盼含情,粉面娇羞,不由心动,随口对道:

“少游年少,少家少室少妻,少见且又少有,愿娶少女。”

小妹细品此联,觉得少游在点明决心娶自己为妻之际,又自喻世间少有,不坠男儿之志,芳心大悦,便熄烛松帐,成就了一桩千古良缘。


情缘似海遭天妒
自此,夫妻二人结为夫妻后,恩爱和美,不在话下。

     据传新婚之后不久,苏小妹秦少游夫妇二人到庙里进香还愿。那寺僧与苏家兄妹是极熟的故交。寺僧这时故意问苏小妹:“新婚滋味如何?”苏小妹笑而不答,但索要纸笔,挥洒数字,然后将纸条亲自粘贴在大钟里面,对寺僧说,想要知道究竟,一看便晓。那和尚只好把光头伸进钟内,只见纸上写着:“如此这般。”陪同来的秦少游乐得哈哈大笑。

     后来,秦少游宦游浙中,苏东坡在京为官,小妹十分孤单,思念哥哥,便到京省视。苏东坡的禅友佛印禅师,曾经劝苏东坡在官场要急流勇退。一天寄来一篇长歌,东坡看后觉得很是怪异,每两字一连,共一百三十对字。

野野鸟鸟啼啼时时有有思思春春气气桃桃花花发发满满

枝枝莺莺雀雀相相呼呼唤唤岩岩畔畔花花红红似似锦锦

屏屏堪堪看看山山秀秀丽丽山山前前烟烟雾雾起起清清

浮浮浪浪促促潺潺〔氵爰〕〔氵爰〕水水景景幽幽深深处处

好好追追游游傍傍水水花花似似雪雪梨梨花花光光皎皎

洁洁玲玲珑珑似似坠坠银银花花折折最最好好柔柔茸茸

溪溪畔畔草草青青双双蝴蝴蝶蝶飞飞来来到到落落花花

林林里里鸟鸟啼啼叫叫不不休休为为忆忆春春光光好好

杨杨柳柳枝枝头头春春色色秀秀时时常常共共饮饮春春

浓浓酒酒似似醉醉闲闲行行春春色色里里相相逢逢竞竞

忆忆游游山山水水心心息息悠悠归归去去来来休休役役

苏东坡仔细看了两三遍,不知所云,一时竟念不出来,只是沉吟。小妹接了过来一看,其中玄机了然于心,便对东坡说:“哥哥,此歌有何难解!待小妹念与你听。”随即便朗诵云:

野鸟啼,野鸟啼时时有思。

有思春气桃花发,春气桃花发满枝。

满枝莺雀相呼唤,莺雀相呼唤岩畔。

岩畔花红似锦屏,花红似锦屏堪看。

堪看山山秀丽,秀丽山前烟雾起。

山前烟雾起清浮,清浮浪促潺〔氵爰〕水。

浪促潺〔氵爰〕水景幽,景幽深处好,深处好追游。

追游傍水花,傍水花似雪。

似雪梨花光皎洁,梨花光皎洁玲珑。

玲珑似坠银花折,似坠银花折最好。

最好柔茸溪畔草,柔茸溪畔草青青。

双双蝴蝶飞来到,蝴蝶飞来到落花。

落花林里鸟啼叫,林里鸟啼叫不休。

不休为忆春光好,为忆春光好杨柳。

杨柳枝枝春色秀,春色秀时常共饮。

时常共饮春浓酒,春浓酒似醉。

似醉闲行春色里,闲行春色里相逢。

相逢竞忆游山水,竞忆游山水心息。

心息悠悠归去来,归去来休休役役。

东坡听后,十分惊讶,感叹道:“吾妹敏悟,吾所不及!若为男子,官位必远胜于我矣!”于是,将佛印原来写的长歌,按小妹所定句读写出来,做一封寄与少游。说述自己多次读而不解,而小妹一看而知之故。少游初见佛印的书信,也不能理解其中的奥妙。读小妹解读的句子后,方才如梦初醒,深觉愧叹,便写了一首短歌,答苏东坡:


未及梵僧歌,词重而意复。

字字如联珠,行行如贯玉。

想汝惟一览,顾我劳三复。

裁诗思远寄,因以真类触。


汝其审思之,可表予心曲。

短歌写好后,制成一首叠字诗,却也是写得很古怪:

思伊久阻归期

静忆

转漏闻时离别

少游书信寄到时,正好东坡与小妹在湖上看采莲。东坡先拆开书信看了后,递给小妹,问道:“汝能解否?”小妹微笑着说:“此诗乃仿佛印禅师之体也。”随之便道:


静思伊久阻归期,久阻归期忆别离。

忆别离时闻漏转,时闻漏转静思伊。


东坡感叹道:“吾妹真绝世聪明人也!今日采莲胜会,可即事各和一首,寄与少游,使知你我今日之游。”东坡诗做成,小妹也写就。小妹诗云:

莲人在绿杨津

采一

玉嗽声歌新阙

东坡诗云:

花归去马如飞

赏酒

暮已时醒微力


按照少游诗的读法,小妹叠字诗应该是:


采莲人在绿杨津,在绿杨津一阙新。

一阙新歌声嗽玉,歌声嗽玉采莲人。


而东坡叠字诗,道是:


赏花归去马如飞,去马如飞酒力微。

酒力微醒时已暮,醒时已暮赏花归。


两首诗一并寄去,少游读罢后,叹赏不已。他们夫妇酬和的诗很多,不能一一详述。后来少游以才名被征为翰林学士,与二苏同朝同官。一时间郎舅三人,并居史职,古来少有。

后来宣仁太后也听说苏小妹才情过人,每每内官中赐以绢帛或饮馔之类的物件,便要她题咏。每得一篇,便在宫中传诵,小妹才名声播京都。秦少游曾在歌妓堆中“漫赢得青楼薄幸名存”,自有各种与女人调情的种种手段。

秦少游善于作词,他的词常常通过凄迷的景色,宛转的语调表达感伤的情绪。词如其人,秦少游的这种气质也深受苏小妹的喜爱,可惜天妒其缘,婚后只有几年,苏小妹就撒手尘寰。当时秦少游在外做官,政治上失意,被贬在外,听到这一消息,悲痛地写下一首《千秋岁》∶

“水边沙外,城廓春寒退,花影乱,鸳声碎。飘零疏酒盔,离别宽衣带。人不见,碧云暮合空相对。忆昔西池会,鸥鸳同飞盖,携手处,今谁在?日边清梦断,镜里朱颜改。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

后来秦少游又以一个叫徐文英的女子为妻,这是后语。

点评:

苏小妹,其人如其名,宛若邻家小妹般的亲切。这位家喻户晓的才女,她的文思敏捷,她的逸闻趣事,她的姻缘佳话,都为人们所津津乐道,但其身世却是一个千年之谜。正可谓假作真时真亦假,真作假时假亦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对联故事?苏小妹三难佛印
苏小妹出联讽佛印
我看你像佛
苏东坡、苏小妹和佛印禅师的故事
苏东坡与佛印和尚的故事
【苏东坡和佛印】狗啃和尚骨水流东坡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