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老李话商丘:伊尹八问

#城市文化主讲人#

 文章6251字,有点长,

但很有意思,请耐心读完。

入冬时节,大地沉静,树叶飘飞,我来到位于河南省商丘市虞城县城西南22公里魏堌堆村北的伊尹墓前,拜谒中国历史上第一任丞相伊尹。《史记·殷本纪》说:“帝沃丁之时,伊尹卒,即葬伊尹于亳。”这个“亳”就是我们常说的南亳。由此看来,伊尹墓已有3500多年的历史了。

伊尹作为商朝初年著名的丞相、政治家和思想家,已为人们所知晓。史料记载他是“有莘氏女之私臣,亲为庖人”,“庖人”即厨师。做饭的奴仆后来当了丞相,所以后人尊他为中华厨师的鼻祖,中原菜系的创始人。又有史料记载,说他“以鼎调羹”“调和五味”,从烹调的技术要领和烹调的理论,来得出治理天下的道理,也就是“以滋味说汤”。这样,他又成了中国汤药的发明人。伊尹辅助商汤灭掉夏朝,为商朝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他任丞相期间,整顿吏治,洞察民情,使商朝初年经济比较繁荣,政治比较清明,商朝国力迅速强盛。

站在伊尹墓前,我伫立良久。丝丝寒风中,我的记忆随风移动。我面前的这个伊尹,在历史上到底是个怎样的面貌呢?

一、伊尹是有莘国的媵臣?

关于伊尹的族属,说法不一,但最传统的说法是伊尹为有莘氏人。

以伊尹为有莘氏人,看上去似有充分的文献依据。《楚辞·天问》《吕氏春秋·本味》等都有记载。《吕氏春秋·本味》篇说,伊尹的母亲居住在伊水空桑,被洪水淹死。有莘氏的女子采桑时,得婴儿于空桑之中,献给有莘氏的国君,这个婴儿就是伊尹。由于伊尹的母亲居伊水之上,故命之曰伊尹。伊尹长大后很有贤德,商汤听说后,派人到有莘氏去聘请,但有莘氏不同意。商汤于是请求娶有莘氏的女儿为妻,有莘氏很高兴,并以伊尹为媵臣(陪嫁)。这样,伊尹就来到了商汤的身边。

这个美丽的故事,看上去很动听,因为历史上很多神话英雄都是无父而生的。但是,我们需要注意,夏末商初的社会已不是母权制时代,中国历史从帝喾的儿子契开始就已经过渡到父系社会了。中间经过禅让时代,到大禹传位给儿子启建立夏朝开始,已经是明显的父子家天下的制度了。我们说,让神话英雄历经磨难、艰辛与考验,最后得以存活并有大功于世,昭示其身世的不凡,是可以理解的。但要取代历史的真实,恐怕还有一定的距离。

有莘氏的采桑女只是得到弃子伊尹这个人。这里要问,伊尹的母亲是否也是有莘氏的女子?这个美丽的故事并未明确交代。从伊尹被献给有莘氏国君,国君并不知其详情看,伊尹不像是有莘氏的子弟。因为上古时代一个国族活动的地域并不很大,本国范围内发生导致家破人亡的特大洪灾,其国君竟一无所知,只因得到伊尹才派人前往灾区查验,这恐怕是说不过去的。可见这则故事本身还无法说明伊尹就是有莘氏人。另据《左传》昭公元年记载,有莘氏曾有过一度反对商族的敌对行为。而从出土的甲骨文看,伊尹一直受到殷人隆重的祭祀。伊尹如果出自有莘氏,而有莘氏又发生过如此严重的反叛事件,他作为有莘氏贵族还能安坐在殷人的神殿之上,一直保持备受尊崇的神圣地位,这也是不可想象的。

二、伊尹是子姓部落的首领?

有鉴于以上的种种疑问,我们是否可以尝试提出一种新的意见:伊尹为殷氏支族的首领,即子姓部落的首领。

《史记·殷本纪》说:“契为子姓,其后分封,以国为姓,有殷氏、来氏、宋氏、空桐氏、稚氏、北殷氏、目夷氏。”《索隐》按:“《系本》子姓无稚氏”,北殷氏“作髦氏,又有时氏、萧氏、黎氏”。可见殷人始祖契的后裔,以国为氏者甚多,并不止殷氏一系。伊尹所自出的族氏,可能就属于殷氏内部拱卫王族的支族之一。

伊尹之伊,为族氏名;尹者,官名。前引《吕氏春秋·本味》可知,有莘氏国君得到伊尹之后,“命之曰伊尹,此伊尹生空桑之故”。由是可知伊尹并非是成为商汤辅弼大臣之后才有的称呼。那么这个“尹”字所代表的实际含义就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官名,而应是指伊族之长了。另外,从有关伊尹的各种传说中,我们还可以看到伊氏与殷人在太阳、鸟、桑林崇拜方面是一致的。这也从一个侧面揭示了伊尹为子姓殷氏的事实。

三、伊尹出身是奴隶?

伊尹为殷氏伊族之长,自有其尊贵的地位,为什么古典文献会把他描绘成一个庖人出身的媵臣呢?人们普遍认为“他是一名陪嫁奴隶”,甚至说他是服务女人的阉人。实际情况是怎样的呢?

《墨子·尚贤上》说:“汤举伊尹于庖厨之中,授之政,其谋得。”又《尚贤中》:“伊挚,有莘氏女之私臣,亲为庖人,汤得之,举以为己相,与接天下之政,治天下之民。”又《尚贤下》:“昔伊尹为莘氏女师仆,使为庖人,汤得而举之,立为三公。”墨家这些说法归结起来,即《墨子·贵义》所说:“伊尹,天下之贱人也。”

稍后的孟子并不这样认为,他说伊尹不是曲学阿世的人,而是一位先知先觉、品行高洁的处士(《孟子·万章上》)。孟子的看法直接影响到司马迁写《史记·殷本纪》,司马迁一方面说伊尹是有莘氏媵臣,另一方面又说伊尹是处士。这样伊尹的身份就有了庖人与处士两种不同的说法,一卑微,一高洁,相去天壤。

仔细分析,实际情况是,伊族因遭受洪水之灾,流离到有莘氏部落,暂作寄居之所。因为伊尹长大后才干突出,被有莘氏委以庖人实即庖正的官职,故伊尹又称为“伊小臣”。伊尹被称作小臣,在清华大学从香港购买的竹简(即“清华简”)中有体现,其职事亦为庖厨。从甲骨文、金文材料显示,“臣”或“小臣”在商代为一较高的官名,并非尽属低贱阶级,特别是在商王身边服事的小臣尤其如此,有的为商王驾车,有的被派遣执行特定任务,有的还代替商王发号施令。

伊尹既被称为小臣,则庖人当然就不是一项具体的劳作,而应是一个官职,地位十分重要。如少康在逃亡过程中,曾在有虞氏担任庖正,有虞氏国君把两个女儿嫁与少康为妻,并赐以纶邑田众,使少康所领夏族逐渐恢复元气,最终恢复夏朝的统治。

那么,有莘氏国君嫁女,何以让伊尹陪嫁作为媵臣呢?“媵”的原意是“送”,“古者嫁女,必侄娣从,谓之媵。”媵字从女,而伊尹“长而贤”,非女性,又是伊族首领,并非一个不知姓名的奴隶,应该说让他陪嫁毫无道理可言。实际上,国君嫁女是一件极为重要的事情,命大臣护送是古代的礼节内容之一。 由于伊尹才干过人,被有莘氏国君委以重任,成为管理族邦后勤物质供给的庖正。当有莘氏嫁女于汤之时,伊尹作为护送官员随行,其后又服事于汤。但后世把庖正一类职官指为贱役,把嫁女陪送官员误为媵奴,致使伊尹的真实面貌隐而不彰。春秋战国之际,社会发生急剧变化,贵族统治江河日下,平民政治洪波涌起,尚贤成为时代风尚。辩士游走列国,朝秦暮楚,一人身兼数相,云谲波诡。在弄不清历史真相的情况下,对伊尹出身微贱而高居相位的渲染,既可为辩士一步上位提供前例,也可为尚贤政治找到历史依据。于是伊尹的形象被罩上层层迷雾,以致与历史真相渐行渐远。

四、宋人为何尊伊尹?

清人梁绍壬说:“孟子始尊伊尹。”自孟子之后,一千多年间对伊尹的评价,也经历了一个由冷趋热的过程。汉魏六朝间,除《史记》《汉书》《说苑》之外,有关伊尹的记载甚少,正面的评价更少。至唐朝,关注渐多,至宋代而臻于极盛,而伊尹的积极意义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评价。

司马光在《稽古录》中说“伊尹有元圣之德”,称伊尹为元圣。今天伊尹墓的墓碑上所题的就是“元圣墓碑”。在大量的宋儒著作中,有的把伊尹与周公并称,有的将伊尹与周公、孔子、伯夷并称为“四圣”,甚至将伊尹纳入由尧、舜、禹、周公、孔、孟等所构成的道统体系中。

宋朝人还对伊尹的品格作了积极的肯定,认为伊尹有着多方面的优秀品格。一是说他“忠诚至公”。朱熹《孟子集注》说:“伊尹之志公天下以心而无一毫之私者。”《朱子全书》又云:“伊尹之所志不是志于私。”二是说他“勇于担当”。在夏政黑暗的情况下,伊尹虽地位甚卑,然对救民于水火,却有着担当的意识。柳宗元曾说:“圣人之急生人,莫若伊尹。”而程颐、朱熹等人也都非常推崇伊尹的担当意识。三是说他“明时审势”。伊尹一生有数事,皆能看出其审时度势之处。在弃夏就商、放太甲等事上表现的尤其突出,显示出极高的政治智谋。

宋儒之所以对伊尹有如此高的评价,在于伊尹与宋人的精神风貌有着契合之处。反过来可说,从宋儒对伊尹的评价,也正是在为自己的人生追求等寻找历史上、理论上的根据。因此从中我们可以寻绎出伊尹对宋代文人的影响。大体而言,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勇于担当的责任意识,二是旷达而恬淡的人生境界,三是恢弘包容的学术态度。

伊尹是商朝初年著名的丞相、政治家和思想家,除商汤外,他还辅佐了外丙、仲壬、太甲、沃丁4个商王,佐政50余年,为商朝强盛立下了汗马功劳。沃丁八年,伊尹逝世,终年100岁。沃丁以天子之礼把伊尹安葬在商汤陵寝旁,以表彰他对商朝做出的伟大贡献。

但由于历史的久远和风雨的剥蚀,伊尹的一些事迹不够彰显,甚至或有意无意地被遮蔽了起来。伫立在伊尹墓前,放眼墓园内苍劲挺拔的唐植古柏,我的思绪又飞回了3500年前那个值得文史学家深入研究的夏商之交时代。

五、伊尹曾是商国间谍?

大家都知道伊尹帮助商汤灭掉了夏朝,但可能很多人还不知道,在灭夏之前,伊尹曾在夏桀那里“工作”过,他曾经服事过夏桀。

先从一个美丽而沉重的爱情故事说起吧。

夏朝有个方国(也称部落)叫“有施氏”(有施国),在今山东省蒙阴县境内,原本臣服夏朝,年年纳贡,岁岁来朝。后来由于夏朝王室腐败,横征暴敛,天下怨声载道。在这种情况下,有施氏带头不朝不贡。夏桀为稳住自己的江山,遏制四方造反的苗头,决定以武力征服有施氏,杀鸡给猴看,纠集其他方国带领数万大军开始东征,有施氏被打败,而媾和的条件之一就是献出有施国的公主、举国最美的姑娘——妺喜(也称妺嬉)。夏桀得到妺喜后,更加荒淫无度。但值得注意的是,事情就是这么巧,这个妺喜,正是伊尹心仪的姑娘,妺喜对伊尹也是一往情深。

此时,商国已逐渐强大起来。商国首领商汤与伊尹合计,决定用苦肉计,派伊尹打入夏朝内部。伊尹很快受到夏桀的信任,并以尧、舜的仁政来劝说夏桀,希望夏桀能体谅百姓的疾苦,用心治理天下,但是夏桀听不进去。于是伊尹与妺喜配合行动,使夏朝最终被商汤所灭,结束夏朝长达近500年的统治。从这个意义上说,伊尹和妺喜都曾帮助商汤灭夏,也可以算是中国有史以来第一对男女间谍。

后来,商汤在伊尹谋划下,起兵伐桀,先攻灭了桀的党羽韦国、顾国,击败了昆吾国,然后直逼夏的重镇鸣条(今山西省安邑县西)。桀得到消息,带兵赶到鸣条。两军交战,夏军将士原来就不愿为桀卖命,乘机纷纷逃散。夏桀制止不住,只得仓皇逃入城内。商军在后紧追,桀匆忙携带妹喜和珍宝,渡江逃到南巢(今安徽省巢县)。后又被汤追上俘获,放逐在此。还有说法,在夏桀被放逐南巢时,伊尹曾劝说妹喜离开夏桀,去跟他一起生活,但被妹喜拒绝了。

关于妺喜的史料记载最早出自《国语》,上面只有很少的一段文字记载:“昔夏桀伐有施,有施人以妺喜女焉,妺喜有宠,于是乎与伊尹比而亡夏。”

到春秋战国特别是汉代以后,便渐渐有了“红颜祸水”说,并把妺喜与商代妲己、周代褒姒并列。因此,当越王勾践派范蠡把西施献给吴王夫差时,伍子胥就曾提醒夫差:“臣闻:夏亡以妺喜,殷亡以妲己,周亡以褒姒。夫美女者,亡国之物也,王不可受。”但夫差不听,纳西施,结果终被勾践所灭。

夏桀得到妺喜后,对她非常宠爱,但妺喜的内心是痛苦的。史传妺喜有三个癖好:一是笑看人们在规模大到可以划船的酒池里饮酒;二是笑听撕裂绢帛的声音;三是喜欢穿戴男人的官帽——她就是尽情地挥霍。

据《竹书纪年》记载,夏桀攻打岷山,岷山氏效法有施氏,献出两位美女,一位叫琬,一位叫琰,夏桀十分宠爱二女,虽然她们没有生育,夏桀仍然用苕玉刻上“琬”字,华玉刻上“琰”字,以示珍爱。妹喜则受到冷落,被安置在洛水一带,妹喜心生怨恨,于是与伊尹秘密来往,泄露夏朝的机密。夏桀只顾眼前的美女,忘记昔日的恋人,所以,妹喜便与伊尹里应外合,夏朝就此灭亡。

六、“伊尹就夏”是品质有问题?

伊尹就夏归商及与妹喜的关系,其品质受到了后人的一些质疑,说他去就无常,不是纯臣。但《孟子》在说到伊尹“五就汤,五就桀”时则给予了高度评价,说“居下位,不以贤事不肖者,伯夷也;五就汤,五就桀者,伊尹也;不恶污君,不辞小官者,柳下惠也。三子者不同道,其趋一也。一者何也?曰,仁也。君子亦仁而已矣,何必同?”

转换成白话文,意思是说:处在低下的地位,不以自己贤德的身份去服事无德之人,这是伯夷;五次投靠汤,五次投靠桀,这是伊尹;不厌弃污浊的国君,不辞去卑微的官职,是柳下惠。三个人的做法不同,大方向是一致的。怎么一致呢?那就是仁。君子做事只要合乎仁就行了,为什么一定要相同呢?

柳宗元更是作《伊尹五就桀赞》,盛赞伊尹“不夏、商其心,心乎生民而已”,并称伊尹“圣人之急生人,莫若伊尹,伊尹之大,莫若于五就桀”。生人就是生民,就是老百姓,伊尹考虑的是老百姓的生活。可以说,柳宗元的话是抛却了中国传统的“不事二朝”之说,立论新颖,用意深远,不同凡俗。

七、伊尹废主是为自立?

伊尹辅佐商汤灭掉了夏朝,建立商朝。汤去世后,伊尹历佐外丙(汤次子)、中壬(外丙弟)相继为王。中壬死后,立汤之嫡长孙太甲为王。太甲在位三年,因暴虐昏暗,不遵汤法,被伊尹放逐到桐宫。三年后太甲悔过自责,于是伊尹迎回复位。

伊尹因流放太甲而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敢于废弃国王的臣子,《竹书纪年》说他废主自立,犯了做臣下的规矩,为太甲所杀。这样,在追求道德完美的古代,伊尹难免招致非议。后来一些别有用心的奸臣权贵想废帝掌权,或曰辅正,或曰听政等,即援引伊尹流放太甲之例,以为借口。所以唐代罗隐《罗隐有言》说:“伊尹放太甲,立太甲则臣下有权始于是矣。”可见其负面影响之大。

关于这一点,宋朝人从多方面进行了辩白。徐铉在其《伊尹论》中说:“伊尹放太甲,论者多惑其臣节,请试论之。”他为伊尹申辩:一是探讨伊尹之本心,是欲使太甲修行反省,而不是为了自代其位。二是伊尹对太甲只是放逐,并非关押或囚禁,是为了教育他,让他悔过自责。

至于伊尹是否因自立最终被杀,宋朝人柳开的《太甲诛伊尹论》则对《竹书纪年》所载太甲杀伊尹之事进行了非常认真的考辨。认为《竹书纪年》的记载与《尚书》很不一致,否定了时人所提出的伊尹曾经自立说。柳开给出的结论是在太甲三年之放逐期间,伊尹是摄政,这是古代的一种制度,极其平常,并不是废王而自立。太甲死后,太甲的儿子沃丁即位。沃丁时,伊尹百岁而卒。司马迁在《史记》中也没有提到伊尹被杀的事情。

八、伊尹还算不算贤臣?

对伊尹放逐太甲这件事情,古人有积极的认识。司马迁在《史记》中说:“帝太甲即位三年,不明,暴虐,不遵汤法,乱德,于是伊尹放之于桐宫。三年,伊尹摄行政当国,以朝诸侯。帝太甲居桐宫三年,悔过自责,反善,于是伊尹迎帝太甲而授之政。”很明显,司马迁指出伊尹是教育太甲改恶从善的贤相。

《孟子·尽心上》说:“有伊尹之志,则可;无伊尹之志,则篡也。”从伊尹具有废立太甲的权力看,商汤死后一二十年的时间里,商王三易其人,实际执掌国政的无疑是这位“伊小臣”了。其时伊尹苦撑危局,一手维系新造商邦于不堕,功莫大焉,因而成为历史上与周公齐名的一代贤臣。

伊尹辅政期间,作了很多训诰,《史记·殷本纪》载有《女鸠女房》《汤誓》《夏社》《咸有一德》《伊训》《肆命》等。《尚书》也称伊尹有著作多种。《汉书·艺文志》载有《伊尹》51篇。说明伊尹能总结国家存亡的教训,制订出君臣之间的关系准则,这也是他的治国理论。伊尹死时,帝沃丁以天子礼葬之,并且伊尹在商代受到诸王隆重的祭祀,殷墟甲骨文中就有祭祀伊尹的卜辞,可见他的地位之高。

伊尹有二子,伊陟与伊奋,伊陟曾是商朝第九代王太戊的相国。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三请伊尹——颐和园长廊彩画故事五
《孟子》七篇解读 | 万章篇(9.7)
【清华简】伊尹非姒姓,非庖厨出身,而是子姓伊氏首领
《中医药的源与流·引子·夏代地望新解》
他是奴隶出身却两次调戏夏桀,劝妹喜为间谍辅助商汤成一代贤相
48伊尹以割烹要汤。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