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小学生必读小古文100篇(原文 拼音 注释 译文),可打印!
01
 揠(yà)苗助长

宋人有闵(mǐn)①其苗之不长而揠②之者,芒芒然③归④,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⑤而往视之,苗则槁(gǎo)⑥矣。

字词解释

①闵:同'悯',忧虑。  ②揠:拔。 ③芒芒然:疲劳的样子。 ④归:回家。 ⑤趋:急行。 ⑥槁:枯槁,枯死。

古文今译

宋国有个人担心它的禾苗长不高,就自己拔高了禾苗,(一天下来)他感到十分疲劳,回到家就对他的家人说:'今天可把我累坏了,我帮助禾苗长高了!'他儿子听说后急忙到地里去看禾苗,发现禾苗都枯萎了。

02
 守株①待兔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②触③株,折颈而死,因释④其耒(lěi)而守株,冀(jì)⑤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⑥为宋国笑。

字词解释

①株:树桩。 ②走:跑。  ③触:撞到。  ④释:放下。  ⑤冀:希望。  ⑥身:自己。

古文今译
宋国有个农民,他的田地中有一个树桩。一天,一只跑得飞快的兔子撞在了树桩上,扭断脖子而死。从此,那个农民舍弃了他的农具,天天等在树桩旁,希望能再得到一只兔子。兔子始终没有再得到,然而他却成为宋国人的笑柄。
03
 刻舟求剑

楚人有涉①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jù)②契(qì)③其舟,曰:“是吾(wú)剑之所从坠④。”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yǐ),而剑不行,求⑤剑若此,不亦惑乎?

字词解释
①涉:过,渡。 ②遽:立即。 ③契:用刀雕刻。 ④之所从坠:(剑)掉下去的地方。⑤求:寻找。
古文今译

楚国有个渡江的人,他的剑从船里掉入水中,他立即在船边上剑掉下去的位置刻了个记号,说:“这儿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船停下来后,这个楚国人从他刻记号的地方下水寻找剑。船已经前进了,但是剑不会随船前进,像这样找剑,不是很糊涂吗?  

04
 鹬(yù)蚌(bàng) 相争

蚌方①出曝(pù)②,而鹬啄其肉,蚌合而箝(qián)③其喙。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两者不肯相舍④,渔者得而并禽⑤之。

字词解释
①方:刚刚。②曝:晒(太阳)。③箝:通“钳”,把东西夹住的意思。 ④相舍:互相放弃。⑤禽:通“擒”,捕捉,抓住。
古文今译
一只河蚌刚刚从水里出来,张开壳正在晒太阳,一只鹬鸟飞来啄它的肉,河蚌马上闭拢,夹住了鹬鸟的嘴。鹬鸟说:“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那就会有死蚌肉吃了。”河蚌也对鹬鸟说:“今天不放你,明天不放你,就会有只死鹬鸟留在沙滩上。”它们互不相让,一个渔夫经过这里,就把它们俩一起捉走了。
05
 狐假(jiǎ)虎威

虎求①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②我长③(zhǎng)百兽,今子食我,是逆④天帝命也。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⑤狐也。

字词解释
①求:寻找。 ②使:派遣。  ③长:统率。④逆:违抗。   ⑤畏:害怕。
古文今译
老虎寻找各种野兽来吃,捉到一只狐狸。狐狸对老虎说:“你不敢吃我,上天派我做群兽的领袖,如果你吃掉我,就违背了上天的命令。你如果不相信我的话,我在前面走,你跟在我的后面,看看群兽见了我,有哪一个敢不逃跑的呢?”老虎信以为真,就和狐狸同行。群兽见了老虎,都纷纷逃跑,老虎不知道群兽是害怕自己才逃跑的,却以为是害怕狐狸。
06

莲花,亦①曰荷花。种于暮春,开于盛夏。其叶,大者如盘,小者如钱。茎横泥中,其名曰藕。其②实③曰莲子。藕与莲子,皆可食也。

字词解释
①亦:也。  ②其:它,这里指莲。  ③实:果实。
古文今译
莲花,也叫荷花。在晚春的时候种在水里,夏天开花。它的叶子大的如汤盘,小的如铜钱。茎埋在淤泥之中,叫作藕。它的果实称为莲子。藕和莲子都可以食用。
07
杨柳

杨柳,随处可种,临水尤宜。春初发叶,旋开黄花。及①春末,叶渐多。花中结实,细而黑。蕊(ruǐ)落,有絮(xù)绽(zhàn)出,质轻如棉,色白如②雪,随风飞舞,散于各处。

字词解释

①及:等到。②如:像。

古文今译
杨柳,可以种在任何地方,尤其适合种在水边。初春的时候发芽,不久便开出黄花。等到了春末,叶子越来越多。花中长出小果实,细细的、黑黑的。等到花蕊凋落,便长出柳絮,质地轻盈犹如棉花,颜色洁白如同白雪,随风飞舞,飘散到各处。
08

菊花盛开,清香四溢。其瓣如丝,如爪。其色或①黄、或白、或赭(zhě)②、或红。种类繁多。性耐寒,严霜既降,百花零落,惟③菊独盛。

字词解释

①或:有的。②赭:红褐色。③惟:惟有。


古文今译
菊花盛开的时候,香气四处飘溢。它的花瓣呈丝状或是爪状。它的颜色有黄、 白、赭、 红等,种类很多。它天生不怕寒冷,严霜来临的时候,其他的花都凋零了,只有菊花开得最为茂盛。
09

冬日严寒,木叶尽①脱,阴云四布,弥漫天空,飞鸦千百成群,未暮②归林。夜半,北风起,大雪飞。清晨,登楼远望,山林屋宇,一白无际,顿为银世界,真奇观也。

字词解释

①尽:全。 ②未暮:天还没黑。

古文今译
冬日非常寒冷,山上的树叶全都落了。天上布满了乌云,阴沉沉地笼罩着天空,天上飞着成百上千的乌鸦,还没有天黑就回到栖息的树林。半夜的时候,刮起了北风,大雪纷纷扬扬地下了起来。第二天早晨起来后,登上楼台向远处眺望,远处的树林和房屋,白茫茫的一片,就仿佛银装素裹的世界,真是好看极了! 
10
岁寒三友

儿侍(shì)父,立庭前。见梅树著(zhuó)花,松、竹并茂,儿问曰:“霜雪之时,他树多①枯落,何以②三者独否?”父曰:“其性皆耐寒,与他树不同。古人称岁寒三友,即松、竹、梅也。”

字词解释

①多:大多。②何以:为什么。

古文今译
儿子和父亲站在庭院前。看见梅树开出朵朵小花,松树和竹子十分苍翠,儿子问父亲:“冬天霜雪冰封的时候,别的树大多凋零了,为什么这三种树却不是这样呢?”父亲说:“它们都十分耐寒,和其他的树不一样。古人常说的岁寒三友,就是指的松树、竹子和梅花。”
11
猫捕鱼

缸中有金鱼,一猫伏①缸上,欲②捕食之,失足坠水中,急跃起,全身皆③湿。

字词解释

①伏:趴在。 ②欲:想要。 ③皆:全。

古文今译
鱼缸里有一条金鱼,一只猫趴在缸边,准备把它(金鱼)吃掉,(猫)不小心掉到了水里,急忙跳了出来,(可是)全身的毛都已经湿透了。
12
猫斗

黄白二猫,斗于①屋上,呼呼而鸣,耸毛竖尾,四目对射,两不相下。久之,白猫稍退缩,黄猫奋起逐之,白猫走②入室,不敢复③出。

字词解释

①于:在。②走:跑。③复:再。

古文今译
有黄白两只猫在屋顶上打架,两只猫都发出呼呼的叫喊,全身的毛都竖起来了,尾巴直立,四只眼睛相对怒视,两猫对打不相上下。过了很长时间,白猫稍微有些退缩,黄猫奋起直追,白猫打不过躲进了屋里,不敢再出来。
13
得过且过

五台山有鸟,名曰①寒号虫,四足,肉翅,不能飞。其粪即“五灵脂”。当盛暑时,毛羽文采绚烂,乃自鸣曰:“凤凰不如我!”比至②深冬严寒,毛羽脱落,若雏(chú),遂③自鸣曰:“得④过且⑤过。”

字词解释

①曰:叫作。②比至:等到。③遂:于是,就。④得:能够。⑤且:姑且。

古文今译
五台山上有一种鸟,名叫寒号虫,它有四只脚,翅膀肉很多,不会飞,它的粪便是“五灵脂”。当夏天时,它的羽毛的花纹色彩绚烂,就自己说道:“凤凰不如我!”等到了冬末严寒的时候,它的羽毛脱落了,像刚出壳的幼雏,就自己说:“只要能够过得去,就这样过下去。
14
枭(xiāo)逢①鸠(jiū)

枭逢鸠,鸠曰:“子将②安之?”枭曰:“我将东徙(xǐ)③。”鸠曰:“何故④?”枭曰:“乡人皆恶(wù)⑤我鸣,以故东徙。”鸠曰:“子能更(gēng)⑥鸣,可矣;不能更鸣,东徙犹(yóu)⑦恶子之声。”

字词解释

①逢:遇到。 ②将:准备。  ③徙:搬迁。④故:原因。⑤恶:厌恶。 ⑥更:改变。⑦犹:仍旧。

古文今译
一天,猫头鹰遇见了斑鸠,斑鸠问它:“你将要到哪儿去?”猫头鹰说:“我将要向东迁移。”斑鸠问:“是什么原因呢?”猫头鹰说:“村里人都讨厌我的叫声,所以我要向东迁移。”斑鸠说:“如果你能改变叫声,就可以了;你要是不改变叫声,那么即使你向东迁移,那里的人照样会讨厌你的叫声。”    
15
二犬情深

咸溪县童镛(yōng)家,畜二犬,一白一花,共出一母。性狡狯(jiǎokuài)①,解人意。日则嬉戏,夜则守门。后白者倏(shū)②目盲,不能进牢③自食。主人以草藉(jiè)④檐外卧之。花者衔饭吐而饲之。夜则卧其侧,几⑤二年余。及⑥白者死,埋之山麓(lù)。花犬乃朝夕往,至葬处则默哀,若拜泣状,良久乃反⑦。

字词解释

①狡狯:狡猾,此指聪敏可爱。 ②倏:突然。 ③牢:笼子。 ④藉:垫,铺。 ⑤几:将近。 ⑥及:等到。 ⑦反:通“返”,返回。

古文今译
咸溪县童镛的家里,养着两只狗,一只是白狗一只是花狗,是同一只母狗所生。它们生性聪灵,理解人的心意。白天就嬉戏,晚上便看守大门。后来,白狗突然眼睛瞎了,不能进入栏圈自己吃东西。主人用草铺在房檐外让它睡在那里。花狗便衔了食物吐出来喂给白狗吃,夜里就睡在它的身旁,将近两年多。等到白狗死了以后,主人就把它埋在山脚下。花狗于是每天早晚都前往,在埋葬白狗的地方默默伤心,像悼念的样子,很久才返回。 
16
夸父逐日

夸父与日逐走①,入日②;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③,道渴而死。弃④其杖,化为邓林。

字词解释

①逐走:竞跑,赛跑。②入日:追赶到太阳落下的地方。③未至:没有赶到。④弃:遗弃。

古文今译
夸父与太阳赛跑,追赶到太阳落下的地方。他口渴,想要喝水,把黄河、渭河都喝干了,黄河,渭河的水不够,他又去北方的大湖里喝水。可夸父还没有走到,就在半路因口渴而死。而他遗弃的手杖化作了桃林。
17
刑天舞干戚(qī)

刑天与帝争神。帝断其首,葬(zàng)①于常羊之野。乃以乳为目,以脐(qí)为口,操②干戚而舞。

字词解释

①葬:埋。②操:手持,拿着。

古文今译
刑天与天帝(黄帝)争夺神位宝座。二者相斗,天帝砍断刑天的头,并把它的头葬于常羊山。于是,刑天用乳头当作眼睛,肚脐当作嘴巴,一手拿着盾牌,一手举着大斧,向天挥舞不止。
18
共工触①山

昔者共工与颛顼(zhuān xū)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②绝③。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覆东南,故水潦(liáo)④尘埃归焉。

字词解释

①触:碰,撞。 ②维:绳子。 ③绝:断。④潦:形容水大。

古文今译
从前,共工与颛顼争夺部落天帝之位,(共工在大战中惨败)他一怒之下用头撞击不周山,(结果)支撑着天的柱子折断了,拴系着大地的绳索也断了。(所以)天向西北方向倾斜,所以日月、星辰都向西北方向移动了;大地的东南角塌陷了,(所以)江河积水泥沙都朝东南角流去了。
19
精卫填海

又北二百里,曰发鸠(jiū)之山,其上多柘(zhè)木。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①,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詨(xiào)②。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nì)③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yīn)④于东海。

字词解释

①文首:头上有花纹。②詨:呼唤。③溺:淹没。④堙:填塞。

古文今译
再向北走二百里,有座山叫发鸠山,山上长了很多柘树。树林里有一种鸟,它的形状像乌鸦,头上有花纹,白色的嘴,红色的脚,名叫“精卫”。它的叫声像在呼唤自己的名字。传说这种鸟是炎帝小女儿的化身,名叫女娃。有一次,女娃去东海游玩,溺水身亡,再也没有回来,她死后化为精卫鸟。精卫经常叼着西山上的树枝和石块,用来填塞东海。
20
盘古开天地

天地混沌如①鸡子②,盘古生其中。万八千岁③,天地开辟,阳清为天,阴浊为地。盘古在其中,一日九变,神于④天,圣于地。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盘古日长一丈,如此万八千岁。天数极高,地数极深,盘古极长。

字词解释

①如:像。 ②鸡子:鸡蛋。③岁:年。④于:比。

古文今译
很久很久以前,天和地还没有分开,宇宙混沌一片,像个鸡蛋一样,盘古就生在这当中。过了一万八千年,天地分开了,轻而清的阳气上升为天,重而浊的阴气下沉为地。盘古在天地中间,一天中有多次变化,比天、地都要神圣。天每日升高一丈,地每日增厚一丈,盘古也每日长大一丈,这样又过了一万八千年。天升得非常高,地沉得非常深,盘古长得非常高大。
21
女娲造人

俗说天地开辟,未有人民,女娲抟黄土做人。剧务①,力不暇②供,乃引③绳于泥中,举以为人。

字词解释

①剧务:工作繁忙。 ②暇:空闲。 ③引:拉。

古文今译
据民间传说,天地形成后,大地上还没有人类,女娲用手抟了黄土创造了人类。她工作太忙了,以至于一个人的力量远远赶不上自然对人类的需要,于是便拉来一条藤蔓伸入泥浆内,然后举起藤蔓一挥洒,溅落的泥点变成了一个个活生生的人。
22
后羿(yì)射日

逮(dài)①至尧之时,十日并出,焦禾稼,杀草木,而民无所食。猰貐(yà yǔ)、凿齿、九婴、大风、封豨(xī)、修蛇,皆为民害。尧乃使②后羿诛凿齿于畴(chóu)华之野,杀九婴于凶水之上,缴③大风于青丘之泽,上射九日而下杀猰貐,斩修蛇于洞庭,擒封豨于桑林。万民皆喜,置④尧以为天子。

字词解释

①逮:等到。 ②使:派。③缴:系着丝绳的箭,这里意谓用箭射。 ④置:推举。

古文今译
到了尧的时代,有十个太阳一起出现在空中,晒焦了庄稼,晒死了草木,因而人们没有东西吃。还有猰貐、凿齿、九婴、大风、封豨、修蛇等怪兽出现,都是危害民众的灾害。于是尧就派后羿为民除害,后羿在畴华的野外杀死了凿齿,在凶水上打死了九婴,在青丘这一水泽地区射杀了大风,后羿还从天上射下九个太阳,并在地面猎杀了猰貐,在洞庭湖斩杀了修蛇,在桑林捕获了封豨。众百姓都非常高兴,把尧推举为天子。
23
女娲补天

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①覆,地不周②载,火爁(làn)焱(yàn)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猛兽食颛(zhuān)民,鸷(zhì)鸟攫(jué)③老弱。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áo)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④冀(jì)州,积芦灰以止淫水⑤。苍天补,四极正;淫水涸⑥,冀州平;狡虫死,颛民生。

字词解释

①兼:全部。 ②周:遍,全。③攫:抓。④济:救济。⑤淫水:泛滥的河水。⑥涸:干枯。

古文今译
远古的时候,四根天柱倾折,大地塌陷,天不能把大地全都覆盖,地不能把万物完全承载,火到处蔓延而不熄灭,洪水泛滥而不消退,猛兽吞食善良的百姓,凶猛的禽鸟用爪抓取老人和孩子。于是女娲熔炼五色石以补青天,斩断巨龟的脚来把擎天的四根柱子支立起来,杀黑龙来拯救翼州,累积芦苇的灰烬以抵御洪水。苍天得以修补,四柱得以直立;洪水干枯,翼州太平;凶猛的鸟兽死去,善良的百姓生存下来。
24
大禹治水

尧舜时,九河不治,洪水泛滥。尧用鲧(gǔn)治水,鲧用壅(yōng)①堵之法,九年而无功。后舜用禹治水,禹开九州,通九道,陂(bēi)②九泽,度(duó)③九山。疏通河道,因势利导,十三年终克水患。一成一败,其治不同也。

字词解释

①壅:堵塞。 ②陂:筑坝蓄水。③度:勘测。

古文今译
在尧舜统治的时候,天下许多河流都治理不好,导致洪水泛滥成灾。尧让鲧来治理洪水,鲧用堵的方法治理洪水,多年来一点起色都没有。后来,舜让大禹治水,大禹采取疏导的办法,带领百姓疏通多条大河,筑起堤坝,修建了许多蓄水池,勘测了多座大山,花了十三年的时间,终于治伏了水患。大禹的成功和鲧的失败,就在于治水的方法不同。
25
孔融让梨

融四岁,与诸兄共①食梨,融辄(zhé)引②小者。大人问其故③,答曰:“我小儿,法当取小者。”

字词解释

①共:一起。②引:拿。 ③故:原因。

古文今译
孔融四岁时,和哥哥们一起吃梨,孔融拿了一个最小的。人们问他为什么这样做,孔融说:“我年纪小,应该吃小的梨。
26
两小儿辩日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①。一儿曰:“我以日始②出时去③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④,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⑤也。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⑥乎?”

字词解释

①故:原因。②始:刚开始。③去:离。④汤:热水。⑤决:判断。⑥知:通 “智”,聪明、智慧。

古文今译
孔子到东方游学,遇见两个小孩争辩,前去问原因。一个小孩说:“我认为日出时太阳距离人近,而正午的时候太阳距离人远。”另一个小孩子则认为日出时太阳距离人远,而正午的时候距离人近。一个小孩说:“日出时太阳像一个车盖,正午时像一个圆口器皿,这不是远的东西显得小而近的东西显得大的道理吗?”另一个小孩子说:“日出时十分凉爽,正午时像把手伸进沸水里一样热,这不是近的东西热而远的东西凉的道理吗?”孔子没有办法判断。两个小孩笑着说:“谁说你的见识广呢?” 
27
曹冲称象

(冲)少聪察岐嶷(yí),生五六岁,智①意所及,有若②成人之智。时孙权尝③致巨象,太祖欲知其斤重,访④之群下,咸⑤莫能出其理⑥。冲曰:“置⑦象大船之上,而刻其水痕所至,称物以载之,则校(jiào)⑧可知矣。”太祖大悦,即施行焉。

字词解释

①智:智慧。②若:比得上。  ③尝:曾经。  ④访:询问。⑤咸:都。⑥理:办法。  ⑦置:安放。 ⑧校:计算。 

古文今译
曹冲)年少聪明善于观察,到五六岁的时候,知识和判断能力所达到的程度,可以比得上成人。孙权曾经送来一头巨象,曹操想要知道这象的重量,询问他的下属,大家都没法想出称象的办法。曹冲说:“把象赶到大船上,在水面所达到的地方做上记号,再让船装载其他东西,称一下这些东西,那么计算一下就能知道结果了。”曹操听了很高兴,马上照这个办法做了。 
28
杨氏之子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①聪惠。孔君平诣②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③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④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⑤孔雀是夫子家禽。”

字词解释

①甚:很。②诣:拜见。③设:摆设。④示:给……看。⑤未闻:没有听说过。

古文今译
在梁国,有一户姓杨的人家,家里有一个九岁的儿子,非常聪明。有一天,孔君平来拜见他的父亲,恰巧他父亲不在家,孔君平就把这个孩子叫了出来。孩子给孔君平端来了水果,水果中有杨梅。孔君平指着杨梅给孩子看说:“这是你家的水果。”孩子马上回答:“我可没听说过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
29
破瓮(wèng)①救友子

光生七岁,凛(lǐn)然②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指③。自是④手不释(shì)⑤书,至不知饥渴寒暑。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diē)没水中,众皆弃去⑥,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bèng)⑦,儿得活。 

字词解释

①瓮:一种口小腹大的容器。 ②凛然:严肃庄重的样子。③大指:大意,主要意思。④自是:从此。⑤释:放下。⑥弃去:舍去,离开。⑦迸:涌出。

古文今译
司马光七岁时,已经像成年一样,听人讲《左氏春秋》特别喜欢,了解其大意后回来以后讲给家人听。从那以后,对于《左氏春秋》爱不释手,以至忘记饥渴和寒暑。一群小孩子在庭院里面玩,一个小孩站在大缸上面,失足跌落缸中被水淹没,其他的小孩子都跑掉了,司马光拿石头砸开了缸,水涌出,小孩子得以活命。
30
读书

飞禽走兽,饥知食,渴能饮,又能营①巢穴为休息之所。其异者,能为人言。惟②不知读书,故终不如人。人不读书,则与禽(qín)兽何异③?

字词解释

①营:建造。 ②惟:只是。③异:不同。

古文今译
飞鸟走兽这类动物,饿了知道去吃,渴了就会去喝,还能自己建造巢穴作为自己休息的场所。其中奇特的,还能按照人的指示去行动。只是因为不知道读书 ,所以一直比不上人。人如果不读书,那么和禽类兽类有什么分别?
篇幅有限,以上仅展示部分
👇完整版下载方式👇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古代文学|小学生必读经典小古文100篇(11-20)
【躬耕田园】惊蛰农事与文化传承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读读写写注音及解释
七年级语文上册字词复习练习题
近十年最常见的100个别字
继续涨知识!那些容易认错的生僻字词[比心...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