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深圳先行先试破解噪声防控难题
userphoto

2023.05.29 河南

关注
制定政策标准构建配套制度体系 探索“远程喊停”模式迅速固定证据
深圳先行先试破解噪声防控难题2022年全市工业噪声同比减少24%,施工噪声同比减少22.5%
图为深圳市坪山区“远程喊停”系统操控界面。 李崖供图
◆本报见习记者 江虹霖 通讯员 李菁
新《噪声法》已施行近一年,记者近日采访多位生态环境一线执法人员得知,在噪声污染防治的具体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难点。例如,新法已施行,但地方政策还未更新或发布,部分地方的执法工作缺乏明晰有力的指导。
《“十四五”噪声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中,多处要求落实地方责任。例如,各地应结合噪声污染防治管理实际需求,明确有关部门的噪声污染防治监督管理职责;各地按管理需要组织建立噪声污染防治协调联动机制,加强协同配合、上下联动、信息共享;结合当地实际,推动制定本行政区域噪声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或实施方案,明确任务目标,细化措施要求。
一部法律颁布不易,落实到位更可贵。地方的政策和举措,在其中扮演着关键角色。针对当前噪声污染防治工作中的问题,地方有哪些行动和探索?
近日,记者采访了广东省深圳市生态环境局的相关负责人和执法人员,让我们听听深圳的答案。
地方政策如何衔接新《噪声法》?
构建“1+N”制度体系,紧锣密鼓制定政策标准
反应快、跟进快、配套全,这是记者采访中对深圳的印象。
“在噪声污染防治方面,我们着力打造'1+N’的制度体系。”深圳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地方噪声污染防治条例是基础。”据了解,《深圳经济特区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条例(2020年修订)》是深圳噪声污染防治的地方制度基石。去年,新《噪声法》施行后,《深圳经济特区噪声污染防治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的立法工作迅速启动。记者注意到,《条例》目前已征集完两轮意见。
新《噪声法》施行当天,《深圳市噪声污染防治行动方案(2022—2024年)》发布,提出了三年工作目标,并从治理体系、各类噪声防控、规划源头预防、信息化管理、部门联动、宣传教育和科技支撑等10个方面提出措施任务。
在标准制定方面,除了现有的交通、施工地方标准,深圳市还在组织编制工业噪声、建筑施工噪声在线和智能防控、固定设施设备和客货物流集中区社会生活噪声防治、道路交通噪声污染评估等方面的地方标准。
噪声污染防治归哪个部门管?
不可能推给单一部门,各部门联勤联动齐抓共管
“噪声防控的管理链条牵涉多部门,没办法完全割裂,大家都要出点力。”深圳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新《噪声法》第八条指出,地方人民政府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对本行政区域噪声污染防治实施统一监督管理。“统筹”这个词在深圳市生态环境局体现得尤为明显。
记者注意到,《深圳经济特区噪声污染防治条例(征求意见稿)》对各部门职责进行了具体划分。同时指出,市、区人民政府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对本行政区域内噪声的污染防治实施统一监督管理,督促、协调其他依法行使噪声污染防治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和机构开展噪声监督管理。其他依法行使噪声污染防治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和机构应当定期向同级生态环境主管部门通报本部门噪声监督管理情况。
“以群众投诉较多的广场舞噪声为例,法律规定非营业性社会生活噪声由公安部门负责监督管理,但公安部门能做到的是末端执法,如何才能从源头防控?”深圳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在三年行动方案实施后,深圳市文体旅游局推动广场舞协会发布了《市民开展广场舞等自发性健身娱乐活动的指引》,通过推广无线耳机和定向音响等方式,引导市民自觉规范娱乐健身行为;深圳市生态环境局牵头制定了广场舞扰民问题治理的专项工作方案。此外,街道和社区也探索建立管理机制。以坪山街道为例,对广场舞队伍进行统计登记备案,让舞队也拥有自己的“身份证”;通过统一规划场地、合理安排活动时间、统一配置能监控音量的音响设备等举措,进一步规范辖区广场舞健身活动;制定了广场舞积分制奖惩管理及星级队伍评定办法……
“生态环境部门履行统一监管职责,各行业主管部门在本行业、本领域充分发挥监管优势,形成齐抓共管的噪声污染防治格局,这是我们的工作思路。”深圳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说。
施工噪声取证难怎么办?
探索“远程喊停”模式,电子数据可直接作为证据
“远程喊停”是坪山区首创的工地噪声监管模式。噪声执法能不能像交通抓拍摄像头那样,拍到了就可给予相应处罚?这是“远程喊停”模式的灵感来源。
2020年,坪山区初期选定10个投诉量大的重点工地开展监管试点,分别建设一套多参数一体化监测设备和一套远程智能监控平台,安排专人以“监控中心监控平台+手机APP平台”方式进行全天候24小时实时监控。
2021年,“远程喊停”模式正式推广应用,可第一时间识别超时施工违法行为,线上第一时间警告、责令停工,监控平台第一时间采集视频证据,第一时间将违法施工信息推送至一线执法人员,根据视频证据第一时间立案查处。
“难点不在于技术研发,而在于进行法治创新。”深圳市生态环境局坪山管理局执法监督科负责人李崖说。生态环境执法人员普遍反映的一个问题是,执法人员通过便携式噪声监测设备发现工地确有噪声超标排放情况,还需要请第三方检测机构进行监测,出具报告后才能作为证据进行行政处罚。往往这个过程中,工地就停工了,导致证据无法固定。
“2020年,我们主要研究推进的工作是远程监控视频能不能作为证据直接运用。”坪山管理局依据相关法律法规中关于非现场监管证据的要求,对证据链进行反复推演,并向司法等部门多次请示报告,最终让“远程监控视频可直接作为证据”这一想法成为现实。
“远程喊停”模式应用以来,坪山区重点工地信访投诉量同比下降41%,非工作时段执法人员现场协调信访问题节约人力约90%,夜间超时施工“喊停+控停”率逾90%。由于电子数据可作为证据直接运用行政处罚,超时施工案件办理时间由过去3个月提速至目前1个月左右。
“目前,'远程喊停’模式主要针对的是超时施工,因为在深圳市超时施工是产生施工噪声投诉的主要原因,而且针对超时施工,'远程喊停’模式的操作性更强。只要有工地在深圳市规定的禁止施工时段内开工,就可以迅速发现并容易作出判定。”李崖表示。
李崖介绍,坪山区正在探索将“远程喊停”模式从1.0版升级为2.0版和3.0版。2.0版针对施工工地噪声超标监管,目前,技术层面已经完成,进入法治论证的过程;3.0版针对扬尘管控。“我们希望通过'超时施工+噪声超标+扬尘污染’的方式全面管好施工工地。”李崖说。
为什么行动快、效果好?
坚持人民至上,敢于先行先试
坪山区“远程喊停”模式的背后,可以看出深圳市下大气力防治噪声污染的动因。
“深圳市人口密度、道路网密度、轨道交通网密度均居全国前列,各类项目建设全面铺开,噪声暴露人口基数较大。”相关执法人员表示,2019年—2022年,深圳市噪声信访投诉平均每年10万宗以上,其中,非营业性社会生活警情占比最大,由2019年的47%上升至2022年的64.7%。建筑施工噪声投诉中有90%以上涉及夜间超时施工。“这是城市高速发展过程中,我们不得不面对和解决的矛盾。”
“就坪山区而言,我们只有12名在编执法人员,要监管约3000家企业和200多个工地。去年我们的环境投诉量有2600多件。”如李崖所言,这种情况单纯依靠人工处理噪声污染防治工作已不现实。因此,深圳市根据地域信访特点,向科技借力。
深圳市的诸多行动完全是形势所迫吗?事实并非如此。“体民情、察民意、解民忧是我们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我们有一个重点工作群,领导们都在群里,每天都有工作人员把当日信访诉求发群里,领导们每条都会看。我们每周整理重点案件,并有针对性采取措施。比如,发现哪个工地投诉量大,就会找到行业主管部门一起约谈解决。”李崖说。
在深圳市配套政策、标准指引下,深圳市各区甚至各街道都会勇于提出自己的“方法论”。“不观望、不犹豫”是他们的工作作风。
深圳市生态环境局的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深圳市工业噪声同比减少24%,施工噪声同比减少22.5%,交通噪声同比减少11.6%,营业性社会生活噪声同比减少25.2%。
“目前,这些措施主要针对既有问题的解决,我们还有一些适度超前的设想和行动。”相关负责人透露,深圳市正在编制宁静城市建设规划,将着力实现噪声污染源头防控,构建长效机制。此外,深圳市开发了国内领先的基于城市信息模型(CIM)的噪声地图应用系统,将实现三维实景空间可视化展示、查询、分析和典型场景智能应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PPT丨新《噪声法》对环境执法的要求
济源生态环境“执法大讲堂”解读新《噪声污染防治法》
建筑工程施工噪声污染防治对策研究
《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职责分工梳理
南昌六部门联合发布通告:设置中、高考期间“静音”期及噪声特别严管期
输变电工程环境监理实施方案浅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