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老上海人冬天用火熜,你用过还记得吗?

老上海人冬天用火熜,你用过还记得吗?




    我记得小时候冬天,西北风嗖嗖呼啸,上海城里面(
与“城外”对应,为 原先邑庙、蓬莱城区)木板房四面透风,屋里与室外气温差不多,屋里的人冷得颤抖。那时候不似现在屋里都有空调,屋里暖融融。那时腊月天,天冷了,全靠身上衣裳多穿些,头上戴罗松帽、颈脖围上一条围巾,上下身棉袄棉裤,贴身穿着棉毛衫棉毛裤,毛衣毛背心,脚上穿棉袜棉鞋,一副全身武装样子。即便是这样,身上还是很冷。特别是屋里有婴儿怕冷,取暖有什么办法呢?

   那时候,只有靠“三大宝”御寒取暖。这“三大宝”就是热水袋、汤婆子、火熜。热水袋嘛,现在还看得到、买得到,大人小孩都明白的;汤婆子嘛,去年,网络上刚刚介绍过,上海市场上还有卖,大家也并不陌生;剩下来“火熜”,可能有人会知道,也可能年龄小的网友,不一定搞得明白,这是什么东西呢?那么,就听我讲给你听。



铜手炉







铜脚炉



    这“火熜”(cōng),是铜铸制的。上海人(乃至浙东)叫“火熜(cōng)”,有称“脚炉”、“手炉”,“铜脚炉”、“铜手炉”。脚炉、手炉,只是大小差别,外观没多大差别;下半部是炉身,上半部是炉盖,再加一只手提环。炉身里装大半炉
砻糠草木灰,铜盖上雕有花纹图案的小孔洞。用时,主要用一小块一小块烧红无烟杠炭,放在砻糠 草木灰上面,再盖紧盖子,火烫的热气从盖子小洞孔里冒出来,用来焐手焐脚。

    焐手的“铜手炉”,人坐时,一般放在双脚的脚膝上,两只手焐在炉盖上;假使在写字桌上写字,手炉就放在台桌的手旁,一只手写字、一只手焐盖子。假使人站立时,可以手抱铜手炉,两只手轮流焐炉盖取暖。

    焐脚的“铜脚炉”,人坐时,一般踩踏在脚下,鞋踏在脚炉盖上,一面手上干针线活。条件好的人家,脚下面踏一脚炉,手上抱一手炉,眼睛望门外,耳听收音机,不亦乐乎。

   “铜脚炉”,还有个功能
,就是家里有怀抱的婴儿,那时候上海有买“草蒲”,圆柱型“草蒲”中间有两根横档,上面一根婴儿坐在上面,下面一根是婴儿的踏脚板,“铜脚炉”放在最下面,靠近踏脚板。俗言“寒从脚下起”,婴儿脚下面暖和了,全身也就暖融融了。

   “火熜”你用过还记得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长物志》:“取暖避寒”的手炉
一点红炉属君手
小时候的冬天
暖宝宝的火热青春。
冬日取暖与手炉
家有汤婆子(作者:赵基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