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考前每日练 | 冰山雪海辫状河,堆积成碛是为何(2022届290)

2022届广东韶关高三一模综合测试

山岳冰川常发育在中、低纬度的高山地带。冻结在冰川体内的各种碎屑物随着冰川体在重力作用下沿冰川谷缓慢地向下移动。在宽阔的冰川谷地,冰川体消融的前端常形成由众多碎屑物堆积形成的冰碛垄及发育出辫状水系。下图是山岳冰川地貌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2、在任一条冰碛垄的形成过程中,冰川体消融的前端

A.向海拔低处推进

B.向海拔高处后退

C.位置稳定

D.反复进退

13、与河流三角洲相比,冰碛垄堆积物

A.颗粒较小

B.粗细混杂

C.大小均匀

D.碎屑表面光滑

14、冰川消融区的前端常发育出辫状水系的原因有

①冰川消融量较小

②冰川消融具有季节性

③冰川谷比较宽阔

④冰川谷地势比较陡峭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题思路

本题以冰川为背景材料,以在任一条冰碛垄的形成过程中冰川体前端的状态、冰碛垄堆积物的状态、冰川消融区的前端常发育出辫状水系的原因为切入点,考查了外力作用(地表形态)、冰川地貌等相关知识及获取与解读信息、调动及运用知识的能力等。

答案及解析

12、在任一条冰碛垄的形成过程中,冰川体消融的前端

左右滑动查看解析及答案

答案:C

解析:

冰川的侵蚀和堆积作用显著改变地表形态,形成特殊的冰川地貌。在古冰盖(主要是在第四纪大冰期)覆盖过的地区,如欧洲和北美洲,这种冰川地貌可以占据广大范围。此外,在山岳冰川地区,冰川地貌也有各自的特征。其中,冰蚀地貌主要有冰斗、槽谷(U形谷)、刃脊、角峰等,冰碛(冰川堆积。碛,音同“弃”)地貌主要有冰碛丘陵、侧碛堤、终碛堤等。

继续滑动查看】

冰川槽谷两侧陡立的山坡,岩石经风化作用(主要是物理风化)及重力崩塌,碎屑物集中在冰川的边缘。在冰川边缘地区,锉磨作用较弱,且有类似冰碛(冰川遗留的各种堆积物)的堆积(如侧碛堤,分布在冰川两侧的垄状或长堤状冰碛物,通常比冰面高,多由石块和冰雪混合物)。

【继续滑动查看】

其中,流到雪线以下山谷的冰流,叫做冰舌。冰川末端所处位置,海拔较低(气温高),再加上冰退(气候变暖)等原因,冰川消融,山谷地带大量冰碛(物)堆积,形成冰碛垄(堤)。换言之,终碛堤是冰舌末端较长时间停留在同一位置(冰川体消融的前端位置稳定),逐渐形成的半环形冰碛堤(垄)。故C项正确。

【继续滑动查看】

注意,冰川通常处于运动状态,其中在有利气候条件下,雪线下降,补给增加,冰川会溢出冰斗,进入山谷,乃至延伸到雪线以下(但是,相反则会退缩)。这就是说冰川体会向向海拔低处推进,也会向向海拔高处后退(或有反复进退过程)。但是,这些运动态势,对于形成冰碛垄没有帮助,反而会破坏或者影响生成冰碛垄(联想小时候玩沙子,你如果将沙子堆放到不同地方,则少有成堆,只有你一门心思将沙子运至一处,稳定“输送”,才有可能出现沙堆)。故A、B、D三项错误。

13、与河流三角洲相比,冰碛垄堆积物

左右滑动查看解析及答案

答案:B

解析:

常见的沉积物中,(风化)残积物是岩石风化后残留在原地的碎屑物质,而坡积物则是在物理风化后,沿斜坡向下运移(重力作用),滚落在坡脚和坡麓(粗具倾斜层理)的堆积物。这类似于冰川的侵蚀及搬运形成的冰碛物——冰川的力量巨大,当冰川厚达100米时,冰床上每平方米承受约90吨的压力。冰川滑动时,不仅能够碾碎岩石,甚至可将冰床底部的巨大岩块“连根拔起”。运动的冰川可将大小混杂的砾石“带走”,搬运到数百乃至数千米远的地方。

【继续滑动查看】

因此,冰碛(物)多是粗细不等、棱角分明的碎块(有的角砾表面具有磨光面或冰擦痕),分选性(即冲积物的粗细均匀程度。大小碎屑混杂者,分选性差。风和流水作用——由于能量减小,颗粒大的先沉积,颗粒小的后沉积——冲积物分选性好,而冰川和风化的沉积物分选性差)和磨圆性(又称“磨圆度”。岩石或碎屑物在搬运过程中经冲刷、滚动、撞击,棱角被磨圆的程度。一般而言,搬运距离越长或经反复搬运,磨圆度越高,而风化或重力崩塌、冰川作用形成的碎屑,磨圆度较差)差。故B项正确,A、C、D三项错误。

 14、冰川消融区的前端常发育出辫状水系的原因有

左右滑动查看解析及答案

答案:C

解析:

辫状水系,即辫状河(或称“辫流”),是指发育在三角洲、冲(洪)积扇、山前倾斜平原上,由许多河汊构成的水流交错、形似发辫的水系(主要特征为分汊型河床)。其中,辫状河常发源于陡坡或是山地,因其地面容易出现粗颗粒沉积物,有利于形成辫状河。洪水期时,河流水量大且含沙量大,在河道低缓宽阔(或出山口)处,泥沙堆积形成沙洲、心滩。但是,当河流流量减少时(枯水期),沉积物(浅滩)出露,影响水流流动,多河道、多次分汊和汇聚构成辫状。此外,在冰川末端,因冰川融水(水流不稳定,含沙量大,且水量较小)的山区也有此类河流。

【继续滑动查看】

因此,冰川消融区的前端常发育出辫状水系的原因有冰川消融存在季节性和冰川谷(山谷)比较宽阔(河流上游流量大,流速较快,携带冰碛物较多,而在低缓地带沉积),随着枯水期的到来,沉积物出露,河道分汊。如此反复,沙洲(心滩)及河道不断分裂合并,形成辫状水系。其中,冰川消融是长期的,却也的确存在季节性(夏季气温高,消融量较大)。故②、③二项正确,①、④二项错误——注意,不少平台将该题答案写作“A”,应该存在一定的疑义。“冰川消融区的前端”,即冰舌(前端)所处海拔较低,气温高,冰川消融成水而成辫流,其主要河流特征是流量小、落差小,但是与冰川消融具有季节性相比,应是次要因素,故存疑。

  课外链接  

冰山,在词(辞)典中有两个义项,一是积雪或冰冻长年不化的大山(发生在陆地上,由大气固态降水演变而成的),一是漂浮在海中的巨大冰块(大部沉于水下,露出水面部分约占总体积的七分之一至五分之一)。前者与山岳冰川(高山冰川)关系密切,主要发育于中低纬度高海拔地区,以亚洲中部山地最为发达。

后者,则是极地(附近)大陆冰川(冰盖,又称“冰原”,多分布于极地或高纬地区,现代大陆冰川几占南极洲和格陵兰岛的绝大部分)或山岳冰川末端,在重力作用下,冰川缓慢地向大陆边缘“流动”,伸入四周的大海(冰川伸向海面的部分被称为冰架)。因海水浮力和波浪冲击,冰架发生崩裂(一般需要经过10—30年),滑落海中而成,又被称为“冰筏”。

冰川地貌是由冰川侵蚀和堆积作用形成的地貌,前者有冰斗、角峰、冰川槽谷(U形谷和峡湾)、羊背石(因冰蚀作用形成的石质小丘,如羊群伏在地上,故名)等,后者有终碛垄(冰川前缘由终碛构成的弧形垄岗状地貌)、鼓丘(在冰川底部形成的流线形岗丘)等。冰川地貌主要分布于现代冰川活动地区,也见于古代(第四纪)冰川作用地区。此外,在寒冷气候下,由于冻融作用也会形成冻土地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冰川地貌那么多,为什么这31种最为典型?
你听说过这些地貌名词么?
羊背石的亲兄弟来了,它叫鼓丘!
地球岩石及其形成作用(19)
世界上最大的高山公园,集合了珠峰冰川绝美的景色
穿越秦岭山脉主峰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