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全球进入“烤炉”模式,背后原因是什么?高温会“常态化”吗?
userphoto

2022.07.01 福建

关注


高考必备:(点击蓝色字体即可查看详情)

全球进入“烤炉”模式

背后原因是什么?


6月以来

全球多国高温热浪频频来袭

西班牙、法国、意大利等西欧多国

接连遭受40℃以上的极端高温天气

部分地区刷新

有气象记录以来的同期纪录


欧洲6月热浪

最近各国到底有多热?

极端高温造成哪些影响?

各国极端高温因何导致?

极端高温“大头还在后面”?

针对这些问题

我们采访了多位气象专家

一起来了解↓

1.最近各国到底有多热?

法国

6月18日下午,法国气象局发布了西南11个省的高温红色警报。曾经举行过七国集团峰会的法国海滨城市比亚里茨当日下午气温飙升至42.9℃,创下当地2003年以来最高气温纪录。

当地时间2022年6月16日,法国西南部图卢兹,当地遭遇高温天气

在法国首都巴黎,在旅游景点的喷泉里、树荫下、街边的咖啡厅随处可见避暑降温的人们。电风扇也开始热销。

意大利

17日,意大利北部一些地区气温达到40℃;北部城市都灵、布雷西亚以及中部城市佛罗伦萨和佩鲁贾宣布进入橙色级别的高温紧急状态;19日,都灵宣布进入最高级别的红色高温紧急状态。

意大利北部地区干旱严重,意大利境内最长的河流——波河水位降至70年来最低水平,部分河段彻底断流。波河流域管理机构秘书长贝尔塞利说,一些地方已经110天没有降雨。

当地时间2022年6月15日,意大利,位于帕尔马东北部博雷托的波河河床干涸

西班牙

今年热浪来袭之早,创下西班牙1981年以来的纪录,多地日间最高气温突破40℃,就连夜间气温也罕见地保持在20℃至25℃的高位。西班牙首相桑切斯警告:“伊比利亚半岛正在成为日益干旱的地区,河流变得越来越缓。”

△当地时间6月19日,西班牙马德里,天气炎热,市民在喷泉边降温 

西班牙一个鸟类研究小组说,已在地面发现大量出现脱水和营养不良症状的雏鸟,由于这部分鸟类在建筑物中筑巢,许多还不会飞的雏鸟在躲避高温的过程中掉落地面。


美国

据《中央日报》网站23日报道,随着数周来热浪的持续,超过一亿美国人正经受高温“烤”验。美国多地已追平过去10年来,甚至近半个世纪以来的夏季最高气温。

美国高温分布图(温度单位:华氏度) 图/领略气象

16日,美国堪萨斯州的持续湿热高温已经使当地一些动物陷入热应激状态,造成至少2000头牛死亡。堪萨斯州牲畜协会一名发言人说,随着堪萨斯州西部气温和湿度的急剧上升,以及凉爽的风的消退,牛群遭受高温并出现不适反应。


中国

自6月15日以来,我国河南、山东、山西、河北等地出现较大范围持续高温天气,中央气象台连续11天发布高温预警。内蒙古、新疆、甘肃、宁夏、山东、山西、江苏等地有26个国家级气象站日最高气温突破当地6月历史极值。



2.各国极端高温原因为何?

针对我国6月中旬以来的持续高温天气,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方翀分析,华北黄淮的高温天气较历史同期相比有一定极端性。主要是因为这些地区处在高压暖脊控制之下,使得该地盛行下沉气流有利于地面增温,另一方面暖脊控制下,天气状况较好,云比较少,太阳辐射更容易到达地面,也有利于增温。暖脊相对稳定,加之冷空气总体较弱,多种因素叠加导致华北黄淮等地气温持续攀升。


那么,当前各国高温原因是否相同?对此,国家气候中心汛期值班首席袁媛表示,印度和美国的高温天气与副热带高压系统的偏强密切相关,而欧洲和我国的高温主要与中纬度高压脊的加强有关。

当地时间2022年6月18日,法国巴黎,当地迎来高温天气,动物园内美洲狮舔着冷冻的鲭鱼

3. 拉尼娜事件是否对

全球极端高温造成影响?

据世界气象组织此前通报,目前正在进行中的拉尼娜事件可能至少延续至8月,北半球可能持续至秋季和冬初。

常年拉尼娜对全球天气气候的影响
☟ 请横屏查看下图 ☟


袁媛表示,衰减缓慢的拉尼娜事件并不是导致近期全球高温的直接原因但它影响到了东亚夏季风的建立和我国雨季进程,导致南海夏季风爆发偏早,我国华南前汛期和西南雨季开始时间偏早、江南和长江中下游入梅也偏早,也为此前珠江流域发生的洪涝灾害提供了重要的气候背景。

6月22日拍摄的广东韶关市曲江区樟市镇群星村

4.极端高温会“常态化”?


今年3月,北极和南极的气温已经创下历史新高,两极的异常升温应被视为气候变化的重要预兆,随之而来的将是更多极端天气事件。


4月,异常高温热浪袭击印度和巴基斯坦,且整个南亚次大陆的炎热天气持续时间较长,给数千万人带来严重影响;5月,美国全国气温飙升,高温、干旱、暴风雨、洪水和野火等极端天气及其引发的次生灾害侵扰美国50个州中的48个,超过1亿人受到影响。

据英国广播公司报道,巴基斯坦遭遇几十年来最热夏天,一些地区白天气温已超过50℃  图/央视财经


世界气象组织发言人表示,由于气候变化,热浪来得更早。如果温室气体排放继续上升,全球变暖幅度将会更大,而目前所经历的只是“未来的预兆”。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第六次评估报告也指出,未来全球绝大部分有人口居住的地方都将出现更多、更强、更持久的极端高温。

2022年5月全球平均气温距平(单位:℃) 
对此,国家气候中心气候变化监测预估室副研究员胡婷表示:
  • 这些科学上指出的“未来的预兆”,警示我们一方面要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减缓全球升温。
  • 另一方面则是在防灾减灾上下功夫,对全球变暖大背景下多发的高温热浪等高影响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加强认识,在科学上了解其发生发展的特征并做好预测、预警与防范以及影响和风险评估工作在重点领域、重大工程和基础设施建设中做好防范和应对,减轻其导致的灾害。

3月17日至6月19日全国平均气温历年变化(1961年至2022年)

5.极端高温影响几何?

酷暑高温给民众生活工作、森林防火、农业生产和能源需求等带来极大挑战。

破纪录的气温加剧了干旱。意大利农民协会说,该国北部约一半农业区的降水量只有去年同期的一半左右,农作物受到干旱威胁,损失估计为10亿欧元。都灵所在的皮埃蒙特大区主席阿尔贝托·奇里奥说,意大利最长的河流波河今年的水量比正常年份低72%,而这条河对农业灌溉至关重要。

当地时间6月20日,意大利波河流域遭遇70年来最严重旱情,波河流域管理部门建议减少20%采水量,以确保农业灌溉用水  图/国家应急广播网

高温给人体造成影响,特别是脆弱人群。法国卫生和疾病预防部长布丽吉特·布吉尼翁18日表示,法国医院的工作量“显然已处于饱和状态”。卫生部门建议民众一天中最热时段减少外出、常饮水和避免体力劳动等。法国还设立了相关专项服务热线。

△当地时间6月18日,法国里昂,一位行人在树荫下休息 图/央视新闻客户端
高温天气让西班牙各地的消防工作面临重重挑战。近日,西班牙多地发生山林火灾。西班牙国家气象局预报显示,该国全境面临火灾高风险或极高风险。
高温天气还加剧了空气污染,法国巴黎、里尔、马赛等多个城市17日空气质量等级为“差”。一些地区17日起对机动车驾驶采取了限速措施;巴黎市政府从18日起禁止污染排放水平标签为3至5类的机动车上路。高温还导致法国用电量激增,该国开始转向从邻国进口电力。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整理

地球,变得越来越热了

波及全球的极端高温天气

为人们敲响了警钟

促使各个国家和地区
共同认识极端天气的变化规律及成因
不断提升监测预测预警能力

你觉得近年来高温天变多了吗
评论区等你哦~

以上来源 | 中国气象局气象宣传与科普中心(中国气象报社)

圣婴——厄尔尼诺

19世纪初,南美的渔民发现某些年份的圣诞节海温异常变暖,使得渔获减产,他们将这种现象用西班牙语命名为“El Niño”意为“圣婴”。


厄尔尼诺的主要特征就是太平洋赤道海域海水大范围异常升温现象。

通常认为,海水表层连续3个月比常年同期高0.5℃以上即表明进入厄尔尼诺状态。如持续6个月以上则确认为一次厄尔尼诺现象。

从1995年至今的数据统计,厄尔尼诺平均3~5年就会造访一次,一般持续12个月左右。
厄尔尼诺会使全球天气各种凌乱。

厄尔尼诺发生时候,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减弱,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整理南赤道西向暖流减弱,甚至逆转,导致太平洋东海岸海岸区海水增温,而太平洋西海岸较往年气温则有所偏低。由此导致,此区域上空的“沃克环流”发生变性,结果是,太平洋东海岸降水增多(秘鲁、智利洪涝),西海岸旱灾。

“正常年份中,在赤道太平洋区域,由于西太平洋暖池水温最高,东太平洋水温最低,因此西太平洋盛行上升气流,升到高空后向东流去,到达低温的东太平洋后转向下沉,然后在海面上以东风形式返回西太平洋。这样,便构成了一个东西向的大气环流圈,气象学上称作'沃克环流圈'。

比如美国冬季大范围的暴风雪、印度和澳大利亚降雨的减少导致严重干旱,但南美洲却因强降雨产生洪涝灾害……因为气候的反常,厄尔尼诺对农渔业造成的经济影响最为严重,可致使全世界范围内的农业减产、经济受损。


如果厄尔尼诺“走了”
拉尼娜
会来么

 拉尼娜 


原意是“小女孩”,也称为“反厄尔尼诺”,一般以西经120至170度和南北纬5度之间的赤道太平洋海区的海温距平指数来判定。当该区海温距平低于负0.5℃,则称之为进入“拉尼娜状态”;若“拉尼娜状态”持续5个月以上,则判定为一次“拉尼娜事件”。如2016年8月,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距平指数达到负0.53℃,标志着已经正式进入拉尼娜状态。 

 拉尼娜究竟是怎样形成的? 

海洋表层的运动主要受海表面风的牵制。信风的存在使得大量暖水被吹送到赤道西太平洋地区,在赤道东太平洋地区暖水被刮走,主要靠海面以下的冷水进行补充,赤道东太平洋海温比西太平洋明显偏低。当信风加强时,赤道东太平洋深层海水上翻现象更加剧烈,导致海表温度异常偏低,使得气流在赤道太平洋东部下沉,而气流在西部的上升运动更为加剧,有利于信风加强,这进一步加剧赤道东太平洋冷水发展,引发所谓的拉尼娜现象。


拉尼娜和厄尔尼诺

通常交替出现

此消彼长

(以具体报道为主)

厄尔尼诺会使
我国秋季东部降水南多北少
易使北方夏秋连旱

那如果
进入拉尼娜状态会怎样呢



 进入拉尼娜状态 

对我国而言,在拉尼娜影响下,秋季我国北方降水易偏多,秋汛明显,如1974年、1984年和2000年发生的拉尼娜事件,都造成了当年秋季黄河和淮河流域降水偏多。拉尼娜事件会导致冬季我国大部气温易偏低,如2000年的拉尼娜事件导致2000至2001年冬季东北、华北地区气温明显偏低;2007年至2008年拉尼娜事件导致2008年初南方出现大范围低温雨雪冰冻。但同样是超强厄尔尼诺转拉尼娜的1998年至1999年冬季,我国大部地区气温却偏高明显。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整理

一小段动画

跟你细说“拉尼娜”

拉尼娜现象的出现,会使得全球的气候变化进一步的加强。据推测,这个现象还有75%的概率,一直持续到冬天。那么,这个令专家们都闻风丧胆的拉尼娜现象,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说起拉尼娜现象,就不得不提一下,另一种我们相对熟悉的厄尔尼诺现象。厄尔尼诺现象是指太平洋中部和东部的热带海域表面水温,比平时上升0.5度以上。它的到来会使得原本干旱少雨的地方,发生洪涝灾害,而多雨的地方,反而出现长时间的干旱少雨。
而与之相反的拉尼娜现象,又被称为“反厄尔尼诺现象”,则会使得气候大幅的降低。根据NOAA的分析数据,8月位于这一地区的关键区表层水温距平为-0.6摄氏度,这已经拉到了拉尼娜阈值-0.5度以下。虽然这不是唯一的评判标准,但是综合的数据,已经满足了1986-2015年的长期平均值。

不过,要说起受影响最为严重的国家,还是要数美国。就在上个月,美国西部的加利福尼亚州上演了一场激烈的“雷电围城”。在电闪雷鸣的轮番轰炸下,加州多地都发生了大面积的火灾,数千平方公里的土地都在火灾中被烧毁。

两周前,来自加拿大的冷空气溢出到大盆地,在美国加州形成了一股猛烈的焚风,而这也进一步助长了美国西部的大火。突如其来的大火,摧毁了多个村庄,也使得居民们纷纷疏散逃生。

据美国气象中心预测,美国如今的火势可能并不会马上熄灭,可能还会持续到11月份,甚至12月。美国加州的这场大火,直接开启了美国史上最为严重的山火季,被吞没的土地面积之大前所未有。

从美国宇航局获取的最新数据显示,在本月的上旬,美国西南部的气温,还监测到了45度的极端性高温,而这也是美国建国以来的最高温。

有些小伙伴们问我们:拉尼娜是个什么鬼,全球变暖不是厄尔尼诺吗?

其实,厄尔尼诺和拉尼娜都是全球变暖导致的气候异常现象。可说是全球变暖生的一对亲兄妹,它们俩性格虽然大为迥异,但都会对全球气候、经济造成巨大影响。

@全球变暖带来的海平面上升引发的潜在危机

对我国来说,拉尼娜现象的到来也并不一定意味着整个冬天都会特别冷,只是冷的概率较大罢了。前面说了,拉尼娜现象主要意味着气候和天气的反常现象增多,那么在这个冬天里,拉尼娜将会赋予极暖和极寒的天气现象出现。而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天气,是因为拉尼娜现象出现以后,西太平洋赤道及其周围地区海温偏高,更容易形成向上蒸发的热气流,那这就促成了热带和温带低压的出现,我们都知道地球上气流的运动方向都是高压区向低压区驱动,所以这容易引起高纬度地区的冷高压向着低纬度地区的低压区前进,在我国就表现为寒潮的出现了,一般是来自极地和西伯利亚以及蒙古高原上的冷高压造成的寒风一路席卷向南,带来大风降温和雨雪霜冻天气,通常还会出现极端低温。


不过拉尼娜现象也并不一定就会只吸引来寒潮降温,从东太平洋被吹拂到西太平洋的温暖海水会使得沿海一带气温偏高,而且有可能进一步向内陆推进,导致内陆地区气温偏高,而且这一带温暖的海水很容易形成热带风暴或台风,向内陆推进时外围气流携带的水汽也常会与冷空气相撞形成降水,这在我国南方地区表现尤为明显。


在上一个冬天,也就是2020~21年20度的冬天,就有几次寒潮席卷我国中东部地区,其出现的原因就与拉尼娜现象有关,实际上上次的拉尼娜出现于年2020的9~10月份,直到今年的5月份才结束,如今拉尼娜现象又出现了,因此又有人称今年是个双峰拉尼娜年,这也意味着气候反常已趋向于频繁,极寒和极暖的现象增多,冷热交替变化大的气候对人们的生活和自然生物的生存都是不利的。


人类在一个多世纪以来大量使用石化燃料,砍伐森林破坏植被以及种种其他行为产生的温室气体致使地球温度上升,形成全球变暖。

全球变暖带来种种恶果,包括全球降水量重新分配、冰川和冻土消融、海平面上升等,从自然灾害到生物链断裂,涉及人类生存的各个方面。综合自中国气象局 央视新闻 中国气象报社 中国气象科普等
夏天到了

21年207月底8月初,欧洲东南部及地中海沿岸遭遇了严重的“热浪”袭击,多地出现45℃以上的极端高温。在强风和高温的作用下,希腊、意大利、西班牙、土耳其纷纷遭受火灾。土耳其数万民众紧急撤离,许多人被滞留在临时安置点。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助长此次地中海沿岸地区火灾形势的气压带或风带是(     

A.东南信风带B.赤道低气压带

C.副热带高气压带D.极地东风带

2.下列场所适宜作为火灾临时安置点的是(     

①商场、超市②学校、体育场 ③居民家中 ④空旷广场

A.①②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1.C  2.C

【解析】

1.由所学知识可知,欧洲东南部及地中海沿岸地区为地中海气候,7—8月地中海沿岸地区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影响,气流下沉,天气炎热干燥,助长火灾的发生,C正确。地中海沿岸位于30ºN-40ºN大陆西岸,不会受到南半球低纬度地区的东南信风、赤道地区的赤道低气压、极地地区的极地东风带影响,ABD错误。故选C。

2.疏散到临时安置点的人员较多,临时安置点需要选择在公共设施较齐全、空地面积较大、易燃物较少的开阔地带,学校、体育场和空旷广场等比较合适, ②④正确;商场、超市的空地面积较小,且所经营商品主要是居民生活用品,设成临时安置点会影响人们购买生活必需品,①错误;居民家中空间比较小,能够安置的灾民数量有限,③错误。故选C。

【点睛】

地中海气候又称副热带夏干气候,由西风带与副热带高气压带交替控制形成,是亚热带、温带的一种气候类型。在地中海地区,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地中海水温相比陆地低从而形成高压,加大了副热带高气压带的影响势力,冬季地中海的水温又相对较高,形成低压,吸引西风,使西风的势力大大加强。

2022年3月,地球南北两极同时经历了异常的高温,南极洲的部分地区比多年平均温度高出约40℃,北极地区的温度比多年平均温度高出约30℃。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南北极高温天气出现的直接原因是(     

A.臭氧空洞扩大B.大量热量和水汽向极地输送

C.周围海域大量海冰融化D.大规模洋流异常

4.南北极极端高温天气产生的影响是(     

A.赤道与极地之间气压梯度增大B.极地地面辐射减小

C.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吸收增强D.极地生物多样性增加

【答案】3.B 4.C

【解析】

3.全球尺度看海气通过相互作用,可以把热量和水汽进行大规模传递。风和洋流把大量水汽和热量送到极地地区,直接导致南北极增温。周围海域海冰融化吸热,大规模洋流异常可能使大气增温,也可能降温,臭氧空洞导致大气吸收太阳辐射中紫外线减少,但太阳辐射中能量主要集中在可见光,不是紫外线。故选B。

4.南北极高温天气。使赤道与极地之间温差变小,气压梯度减小;极地冰川融化。冰川反射作用减小,地面吸收太阳辐射增强,极地地面辐射增强,大气吸收地面辐射也会增强;极地生物适应极地气候,极端高温生物有可能出现不适应状况。故选C。

【点睛】

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热岛效应、温室效应、水循环。

全球气候变暖产生的影响:海平面上升、极端天气增多、大气、地面对地面辐射的吸收增强。

洞庭湖区位于长江中游荆江南岸,东、南、西三面环山,北部为江汉平原,该湖区极端天气事件多发。左图表示1961-2013年洞庭湖区24个自动气象站夏季高温热浪(指连续多天35度以上的高温天气)频次分布,右图表示1961-2013年洞庭湖区夏季平均高温热浪频次历年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图中讯息显示,1961-2013年洞庭湖区夏季平均高温热浪天气(     

A.呈逐年上升趋势B.频次自东南向西北递减

C.每年均会出现D.部分地区一年出现2次

6.1961-2013年,岳阳站夏季平均高温热浪频次最可能是(     

A.0.6B.0.7       C.1.0       D.1.1

7.洞庭湖极端高温天气事件频发,推测主要的影响因素有(     

①人类活动②水陆分布③植被覆盖率④地形地势

A.①②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5.D 6.B 7.A

【解析】

5.根据图示信息可知,1961-2013年洞庭湖区夏季平均高温热浪天气呈波动变化趋势,A错误;频次大致呈现由北向南递增的趋势,B错误;部分年份的高温热浪频次接近0,说明该年没有出现高温热浪天气,C错误;部分年份的高温热浪频次超过2,说明一年出现2次或以上高温热浪天气,D正确。所以选D。

6.根据“大于大值,小于小值”的判读原则,岳阳的高温频次可能为:0.6<高温频次<0.8或1<高温频次<1.2,且不等于0.6、0.8、1、1.2,AC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岳阳毗邻洞庭湖,湖水受热升温慢,夏季受湖泊对气温的调节影响,高温天气出现应较少,岳阳的高温频次为:0.6<高温频次<0.8,所以应为0.7,B正确,D错误。所以选B。

7.洞庭湖地区人口密度较大,人类活动产生的废热较多,导致极端高温天气频发,①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洞庭湖地区河网密布,水陆相间分布,导致水陆热力性质差异显著,陆地高温天气频发,②正确;洞庭湖地区以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植被覆盖率较高,不利于高温天气的出现,③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洞庭湖地区以平原地形为主,南部以环洞庭湖山地为主,有利于与北方地区热量交换,不利于高温天气的出现,④错误。所以选A。

【点睛】

等值线地图中,通常情况满足相邻两条等值线相差一个等值距或者相等的特点。但特殊的封闭区域要注意的是,如果封闭线上的值等于小的,封闭区域内的值会更小;如果封闭线上的值等于大值,则封闭区域内的值会更大。

城市高温人口脆弱性是自然和人文过程耦合作用的结果,受高温热浪天气和城市热岛效应的双重影响,城市人口暴露于高温环境之下,致使居民身体健康面临突出风险,但由于城市内部不同地区人口对高温影响的敏感性和适应能力不同,进而形成了人口脆弱性的空间分异。西安市近年极端高温天气频现,城市电力供给常面临超负荷压力,给人民健康与城市发展带来严重影响。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易于受高温影响的敏感性群体是(     

①老年人②矿工③建筑工人④低收入人群⑤学生

A.①②③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③④⑤

9.下列城市功能区分别为城市高温脆弱性热点区和冷点区的是(     

A.中心商务区高密度住宅区B.低级住宅区文化旅游区

C.高级住宅区工业聚集区D.城乡结合区周边农村地区

10.结合城市建成环境特征,为降低高温暴露度,下列措施可行的是(     

①大力发展城市垂直绿化②建设大量公共纳凉场所③贯彻执行高温避暑措施④开放部分校园体育场馆

A.①③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8.B 9.B 10.C

【解析】

8.城市高温人口脆弱性是城市人口暴露于高温环境之下,致使居民身体健康面临突出风险。老年人身体脆弱,抗高温能力较弱,①正确;矿工在井下作业,不受地表高温热浪天气影响,有通风系统,②错误;建筑工人直接暴露于高温天气下,易受高温天气影响,③正确;低收入人群居住环境拥挤,条件较差,抗高温能力差,④正确;学生并不经常直接暴露于高温环境,教育环境较好,抵御高温环境能力较强,⑤错误。所以选B。

9.低级住宅区多以高层建筑为主,建筑密集,人口众多,为高温脆弱性热点区,文化旅游区一般位于城市郊区,人口、建筑以及产业活动都较少,为高温脆弱性冷点区,B项正确;中心商务区和高密度住宅区,人口多,散热差,热岛效应强,为高温脆弱性热点区,A项错误;高级住宅区一般位于城市郊区,环境优美,为高温脆弱性冷点区,工业聚集区一般热岛效应较强,为高温脆弱性热点区,C项错误;城乡结合区和周边农村地区都远离城市,热岛效应弱,高温环境少,为高温脆弱性冷点区,D项错误。所以选B。

10.结合城市建成环境特征,尽量减少对城市建成环境的改变,大力发展城市垂直绿化需要改变城市建成环境,且实施所需时间相对较长,不利于实施,①错误;城市内部土地集约,不宜建设大量公共纳凉场所,②错误;贯彻执行高温避暑措施和开放部分校园体育场馆,结合城市建成环境,实施度高,③④正确。所以选C。

【点睛】

人口脆弱性的生理因素是指人们的不同生理特征影响他们的受损伤程度。由于其身体机能的不成熟、老化或缺陷,人群中的儿童、老 人、病人、残疾人更易受到伤害。高温给城市人口健康带来的脆弱性后果愈发严重,如何量化高温影响下城市人口脆弱性程度,识别脆弱的人口分布地域并揭示其空间异质性。这一问题的解答可为高温灾害风险的针对性防控、有限资源的空间优化配置、高温人口脆弱性的精准治理提供决策依据。

21年206-7月,加拿大西南部和美国西北部出现极端高温天气。这是因为大气中的高压循环形成了一个巨大的“热穹”,下沉的空气像盖子一样,把地表附近的空气压缩,困住大量的热量使其无法逸出。下图示意“热穹”对大气环流的影响。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热穹”的形成过程中(     

A.副热带高压南移加强B.西风带来的暖气流受阻,堆积增温

C.副极地低压南移增温D.极地东风南下,气流受阻堆积增温

12.图中“热穹”温压场的垂直剖面是(     

A.①B.②       C.③       D.④

13.受“热穹”控制的区域可能出现(     

A.强风B.地表径流增多       C.农业增产       D.能耗增加

【答案】11.B 12.A 13.D

【解析】

11.根据图中信息,太平洋上空的暖气流在西风的吹拂下到达北美洲西海岸,受阻堆积下沉增温,形成了一个巨大的“热穹”,不是极地东风南下,气流受阻堆积增温形成的,B正确,D错误;题目中的“热穹”形成于21年206-7月,副热带高压南移的时间为北半球的冬季,A错误;副极地低压南移的时间为北半球冬季,C错误。所以选B。

12.由材料可知,“热穹”内部气流下沉,形成高压,等压面向上凸,热空气不易扩散,气温高,等温面向上凸,A正确,BCD错误。所以选A。

13.在“热穹”的控制下,天气炎热干燥,空调等制冷设备能耗增加,D正确;区域气压高,以下沉气流为主,风力小,A错误;降水减少,地表径流减少,B错误;高温导致干旱,使农业减产,C错误。所以选D。

【点睛】

7月份,气压带风带位置偏北,1月份,气压带风带位置偏南。

受“热穹顶”的影响,21年206月底,一向冬不冷、夏不热的美国西北部与加拿大西南部不约而同地遭遇了极端高温天气,部分地区出现49℃的历史最高温。下图示意“热穹顶”形成原理和北半球“热穹顶”影响范围。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从形成看,与“热穹顶”最相似的是(     

A.印度低压B.夏威夷高压

C.阿留申低压D.蒙古—西伯利亚高压

15.受“热穹顶”影响的区域易形成极端高温的是因为(     

①冷空气受排斥②气流下沉增温

③气流受热抬升④太阳高度大

A.①②B.①③       C.②③       D.②④

【答案】14.B 15.A

【解析】

14.由图可知,热穹顶受周边气流上升不断堆积,中部气流受动力作用下沉,与高压中心相似,A、C错误;蒙古西伯利亚高压是热力原因形成的,D错误;夏威夷高压是副热带高压带的一部分,动力原因形成,与热穹顶相似,B正确。故选B。

15.从热穹顶的形态看,周围热空气上升堆积,高纬度的冷空气受到排斥;气流下沉,受焚风效应影响不断增温,①②正确;热穹顶中心区,气流下沉,③错误;21年206月的太阳高度与往年一致,④错误,综合起来,A正确,B、C、D错误,故选A。

【点睛】

高压中心气流下沉,焚风效应增温明显;另外,这种天气系统带来晴朗天气,进一步助推气温的升高。

16.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海上丝绸之路战略背景下的港口合作正如火如荼地展开。图1为近年来我国在印度洋沿岸取得经营权的部分港口及取得时间示意图。图2为瓜达尔港的气候直方图。

材料二图3为斯里兰卡岛的等高线地形图。图中努沃勒埃利耶的红茶品质优良;汉班托塔港将打造成集装箱中转港,届时努沃勒埃利耶的红茶可通过此港输出。图4为吉布提港的示意简图,21世纪初,为了远洋航行和打击索马里海盗,该港逐渐成为万国军港。

(1)图1中保克海峡1、7月份的洋流流向不同,试分析其原因。

(2)分析瓜达尔港6月份经常出现极端高温天气的原因。

(3)从地理位置角度分析吉布提港与汉班托塔港的功能及其形成原因。

【答案】(1)1月吹东北季风,洋流自东北向西南流;7月吹西南季风,洋流自西南向东北流。

(2)6月降水少,大气削弱作用弱;地处低纬度,6月太阳高度大,白昼时间长;沙漠地貌,植被覆盖率低,升温快

(3)吉布提港:军港;临近曼德海峡、亚丁湾,扼守世界重要航线之咽喉,军事战略价值高。汉班托塔港:贸易港(中转港);位于印度洋航线的中部节点,是客货流重要的中转站。

【解析】

本题以近年来我国在印度洋沿岸取得经营权的部分港口及取得时间示意图、瓜达尔港的气候直方图、斯里兰卡岛的等高线地形图等为材料,设置三道小题,涉及保克海峡1、7月份的洋流流向不同原因、瓜达尔港6月份经常出现极端高温天气的原因、吉布提港与汉班托塔港的功能及其形成原因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

(1)读近年来我国在印度洋沿岸取得经营权的部分港口及取得时间示意图,分析可知,保克海峡位于北印度洋,属于季风气候区,1月份,盛行东北季风,海水受盛行风影响,形成自东北至西南流向的洋流;7月盛行西南季风,海水受盛行风影响,形成自西南至东北流向的洋流。

(2)从近年来我国在印度洋沿岸取得经营权的部分港口及取得时间示意图上找到瓜达尔港的位置,发现瓜达尔港地处低纬度,6月太阳高度大,获得的太阳辐射多,该地位于北半球,6月份白昼时间长,日照时间长,获得的太阳辐射较多;从从瓜达尔港的气温降水柱状图中可以看出在6月该地雨季没有到来,降水少,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而且该地为沙漠地貌植被覆盖率低,吸热快,升温快。

(3)读图1可知,吉布提港扼守于红海,连接地中海和印度洋。吉布提港背靠非洲,北面隔着红海是中东,东北方向对着欧洲。吉布提港临近曼德海峡、亚丁湾,扼守世界重要航线之咽喉,军事战略价值高。汉班托塔港位于斯里兰卡岛,斯里兰卡是南亚岛国,位于印度东南面,处在亚欧国际主航线旁边,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战略节点,地理位置十分优越。斯里兰卡南部汉班托塔市离世界最繁忙的国际主航线仅10km,位于航线的中部节点,是客货流重要的中转站。

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极端天气气候事件不仅对人类社会和基础设施造成严重破坏,同时还给生态系统和野生物种带来巨大威胁。近年来,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在全球范围内频繁发生,频率均明显增加。2018年夏季,气候出现显著异常,北半球多地遭受极端天气的侵袭。下图为2018年7月北半球极端天气气候事件与环流异常分布示意图。

(1)根据上图,指出东南亚地区可能出现的极端天气现象。

(2)说明东南亚地区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成因。

(3)说明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出现高温热浪天气的原因。

【答案】(1)强降水;风暴潮。

(2)7月,西南气流异常强盛,将印度洋的水汽不断输送至东南亚地区,产生强降水;7月气旋性环流异常显著,强盛的对流活动也从热带西太平洋逐渐向西扩展,东南亚地区大气对流运动旺盛,引发海面的异常升降形成风暴潮。

(3)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大多被异常的高压系统占据,持续受下沉气流控制;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位置明显偏北,对中高纬度地区影响增强;高压出现显著异常,北半球大范围高压系统附近盛行强盛的下沉气流,大部分地区持续出现高温热浪天气。

【解析】

本题以2018年夏季极端天气事件为切入点,涉及气压带、风带及常见天气系统知识,重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体现了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能力的核心素养。

(1)读图可知,东南亚地区出现异常气旋性环流,东部有台风活动。低压中心和台风附近多降水,因此东南亚地区可能出现的极端天气现象为强风、暴雨和风暴潮天气。

(2)东南亚地区以热带季风气候为主,夏季盛行西南季风。读图可知:7月西南气流异常强盛,将印度洋水汽源源不断地输送到东南亚地区,产生强降水;7月,东南亚地区出现异常气旋性环流,东部有台风活动,受其影响,强盛的对流活动也从热带西太平洋逐渐向西扩展,引发海面的异常升降形成风暴潮。

(3)读图可知,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大范围受副热带高压控制,高空控制区盛行下沉气流,难以形成降水,因而导致7月高温干燥。图中“H”代表高压中心,由图中“H”的位置可推知,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位置明显偏北,因而异常的高压系统对中高纬度地区影响增强。故北半球中高纬度大部分地区持续出现高温热浪天气。

18.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热穹顶”是一种反常的地理现象,它是由于天空热高压系统停滞不动,高压气流像锅盖一样笼罩在某个区域的上方,在其控制下气流循环往复运动,产生大量热量而形成。21年207月,受“热穹顶”影响,美国多个地区进入极端高温天气。下图为美国“热穹顶”形成示意图。

(1)结合图文资料,分析“热穹顶”造成极端高温的原因。

(2)举例说明“热穹顶”可能引发的次生灾害(至少列出两种)。

【答案】(1)夏季陆地快速升温,产生了大量热空气:受热高压控制,气流下沉增温;热空气在高压中心四周上升,形成热空气封闭环流,冷空气难以进入。

(2)森林/草原火灾:干早(缺水)。

【解析】

本题以美国“热穹顶”形成示意图为载体,主要涉及热穹顶”造成极端高温的原因及可能引发的次生灾害,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

(1)根据材料,天空热高压系统停滞不动,高压气流像锅盖一样笼罩在某个区域的上方,在其控制下气流循环往复运动,产生大量热量而形成,且发生在夏季。“热穹顶”盛行下沉气流,夏季陆地快速升温,产生了大量热空气;“热穹顶”受热高压控制,气流下沉增温;热空气在高压中心四周上升,形成热空气封闭环流,冷空气难以进入。

(2)“热穹顶”可能引发的次生灾害,主要由高温引发的,高温导致蒸发旺盛,有可能出现旱灾,干旱又可能引发森林火灾。

1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海上丝绸之路战略背景下的港口合作正如火如荼地展开。我国于2013年取得瓜达尔港的经营权。

材料二:青藏高原继续隆起,不斷影响南亚气候的变化。研究表明大陆架M海域的沉积物主要来自喜马拉雅山脉和德干高原地区。该海域陆源碎屑物质输入深受南亚季风强度变化的影响,研究发现,南亚季风强度增大,M海域沉积物中来自德干高原沉积物碎屑占比上升。

材料三:南亚、西亚略图,瓜达尔港气候直方图

(1)瓜达尔港6月份经常出现极端高温天气,试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原因。

(2)判断图中保克海峡处1、7月份洋流流向并分析原因。

(3)随着青藏高原的隆起,推测M海域来自喜马拉雅山脉的碎屑占比并分析原因。

【答案】(1)6月降水少,晴天多,大气削弱太阳辐射的作用弱;纬度偏低,6月正午太阳高度角大;夏半年,白昼时间长;多沙漠,植被覆盖率低,吸热升温快。

(2)1月盛行东北季风,洋流自东北流向西南;7月盛行西南季风,洋流自西南流向东北。

(3)占比:减少。原因:青藏高原不断隆起,喜马拉山脉海拔升高,冰雪覆盖面积扩大,岩石风化剥蚀速率降低,入海碎屑物质占比减少。

【解析】

本大题以海上丝绸之路为背景材料,涉及洋流流向及成因、影响气温的因素、港口的功能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及综合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等地理核心素养。

(1)读图1可知,瓜达尔港位于北回归线附近,地处低纬度,6月太阳高度大;该地位于北半球,6月份白昼时间长;读图2分析可知,6月降水少,大气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位于北回归线附近,终年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形成炎热干燥的热带沙漠气候,沙漠地貌,植被覆盖率低,升温快,因而瓜达尔港6月份经常出现极端高温天气。

(2)读图可知,保克海峡位于北印度洋海域,受季风影响,不同的季节,洋流流向不同;1月吹东北季风,洋流自东北向西南流;7月吹西南季风,洋流自西南向东北流。

(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随着青藏高原不断隆起,喜马拉山脉的海拔高度不断升高;由材料信息“该海域陆源碎屑物质输入深受南亚季风强度变化的影响”可知,随着海拔高度的不断越高,东南季风对其影响的强度减小;海拔越高,气温越低,冰雪覆盖面积不断扩大;使岩石被风化剥蚀速率降低;结合“大陆架M海域的沉积物主要来自喜马拉雅山脉和德干高原地区”可知,来自喜马拉雅山脉和德干高原地区的陆源碎屑物质减少,导致M海域入海碎屑物质占比将会减少。

20.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21年206-7月,加拿大和美国西部部分地区连日受到高温热浪的侵袭,多地气温超过50℃,最热地区高达到81℃,打破历史最高温纪录。此次极端高温天气,主要是由一种名为热穹顶(原理如下左图)的天气现象导致的。下面左图示意热穹顶现象形成过程,下右图示意热穹顶现象对冷空气的影响。

(1)结合热穹顶现象形成的原理和该现象出现的地区,推测易发生热穹顶现象地区的气候特征。

(2)分析加拿大和美国部分地区此次高温天气“高烧不退”的原因。

(3)说明热穹顶现象对当地影响。

【答案】(1)夏季高温干燥,风力较弱。

(2)夏季,太阳高度角大,白昼时间长,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热穹顶产生的下沉气流阻挡地面蒸发的热空气向外扩散,并将热空气重新压回地面,导致地面温度持续升高;冷空气少且势力较弱,热穹顶外围存在向四周辐散的气流,阻挡了冷空气的流入。

(3)高温干燥,威胁农作物和植被的生长;威胁人体健康和生命安全;能源消耗量增大;火灾发生的概率升高。

【解析】

本题以热穹顶现象为材料,设置三道小题,涉及热力环流和气象灾害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图片材料信息提取能力、地理事物分析能力,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以及人地协调观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1)根据图示信息,受热穹顶的影响,以下沉气流为主,导致天气晴朗,降水较少;高空的高气压会把上升的热空气压回到地面,这就使得地面的热空气温度升高,升高后还会继续上升,再被上方的高气压压回来,温度继续上升,这样的一个死循环,导致温度越来越高。所以出现热穹顶现象的地区的气候特征是高温少雨(干燥),风力较弱。

(2)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此次高温天气出现的时间是在6、7月份,太阳高度角大,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根据图示信息,受热穹顶的影响,以下沉气流为主,导致天气晴朗,降水较少,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两者共同作用,导致地面的温度很高,靠近地面的空气会被加热,导致地面热空气的体积增大(热胀冷缩),热空气密度减小,热空气就会在热穹顶内部上升,但由于上方也是高气压,它会把上升的热空气压回到地面,这就使得地面的热空气温度升高,升高后还会继续上升,再被上方的高气压压回来,温度继续上升,这样的一个死循环,导致温度越来越高;6、7月份为北半球的夏季,冷空气势力较弱,该地受冷空气影响较小,降温作用较弱,根据图示信息可知。热穹顶的外部存在向四周辐散的气流,阻挡了冷空气对穹顶内部的影响,使得气温偏高。

(3)根据上题分析可知,热穹顶的出现会导致该区域气温偏高,会导致居民用于制冷的能源消耗量较大,增加能源消耗;能源消耗量增加以及高温的共同作用,会导致输电线路负荷增加,会危害输电等基础设施的安全;高温会危害人类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高温会导致火灾发生的频次增加;高温威胁农作物和植被的生长;高温会导致柏油马路融化;火灾发生的概率升高等。

21.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在全球变暖的环境下,极端天气、气候现象频发,极端高温事件也显著增多,全球大陆超过一半地区的暖夜、暖日数量增多。中国近百年来平均气温明显增加,增幅高于同期全球升温幅度平均值,中国内蒙古自治区位于全球气候变化敏感带附近。甲图示意内蒙古自治区1961~2018年夏季平均最高气温分布,乙图示意内蒙古自治区1961~2018年夏季极端高温发生频次。

(1)从气候、河流及农业方面,说明内蒙古自治区地理位置的过渡性。

(2)分析图示时期内蒙古自治区夏季平均最高气温出现在西部地区的主要原因。

(3)指出图示时期内蒙古自治区夏季极端高温发生频次的分布特征。

【答案】(1)是温带大陆性气候向温带季风气候的过渡带;是内流区(或内流河)和外流区(或外流河)的过渡带;是牧业区和农耕区的过渡带。

(2)以荒漠裸地为主,地表升温快;深居内陆,受海洋影响小;阴雨天少,太阳辐射强等。

(3)全省均会发生;总体上东多西少;地区差异大;与平均最高气温分布相反等。

【解析】

本题以内蒙古的夏季平均温度和极端高温频次为背景材料,主要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并结合材料解答问题的能力。

(1)读图,内蒙古位于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过渡地带,因此从气候上看是温带大陆性气候与温带季风气候的过渡带;我国内外流区的界线和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界线大致吻合,因此从河流方面,是内流区(或内流河)和外流区(外流河)的过渡带;内蒙古还是我国400毫米等降水量线经过地区,因此降水量的差异导致两侧形成了特点鲜明的农耕区与牧业区,农耕区以种植业为主,牧业区以畜牧业为主。

(2)本题中影响温度的因素包括:海陆位置、天气状况、植被。内蒙古西部以温带荒漠带为主,植被稀少,白天地表升温快;内蒙古西部位于我国内陆地区,受海洋影响小;内蒙古西部位于非季风区,难以受到东南季风影响,降水较少,晴天多,太阳辐射强,因此夏季平均温度较其他地方高。

(3)从全省夏季极端高温发生频次图发现,全省都发生了夏季极端高温天气,但是总体上呈现东多西少的频次,所以地区差异比较大,且内蒙古夏季最高温分布是西高东低,与夏季极端高温发生频次相反。

2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自21年20入夏至6月末,落基山脉以东的美国西南部(研究区)出现极端高温天气,在导致降水异常的同时,还造成当地异常干旱,水资源紧张。研究发现,该区域此次极端高温的出现与高压系统“大气阻塞”并在当地上空形成“Ω形穹顶”(左图)相关,且6月该区域有较长时间受强大高压脊控制。右图为6月15日异常干旱区域分布示意图。

(1)指出该研究区正常年份降水量骤增的月份,并分析原因。

(2)根据材料,分析自21年20入夏至6月末该研究区极端高温的形成过程。

(3)推测持续极端高温天气对大气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

【答案】(1)月份:7月。原因:由于落基山脉阻挡,来自太平洋的湿润气流难以抵达,该区域的降水大部分来自墨西哥的湿润气团;7月该区域与墨西哥湾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显著,水平气压梯度力较大,墨西哥的湿润气团北移至该区域,并带来大量降水。

(2)在高压系统控制下,天气晴朗(降水较少),地面吸收更多的太阳辐射,进而导致升温;空气下沉、压缩且升温,形成“Ω形穹顶”,使地面吸收的热量无法释放(或散失);在“形穹顶”内温度升高的热空气再上升,被阻挡,再被压缩升温……如此过程循环往复,使地表热量不断积累,当地温度持续升高(出现极端高温);“Ω形穹顶”阻隔了内部高温气体与外界冷空气的交换,极端高温难以得到缓解。

(3)干扰正常的三圈环流,引起全球极端天气频发;导致过度使用空调、冰箱,可能破坏臭氧层(患皮肤癌等疾病的概率增加);(制冷系统,野火)提高大气层温度(或加剧温室效应),导致控制极地冷空气的急流减弱,(极地环流减弱,南北气流交换更活跃,)“Q形穹顶”出现概率增加;植被覆盖率大幅度降低,沙尘暴频发,大气质量低;(由于动植物大量死亡,极端高温)背风坡(增温减湿)山火频发,释放大量有毒气体至大气层(通过大气环流扩散至全球)等。

【解析】

本题以美国西南部21年20入夏至6月末出现的极端高温天气为情境,考查降水、气温变化以及气象灾害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图片材料信息提取能力、地理事物分析能力,同时渗透了对学生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以及人地协调观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考查。

(1)由材料信息可知,该研究区位于落基山脉以东,由于高大的落基山脉的阻挡,来自太平洋的西风暖湿气流的难以深入,所以该区域的降水大部分来自墨西哥的湿润气流的影响;正常年份,7月该区域气温最高,与墨西哥湾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显著,水平气压梯度力较大,推进了墨西哥的湿润气流北移至该区域,并形成大量降水。所以该区域正常年份降水量骤增的月份是7月份。

(2)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此次高温天气出现的时间是在入夏至6月末,此时,太阳高度角大,到达地面的大阳辐射多;同时,副热带高压系统北移控制该区,天气晴朗(降水较少),地面吸收了更多的太阳辐射,进而导致升温;根据图示信息,由于高压控制之下,空气下沉、压缩且升温,形成“Ω形穹顶”,受Ω形热穹顶的影响,地面吸收的热量无法释放;两者共同作用,导致地面的温度很高,靠近地面的空气会被加热,导致地面热空气的体积增大(热胀冷缩),热空气密度减小,热空气就会在热穹顶内部上升,但由于上方也是高气压,它会把上升的热空气压回到地面,这就使得地面的热空气温度升高,升高后还会继续上升,再被上方的高气压压回来,温度继续上升,如此过程循环往复,导致温度越来越高;入夏至6月末为北半球的夏季,冷空气势力较弱,该地受冷空气影响较小,降温作用较弱;再加上周边高大山地的阻挡,冷空气对穹顶内部的影响较小,使得气温偏高。

(3)持续极端高温天气,会导致居民用于制冷的能源消耗量较大,增加能源消耗,会增加温室气体的排放,加剧温室效应;可能破坏臭氧层的氟氯烃类气体增加,导致紫外线辐射增强;持续极端高温天气,可能干扰正常的三圈环流,使大气系统紊乱,引起全球极端天气频发,造成洪涝、干旱等气象灾害;持续高温,加速动植物残体分解,也会使一些本来可以溶解在水中,甚至可以停留在土壤环境作为基本组成的气体如二氧化碳、甲烷等不同程度释放到大气环境,加剧了大气污染;高温会导致火灾发生的频次增加,植被覆盖率大幅度降低,沙尘暴频发,大气质量降低;持续极端高温天气有可能加速两极冰川消融,极地高压强度减弱,造成极地环流减弱。

来源:湘说地理综合自网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河南暴雨竟和北美热穹有关?拨云见日:背后“大BOSS”渐露真相
北京气温破纪录,“罪魁祸首”原来是它?
【CFIC】副热带高压和西风带的穹顶之下——载入史册的夏天
极端气候属
气象在线
全球高温,中国却过凉夏!拉尼娜或将回归,今年是冷冬还是暖冬?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