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跟踪检测】(二) 地图 2023高考一轮复习
userphoto

2022.09.20 福建

关注

课时跟踪检测(二)  地图

一、选择题

(2019·黄冈模拟)读A、B两地间道路分布图,图中数字表示道路长度(单位:km)。据此完成1~2题。

1.若从A地到B地的最短距离是先向东走,则下列指向标正确的是(  )

A    B     C     D

2.若最短距离图上距离为5 cm,则比例尺正确的是(  )

A.1400 000                B.140 000

C.1500 000         D.15 000 000

解析:1.B 2.A 第1题,若从A地到B地的最短距离是先向东走,因桥梁施工,不能通行,则最短距离是2.5+8+1.5+8 km线路,即从A沿2.5 km线路是正东方向,指向标正确的是图B,B正确。第2题,若最短距离图上距离为5 cm,表示的实际距离是20 km, 1 km等于100 000 cm,则比例尺是1400 000,A正确。

(2019·新余模拟)某校地理兴趣小组对附近地区进行考察,绘制出该区域的等高线图,读图完成3~4题。

3.图中甲处最可能是(  )

A.堰塞湖         B.断块山

C.火山口         D.鞍部

4.如果图中甲处积水成湖,则水深最大可能是(  )

A.25 m         B.50 m

C.85 m         D.155 m

解析:3.C 4.C 第3题,根据等高线数值判断,图示为山地地形,山顶甲处等高线数值表示四周高、中部低,图中甲处最可能是火山口,C对。堰塞湖是由河道堵塞形成,不会出现在山顶,A错。断块山是断层形成,图示等高线没有断层分布,B错。鞍部位于两个山顶之间,D错。故答案选C项。第4题,如果图中甲处积水成湖,根据等高线,甲周围等高线最大值是500 m,甲处海拔约400~450 m之间,高差范围是50~100 m,则水深最大可能是85 m,C对,A、B、D错。故答案选C项。

(2019·牡丹江模拟)由于光照时间长短不同,会出现明显的温度差异。读某中纬度内陆地区等值线图,回答5~6题。

5.关于甲、乙两地所在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位于北半球的阳坡         B.甲位于南半球的阴坡

C.乙位于北半球的阳坡         D.乙位于南半球的阳坡

6.丙地的地形可能是(  )

A.洼地         B.鞍部

C.三角洲         D.山峰

解析:5.C 6.A 第5题,图中等高线表示自西向东海拔逐渐降低,则气温逐渐升高,所以温度b低于a;从等高线凸向低处分析,乙位于山脊南坡,甲位于山脊北坡;图中等高线与等温线并不平行,同海拔南坡气温高于北坡气温,说明南坡是向阳坡, 因直射点不能到达中纬度地区,该地区阳坡较为单一,所以乙是北半球阳坡,C项正确。第6题,因为温度b低于a,丙地气温较a高,则说明该地海拔比周围低,是一个洼地,A项正确。

(2019·牡丹江模拟)下图为我国某区域等高线(单位:m)地形图(虚线表示拟建的公路线)。读图回答7~8题。

7.若在甲、乙两城镇之间修建一条公路,有a线和b线两个方案,b线方案与a线方案相比,主要的有利条件是(  )

A.线路较短,工程量小

B.坡度较平缓,跨越的等高线少

C.不用修大型桥梁,又少占耕地

D.连接多个居民点,社会效益大

8.图示区域的开发,有以下四种方案,较为合理的是(  )

A.山上植茶树,山下种水稻

B.山上修梯田,种荔枝,山下种蔬菜、花卉,养奶牛

C.山上营造水源林,山下种小麦

D.山上修梯田,建水库,山下发展企业化种植园

解析:7.C 8.A 第7题,从图中等高线分析,b线方案与a线方案相比,线路长度接近,穿越的等高线相同,b线从山腰经过,居民点较a线少,所以A、B、D项错误;b线跨越的河流较少,主要的有利条件是不用修大型桥梁,又少占耕地,所以C项正确。第8题,图示区域山上等高线密集,坡度较大,江南地区降水多,易发生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不适宜在山上修梯田;该地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区,不适宜种植小麦,所以B、C、D项错误。山上植茶树,经济价值高,还能保持水土,山下种水稻利于合理利用当地的水热条件,增加粮食产量,所以A项正确。

(2019·衡阳模拟)下图为某地等高线示意图,读图完成9~11题。

9.上图范围内最大高差可能为(  )

A.1 100 m         B.1 190 m

C.1 820 m         D.1 560 m

10.上图中①②两聚落之间的剖面图可能是(  )

11.上图中③④⑤⑥四地最有可能形成瀑布的是(  )

A.         B.

C.         D.

解析:9.D 10.B 11.A 第9题,由图中等高线的分布可知,图中等高距为200 m,海拔最低处为0~200 m之间;最高处在1 600~1 800 m之间,故两地高差在1 400~1 800 m之间,故最大高差可能为1 560 m,D正确,A、B、C错误。故选D。第10题,由图可知,图中两聚落之间,先有一个山谷,且海拔最低处在400~600 m之间;再经过山脊,且最高处海拔在1 000~1 200 m之间;其起点海拔为800 m,终点海拔为400~600 m之间;故四副图中B最符合,B正确,A、C、D错误。故选B。第11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瀑布应位于陡崖上;等高线向高值凸出,才可能发育成河流;图中位于陡崖处,且等值线凸向高值,A正确;④⑤⑥三处,虽位于陡崖,但没有河流发育,故不可能形成瀑布,B、C、D错误。故选A。

二、非选择题

12.(2019·渭南模拟)如图为我国某地地形图,图中道路为某次山地自行车越野赛从A到D的线路。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简述图示地区的地势特征。

(2)估算图示范围内自行车越野赛线路相对高度的数值范围。

(3)若车手保持匀速骑行,判断AB、BC、CD中骑行最省力的路段并说明理由。

(4)图中甲、乙两处为观赛台,选择能看到CD段赛况的观赛台并说明理由。

解析:第(1)题,据等高线分布特征,描述地势高低及地势起伏状况。该地东西高,中部低,地势起伏较大。注意指向标方向。第(2)题,据图中等高线,找出该线路的最高点和最低点的高度范围,然后交叉相减,可得出相对高度范围。读图可知,图中路线海拔最低处位于A处,为395~400 m之间,最高处位于D处,海拔为410~415 m,计算可知,高差为10~20 m。第(3)题,从地形起伏状况、有无障碍物等角度进行思考。从A到D为上坡,BC段线路未穿越图中等高线;且大致与等高线平行,地势起伏小,骑行较省力。第(4)题,选择观赛台应选择海拔较高、无山脊、无山峰、无障碍物遮挡视线的位置。甲处适合,因为从甲处到CD段无山峰、山脊、凸坡,视线无遮挡。

答案:(1)东西高,中部低,地势起伏较大。

(2)10~20 m。

(3)BC段。BC段线路未穿越图中等高线;且大致与等高线平行,地势起伏小,骑行较省力。

(4)甲处。因为从甲处到CD段无山峰、山脊、凸坡,视线无遮挡。

13.(2019·广安模拟)下面为某学校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调查、搜集的我国东南沿海某区域的相关材料。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下图为该区域等高线(单位:m)地形图。

材料二 下表示意该区域农村土地利用构成(%)变化。

年份

耕地

林地

草坡、草山

湖泊

其他

1977

45.2

4

8

2

40.8

2007

30.8

14

20.3

10.8

24.1

(1)图中M、N两条河流,更适合开展漂流活动的是哪一条?

(2)根据图中等高线的分布状况,描述该区域的地形地势特点。

(3)如果在沿海建港口,甲、乙两城镇更具优势的是________。简要分析其建港的有利自然条件。

(4)简要分析1977~2007年该地在土地利用结构方面进行的调整,并分析这些调整对河流水文特征产生的影响。

解析:第(1)题,适合开展漂流活动的河段应该有一定的比降,且河流两岸绿树植被覆盖率较高,景致优美,多不在居民区内,据此,N河更适合。第(2)题,区域的地形特点从地貌类型及其分布、地势起伏及倾斜状况分析。结合图示分析即可,要注意区域海岸线的南北段差异。第(3)题,如果在沿海建港口,甲、乙两城镇相比,甲位于海湾内,利于避风浪;甲水深岸陡,利于船舶停靠和航行,故甲更利于建港。第(4)题,根据表格,1977~2007年该地耕地减少,林地、草地、湖泊增多,故该地进行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施行了退耕还林、还草、还湖。由于植被、湿地的增多,水土流失减弱,对河流的调蓄功能增强,使河流径流量的季节变化减小;河流含沙量变小。

答案:(1)N河。

(2)西部以山地丘陵为主,东部多平原;地势西高东低;海岸线北段较曲折,南段较平直。

(3)甲 位于海湾内,利于避风浪;水深岸陡,利于船舶停靠和航行。

(4)调整:退耕还林、还草、还湖。 影响:河流径流量的季节变化减小;河流含沙量变小。

END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高考地理题分类汇编2:等高线地形图
【图表微专题】等高线地形图的实际应用分析
【学法指导】区域地理高频考点 第3讲 地形图!
高考地理命题密码解读微专题32:等高(深)线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
2020-2022北京初二一模地理汇编:地形图的判读
2024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新人教版) 第1部分 第1章 课时2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和计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