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高考地理 | 广东深圳六校联盟2022学年高三10月质量检测
userphoto

2022.11.05 福建

关注

深圳市6校联盟2022-2023学年

高三10月质量检测地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伊比利亚半岛位于欧洲西南部,是欧洲第二大半岛,南欧三大半岛之一。图1为伊比利亚半岛7月等温线分布图。据此完成1~2题。

1.伊比利亚半岛7月气温分布特点是

A.河流上游气温高于河流下游

B.南高北低,东部沿海高于西部沿海

C.整个半岛普遍低温,南北温差小

D.气温最高处位于半岛中部

2.科尔多瓦附近为一高温中心,其形成原因是

A.位干西风背风坡,盛行干热风

B.海拔较低,大气保温作用显著

C.昼长夜短,接受太阳辐射较多

D.地形低洼闭塞,热量不易扩散

拉萨地处雅鲁藏布江支流拉萨河河谷地带,雨季通常出现在每年的5月—9月,该时期的夜雨率高达80%。拉萨夜雨率高,与拉萨特有的地理位置、地形和山谷风密切相关。表1为拉萨7月—9月风向频率统计表。据此完成3~4题。

3.影响拉萨的山风多为

A.偏东风

B.偏西风

C.偏北风

D.偏南风

4.拉萨夜雨形成的动力条件是

A.拉萨河蜿蜒曲折向南流

B.山风抬挤谷内暖湿气流

C.南亚季风环流

D.势力较大的谷风

北半球海陆分布造成纬向气压带分隔成一系列的高、低气压中心,其位置和强度的异常往往造成各地天气、气候的异常。图2中1028百帕等压线的分布为某气压中心的分布范围。据此完成5~6题。

5.图中甲地气压中心的性质及切断的气压带最有可能为

A.冷高压 副热带高气压带

B.暖高压 副极地低气压带

C.暖高压 副热带高气压带

D.冷高压 副极地低气压带

6.若某年份1028百帕等压线分布偏南偏东,对我国东部地区冬季带来的影响可能是

A.冬季气温距平为正值

B.梅雨季节较往年提前

C.寒潮天气较往年频发

D.登陆台风较往年偏多

东亚夏季风是区域性的大气环流系统,它的形成和演变受诸多因素影响,其影响范围和势力强弱有明显的年际变化,并影响着区域气候的变化。图3示意1948—2017年东亚夏季风强度指数的变化,图中虚线为东亚夏季风强度指数平均值。据此完成7~8题。

7.1948-2017年,东亚夏季风强度指数的变化特点是

A.先弱后强再弱

B.先强后弱

C.先强后弱再强

D.先弱后强

8.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我国东部雨带移动规律是

A. 北移迟缓,位置偏南

B.持久徘徊于华南地区

C.北移快速,位置偏北

D.长期滞留于江淮地区

信浓川是日本最长的河流(全长约367千米),发源于本州岛甲武信岳山脚,向北流转东北,至新潟市注入日本海。上游流经山地丘陵,多支流,下游流经新潟平原形成三角洲和沼泽,春季泛滥。信浓川属于洪水多发型河流,一年内有多次洪峰。图4示意信浓川水系分布。据此完成 9~10题。

9.信浓川下游有明显的春汛,说明其下游流域

A.冰川积雪为主要补给水源

B.临近日本海,冬季多降雪

C.受冬季风影响,春雨量大

D.纬度偏低,梅雨期来得早

10.一年内,信浓川洪水多发的主要原因是

A.主要流经平原,河道排泄不畅

B.融雪期、梅雨期、台风期相衔接

C.雨季短,降水集中多暴雨

D.水土流失严重,形成地上河

基流是地下水补给进入河水中的部分,其径流量较为稳定,为河川的基本流量;它在维持河道生态、提供枯水季节供水中作用显著。基流指数是基流占河流径流的比重。表2为40年间黄河源区(位于青藏高原)的相关数据统计表。据此完成11~12题。

11.根据表中数据判断,黄河源区河流径流量大小主要取决于

A.气温变化

B.降水量变化

C.基流指数变化

D.植被变化

12.40年间,气温升高对黄河源区基流和基流指数的影响明显,因气温升高

A.蒸发量增大,地下水补给增大,基流减小

B.冻十融化多,地表水下渗增多,基流减小

C.冻土融化多,地下水下渗增多,基流增大

D.冰川融化多,补给的河水增多,基流增大

洋流是地球表面水热环境的主要调节者,巨大的洋流系统促进高低纬度间和海陆间的水热交换。图5示意格陵兰岛附近洋流分布。据此完成13~14 题。

13.图中丙洋流的主要驱动力为

A.盐度差异

B.盛行西风

C.温度差异

D.极地东风

14.对格陵兰岛气候调节作用最显著的洋流是

A.甲洋流

B.乙洋流

C.丙洋流

D.丁洋流

海洋与大气之间进行的广泛的水热交换,深刻影响着全球生态环境及其变化。图6为太平洋北部海域全年日均向大气输送热量分布图。据此完成15~16 题。

15.图中甲—乙之间海洋输送热量变化较大,其直接原因是

A.海洋深度不同

B.大气降水不同

C.正午太阳高度不同

D.海水温度变化大

16.与同纬度相比,丙地降水丰富,其附近海域海—气相互作用方式主要是

A.海—气的热交换

B.海—气的氮交换

C.海—气的水交换

D.海—气的氧交换

二、非选择题:共52分。

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

图7为我国东部地区某年某日等压线分布图。

(1)简述该日图示地区陆地气压分布状况。(6分)

(2)指出图中甲、乙、丙、丁四地,最有可能出现阴雨天气的一地,并说明理由。(6分)

(3)推测该日我国东部和南部海域的天气状况,并分析原因。(8分)

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海水盐度和密度是海水的基本性质,世界大洋的平均盐度为35%。图8示意南美洲大陆南部附近海域表层海水盐度分布。

(1)简述甲到乙海域表层海水盐度的变化特点及形成原因。(6分)

(2)比较甲与丙海域表层海水盐度的差异,并分析产生差异的原因。(6分)

(3)乙海域的表层海水密度大于丙海域。就此作出合理解释。(6分)

1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色林错流域为西藏最大的内陆湖水系,众多河流和湖泊组成一个封闭的内陆湖泊群。近期,中国科学院研究员对色林错流域的研究结果表明,色林错湖泊流域内,入湖径流和湖面降雨在暖季(5月—10月)和全年(月尺度)对湖泊蓄水量变化均有较大影响,湖面蒸发则在冷季(11月—次年4月)与湖泊蓄水量变化密切相关。入湖径流是影响色林错湖泊蓄水量变化的主导因素,其次为湖面降雨和蒸发,三者对湖泊荄水量变化的贡献达到90%。图9为色林错流域示意图。

(1)说出色林错湖泊的主要补给水源,分析其原因。(6分)

(2)推测色林错湖泊水位最高的季节。并说明理由。(6分)

(3)色林错湖泊是内陆湖,就此作出合理解释。(4分)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二、非选择题

17.(20分)

(1)北部高,南部低;(2分)东部分布一低压槽,(2分)西部分布一高压脊。(2分)

(2)丙地。(2分)

理由:丙位于低压槽槽线附近,槽线附近易形成锋面天气系统;(2分)丙地正值锋面系统过境,可能出现阴雨天气。(2分)

(3)天气状况:晴朗、少云、弱风。(3分)

原因:我国东部和南部海域等压线稀疏,沿海地区存在一高压脊;(2分)受高压脊影响,天气晴朗少云,风力较弱。(3分)

18.(16分)

(1)由甲到乙海域表层海水盐度逐渐下降。(2分)

原因:甲海域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降水少,海水温度高,蒸发量大于降水量,盐度偏高。(2分)向南,随纬度增高,乙海域水温下降,蒸发量减少;降水增多,降水量大于蒸发量,盐度降低。(2 分)

(2)甲海域表层海水盐度低于丙海域。(2分)

原因:丙海域流经巴西暖流,暖流增高海水温度,墓发量大;(2分)海水温度高,溶解盐类物质多,盐度高。(2分)

(3)表层海水密度与温度的关系最密切,乙海域纬度偏高,水温偏低,海水体积减小,密度增大(2分)丙海域纬度偏低,水温偏高,海水膨胀,密度较小。(2分)

19.(16分)

(1)河流水、雨水。(2分)

原因:暖季受西南季风影响,蒸发旺盛,空气湿度大,雨水较多,雨水是色林错湖泊的主要补给水源之一;(2分)色林错湖泊有众多河流汇人,河流水成为其重要的补给水源。(2分)

(2)秋季。(2分)

理由:每年的10月和11月份,是湖泊水量由收人大于支出,转为收人小于支出,湖泊水位最高的时段;(2分)10月—11月为秋季,故色林错湖泊水位最高的季节是秋季。(2分)

(3)由图可知,河流由湖泊的四周汇入湖泊,(2分)但无河流流出,故而色林错湖泊是内陆湖。(2分)

本页试题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dn-fF9onOYGkoP_ZdCswdw 

图片及部分搜索资料均来源网络(侵删)

编辑 | 小庞哦

校对 | 利之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2011年高考地理真题汇编专题二十一、选修二海洋地理
【学法指导】微专题--以时间为线索整合知识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1第三单元知识点汇总
【专题复习】海洋地理
高中地理地球上的水练习题(含解析)
极地冰川融化会使海水变淡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