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微专题精练 09 海-气相互作用
userphoto

2023.04.22 福建

关注
知识点扫盲 专练09:海-气相互作用
一、单选题
研究表明,近几十年来的全球气候变暖造成北极地区冰川、冻土、植被的变化,这种变化可能会导致温室效应增强或减弱。下图示意北冰洋永久性海冰分布情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影响北冰洋90°W—90°E一线两侧永久性海冰分布面积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A.太阳辐射强弱差异       B.海气热量交换不同
C.陆地径流热量影响       D.洋流输送热量多少
2.全球气候变暖到一定程度温室效应会减弱,其依据是(   )
A.冰川面积缩小,太阳辐射减弱       B.高纬植被增加,二氧化碳减少
C.高纬冻土减少,地面反射增强       D.海平面上升,大气水汽增加
3.北冰洋的斯瓦尔巴群岛生态环境脆弱,一旦破坏很难恢复的主要原因是(   )
A.生物数量和种类少,生长缓慢       B.科考站建立导致环境污染严重
C.人口密集造成大量土地被占用       D.砍伐森林导致动物栖息地减少
茎柔鱼亦称“美洲大鱿鱼”,分布范围广,资源量丰富,对海水温度敬感而易发生迁徙,是东太平洋重要的经济物种。图示意赤道附近东太平洋茎柔鱼渔场重心随时间的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茎柔鱼渔场重心(   )
A.1一6月的移动范围小于7一8月移动范围
B.1一5月向西南方向移动
C.8一12月南北移动距离大于东西移动距离
D.8一12月向东北方向移动
5.据图推测,茎柔鱼5一8月(   )
A.逆洋流流向迁移
B.向高水温区迁移
C.对饵料需求减小
D.受赤道气旋影响大
6.研究发现厄尔尼诺年茎柔鱼个体较小,主要是由于(   )
①海水温度降低②海水温度升高③栖息范围增大④营养盐类减少
A.①④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茎柔鱼通常的表层适温范围为15-28℃,在东太平洋分布广泛,生命周期短,其种群对栖息地环境及气候变化极为敏感。研究表明,海水表面温度是造成茎柔鱼资源丰富程度和栖息地变化的最主要因素。下图示意1950-2015年东太平洋某渔场HSI(栖息地适宜性指数,将HSI<0.2、0.2     <HSI<0.6及HSI≥0.6分别定义为不适宜的、正常的及适宜的栖息地)在不同气候模式下的变化情况,黑色区域为陆地。完成下面小题。< span>     </HSI<0.6及HSI≥0.6分别定义为不适宜的、正常的及适宜的栖息地)在不同气候模式下的变化情况,黑色区域为陆地。完成下面小题。<>
7.据图文推测厄尔尼诺发生时茎柔鱼主要栖息地迁移方向最可能为(   )
A.东南       B.西北       C.西南       D.东北
8.当该渔场喜迎茎柔鱼丰收大年时,下列地理事件发生概率增大的是(   )
A.该渔场海水表面温度比往年偏高       B.该渔场信风增强
C.澳大利亚东部降水量比往年偏少       D.我国南涝北旱
海雾是在海洋与大气相互作用特定条件下出现在低层大气贴近下垫面的一种凝结现象,是海上和沿海一带的灾害性天气之一。图示意珠江口海雾日数百分数的月际变化曲线,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珠江口海雾最多的季节是(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10.与珠江口海雾形成关联最小的是(   )
A.较低的稳定风速       B.较小的海气温差
C.较高的水汽含量       D.较强的大气对流
11.从大气热力作用来考虑,一天中珠江口海雾形成和消散的时间分别是(   )
A.上午 夜间       B.中午 下午       C.下午 中午       D.夜间 上午
马尔马拉海是世界上最小的海,黑海渔业资源丰富。暖水性食肉鱼在马尔马拉海和黑海之间规律性洄游。下图示意马尔马拉海位置。
12.从海一气相互作用角度分析马尔马拉海冬季降水多的原因是(   )
A.冬季,海洋吸收太阳辐射,海水升温,将热量传导给大气
B.冬季,海域面积小,陆地人类活动频繁,气温高,蒸发量大
C.冬季,受西风带和锋面气旋控制,带来充足低纬度海洋水汽
D.冬季,气温低,水汽不易凝结,空气湿度大
13.马尔马拉海与爱琴海之间存在密度流,洋流流向及主要成因匹配正确的是(   )
A.由马尔马拉海流向爱琴海——马尔马拉海有大量河流注入,密度小
B.由马尔马拉海流向爱琴海——马尔马拉海夏季高温少雨,蒸发强,密度大
C.由爱琴海流向马尔马拉海——爱琴海气候温和,降水丰富,密度小
D.由爱琴海流向马尔马拉海——爱琴海与外海盐分交换密切,密度大
14.暖水性食肉鱼从马尔马拉海洄游到黑海对应的季节为(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海洋热浪是发生在海洋中的极端高温事件。2020年夏秋季(6-9月),受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异常影响,北部湾海区海洋表面温度较常年异常偏高。读北部湾区域海底等深线地形图(单位:m),完成问题。
15.夏初时,与乙处比甲处表层(   )
A.水温较高,盐度较高       B.水温较低,盐度较高
C.水温较高,盐度较低       D.水温较低,盐度较低
16.2020年北部湾海区海洋表面温度较常年异常偏高期间(   )
A.副热带高压势力较常年偏强,且位置向西延伸
B.北部湾区域夏季风较常年势力偏强,降水偏多
C.北部湾区域台风活动较常年偏多,海气作用强
D.厄尔尼诺现象强度较常年偏强,极端天气增多
台风是强烈的海气相互作用现象,也是一种严重的自然灾害,会对过境海区产生重要影响,研究台风与海洋的相互作用对海洋环境预报具有重要意义。科研人员选取位于20°N-25°N,127°E的截面,观测1521号超强台风“杜鹃”过境前和过境时海表面至280米水深的温度剖面变化。下图示意该台风过境前和过境时的海水温度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7.台风中心及附近海洋表层的水温的变化及原因是(   )
A.降温下层海水上升       B.升温表层海水下沉
C.降温下沉气流影响       D.升温上升气流影响
18.台风形成及移动过程中,海洋向大气的热量输送最主要方式是(   )
A.潜热       B.传导       C.对流       D.长波辐射
形成于北极以南的极地气旋,向北移动时对北极海冰影响非常大。数据表明,极地气旋多发年份,极地海冰的面积和厚度变化明显。某研究统计了50°N以北地区1979-2016年发生的所有气旋,并将中心气压值最低的前5%的气旋定义为超强气旋。下图示意该研究统计的超强气旋总频数空间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9.冬季,甲区域比乙区域超强气旋多发的主要因素是(   )
A.洋流       B.海陆位置       C.纬度       D.大气环流
20.极地气旋多发年份,极地海冰面积和厚度的变化趋势是(   )
A.面积变大,厚度变小       B.面积变大,厚度变大
C.面积变小,厚度变小       D.面积变小,厚度变大
21.在极地气旋影响下,北极地区(   )
A.极地高压增强       B.海气作用增强       C.气温明显下降       D.盛行风向改变
海—气相互作用使水分和热量在不同地区传输,维持地球上水热平衡。数据显示,2020年、2021年和2022年这三年的秋冬季,均出现拉尼娜现象,人们将这种前后跨越3个冬季的海—气相互作用异常现象称为“三重”拉尼娜事件。完成下面小题。
22.海—气相互作用中维持全球水热平衡的途径主要是(   )
A.大气环流和水循环       B.大气环流和大洋环流
C.大洋环流和水循环       D.岩石圈物质循环和大洋环流
23.下列地理事象中,与拉尼娜事件关联最密切的是(   )
A.澳大利亚洪灾严重       B.印尼长期干旱、森林大火
C.秘鲁爆发台风天气       D.中国冷冬热夏、南涝北旱
24.拉尼娜现象爆发会(   )
A.暂时加强厄尔尼诺       B.持续削弱沃克环流
C.打破全球水热平衡       D.增强区域海气关系
海气温差是指海水表面温度与其上空大气温度的差值,是海雾形成的关键因素之一。大量的观测事实表明,当气温高于海面水温时,雾出现最多。在气温高于水温的情况下,雾次数随着气温与水温差值的增大而逐渐减少,当差值大于一定值后,雾就很少形成。读西北太平洋部分海域不同月份海气温差等值线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25.图中序号与月份对应正确的是(   )
A.①一1月,②—4月,③一7月,④一10月
B.①一1月,②一10月,③一7月,④一4月
C.①一7月,②一4月,③一1月,④一10月
D.①一7月,②一10月,③一1月,④一4月
26.对图示区域信息分析正确的是(   )
A.图①等值线向东北方向凸出主要受地表径流影响
B.图②月份图示区域大气稳定,出现逆温现象
C.图③月份海雾出现的频率高不利于航运安全
D.图④月份之后的一段时间正是一年中海雾多发时期
2021年1月6日,山东青岛气温降至零下15.8℃。7日青岛近海海域海面上“蒸汽腾腾”,仿佛海水被煮沸了一般;船只、海岛影影绰绰,仿佛置于云层之上,如梦如幻(如图),吸引了大量市民前往观赏。据气象专家解释:受强寒潮天气影响,海水翻腾,海面下部温暖海水上升,海水快速蒸发到空中,遇到冷空气后快速凝结为冰晶,这种现象被称为“海浩”。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7.“海浩”现象发生时(   )
A.海—气间温差大,风力较大       B.海—气间温差大,风力较小
C.海—气间温差小,风力较大       D.海—气间温差小,风力较小
28.据气象专家说,本次“海浩”的发生和近期拉尼娜现象有关。拉尼娜现象发生时秘鲁沿海(   )
A.气温升高       B.鱼类大量死亡       C.洋流势力减弱       D.干旱加剧
海洋混合层是指海洋—大气相互作用和风浪搅拌作用使海洋近表层产生的厚度—定、水温均一的水层。其下为水温急剧下降的温跃层,这里常常成为生物以及海水环流的一个重要分界面。下图为2022年8~11月我国南海中沙群岛海域多个观察站海水温度和盐度的垂直分布统计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9.图中温跃层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30.图中表层海水盐度较低的主要原因是(   )
A.降水丰富       B.地表径流丰富       C.蒸发量小       D.寒流影响
31.温跃层会导致(   )
A.海洋下层冷海水更容易上泛       B.海面舰艇更易发现水中潜艇
C.底层海水出现严重贫氧现象       D.出现海中断崖导致潜艇沉毁
二、综合题
32.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海雾是在海洋影响下出现在海上(包括岸滨和岛屿)的雾。海上大气逆温层是海雾形成、维持和发展的重要条件。我国近海地区常出现海雾,其中黄海是海雾发生最为频繁的海区。黄海海雾在每年3月开始逐渐增多,4—7月是频发月份,8月之后海雾明显减少。下图为黄海一次较浓重海雾形成时的天气状况图,此次海雾主要集中在黄海西部,当天该海区大气逆温现象明显。
(1)从风向角度说明图中海雾发生时黄海西部海域大气逆温层的形成过程。
(2)请分析图中海雾形成时我国黄海西部海域空气中的水汽条件。
(3)据研究表明,每年8月之后黄海海域海雾日数急剧减少,这种现象与风向、海气温度的明显变化有关。请对此做出合理解释。
33.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西北太平洋(5°N~25°N,120°E~180°)是全球热带气旋最活跃的海域,南海(5°N~25°N,110°E~120°E)作为西北太平洋最大的边缘海,也是热带气旋的源地(下图)。相较于西北太平洋,南海热带气旋生成数少,存在的时间短,强度上也较弱,但登陆后给我国华南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沿海地区造成经济损失及人员伤亡大。已有研究发现,西北大平洋及南海热带气旋活动的年际变化与北赤道东太平洋表层水温异常显著相关,受此影响,厄尔尼诺年期间,西北太平洋地区的台风生成数减少。
(1)从南海和西北太平洋中选择一个海域,分析造成两地热带气旋特征存在差异的原因。
(2)从海—气相互作用的角度,分析厄尔尼诺期间西北太平洋台风生成数减少的原因。
34.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科罗拉多河(图)发源于美国西部的落基山脉,源头海拔超过3000米。86%的径流量集中于河流上游的高山地区,70%的径流量集中于4~7月。科罗拉多河是美国最早进行水资源综合利用与开发的流域,1931年起,其干流已兴建水库11座,支流修建水库95座;开渠引流后,催生了美国西南部荒漠中的农业和大都市。
(1)从水体补给角度,分析科罗拉多河上游径流量集中于4~7月的原因。
(2)说明科罗拉多河流域兴建水库后对库区下游地区可能带来的影响。
(3)从海—气相互作用角度,分析图示洋流对所流经海域气候的影响。
35.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巴伦支海属于北冰洋的浅水边缘陆架海,是大西洋暖水进入北冰洋的重要通道之一。高温高盐的北大西洋暖流流经挪威海后分为两支进入北冰洋:一支沿斯瓦尔巴群岛西侧向北,经过弗拉姆海峡进入北冰洋,被称为弗拉姆海峡分支水;另一支则通过巴伦支海峡,流经巴伦支海—喀拉海区域进入北冰洋,该分支被称为巴伦支海分支水。此外,来自北冰洋的低温低盐水和海冰会通过巴伦支海北边连接北冰洋的通道和东面连接喀拉海的通道进入巴伦支海,成为北极区域海—气—冰相互作用的关键海区,使得巴伦支海的海水属性越来越接近大西洋水,称为北冰洋“大西洋化”。下图示意北冰洋地形和巴伦支海环流。
(1)简述巴伦支海海冰分布特征,并说出影响海冰分布的自然因素。
(2)说明巴伦支海成为北极区域海—气—冰相互作用强烈的原因。
(3)阐释北冰洋逐渐“大西洋化”对全球气候产生的影响。
(4)分析近年来巴伦支海西南海域、北部海域海—气之间热量交换发生的变化,并阐释理由。
参考答案:
1.D    2.B    3.A
【解析】1.北冰洋90°W—90°E一线靠近白令海峡的一侧永久性海冰分布面积比斯瓦尔巴群岛一侧较大,靠近白令海峡的一侧海域相对封闭,低纬度洋流难以流入,而斯瓦尔巴群岛一侧,大西洋间的通道有北大西洋暖流进入,使温度较低的海水与温度较高的海水交换多,海水温度高,海冰融化的多,故选D。太阳辐射强弱差异较小,A错误;海气热量交换相差不大,B错误;陆地径流较少,影响不大,C错误。故选D。
2.全球气候变暖,高纬热量条件改善,植被覆盖率增加,二氧化碳减少,温室效应会减弱,B正确;冰川面积缩小,不会影响太阳辐射,A错误;高纬冻土减少,冻土融化,土层中释放温室气体,导致温室效应增强,C错误;全球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大气水汽增加,水汽不是温室气体,D错误。故选B。
3.从该群岛气候,生物数量和种类及生长速度,岛屿面积等角度分析作答,该岛屿纬度高,气温低,生存环境恶劣,气温低,热量低,生物生长速度慢;岛屿面积小,生物数量、种类少,相对封闭,A正确;科考站建立,注重环境保护,污染较轻,B错误;故选A。
【点睛】冻土融化,土层中释放温室气体,导致温室效应增强。地表植被覆盖率增加,光合作用能够吸收更多二氧化碳,导致温室效应减弱。
4.A    5.A    6.C
【解析】4.由图可知,1-5月的移动范围小于5-8月,故A正确;由图可知,茎柔鱼渔场重心1-5月向东北方向移动,故B错误;8-12月向西北方向移动,故D错误;8-12月南北方向移动距离小于东西方向移动距离,故C错误。故选A。
5.5-8月茎柔鱼渔场重心向东南方向移动,而该区域洋流向西北方向运动,所以是逆洋流流向迁移,A正确;由赤道向较高纬度运动,是趋向低水温区,B错误;东南方向由于上升补偿流,饵料丰富,随着茎柔鱼的生长发育对饵料的需求增大,故C正确;向东南方向移动,赤道附近热带气旋活动较少,而且茎柔鱼迁移主要与水温,饵料、盐度等有关,受赤道气旋影响小。故D错,故选A。
6.厄尔尼诺现象会导致上升补偿流减弱,营养盐类减少,海水温度升高,适合茎柔鱼生活的范围减小,茎柔鱼个体较小。②④正确。厄尔尼诺年时海水温度上升,①错误。对海水温度敏感而易发生迁徙,厄尔尼诺年海水温度升高,营养盐类减少,栖息范围可能减少,故③错误。故C正确,ABD错误。故选C。
【点睛】厄尔尼诺导致全球气候异常,引起了暴雨,暴风雪,飓风,洪水,干旱, 高温,酷暑,虫灾,低温,寒冬及泥石流等多种自然灾害,造成人员伤亡和经济滞后,对人类的社会生活和世界经济的发展带来严重的影响。
7.A    8.B
【分析】7.阅读图文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茎柔鱼栖息地适宜性指数,将HSI<0.2、0.2     <HSI<0.6及HSI≥0.6分别定义为不适宜的、正常的及适宜的栖息地。当厄尔尼诺发生时,图中显示西北方向水域低于HSI0.2,西南方向水域0.2<HSI<0.6,东北方向HSI低于0.2,东南方向水域HSI值高于0.6,因此东南方向水域属于最适宜的栖息地,向东南方向迁移,故排除BCD答案,答案选择A。< span>     </HSI<0.6及HSI≥0.6分别定义为不适宜的、正常的及适宜的栖息地。当厄尔尼诺发生时,图中显示西北方向水域低于HSI0.2,西南方向水域0.2<HSI<0.6,东北方向HSI低于0.2,东南方向水域HSI值高于0.6,因此东南方向水域属于最适宜的栖息地,向东南方向迁移,故排除BCD答案,答案选择A。<>
8.·观察图中信息,由经纬度可判断该渔场为秘鲁渔场,拉尼娜现象产生时,秘鲁渔场的HSI值(大部分水域大于0.6)最适合茎柔鱼的栖息,因此拉尼娜现象产生时,南太平洋的东南信风增强,海水大量涌到西岸海域,致使西岸海域海水温度升高,易出现热带气旋,降雨量增大,故B正确,C错误;而东岸海域表面海水流走之后,海底海水上涌,表层海水温度下降,秘鲁渔场海水比往年都低,故A错误;当拉尼娜现象产生时,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时常登岸,我国南方已发生旱灾,北方的华北平原易发生洪涝灾害,南旱北涝,故D错误。答案选择B。
【点睛】厄尔尼诺现象又称厄尔尼诺海流,是太平洋赤道带大范围内海洋和大气相互作用后失去平衡而产生的一种气候现象,就是沃克环流圈东移造成的。厄尔尼诺现象的基本特征是太平洋沿岸的海面水温异常升高,海水水位上涨,并形成一股暖流向南流动。拉尼娜现象是指赤道太平洋东部和中部海面温度持续异常偏冷的现象(与厄尔尼诺现象正好相反)。表现为东太平洋明显变冷,同时也伴随着全球性气候混乱,总是出现在厄尔尼诺现象之后。拉尼娜现象是一种厄尔尼诺年之后的矫正过渡现象。
9.A    10.D    11.D
【解析】9.根据材料可以判断,海雾出现最多的月份为3、4、5月份,为春季,故A正确,因此排除B、C、D,选择A。
10.海雾是冷空气在暖水域上方移动,与饱和的暖空气混合时形成的雾。由于暖空气温度不断降低,直到降低到露点温度以下,无法再固持更多的水汽,因此多余的水汽就会冷凝释放出来,水汽凝结是产生海雾的一个重要条件。有雾时风速一般都很小,风速大时雾滴很快就会被吹散或蒸发掉。故A、B、C不符合题意;较强的大气对流不利于海雾的形成,因此关联最小,因此D符合题意。故排除A、B、C,选择D。
11.海雾一般在夜间至凌晨生成,日出前后最浓,此时海面温度较低,形成海雾;日出后1-2小时随气温升高逐渐消散,海雾消散。故D正确;因此排除A、B、C,选择D。
【点睛】 形成雾的机制是近地面空气由于降温或水汽含量增加而达到饱和,水汽凝结或凝华而形成雾。海雾是海洋上低层大气中的一种水汽凝结(华)现象,由于水滴或冰晶 (或二者皆有)的大量积聚,使水平能见度降低到1公里以下,雾的厚度通常在200400米左右。海雾在海上形成后,会随风逐流,向风的下游扩展。在沿海地区,海雾可以登陆深入陆地,有时达几十公里,登陆后的海雾,仍保持海雾的特征,但在新的环境影响下,很快变性消散,或变成低云。在近海处,登陆的海雾虽不断消散,却又不断有新的海雾从海上补充,所以沿海地区有时海雾会持续几天。
12.C    13.A    14.B
【解析】12.从海一气相互作用角度,即海水蒸发时会把大量水汽输送给大气;大气中的水汽在适当条件下凝结,并以降水的形式返回海洋。“冬季,海洋吸收太阳辐射,海水升温,将热量传导给大气”表达了海气间热量的传递方式,并不是冬季多雨的原因,A错误;海域面积小,受陆地影响气温高并非只是出现在冬季,也不是冬季降水多的主要原因,B错误;冬季气温低,水汽易凝结,D错误;当地为地中海气候向温带海洋性气候过渡区,冬季降水丰富是因为西风和锋面气旋,C正确。故选C。
13.密度流流动规律为表层海水从密度小的洋面流向密度大的洋面。两处海区纬度、气候相似,在降水、蒸发等方面差异小,BC错误;马尔马拉海有多条河流注入,大量淡水注入稀释海水,密度小,表层海水的流向为由马尔马拉海流向爱琴海,A正确、D错误。故选A。
14.马尔马拉海纬度偏低,水温偏高,鱼群在夏季洄游至黑海避暑,冬季洄游至马尔马拉海越冬,B正确、ACD错误。故选B。
【点睛】海水盐度主要受气候、径流、洋流、融(结)冰、海域封闭程度等因素影响。气候:外海和大洋盐度主要受降水与蒸发影响,降水大于蒸发,盐度降低,反之升高。径流:近海受河川径流影响,河流入海口处盐度低;洋流:暖流经过的海区比同纬度盐度高,寒流经过的海区比同纬度低;融(结)冰:高纬度海区结冰时期盐度升高,融冰时期盐度降低;海域封闭程度:受外海影响程度大小。
15.C    16.A
【解析】15.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影响该区域的季风主要为南亚季风,夏季该区域盛行西南风,受西南风的影响甲处受来自低纬度的海水的热量传输,比同纬度乙处的水温较高,甲处附近有河流注入,乙处河流注入较少,故甲处的盐度较乙处高,C正确,ABD错误。故选C。
16.根据材料可知2020年夏秋季(6-9月),受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异常影响,北部湾海区海洋表面温度较常年异常偏高。是由于副热带高压势力较往年强,盛行下沉气流,不容易形成降水,导致海洋表层水温更高,A正确,BCD错误。故选A。
【点睛】影响海水温度的主要因素有:太阳辐射、洋流、大气环流、海陆分布等。
17.A    18.A
【解析】17.台风中心及附近海洋表层的水温的变化及原因是由于台风带来狂风,带动表层海水的流动,使下层海水上升来补充,冷海水上泛,导致表层海水水温下降,A正确,BCD错误,故选A。
18.台风形成及移动过程中产生降水,温度高的海水蒸发变成水汽,气流向上运动遇冷凝结降水并释放热量,此过程为潜热释放,A正确。增温的海水通过传导、对流等方式影响的是近海面大气加热,BC排除。长波辐射也是海洋向大气的热量输送主要方式,但不一定产生降水,D排除,故选A。
【点睛】海气热量交换:海洋吸收了太阳辐射后,再通过潜热、长波辐射等方式把储存的太阳辐射能输送给大气,为大气运动提供能量,驱使大气运动。大气主要通过风向海洋传递动能,驱使表层海水运动。
19.A    20.C    21.B
【解析】19.从图文信息上可知,图中超强气旋多发的北大西洋地区位于50°N以北地区。甲地区位于北大西洋区域,乙地区位于北太平洋区域。根据世界主要洋流分布规律可知,影响甲区域的洋流为北大西洋暖流,影响乙区域的洋流为北太平洋暖流和阿拉斯加暖流。北大西洋暖流更加强劲,使该区域近洋面温度更高,蒸发更旺盛,气压更低,促使大气层结不稳定,对流发展,从而使得超强气旋多发,A正确;两区域都位于海洋,B错误;乙的纬度更低,但乙的超强气旋频次更少,纬度不是主要因素,C错误;两区域都位于副极地低气压带附近,大气环流差异小且对极地气旋形成影响小,D错误。故选A。
20.极地气旋多发年份,由于极地气旋向低纬度地区运动,易将较低纬度的热量输往北极地区,同时极地地区失去强大冷气团控制,导致北极热量增多,加剧海冰融化,导致海冰面积减少,厚度变薄,C正确,ABD错误。故选C。
21.在极地气旋影响下,北极海冰面积减少,反射太阳辐射能力下降,更多太阳辐射被海水吸收;海水吸收太阳辐射而增温,增温的海水通过传导、对流等方式加热近海面大气,并通过长波辐射的形式将热量传递给大气,导致极地气温升高,海气作用增强,B正确;北极气温变高,极地高压减弱,气温会上升,A、C错误;极地盛行风向一般不会改变,D错误。故选B。
【点睛】在北半球的冬季期间,北极圈内出现长时间极夜,强烈的辐射冷却形成了规模较大的极地寒冷空气团,即一个冷高压区,在海陆热力差异影响下,这个冷高压与西伯利亚、加拿大的冷高压共同构成一个规模更大的气旋系统,这个气旋一般可以作为大规模极地冷空气的象征。
22.B    23.A    24.D
【解析】22.不同纬度海区对大气加热的差异,会产生高低纬度间的大气环流;海陆间对大气加热的差异,则形成季风环流。同时,大气运动和近地面风带,是海洋水体运动的主要动力。大气环流与大洋环流驱使着水分和热量在不同地区的传输,从而维持着全球的水热平衡。综上所述,海—气相互作用中维持全球水热平衡的途径主要是大气环流和大洋环流,B正确;ACD错误。故选B。
23.拉尼娜现象是指赤道太平洋中东部的海水温度相比正常年份异常下降的现象,不利于台风的形成,C错误;赤道中、东太平洋表层海水异常低温,下沉气流加强,沿岸更加干旱,同时赤道附近西太平洋表层海水温度升高,盛行上升气流,沿岸地区受低气压控制,降水偏多,澳大利亚洪灾严重,A正确;印尼不会长期干旱,森林大火,B错误;拉尼娜现象出现时,我国易出现冷冬热夏,登陆我国的热带气旋个数比常年多,出现“南旱北涝”现象,D错误。故选A。
24.一般拉尼娜现象会随着厄尔尼诺现象而来,出现厄尔尼诺现象的第二年,都会出现拉尼娜现象,有时拉尼娜现象会持续两三年。拉尼娜现象是与厄尔尼诺相反的现象,不会暂时加强厄尔尼诺,A错误。拉尼娜现象的实质是沃克环流增强,海气相互作用增强,B错误,D正确;拉尼娜现象不能打破全球水热平衡,C正错误。故选D。
【点睛】沃克环流:赤道附近的太平洋水温分布西高东低。在西太平洋,海洋赋予了大气巨大的热量,使这里的空气温暖而潮湿,盛行上升气流,成为对流活动极为旺盛的地区也是太平洋降水最为丰富的地区,而热带东太平洋为冷水域,冷水使其上方的空气变冷、密度增大,这一带洋面上盛行下沉气流,多晴朗少云天气。气候平均而言,太平洋大气低层东部气压高,西部气压低,空气从高压区流向低压区,从东边来的空气流到西太平洋正好补偿了因上升而流失的空气。而高空的情况常常与低层相反,在太平洋上空常以偏西气流为主。这样就在赤道地区形成了一个闭合的环流圈,即西太平洋为气流上升区,到高空以后向东运行,行至东太平洋下沉到海面,然后向西太平洋流动。这个在低纬度太平洋上空形成东西向流动的大气环流就是沃克环流。
25.A    26.C
【解析】25.因海水比热容大,温度变化较小,所以1月海水比大气温度明显较高,对应图①;7月大气温度普遍高于海水温度,海气温差易出现负值,对应图③;10月与4月相比,海水降温较慢,温度比气温更高,对应图④,4月海水温度升温较慢,大气升温较快,差值更小,对应图②。总山可知A对,BCD错。故答案选A。
26.由材料可知当气温高于海面水温左右时,雾出现最多。图③海气温差为-1°C—0°C时,海雾出现的频率高,海雾会影响能见度,频率高的海雾影响航运安全,C对;图①中等值线向东北方向凸出,反映出该区域海水与大气温差较大,海水温度较高,结合经纬度位置可知,主要因为受暖流影响,A错;图②中海气温差大于0°C,海水温度大于空气温度,近海面空气依然可从海面获得一定辐射热量,故无法判断是否逆温,B错;图④为10月份,之后的一段时间气温下降的速度大于海水温度下降的速度,随着气温与水温差值的增大而逐渐减少,当差值大于一定值后,雾就很少发生,D错误。
【点睛】海水的蒸发,与空气中水汽的饱和程度有关。已经被水汽饱和了的空气,当它流经较暖的海面时,因接触海水而升温,就处于不饱和的状态,有利于海水的蒸发;相反,当暖空气流经冷水面时,遇冷而呈过饱和状态,其中一部分水汽便凝结而形成雾,不利于海水的蒸发。
27.A    28.D
【解析】27.结合材料可知,“受强寒潮天气影响,海水翻腾,海面下部温暖海水上升”,说明海水温度相对温暖,此次强冷空气使得海一气间温差大,海气温差越大,越有利于海水蒸发。同时,风力较大,也加剧了海水的蒸发,蒸发的水汽受冷空气影响凝结成冰晶,形成海浩现象,A正确,BCD错误。故选A。
28.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拉尼娜现象发生时,秘鲁沿海附近气温降低,寒流势力增强,干旱加剧,D正确,AC错误;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才会导致秘鲁沿海附近鱼类大量死亡,拉尼娜现象强烈的上升流有利于渔业发展,B错误。故选D。
【点睛】拉尼娜事件是指赤道中、东太平洋海表温度异常出现大范围偏冷,且强度和持续时间达到一定条件的冷水现象,是气象和海洋界使用的一个名词。意为“小女孩”,正好与意为“圣婴”的厄尔尼诺相反,也称为“反厄尔尼诺”或“冷事件”。赤道太平洋大范围的海温异常偏冷会导致全球大气环流异常,给全球及我国天气气候造成影响。另外,拉尼娜事件也会影响到我国近海海洋环境,对海洋灾害及生态带来一定影响。
29.B    30.A    31.C
【解析】29.根据材料可知,温跃层水温急剧下降,读图可知,②处水温随深度下降最快(在水下约100m处温度由29℃降至19℃),为温跃层,B正确;①、③和④温度变化均比②小,ACD错误。故选B。
30.图中所示海域位于中沙群岛附近,年降水量大,表层海水受雨水稀释,导致表层海水盐度较低,A正确;中沙群岛岛屿面积较小,地表径流较少,B错误;表层海水温度较高,蒸发量更大,C错误;中沙群岛位于南海,主要受暖流影响,D错误。故选A。
31.温跃层会导致底层海水难以与上部海水进行交换,下沉冷水不易上泛,导致严重贫氧现象,C正确,A错误;跃温层无法改变海水透光率,故不会导致海面舰艇更易发现水中潜艇,B错误;密度迅速下降的密度跃层会导致出现海中断崖导致潜艇沉毁,而图中温跃层盐度上升,密度增加,不会导致此影响,D错误。故选C。
【点睛】温跃层,是位于海面以下100-200米左右的、温度和密度有巨大变化的薄薄一层,是上层的薄暖水层与下层的厚冷水层间出现水温急剧下降的层。由于在开阔海域,盐度几乎是稳定的,而压力对密度只有很轻微的影响,因此温度就成为影响海水密度的一个最重要的因素。大洋表面的海水温度较高,因此它的密度就比深处的冷水要小。温度和密度在温跃层发生迅速变化,使得温跃层成为生物以及海水环流的一个重要分界面。
32.(1)此时黄海西海域处于高压西侧,风向为偏南风,偏南风使南部海域的暖气团平流到北部冷海面之上,近海面空气降温迅速,出现下冷上热的逆温层。
(2)黄海西部海域受偏南气流的影响,偏南风从南部海域带来的水汽较多;黄海西部海域水温较低,水汽易凝结,水汽易饱和;黄海西部海域形成逆温,逆温抑制近海面空气对流,水汽不易扩散。
(3)8月之后偏南风势力减弱,偏北风势力增强,使得输送到黄海海域的暖湿空气减少;8月之后,大气温度下降,海水温度较高,不易形成逆温,海面大气对流发展强烈。
【分析】本题以黄海一次较浓重海雾形成时的天气状况图为背景并结合相关材料,涉及了海雾发生时黄海西部海域大气逆温层的形成过程、海雾形成时我国黄海西部海域空气中的水汽条件、每年8月之后黄海海域海雾日数急剧减少的原因等三个问题,突出了对学生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等地理核心素养的考查。
【详解】(1)据图可知,在此次海雾发生时,黄海西部海域正处于高压西侧,黄海西部的风向多为东南-南风,偏南风带来低纬大量的暖湿气流,平流到北部冷海面之上时,底层大气与冷海面进行热量交换,使近海面空气降温迅速,出现下冷上热的逆温层。
(2)据图可知,在此次海雾发生时,黄海西部海域处于高压西侧,多为东南-南风,偏南风可以将低纬大量的暖湿气流不断地输送至黄海西部海域。在春夏季节,黄海海面相对是一个冷水区域,在冷海面上暖湿气流不断向海洋放出热量,气温下降,空气中水汽因冷却易凝结形成海雾,同时因海面空气降温迅速,黄海西部海域易出现下冷上热的逆温层,抑制近海面空气对流,水汽不易扩散。
(3)每年8月之后黄海海域海雾日数急剧减少,主要是由于8月以后,因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势力减弱并向东南方向回撤,偏南风势力也随之减弱,黄海偏北风势力增强,水汽输送明显减少。8月之后,大气温度下降,但由于海水储热多,降温慢,海水温度高于气温,海气界面不稳定,对流发展强烈,不易形成逆温,因此,8月之后海雾减少,雾季终止。
33.(1)西北太平洋海域,海域面积大,上层海洋暖水较南海深厚;距周围陆地远,发育的时间更长,强度更大。(南海海域,海域面积小;西部、北部均紧邻大面积大陆,发育的时间短,强度较小。)
(2)厄尔尼诺期间,东南信风减弱,赤道暖水区东移;西北太平洋海洋表层的温度降低, 台风生成所需要的海面温度(26~27℃)条件不容易达到;近海面大气的对流运动减弱, 故而使得生成数减少。
【分析】本题以南海和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图文资料为材料,涉及气旋特征判断,海-气相互作用对台风的影响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地理知识的迁移与调动能力,蕴含综合思维,区域认知等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详解】(1)结合材料“相较于西北太平洋,南海热带气旋生成数少,存在的时间短,强度上也较弱”可知南海与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特征的差异。从南海角度分析,南海海域面积小,海洋暖水较薄,形成的热低压较弱;同时其距陆地较近,台风形成后很快登陆,发育时间明显较短,强度较小。从西北太平洋角度分析,其海域面积明显大于南海,海洋暖水层较厚,形成的热低压较强,同时其距陆地较远,台风形成后在海洋经过较长时间才能登陆,发育时间长,强度较大。
(2)在厄尔尼诺年,东南信风减弱,南赤道暖流减弱,赤道暖水区东移,太平洋东部海域海水温度升高,太平洋西部海域海水温度偏低,不易达到形成台风的温度条件(26-27℃);由于赤道太平洋西部海水温度偏低,使得海洋提供给大气的热量和水汽减少,对流活动减弱,不利干台风的形成,因此西北太平洋地区台风生成的数量减少。
34.(1)科罗拉多河上游发源于落基山脉西部,冬季(受西风影响)降水较多(以降雪为主),春季气温回升快,以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为主;夏季气温高,以高山冰雪融水补给为主。
(2)径流量季节变化减小;含沙量减少;河口盐度升高;土壤盐碱化;生物多样性减少;河口三角洲面积减少。
(3)加利福尼亚寒流流经该海域,洋流水温低,与大气形成温度差,大气热量向下传递给海洋(或者大气温度降低);因受寒流影响,气温下降,海水蒸发减弱,海洋向大气输送水汽少,降水减少。
【分析】本题以科罗拉多河流域开发为材料,涉及河流补给类型、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以及海气相互作用等知识点,考查了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体现了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学科素养。
【详解】(1)根据材料科罗拉多河86%的径流量集中于河流上游的高山地区,源头海拔高,有冰雪覆盖,夏季温度高,高山冰雪融水补给为主;该地位于35°N-40°N之间冬季受西风带影响,降水较多,海拔高,气温低,利于积雪,春季气温回升快,冬季积雪大量融化,以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为主,所以其汛期主要集中在4-7月(春夏季节)。
(2)兴建水库后导致库区下游径流减少,可以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分析径流对气候、地形、生物、土壤的影响。径流量减少对土壤的影响:会导致地下水位下降,海水倒灌,从而加剧土壤盐碱化,使沿岸土地肥力下降;对生物的影响:河口来水来沙量减少,泥沙中带有丰富的养分,为浮游生物提供食料,浮游生物有时鱼类的饵料,所以对导致附近海域渔业资源减少,地下水位下降会使湿地减少,而湿地可作为动植物的生长与栖息地;对地形的影响:径流量减小,使得海水入侵,加剧海浪侵蚀作用;对气候影响:径流量减少,导致蒸发减少,气候变得干旱,加剧土地荒漠化;综上使整个下游生态环境趋向恶化。
(3)图示洋流为加利福尼亚寒流,寒流具有降温减湿的作用;寒流流经该海域,寒流比大气温度低,使大气热量传递给海洋,从而大气降温;气温下降,减少海水蒸发,水汽减少,降水减少。
35.(1)巴伦支海西南海域海冰分布极少,北部海域海冰分布量大。自然因素:洋流;纬度。
(2)巴伦支海位于北大西洋向北冰洋的过渡海域,该海域海水性质差异较大;来自北大西洋温暖的海水与来自北冰洋低温低盐的海水在该海域进行热量交换,使来自北大西洋的温暖海水降温,释放出大量热量;暖季北冰洋海冰顺洋流进入巴伦支海,加大该海域海水温差,使海—气—冰相互作用加剧。
(3)使北极地区升温,加剧局部大气热运动,引发极端天气;导致高低纬度地区热量失衡,低纬度地区变得更加炎热;洋面变得不稳定,极端天气系统生成更多。
(4)巴伦支海西南海域海—气热量交换作用减弱,北部海域海—气热量交换作用加剧。理由:巴伦支海西南海域增温快,海表与大气温差减小,海洋放热效应减弱,海—气交换作用减弱;北部海域海冰密集,海冰融化吸收大气热量,促进海—气之间热量交换。
【分析】本题以北冰洋地形图和巴伦支海环流为材料,涉及海水水温的影响因素、海冰分布的影响因素、海气相互作用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等相关内容,设置4小题,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相关知识点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科综合素养。
【详解】(1)从材料可以看到巴伦支海属于北冰洋的浅水边缘陆架海,是大西洋暖流进入北冰洋的重要通道之一,有高温高盐的北大西洋暖流流经,巴伦支海海冰分布相对较少。随着纬度逐渐升高,暖流的影响减弱,北部海域海冰的分布相对较多。故其海冰分布的主要影响因素为纬度和洋流因素。
(2)从材料可以看到巴伦支海连通大西洋和北冰洋,位于两大洋的过渡区域,该海域由于存在过渡性质,其海水的性质差异相对较大。受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来自北大西洋温暖的海水与北冰洋南下的冰冷海水在该海域进行热量交换。受低温低盐的北冰洋海水的影响,使来自北大西洋的温暖海水产生降温,释放出大量的热量。在温度相对较高的暖季,北冰洋的海冰大量融化,其融化的海冰顺洋流进入巴伦支海,使得该海域的海水温差进一步增大,使得该区海—气—冰的相互作用加剧。
(3)从材料可以看到所谓北冰洋大西洋化,是指巴伦支海的海水性质越来越接近大西洋海水,而这些大西洋海水逐渐使北冰洋有明显的增温趋势。而北极地区的增温会加剧该区域的大气的热力运动,易引发极端天气。同时由于高纬度地区温度有明显的上升,使得高低纬之间的热量失衡,高纬度对低纬度地区的降温作用变得不明显,使得低纬度地区会变得更加炎热。而该海域温度升高,温差增大,使得该区域的海—气—冰的相互作用变得更加加剧,洋面变得极不稳定,极端天气系统数量增加。
(4)巴伦支海南部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较为显著,其西南海域增温较快,海水表面与大气的温差进一步减少,海洋所能释放出的热效应进一步的减弱,导致其西南海域海—气交换作用有明显的减弱趋势。而北部海域受北冰洋大量海冰的影响,此海域的海水温度相对较低,海冰融化也会吸收大量的大气热量,使得该区域海洋的放热效应较强,促进了该区域海—气之间的热量交换,故其北部海域海—气交换作用明显加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科普/温暖的洋面是台风的家乡
2024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新人教版) 第1部分 第4章 课时24 海—气相互作用
为什么低纬度海域冬季多雾,而高纬度海域则是夏季多雾?
寒流为什么产生海雾
北极寒潮来袭,大海没冰冻还“沸腾”了,大连青岛现“海浩”奇观
【每日一问】20200505海雾是在暖流、寒流还是寒暖流交汇处出现?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