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宋词|宋词2万首,我独爱晏殊不出名的这1首,看似平平无奇,细读大有文章
userphoto

2023.08.05 福建

关注

文 / 逍遥公子

北宋晏殊少年时以神童的身份参加科举考试,后被誉为“太平宰相”,“富贵词人”,是文学史上少有的一生顺遂的文人。

这样的晏殊,可谓站在了金字塔尖。他的人生应该很逍遥了吧?未必!

多愁善感的个性使晏殊常常忧思人生。他在自己独特的圆满的人生中,体悟到一种具有普遍宽泛意义的人生的不圆满
这种不圆满属于每一个人,包括晏殊,也包括你我。并且,即使是晏殊,也没有办法改变这种不圆满。
这种不圆满真是一道无解的人生难题。
细读这首《浣溪沙》,一探究竟,晏殊富贵人生的萧索、落寞和惆怅。
小阁重帘有燕过,晚花红片落庭莎。曲阑干影入凉波。
一霎好风生翠幕,几回疏雨滴圆荷。酒醒人散得愁多。
《浣溪沙》原是唐朝教坊曲名,后用作词牌名。因西施浣纱于若耶溪而得调。
这首《浣溪沙》的艺术特色是,通过景物描写,渲染词人心境。
除此之外,它在章法上尤其值得称道。它完美地符合古人对好文章的评价标准,“凤头猪肚豹尾”。详见文末“写在最后”。
一  小阁重帘有燕过,晚花红片落庭莎
重(chóng):层。庭莎(suō):庭院中的莎草。莎,莎草,也泛指草。
小小的阁楼,垂挂着一层一层的帘幕,燕子穿过帘幕。暮春,黄昏,红花片片凋零,落入庭院的草丛中。
—01—
阁楼垂挂着一层一层的帘幕。这分明是富贵人家,契合晏殊的身份地位。贫穷人家怎么会以层层帘幕来装饰屋院呢?
晏殊不必多言这层层帘幕的华丽或者镶金嵌玉,读词的你我也知道这是富贵人家。
据吴处厚《青箱杂记》记载,晏殊曾经嘲笑他人,不熟悉真正的富贵人家过着怎样的生活,所写之“富贵曲”,注重字面上的金玉锦绣的堆砌,注重细节刻画,实为“乞儿相”。
晏殊笔下的富贵,与众不同,别具一格。他忽略环境和景物的形貌,也忽略细节刻画,而是注重精神和气象的描绘。他认为写出了富贵气象,才是写出了真正的富贵。
大概只有晏殊这样真正的富贵者,见惯了金玉锦绣的环境和景物,故不会留意它们的形貌和细节,而是注重它们的精神和气象。
这种遗貌取神的写法,在这首词的前五句表现得特别明显。前五句的环境和景物,一派富贵气象。
—02—
燕子穿过层层帘幕,从堂外飞到堂内,从堂内飞到堂外。
宋词中,燕子和帘幕常常一起出现。
晏殊《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欧阳修《临江仙》:“燕子飞来窥画栋,玉钩垂下帘旌。”秦观《一斛珠》:“别巢燕子辞帘幕。有意东君,故把红丝缚。”周紫芝《生查子》:“帘幕卷东风,燕子双双语。”
词人看见燕子穿帘而过,说明此时正是春天。燕子是物候的具体表现。
古代历法将一年分为二十四节气,对应七十二候。二月春分,初候是“玄鸟至”。高诱注《吕氏春秋》云:“玄鸟,燕也。春分而来,秋分而去”。
春天很长,有三个月。如果细分,此时的春天是孟春、仲春、季春呢?
—03—
词人的目光跟随燕子,投向阁楼外,“晚花红片落庭莎”。
“晚”字表明此时是季春,即晚春、暮春。百花凋零的暮春,隐隐透露出一股萧索、惆怅之感。
“晚”字也可以表明此时是傍晚、黄昏。黄昏,意味着一天即将结束,漫长的黑夜即将来临。同样隐隐透露出一股萧索、惆怅之感。
那么,不妨将“晚”字理解为,既指暮春又指黄昏。此时正处于暮春的黄昏。
暮春,春天即将结束的时候。黄昏,一天即将结束的时候。两个结束的意思叠加在一起,也就是双份惆怅叠加在一起。于是词人愁更愁了。
—04—
暮春的黄昏,红色的花凋零了,一片一片,落入庭院绿色的草丛中。这些红花可能早晨尚且艳丽地盛开着,但是黄昏它们却已经凋零了。
如果词人朝花夕拾,拾起这片片落红。他会作何感想?
时光多么短暂!时光多么无情!一天的时光,花朵就完成了从绽放到凋零的过程。
人生不也如此吗?人生如花,人生如蜉蝣,朝生暮死。
孔子云:“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刘希夷《代悲白头翁》:“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李白《春夜宴从弟桃李园序》:“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王国维《蝶恋花》:“最是人间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
看见落花,容易引发忧伤之感,是因为落花暗示时光的流逝,美好事物的消逝。这些都是人力无法改变,无法挽回的。
—05—
这句在色泽上对比鲜明。红色的花和绿色的草,浓淡相宜,互相衬托,交相辉映,产生强烈的视觉冲击。
除色泽外,红花和绿草在数量和面积上也呈现出鲜明的对比。红花数量少且面积小。绿草数量多且面积大。两者多少不同,大小不一。
一望无际的庭院的绿草,随风摇曳。红花朵朵,红花片片,随风落入绿色的草丛中,给草丛增加了美丽的点缀。仿佛几颗星辰镶嵌在夜空,几艘灯船荡漾在深海。
—06—
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经过一夜的风雨,海棠花凋零了。“绿肥红瘦”的意思是,海棠的绿叶肥硕繁密,红花瘦弱稀疏。
“晚花红片落庭莎”与“绿肥红瘦”,这两者描绘的景象类似。
二  曲阑干影入凉波
阑:门前的栅栏,引申为栏杆。干:水边,河岸。
河岸边,弯曲的栏杆,影子倒映于清波碧水中。
—07—
弯弯曲曲的栏杆,立在河岸边,它们的影子倒映于清波碧水中。这一句的“波”是“凉波”。因为此时是黄昏,气温下降,池水生凉。
前一句“晚花红片落庭莎”,暮春的黄昏,片片红花落入草丛中。这番景象让词人忧伤。
如果联系前一句来理解这一句,这一句的“凉”就并非仅仅指池水了。
暮春的黄昏,满目落花。站在河岸边的词人,心中多少也有几分凄凉吧。所以在词人眼中,“波”是“凉波”。清波碧水,微微生凉。
这一句,虚实结合,明暗相照。“曲阑干影”是虚,“凉波”是实。“曲阑干影”是暗,“凉波”是明。这些景物渲染了环境氛围的凄清和寒凉。
—08—
细读上片词,词人从视觉角度切入,描写了小阁、重帘、燕,晚花、红片、庭莎,曲阑、干影、凉波,诸多景物。
从状态区分,这些景物,或动或静,动静呼应。“小阁重帘有燕过,晚花红片落庭莎”是动态,“曲阑干影入凉波”是静态。
从状态进一步细分,“小阁重帘”是静态,“有燕过”是动态。“晚花红片落”是动态,“庭莎”是静态。
一动一静,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动静相辅相成,相得益彰。这就使景物产生了丰富多姿的变化。
三  一霎好风生翠幕,几回疏雨滴圆荷
一霎(shà):短时间,一会儿。圆荷:荷钱。
一会儿的时光,有几回,好风吹动翠色的帘幕,稀疏的雨珠滴落在柔嫩的小荷叶上。
—09—
“一霎”和“几回”采用了互文的修辞手法。不能单独理解。必须将两者放在一起,互相补充和渗入,交错理解,使其意思彼此互见。
这两句的意思可以理解成:短暂的时间内,好风吹动翠色的帘幕,疏雨滴落在小荷叶上。有几回,风吹动翠色的帘幕,疏雨滴落在小荷叶上。
—10—
风是无形的。来无影,去无踪,摸不着,抓不住,必须借助他物才能体现出来。
风吹动翠幕,翠幕随风而轻轻摇摆,沙沙作响。于是词人看见了风,也听见了风。仿佛这风生于翠幕,起于翠幕。
这就化虚为实,使无形的风变成了有形的风,使无力的风变成了有力的风,使无生命的风变成了有生命的风。
这句通过一个动态的“生”字,将好风描绘得活灵活现,很有质感。
此时正是暮春的黄昏,风吹动翠幕。翠色属于冷色调。那么,这由翠幕而生的风,大概也如上片词的清波碧水一样,是凉的,是冷的。
翠幕不仅生风,也生微微凉意。相信词人已经感受到这股凉意。
为什么词人能感受到这股凉意?因为词人是孤独的!
—11—
“圆荷”指荷钱,即状如铜钱的初生的柔嫩的小荷叶。
考虑此时是暮春时节,距离夏季尚有一段时间。荷叶刚刚开始生长,没有长大,不应该将“圆荷”理解成圆圆的荷叶。
稀疏的雨珠滴落在柔嫩的小荷叶上,淅淅沥沥。不难想象,雨滴圆荷的声音是很轻的。但是词人却听得见。这表明,词人周围的环境非常寂静。只有寂静,才能听得见平时听不见的声音。
当然,仅仅是周围环境寂静,并不足以让词人听见雨滴圆荷的声音。词人也必须有一颗寂静的心,才能感受到这幽渺的声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云:“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暮春的黄昏,百花凋零。词人面对这番景象,他是惆怅的。好风吹动翠幕,凉意阵阵。词人面对这番景象,他是孤独的。
这样的词人,他又怎么会没有一颗寂静的心呢?
—12—
“疏雨”,表明雨至少有两个特点。第一,雨量少而不多。第二,雨珠小而不大。这样的疏雨,与周围寂静的环境,也与词人寂静的心,相匹配,相贴切。
难以想象,如果这时候天降暴雨,噼里啪啦,打蔫了圆荷,那将是多么扫兴的事情。
—13—
“一霎好风生翠幕,几回疏雨滴圆荷。”细读这两句,词人从听觉角度切入,描写了好风、翠幕、疏雨、圆荷,诸多景物。通过这些景物,渲染词人心境。
细读前文五句,哪一句没有渲染词人心境?
词人没有一句直接渲染自己的心境,但是却每一句都在渲染自己的心境。可谓景中见情,以景来渲染自己的惆怅和孤独之情。
暮春,黄昏,风雨。身处其中的词人,怎能不愁?
王国维云:“一切景语皆情语也。”
—14—
词人的惆怅和孤独,始于穿帘而过的燕子。
燕子仿佛是报信的使者。穿过重重帘幕,飞进来,为了告诉词人,外面的世界,暮春到了,黄昏来了,红花凋零落入绿草了,栏杆的影子倒映于凉波中了,好风吹动翠幕了,疏雨滴落在小荷叶上了。
这是一场大型艺术展,燕子首相出场。燕子拉开帘幕,展品陆续亮相。
四  酒醒人散得愁多
得:得到,获得,与“失”相对。
酒醒了,众人都散了,只剩下我满腹闲愁。
—15—
前文五句全是景物描写,词人一直躲藏于景物之后。词人看见了景物,听见了景物,但是他没有正式露面。最后一句,词人终于正式露面了。
和前文五句全是景语不同,最后一句是情语。词人以情语结束整首词。
前文五句通过景物描写,渲染出的词人心境,比较隐晦和朦胧。最后一句,词人直接坦白了自己的心境,“酒醒人散得愁多”。
简而言之,关键就是一个“愁”字。
—16—
词人喝醉了,酒醒了,发现一起喝酒的朋友都散了,于是词人只剩下愁了。
心中有愁,眼中才会有愁。所以,在前文诸多景物的描写中,词人才能成功地,不露面却通过景物渲染出自己惆怅和孤独的心境。
什么样的眼睛,看见什么样的景物。
细读前五句,再细读最后一句,不难发现,词人对自己心境的渲染极有层次性。他采用铺垫和递进的方式,由表及里,由浅入深,表达了自己的惆怅和孤独。
—17—
词人究竟因何而“愁”呢?
宋词中的愁,各式各样,千姿百态。相思之愁,离别之愁,羁旅之愁,失意之愁,伤春悲秋之愁,家国之愁,等等。
晏殊这首《浣溪沙》,蕴含之愁,似乎没有明确显示出它属于以上哪一种。
—18—
作为志得意满的太平宰相,富贵词人,晏殊的词,喜欢咏叹时光流逝以及由此而产生的世事蹉跎,人事变幻,好景不常之感。喜欢用富贵气象下的短暂的欢乐,反衬人生易老,人生有限的宿命论。
怀抱着这样的认知,那么,晏殊拥有的富贵气象下的欢乐,就只能是麻醉剂。使他可以暂时忘记个体生命的悲剧结局——走向死亡。
死亡是永恒的。与之相比,活着,仅仅是短暂的过程而已。个体生命迟早会失去活着的动态过程,进入永恒的死亡静态。
晏殊对此清醒至极。
—19—
这样的晏殊,即使住在帘幕重重的庭阁里,日日花天酒地。他又怎么可能不愁呢?
他越是欢乐,越是愁。酒醒了,人散了。追念今天相聚的场景。如此欢乐的时光,往后还会有多少呢?
所以,在这首《浣溪沙》中,晏殊的愁,是一种人生不圆满的愁,是一种具有普遍宽泛意义的愁。
—20—
心中有这样的愁,晏殊自然会觉察到自己圆满的人生有所缺失。因为,如果他想延长这种圆满的人生,他清醒地知道,是不可能的。人生易老,人生有限。
晏殊越是清醒,越是痛苦。
世间一切都会转瞬即逝,世间一切都会结束。无论是晏殊的富贵和圆满,还是你我的人生。
五  写在最后
研究整首词的章法,这首词完美地符合古人对好文章的评价标准,“凤头猪肚豹尾”。
所谓凤头,指的是文章的开头部分要像凤凰的头一样,漂亮、精彩。所谓猪肚,指的是文章的中间部分要像猪的肚子一样,饱满、充实。所谓豹尾,指的是文章的结尾部分要像豹子的尾巴一样,有力量。
这首词的开头,“小阁重帘有燕过”,这一句恰如凤头。燕子报信,拉开帘幕,送来了暮春的消息。之后的一系列景物,落花、凉波、好风、疏雨,等等,仿佛全部因燕子的出现而存在。
从“晚花红片落庭莎”到“几回疏雨滴圆荷”,这四句恰如猪肚。通过密集丰富的景物描写,隐晦和朦胧地渲染词人心境。

最后一句“酒醒人散得愁多”,恰如豹尾,简短且有力量。将词人的心境叙述得淋漓尽致。没有任何的欲说还休,遮遮掩掩。

同时,它也让读词的你我彻底明白了,前五句的一系列景物,在词人笔下,为什么,或多或少都蕴含有淡淡的愁意。

—全文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宋词|晏殊最好的1首词42字,写尽了人生最顶级的烦恼
论宋代婉约派词人的比兴手法
【求索、奋发、放弃】人生的三大境界
风花雪月款款情 宋词名家缓缓说(系列文章11--15)
古诗词日历 | 晏几道《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
情到深处人孤独,晏几道用一首《临江仙》写尽了相思苦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