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宋词|这首秋天的小词仅46字,平平淡淡里读出了隐藏的寂寞人生
userphoto

2023.08.21 陕西

关注

文 / 逍遥公子

伤春悲秋是古诗词中常见的两大主题,晏殊这一首《清平乐》以悲秋为主题。
作为生活优渥的士大夫,太平宰相,富贵词人,晏殊心中也有愁,淡淡的闲愁。
金风细细,叶叶梧桐坠。绿酒初尝人易醉,一枕小窗浓睡。

紫薇朱槿花残,斜阳却照阑干。双燕欲归时节,银屏昨夜微寒。

秋风徐徐,若有若无,吹得梧桐树的树叶,纷纷飘落。初次品尝新酿的美酒,我很容易就喝醉了。小窗下,挨着一个枕头,我睡得深沉。
紫薇花和木槿花都枯萎凋残了。黄昏,斜阳正照在栏杆上。这是成双成对的燕子即将回到南方过冬的时节。昨天夜里,我感觉卧房中的银屏,已经透出微微的寒意。
关于这首词,詹安泰《宋词散论》云:“用精细的笔触,写淡淡的愁感,看来全不着力,而用'细细’、'叶叶’、'初’、'易’、'一’、'小’、'残’、'微’等形状字又极见匠心。景象和心情融成一片,意境清新,耐人寻味。”
一  金风细细,叶叶梧桐坠
金风:秋风。古人以阴阳五行解释季节演变,以金木水火土配四季。秋属金,故称秋风为金风。
秋风徐徐,若有若无,吹得梧桐树的树叶,纷纷飘落。
—01—
金风指的是秋风。萧统编《文选·张协<杂诗十首>》其三:“金风扇素节,丹霞启阴期。”李善注:“西方为秋而主金,故秋风曰金风也。”
秋风是细细的,不是猛烈的,所以这秋风没有把梧桐树吹得晃动或者东倒西歪,只是把梧桐树的树叶吹得纷纷飘落。
—02—
“细细”和“叶叶”,叠词用得巧妙。
细细的秋风,没有秋风常见的肃杀凛冽之气。这是平静、温婉、闲雅的秋风。不过,能将树叶吹得飘落,这样的秋风,也足见它的威力了。
一片一片的树叶飘落,这表明树叶是有节奏,有次序地飘落。不急不缓,打着旋儿地飘落。范仲淹《御街行》:“纷纷坠叶飘香砌。”两者描写的景象类似。
秋风是细细的,飘落的树叶是一片一片的,充满了美感。
如果词人描写狂暴的秋风吹得梧桐树东倒西歪,树叶掉得光秃秃。这将是多么令人惊骇的景象,欠缺了某种美感。
—03—
从下文可知,词人当时在室内。身处室内的词人却知道,秋风细细,吹得梧桐树的树叶一片一片,纷纷飘落。那么,词人肯定不是看见了这番景象,而是听见了窗外窸窸窣窣的声音。
能听见秋天的声音的词人,内心是闲适的,也或者是寂寞的。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云:“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细细的秋风,一片一片飘落的树叶,必须是闲适寂寞的人,拥有一颗闲适寂寞的心,才能注意到它们的声音。
这两句词里,词人虽然没有直接出现,但是词人却在场。
—04—
一叶落知天下秋,何况是“叶叶梧桐坠”。秋天是伤感的季节。古人有“伤春悲秋”之说。
刘禹锡云:“自古逢秋悲寂寥。”这里的“自古”,至少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宋玉的名作《九辩》。“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
《九辩》开启了文学史上影响深远的“悲秋”主题。胡应麟《诗薮》评价《九辩》云:“……千古言秋之祖。六代、唐人诗赋,靡不自此出者。
—05—
宋玉之后,古诗词中的悲秋主题,大多是悲伤于萧瑟之景与凄厉之情。
以杜甫《登高》为例。“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这首诗通过描写杜甫登高所见之秋江景色,抒发了诗人长年漂泊在外,衰老、多病、孤独和忧愁等复杂情感。这些情感较为激烈。
晏殊这首词流露出来的悲秋情感,相对而言,较为温婉和闲雅。这也是晏殊词一贯的风调。
—06—
刘禹锡《秋词二首》其一,全诗云:“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如刘禹锡这般,一反传统悲秋观念,高唱内心壮志豪情的文人,毕竟是少数。
二  绿酒初尝人易醉,一枕小窗浓睡
绿酒:刚刚酿好的米酒,未滤清时,表面有酒渣浮起,色泽微绿,故称绿酒。此处意指美酒。人:指词人自己。
初次品尝新酿的美酒,我很容易就喝醉了。小窗下,挨着一个枕头,我睡得深沉。
—07—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有了粮食,就可以酿酒了。
词人初次品尝新酿的绿酒,结果是“人易醉”。
词人“易醉”,表明有两种可能。第一,绿酒的酒劲大。词人只是品尝少许,词人很容易就喝醉了。第二,与绿酒的酒劲无关。词人本身酒量浅。词人只是品尝少许,词人很容易就喝醉了。
细读全文,取第二种为解释更合适。不管哪一种可能,总之,词人对绿酒是浅尝辄止,一饮即醉。
词人是醉于酒吗?词人不是醉于酒,而是醉于愁。
—08—
古诗词中,酒与愁常常联系在一起,表达出来的情感也往往是激烈的。
比如李白的诗。“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比如范仲淹的词。“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此处,初尝绿酒的词人,流露出来的愁,其情感强度远远不及那些愁更愁的愁,断肠的愁。
晏殊作为太平宰相,富贵词人,他的愁自然是淡淡的闲愁。大悲大喜不属于晏殊。
—09—
喝醉之后,词人睡着了。“绿酒新尝人易醉”是“一枕小窗浓睡”的原因。“一枕小窗浓睡”是上片词的关键句。这句写得悠闲自得,却令人寻味无穷。
“浓睡”?词人喝酒时是浅尝辄止,为什么他却睡得这么深沉?为什么词人小酌却易醉?既然易醉,应该是浅醉。为什么词人浅醉却浓睡?为什么词人会注意到细细的秋风吹得树叶一片一片地飘落?
悠闲自得的背后,其实是惆怅、孤独和寂寞的心境。这种心境当然是淡淡的。不过,和“金风细细,叶叶梧桐坠”相比,这种心境已经较为明显了。
词人不是醉于酒,而是醉于愁。词人不是醉于酒,而是醉于惆怅、孤独和寂寞的心境。
三  紫薇朱槿花残,斜阳却照阑干
紫薇:花名,别名百日红,怕痒树。落叶小乔木,夏秋之间开花,花色为鲜红、粉红或白。花繁茂,可供观赏。
朱槿:花名,别名扶桑,大红花。常绿落叶灌木或小乔木。花期几乎全年,花色为红、粉红、黄、橙、白或复色等。花色较多,瓣型变化大,可供观赏。
却:正。阑干:栏杆
紫薇花和木槿花都枯萎凋残了。黄昏,斜阳正照在栏杆上。
—10—
睡醒了,酒醒了。词人看见了怎样的一番景象呢?“紫薇朱槿花残,斜阳却照阑干。”
美丽的花,枯萎凋残。如何不令词人惆怅?
这些紫薇和木槿,应该是栽植于小窗外,栏杆旁。词人推窗就看见了枯枝败叶残花。
词人是什么时候看见了它们?黄昏,斜阳正照在栏杆上。
枯枝败叶残花,沐浴在如血的斜阳中。这是何等凄凉的景象,也隐隐流露出词人无可奈何的情感。
王国维云:“一切景语皆情语也。”
—11—
“斜阳”与“浓睡”相呼应。“浓睡”既可以指词人睡得熟,也可以指词人睡的时间长。
那么,词人到底睡了多久?有两种可能。第一,词人在白天的某一时刻酒醉入眠,至黄昏醒来。第二,词人在昨夜酒醉入眠,至次日黄昏醒来。
醒来之后的词人,他没有直接描摹自己的情感,而是借助眼前所见之景象,枯枝败叶残花,对自己的情感进行了含蓄的表达。
四  双燕欲归时节,银屏昨夜微寒
银屏:镶嵌有云母石的洁白的屏风,此处借指华美的居室。云母石是一种柔韧且富弹性的矿物质,晶体透明,有珍珠光泽。古人以其薄片装饰屏风、窗户、车等。
这是成双成对的燕子即将回到南方过冬的时节。昨天夜里,我感觉卧房中的银屏,已经透出微微的寒意。
—12—
此处的“归”指的不是燕子归巢,也不是燕子归来,而是燕子归去。去哪里?去遥远的温暖的南方。去干什么?去过冬。
“欲归”,燕子目前暂未归去,但是计划归去。
燕子的离开,原本已经令词人伤感。何况,在这成双成对的燕子即将归去的时节,词人却独自一人。既没有人陪伴,也没有地方去。这种独居的生活,何等凄凉。
词人望向窗外,窗外正是斜阳照花残。凄凉的时节,凄凉的黄昏。词人又怎能不凄凉呢?
—13—
于是,凄凉的词人想起自己酒醉入眠。他感觉,昨天夜里,银屏已经透出微微的寒意。
银屏微寒,其实就是居室微寒。词人对于时节和天气的变化,非常敏感。
这句词写得含蓄蕴藉,意在言外。分寸感掌握得恰到好处。
“微寒”表明此后的日子将会一天更比一天寒。那么,燕子肯定要归去了。
词人将会经历越来越寒的日子,将会经历风霜冰雪的日子。词人的心境也将会变得更惆怅、更孤独、更寂寞。
这些内容,词人都没有明说。
微寒,微寒。微寒不仅有生理上的微寒,也有心理上的微寒。
结尾这两句词,在“花残”与“斜阳”的基础上,进一步抒发了词人内心的情绪。
—14—
从“昨夜”不难判断词人到底“浓睡”了多久。
在白天的某一时刻酒醉入眠,至黄昏醒来?在昨夜酒醉入眠,至次日黄昏醒来?显然是第二种。
—15—
“金风细细,叶叶梧桐坠”,是动态,是词人听见的。这两句从听觉角度描写景物。
“紫薇朱槿花残,斜阳却照阑干”,是静态,是词人看见的。这两句从视觉角度描写景物。
“银屏昨夜微寒”,是词人触摸到的。这一句从触觉角度描写景物。
从听觉到视觉到触觉,词人通过对周围景物的细致刻画,与对自己感受的细微描摹,含蓄蕴藉地表达了自己的心境。
五  写在最后
—16—
梧桐树的树叶,被秋风吹落的时节。词人初次品尝新酿的绿酒,不经意间喝醉了,睡着了。一觉醒来,已经是次日黄昏。小窗外,栏杆旁,斜阳照花残。成双成对的燕子,即将归去。词人这才想起昨夜感觉银屏有些微微的寒意。
—17—
这是多么慵懒悠闲的生活,一派富贵气象。但是,这首词除了“绿酒”和“银屏”有富贵气象之外,其他景物都描写得比较清丽,浑然融合在全词闲雅的风调中。
晏殊笔下的富贵,忽略景物具体的形貌,注重景物的精神。
晏殊不愧是太平宰相,富贵词人。
—18—
这是一首典型的写景抒情之作。描写秋景,抒发悲秋的情怀。人在景中,情景相生,结构紧密。
细读整首词,不难发现其中有大量景语。秋风、落叶、残花、斜阳、双燕、寒屏。这些景语的存在,实则暗示词人非常敏感,非常注意自己周围景物的变化。通过这些变化,可见词人自身情况。
什么情况?一个字,“愁”。
全词没有一个字写“愁”,却字字句句都是“愁”。
—19—
王灼《碧鸡漫志》云:晏殊词“风流蕴藉,一时莫及。而温润秀洁,亦无其比。”
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云:“纯写秋来景色,惟结句略含清寂之思,情味于言外求之,宋初之高格也。

唐奎璋《唐宋词简释》云:“此首以景纬情,妙在不着意为之,而自然温婉。”

—全文完—

关注我,设为星标,更多宋词等你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古诗词】清平乐(金风细细) 宋· 晏殊
晏殊《清平乐·金风细细》赏析
诗词品读┃晏殊:清平乐·金风细细(绿酒初尝人易醉)
宋代:晏殊 清平乐·金风细细
《清平乐·金风细细》双燕欲归时节,银屏昨夜微寒
古代诗人里当属晏殊的酒量最低了,这首宋词中的7个字道出了真相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