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重磅整理】 你知道什么时候会出现逆温吗?逆温其实是这个样子的!逆温现象分类及成因影响大总结!关于逆...
夏天郊游的时候
人们喜欢去哪里?
当然是山坡上
吹着凉爽的风
享受美好的周末时光
毋庸置疑
在汗流浃背的夏季
高山上确实比地面的气温要低
那在10000米的高空
岂不是更冷?
如果密封的机舱里面没有空调
我们坐进去一定会冻得“万紫千红”
但大自然并非我们想的那么简单
在秋冬季节
地面会结霜
按照常理
高于地面的温度应该在0摄氏度以下才对
可现实情况却相反
这是因为产生了“逆温”
在气象学上
逆温被分为
辐射逆温
锋面逆温
平流逆温
乱流逆温
……
(冬季大气逆温层和城市热岛效应示意图)
◆  ◆  ◆
一般情况下,在低层大气中,气温是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的,这时候地面的暖空气上升、高空冷空气下沉,形成的对流有利于污染物的扩散。有时在某些层次可能出现相反的情况,即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升高,这种现象称为逆温,出现逆温现象的大气层称为逆温层。逆温条件是不利于污染物扩散的。
逆温层形成的原因主要有四种
1盆地的地形是其中之一
冷空气进入盆地后,盆地周边气温上升得更快,相应的,盆地上空的空气气温也会上升,形成逆温。
2暖平流也会促生逆温
周边有温暖的气流过来,覆盖在盆地上空,也会形成逆温。
3同时,高压环流也会导致逆温
高压系统中,空气会下沉。下沉到一定高度的时候,气温会比近地面的高,逆温形成。
4此外,地面逆辐射也会形成逆温
晚上地面向外辐射热量,近地面的空气随着地面温度下降而降温,远离地面的空气吸收热量后气温上升,形成逆温。
辐射逆温
在天晴风小的夜间,地面的热量向空间散失很快,地表温度迅速下降,地面空气受其影响也随着下降,越近地面的空气受其影响越大,于是就出现近地面层空气随高度升高而升高的辐射逆温。
辐射逆温的厚度可以从几米到几十米,最高可达数百米。
辐射逆温以秋冬季出现的最多,强度也最大,近地面的空气常因气温降低,水汽凝结而形成大雾。秋冬季早晨的雾多且浓就是这个道理。
锋面逆温
当冷暖空气相遇时,它们之间会出现一个向冷空气一侧倾斜的界面,这个界面实际上是冷暖空气的过渡区,较轻的暖空气往往爬在较重的冷空气背上,这样过渡区里的气温自然就会出现下冷上暖的逆温现象。
锋面逆温一般出现在几百米到几千米的高空,只有锋面与地面相交的时候,锋面逆温才出现在地面。
平流逆温
当暖空气吹向地面和海面,遇到比它更冷的,它底层的热量会被吸收,因而下冷上热,形成了温度随高度升高而升高的平流逆温。
平流逆温的厚度一般可达数百米,少数可达1000米。
乱流逆温
乱流逆温一听名字就大概能够猜测到它发生在乱流运动时。地面的摩擦作用导致了空气流动不规律,这被称为乱流运动。
乱流运动在稳定的大气里能把乱流层上部的热量往下传送。这样,乱流层上部的气温便会降低,而乱流层以上的气层温度并无变化,这样在他们之间就会出现逆温。
它的高度通常在乱流层的顶部离地面几百米到1000多米的低空。
看似简单的“逆温”
实则有着不小的学问
以上四种
你都了解了吗?
△正常情况
△逆温
逆温会有何影响
发生逆温现象的大气层称为“逆温层”。它像一层厚厚的被子罩在上空,会导致逆温层内大气对流活动大大减弱,大气垂直扩散能力下降,近地面层大气污染物“无路可走”,只好原地不动,越积越多并且不断反应,导致空气污染就越来越重。
城市近地面逆温多发于静稳无风的秋冬季夜间,地面因辐射冷却而降温,与地面接近的气层冷却降温最强烈,而上层的空气冷却降温缓慢,从而在低层大气产生逆温现象。这也是城市秋冬季空气污染在夜间有所加重的重要原因之一。
总结
①海拔高度增大,气温上升。
②海拔高度上升100米,气温下降幅度<0.6℃。
③上热下冷的逆温大气环境容易使大气发生反射。
影响:
①利:阻碍空气垂直对流发展,抑制沙尘暴,对飞机飞行有利。
②弊:妨碍烟尘、污染物、水汽凝结物扩散,降低地面可见度,加强大气污染。
逆温现象
1.含义
在对流层,气温垂直分布的一般情况是随高度增加而降低,大约每升高100米,气温降低0.6℃。这主要是因为对流层大气的主要热源是地面,离地面愈高,受热愈少,气温就愈低。但在一定条件下,对流层中也会出现气温随高度增加而上升的现象,称为逆温现象。
2.逆温类型
(1)辐射逆温:在晴朗无云的夜间或黎明,由于大气逆辐射较弱,地面辐射散失热量多,近地面气温迅速下降,而高处大气层降温幅度较小,从而出现上暖下冷的逆温现象。这种逆温现象黎明前最强,日出后逆温层自下而上消失。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整理
(2)平流逆温:当暖空气运动到冷的地面上时,暖空气与冷地面之间不断进行热量交换,暖空气下层受冷地面影响大,气温降低较快,上层降温较慢,从而形成逆温。该逆温现象多出现在中纬度沿海地区。
(3)锋面逆温:锋面是冷暖气团之间狭窄的过渡带,暖气团位于锋面之上,冷气团在下,在冷暖气团之间的过渡带上形成逆温。
(4)地形逆温:常发生在山地、盆地和谷地中。由于山坡散热快,山坡上的冷空气沿山坡下沉到谷底,谷底原来较暖的空气被冷空气抬升,从而出现温度的倒置现象。这样的逆温一般是在一定的地形条件下形成的,所以称为地形逆温。
3.逆温的影响
(1)不利影响
①出现多雾天气。早晨多雾的天气大多与逆温有密切的关系,它使能见度降低,给人们的出行带来不便,甚至导致交通事故。
②加剧大气污染。由于逆温现象的存在,空气垂直对流受阻,会造成近地面污染物不能及时扩散,从而危害人体健康。
(2)有利影响
①抑制沙尘暴的发生,因为沙尘暴发生的条件是大风、沙尘、强对流运动。
②逆温若出现在高空,对飞机的飞行极为有利,使飞机在飞行中不会有大的颠簸,同时也提高了能见度,使飞行更加安全。
逆温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成雾
早晨多雾的天气大多与逆温有密切关系,浓雾使大气能见度降低,给人们的出行带来不便,使交通事故的发生概率增加
大气污染
由于逆温现象的存在,空气对流受阻,会造成近地面污染物不能及时扩散,从而危害人体健康
对航空造
成影响
逆温多出现在低空,多雾天气给飞机起降带来不便。如果出现在高空,对飞机飞行有利,因为大气以平流运动为主,飞行中不会有较大颠簸
高考地理专题设计——逆温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气温垂直递减率是指空气温度在垂直方向上随高度升高而降低的数值。读某地春季某日气温垂直递减率(℃/100米)时空变化图,回答1—2题。
1.当天该地几乎没有对流运动发生的时段是
A.9时—17时                       B.18时—次日8时
C.17时—次日9时               D.19时—次日6时
2.发生大气逆温现象的最大高度约为
A.100米          B.200米       C.400米     D.500米
【答案】1.B 2.C
【解析】
1.根据气温垂直递减率的定义可知,图中数值为正值时随海拔的升高气温降低,数值为负值时随海拔的升高气温上升,0表示气温无变化。由此可知,在18时—次日8时出现逆温现象,大气对流运动受阻。故选B。
2.出现逆温的最大高度可从图中直接读出,为400米,注意纵坐标表示高度。故选C。
2013年7月30日,我国西北某地出现强沙尘暴。下图示意该地当日14时~24时气温、气压随时间的变化。据此完成第3题。
3.与正常情况相比,强沙尘暴经过时,该地(    )
A.气温水平差异减小               B.水平气压梯度增大
C.地面吸收太阳辐射增多       D.大气逆辐射减弱
【答案】 B
【解析】 强沙尘暴经过时,空气中沙尘大量增加,地面吸收太阳辐射减少,大气逆辐射增强。强沙尘暴经过时,出现大风,说明该地水平气压梯度增大,气温水平差异增大。故选B项。
4.大规模的火山爆发可能造成地表温度下降。其合理的解释是火山爆发导致(    )
A.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增加
B.到达地面的短波辐射减弱
C.地球表面长波辐射增强
D.高纬度地区极光现象减少
【答案】 B
【解析】 大规模的火山爆发所产生的火山灰进入大气层,会通过反射、散射和吸收等形式削弱到达地面的太阳短波辐射,使地表温度下降。
近年来,雾霾天气在我国频繁出现,空气质量问题已引起全社会高度关注。下图是气温垂直分布的4种情形。读图完成下题。
5.图中最有利于雾霾大气污染物扩散的情形是   (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 A
【解析】 本题通过气温垂直分布图考查逆温对大气污染的影响。只有①图中气温随高度升高而降低,空气对流运动明显,因此最有利于雾霾大气污染物扩散;其他三幅图在近地面都有逆温层出现,大气稳定,不利于雾霾大气污染物扩散。
6.我国华北地区在春播时进行地膜覆盖,可有效地提高地温,保障了农作物的正常发芽生长,其主要原理是(     )
A.减弱了地面辐射             B.增强了大气逆辐射
C.增强了太阳辐射的总量   D.增强了对太阳辐射的吸收
【答案】 A
【解析】 我国北方春播时地温较低,进行地膜覆盖可有效地减弱地面辐射,从而减少地面热量的散失,起到保温作用。
7.山东胶东的一些果农夏季在苹果树下覆盖地膜,其主要的作用是(     )
A.减弱地面辐射,保持地温   B.反射太阳辐射,降低地温
C.反射太阳辐射,增加光效   D.吸收太阳辐射,增加地温
【答案】 C
【解析】 果树下进行地膜覆盖可反射太阳辐射,增加光效,提高光合效率,可使苹果着色均匀,提高产品质量。
如图,墨西哥城位于19°N,在海拔约2250米的盆地中,该市有2000余万人口,3.5万家工厂,约有300万辆汽车。回答8题。
8.墨西哥城每年11月至次年4、5月多发生严重光化学烟雾污染,主要原因有:
A.汽车尾气和生产、生活废气排放量小
B.受温室效应影响
C.该期间天气晴朗,光照强;且盆地地形,多逆温
D.该期间多气旋活动,影响污染气体的扩散
【答案】C
【解析】光化学烟雾的形成主要是大量汽车尾气,在紫外线作用下发生光化学反应,生成有毒有害气体。故每年11月至次年4、5月多发生严重光化学烟雾污染的形成与当地的气候、地形有关;冬季为当地的旱季,降水少,光照强;而盆地地形,污染气体不易扩散。故选C项。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考向三 逆温现象及其影响
博客|康同杰:浅谈逆温现象
【微专题】逆温
地理:【大气】大气受热过程——逆温现象(知识点及历年真题)
大气逆温的罪与罚
【手绘动画】逆温,掏心掏肺版(附文字全稿)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