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玩转地理 | 这些河床及岩石顶上的凹坑你知道是什么吗?

本文由地理蹊倾情首发编辑整理制作,如有转载,请自觉标注出处!虽免费交流使用,但保留谴责直接拿过去作为自己成果的部分使用者的权利。

—01—

在一些基岩河床上

可能会发现一些穴壁光滑、其形似井的凹坑

地貌学上称之为壶穴

壶穴也叫瓯穴

指基岩河床上形成的近似壶形的凹坑

急流漩涡夹带砾石磨蚀河床而成

壶穴集中分布在瀑布、跌水的陡崖下方及坡度较陡的急滩上。

类似的地形也可出现在冰川底床上

由冰水冲蚀造成

特称之为冰川锅。

由于雨水令河水流量增加

带动上游的石块向下游流动

当石块遇上河床上的岩石凹处无法前进时

会被水流带动而打转

经历长时间后将障碍磨穿

形成了圆形孔洞。

流壶穴平面形态多为椭圆形或近圆形

河流壶穴底部为下凹状或底部中央有突起 

完全没有平坦状

口缘无明显的出水口

侧壁和口径边缘圆滑

视频了解其形成

—02—

还有一种和它类似的风化坑

常被搞错

山顶风化坑

风化坑是岩石顶面上

因积水风化作用而产生的凹坑

可以出现在各种岩石上,

但在花岗岩上最发育,

也最为典型,

可以出现在从极地到荒漠到热带湿润地区。

河流风化坑

风化坑形态不一,

平面形态可分为圆形、椭圆形、不规则形

风化坑口径边缘往往不圆滑,

坑洼状或锯齿状

典型者出水口处以内的侧壁内凹

口径边缘突出,内径大于口径。

—03—

两者之间的区别如下:

山顶风化坑的发育与河流流水作用没有关系,

河流壶穴的形成与河谷的发育过程有关,

河流壶穴可发育于河床各个高度和坡度上,

河谷中的风化坑只能在河流深切后,

流水不再作用到的

河床部位河水不能淹没的位置发育,

说明壶穴在河床下切的整个过程中都在起 (侵蚀) 作用,

河谷风化坑在旧河床抬升

成为侵蚀阶地后才开始形成

只能是积水的风化作用的结果。

当地壳抬升后,

壶穴可能会转化为风化坑。

地理题中壶穴  

安徽省A10联盟2018届高三开年考

壶穴又称“瓯穴”,是指流水对基岩表面侵蚀而形成的凹坑,主要是涡流或水流携带砾石或粗沉积物研磨基岩河床形成。下图为贵州绥阳河洞壶穴的演化过程图,从发育阶段看,其形成演化分为三个阶段;“碟型”壶穴形成阶段;“Ω”倒型壶穴发育阶段;“锅”型壶穴发育阶段。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7.壶穴形成的季节是

A. 春季    B. 夏季    

C. 秋季    D. 冬季

8.图中壶穴形成的过程是

A. 甲乙丙    B. 丙乙甲    

C. 乙甲丙    D. 乙丙甲

9.壶穴形成过程中,作用最小的因素是

A. 气温    B. 降水量    

C. 地势    D. 基岩性质

向左滑动找答案

BCA   7.读材料可知,壶穴又称“瓯穴”,是指流水对基岩表面侵蚀而形成的凹坑,主要是涡流或水流携带砾石或粗沉积物研磨基岩河床形成。说明壶穴形成的原因主要是流水侵蚀作用,贵州绥阳河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高温多雨,故壶穴形成的季节是夏季。故选B。

8.读材料可知,壶穴形成演化分为三个阶段;“碟型”壶穴形成阶段;“Ω”倒型壶穴发育阶段;“锅”型壶穴发育阶段。乙图壶穴如“碟型”,甲图壶穴如“Ω”倒型,丙图壶穴如“锅”型。故图中壶穴形成的过程是乙甲丙。故选C。

9.读材料可知,壶穴形成的主要原因是流水侵蚀作用,流水侵蚀与降水量、地势、基岩性质关系密切,与气温关系较小。故选A。

湖北华中师大第一附中2017届高三5月押题

风化坑是岩石顶面上因积水风化作用而产生的凹坑。壶穴一般是由于河水流量增加,带动上游的石块向下游流动,当石块遇上河床上的岩石凹处无法前进时,会被水流带动而打转,经历长时间后形成圆形孔洞,称为壶穴。下图为我国东南沿海某河谷中风化坑和壶穴的空间分布图(注:0米表示观测地点的高度)。根据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10.根据图文信息,下列关于河谷风化坑和壶穴的说法正确的是

A. 风化坑多发育在位置较高、坡度较陡的河谷区域

B. 河流壶穴发育位置较低,分布在-1米的河谷区域

C. 由于流水不断侵蚀打磨,壶穴口径边缘坑坑洼洼

D. 风化坑在河床相对抬升后,由积水风化而形成

11.下图中能正确反映废弃的河流壶穴逐步转化为风化坑的顺序是

A. ①②③    B. ③①②    

C. ③②①    D. ②①③

向左滑动找答案

DC   10、根据题干图文信息,风化坑的分布范围可以知道:风化坑多发育在位置较高、坡度较缓的河谷上部区域,A错;壶穴则是由河流的旋转水流对河床产生的侵蚀作用形成的,是随着河床位置的改变而改变,其发育位置较低,但分布并不局限在-1米的河谷区域,0—-4米的区域都存在,B错;由于旋转水流不断侵蚀打磨,所以壶穴口径侧壁和口径边缘应圆滑,C错;风化坑分布的位置较高,且题干信息中说“风化坑是岩石顶面上因积水风化作用而产生的凹坑”。在河床相对抬升后,废弃的河流壶穴因能积水被风化而向风化坑转化,D正确,故本题选D。 

11.根据题干材料可知,河流壶穴是在河床处形成,而风化坑则是积水风化形成,分布位置较高。可以推测,壶穴形成后,受河水下蚀影响,原河床抬升,壶穴积水口裸出,壶穴不再受河水侵蚀影响,此时易受原穴中积水的风化,受地形影响,积水寻找出口,形成出水口,而较深处的积水继续风化,壶穴逐步转化为风化坑,根据此顺序是③②①。故本题选C。

图片来自百度搜图

资料参考自  地貌学原理

地理蹊

地理爱好者的家园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规律方法 | 地理选择题的做题方法——组题通读(壶穴)
【热点地理第45期】石头上被“蛀”出圆洞背后的地理思考
第四纪沉积物(层)及代号
读走西藏·昌都|澜沧江 世界上的第七长河 两岸风光很美
山西兴县碧村遗址聚落选址的地貌背景
高考地理概念:河流阶地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