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微专题——河流的输沙量与含沙量

输沙量与含沙量

一、输沙量

河流输沙量是指一定时段内通过河流某一断面的泥沙的重量,单位为t或万t。简言之,输沙量就是输送沙子的量。河流输沙量的大小,与含沙量大小有关,还与河流水量的丰枯有关。一年中最大输沙量在汛期,最小输沙量在枯水期,年际输沙量也不一样,变化较年径流更为剧烈。在一次洪水过程中,最大输沙量与最大洪水量出现时间大体一致。就一条河流而言,山区河段输沙能力强,河道以冲刷为主,输沙量沿程增加;平原河段河道以淤积为主,输沙量沿程减少。

二、含沙量

而含沙量则指单位体积浑水中所含泥沙的数量,计量单位为千克/立方米。河流含沙量也随时间变化而不同:一年中最大含沙量在汛期,最小含沙量在枯水期。含沙量大的河流输沙量不一定大,含沙量小的河流输沙量不一定小,因为这还要考虑到其水量多少的问题。中国长江年平均含沙量仅0.54千克/立方米,而年输沙量高达4.78亿吨;辽河年平均含沙量为6.86千克/立方米,而年输沙量仅0.41亿吨。

同一条河中含沙量分布也不同:含沙量沿水深分布,一般在水面最小,河床底最大。含沙量在河流断面上的分布随断面水流情况不同而异。含沙量沿流程而变化,通常在山区河段含量大,平原河段含量小。

影响河流含沙量的因素:植被覆盖差,土质疏松,河流含沙量就大;反之,含沙量就小。而内流河含沙量与植被覆盖率关系不大。除了植被情况外,地质构造,地层构成以及大型湖泊、沼泽的分布也都会影响河流的含沙量。

(1)植被覆盖率:森林覆盖率差则含沙量高,反之则低。

(2)土质:土质疏松则含沙量高,反正则低。

(3)降雨强度:降雨强度大则含沙量高,反之则低。

(4)地势:地势落差大则含沙量高,地势平缓则含沙量低。

(5)地形:平原地区一般含沙量低,山地,丘陵区则相对高。

(6)河流含沙量高低的具体影响因素要结合河流的具体情况进行具体分析:地质构造(地质活动强列、岩石破碎等)、地层构成(黄土高原黄土易受侵蚀)、湖泊沼泽(河流流经这些地方泥沙易沉积,下游含沙量小)等。

三、巩固训练

河流输沙量是指在一定时段内通过河道某断面的泥沙数量,其大小主要决定于水量的丰枯 和含沙量大小。下图示意1965~2011年长江月均输沙量所占比例变化。读图,完成1~3题。

1.该段时期内

A.长江输沙量呈增加趋势          

B.长江输沙量呈减少趋势

C.长江输沙量的季节变化大        

D.长江输沙量的年际变化大

2.影响长江月均输沙量季节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降水量的季节变化             B.径流量的季节变化

C.含沙量的季节变化             D.植被覆盖率的季节变化

3.2003~2011年,1~3月月均输沙量所占比例明显升高的主要原因是

A.该时期流域内降水量增多 

B.水利工程的调蓄作用

C.该时期流域内水土流失加剧 

D.含沙量较其他月份高

答案:

1.C 本题考查图表信息的判读,同时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读图可知,该图仅能表示长江月均输沙量所占比例变化,7~9月月均输沙量所占比例高,而1月至次年4月月均输沙量所占比例低,说明长江输沙量的季节变化大。故C选项正确。

2.A 本题考查河流含沙量变化的原因,同时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及调动、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长江主要流经亚热帯季风气候区,大气降水是长江的主要补给水源,因此降水量的季节变化决定了长江径流量的季节变化,径流量的季节变化又是影响含沙量季节变化的主导因素,故影响长江月均输沙量季节变化的根本原因是降水量的季节变化;长江主要流经亚热带地区,地带性植被为常绿叶林,植被覆盖率的季节变化较小。故A选项正确。

3.B   本題考查人类活动对河流水文特征的影响,同时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及调动、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长江主要流经亚热带季风气候区,1~3月为早季,降水量少;2002年以来,随着三峡等水利工程的建成,由于水利工程的调蓄作用,1~3月长江水量增多,该时期月均输沙量所占比例明显升高;1-3月为早季,降水量少,水土流失较雨季弱;虽然有水利工程的调落作用,但是1~3月的径流量仍然明显小于汛期,而径流最是影响含沙量多少的重要因素,故含沙量较汛期时少。故B选项正确。

图为“黄河干流主要水文站分布和年输沙量比较图”。

4.与多年平均输沙量相比,1987~2015年潼关站输沙量急剧减少的主要原因是其以上流域

①引水灌溉,减少泥沙下泄    ②削山平地,减小坡面径流③保持水土,减少泥沙流失    ④气候变暖,降低暴雨强度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5.2016年以后,黄河下游输沙量较中游明显减少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地形起伏    B.流域面积   

C.兴修水库    D.水土保持

【答案】4.B  5.C

【解析】第4题,河流含沙量的影响因素和区域内植被覆盖状况以及流量大小密切相关。与多年平均输沙量相比,1987年至2015年潼关输沙量急剧减小,是因为其上游地区植被覆盖率有所提高,固沙能力增强,水土流失减弱。其次,河流流量相对减少,是因为上游地区引水灌溉,入黄河水量减少,输沙能力减弱,搬运能力减弱,因此,①③正确。输沙量急剧减小主要是人为原因造成的,和气候变暖,暴雨强度降低无关。上游地区并没有削山平地,而且坡面径流减小也不会导致输沙量急剧下降。②④错误。故选B。 

第5题,从第二幅图可以看出,2016年以后黄河下游的输沙量大幅度减少,是因为三门峡、小浪底、花园口、高村、艾山、利津等水文站修建了水客,水库可以拦蓄泥沙,中游地区水库大坝相对较少,因此下游水库拦截泥沙作用更加明显,C正确。下游地区相对于中游地区含沙量减少的主要因素是因为人为因素引起的,而非地形的起伏,地形对输沙量影响不大,A错误,流域的面积大,输沙量也应相对较大,下游地区流域面积大于中游地区,输沙量应该也大,B错误。中游地区水土保持工作较明显,而非下游地区,因此D错误。故选C。

6.(2020年浙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西江梧州站多年平均径流量居全国第二位;多年平均输沙量5570万吨/年,居全国第三位。随着西部大开发的实施,2017年梧州站输沙量减少至2500万吨/年。图一为广西境内西江流域主要水库和甘蔗主产区分布示意图。图二为梧州站径流量、输沙量及南宁市降水量年内占比统计图。


材料二 目前,广西是我国最大的甘蔗生产省区。下表为2000年至2017年广西森林覆盖率和农业生产相关统计数据表。

(1)说出西江输沙量的年内分布特征,并分析其输沙量大的自然条件。

(2)简述西江流域输沙量显著减少的主要原因。

(3)简析广西主产区甘蔗种植的土地资源优势。从生产角度,说出2000年来广西甘蔗总产量快速增长的主要原因。

【答案】(1)特征:年内分布不均,集中在6-8月。条件:降水量丰富,径流量大;年内降水集中;流域内以山地丘陵为主,土壤侵蚀强。

(2)水库大量拦蓄河流泥沙;植被覆盖率显著提高。

(3)优势:河谷平原面积较广,地形平坦;土层深厚,土壤肥沃。原因:种植面积扩大;单产提高;水利设施改善;农业科技等投入增加。

【解析】(1)西江输沙量的年内分布据图2分析可知,输沙量最大的月份是6-8月份,其他月份较少,年内分布不均。影响输沙量分布的因素主要是降水量及其季节分配、地形等因素。图中该地降水量较大,集中于5-8月份,年内降水集中,径流量大;西江流经地区多低山丘陵,河流流速快,侵蚀力强,因此导致输沙量大。

(2)据图1分析可知,西江干支流修建了大量水库,水库拦水拦沙,减少了输沙量;据表分析,2000年至2017年,该地区森林覆盖率由37.9%大幅度提高到62.3%,森林保持水土,减少了输沙量。

(3)从土地资源角度分析,结合图1可知,广西河流众多,河谷平原面积较大,地形平坦,河流沉积了深厚的土壤,土壤肥沃。2000年广西甘蔗总产量快速增长,从表中数据看,种植面积从50.9万公顷增加到93.5万公顷,种植面积扩大;甘蔗单产由57.8吨/公顷提高到81.4吨/公顷。图1中大量水库修建,水利设施得到完善,水源供应充足、稳定;农业科技等投入增加,农业技术进步较快。

7.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西柳沟是黄河内蒙古段的一级支流,流域面积1356km2(图12),是黄河粗泥沙的重要来源区之一。2019年5月,某中学地理研学小组在水土保持专家许教授指导下,对西柳沟开展了以“黄河上游流域治理与生态文明建设”为主题的考察活动。他们来到西柳沟上游,放眼望去,沟壑纵横,植被稀疏。当地农民说这里“遇水成泥、遇风成沙”。两天后,他们到达中游的风沙区,只见河流两岸有新月形沙丘分布。许教授说这里每年冬春季节常有大风和沙尘暴出现。穿过沙漠继续北行,研学小组发现地势变得低平,河流蜿蜒,河岸两侧遍布绿油油的农田。龙头拐水文站工作人员介绍,每逢汛期,这里会泛滥成灾,入黄口处常形成沙坝,造成黄河干流严重淤堵。

(1)研学小组依据水文站提供的资料绘制了西柳沟多年平均月输沙率和月流量变化图(图13),发现西柳沟汛期易形成峰高量大、陡涨陡落的高含沙量洪水。从外力作用的角度分析西柳沟高含沙水流的形成原因。(6分)

(2)研学小组从所绘图中进一步发现,西柳沟3月的流量与7月、9月的相近,但3月的输沙率却小得多。分析形成该现象的原因。(4分)

(3)通过本次研学活动,研学小组对西柳沟流域的自然地理概况、水土流失状况等有了深入了解,对西柳沟流域治理有了一定认识。为减少西柳沟入黄泥沙,从黄土丘陵沟壑区、风沙区和冲积平原区中,任选一区提出针对性的治理措施。(4分)

答案:(1)冬春季节,大风将大量的沙尘吹送到河道里堆积,提供了丰富沙源;夏秋季节暴雨多发,侵蚀搬运作用强,增加了入河泥沙量;进入河道的泥沙被洪水搬运,易形成高含沙水流。

(2)3月份,径流主要来自融雪补给,流速小,输沙能力弱,输沙率小;7月份和9月份,径流主要来自降雨补给,流速大,输沙能力强,输沙率大。

(3)(任选一区作答即可)

黄土丘陵沟壑区:加强沟道坝系建设(淤地坝、谷坊等);缓坡修梯田,挖鱼鳞坑;实施退耕还林还草、植树造林、封育等水土保持措施,蓄水拦沙。

风沙区:设置沙障(草方格等)防风固沙;结合工程措施引洪入沙;恢复植被。

冲积平原区:疏浚河道;引洪淤地(引洪灌溉)。

8.(2016·新课标全国Ⅲ)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一位被热带雨林风光吸引的游客从马瑙斯出发,乘船沿内格罗河(下图)溯源而上,见两岸植被繁茂,河上很少有桥。行至内格罗河与布朗库河交汇处,发现两条河流的河水因颜色迥异、呈一黑黄分明的界线,景色令人震撼。船继续前行,岸边的沼泽渐渐映入眼帘……当晚他查阅资料,得知内格罗河河水因富含腐殖质,颜色乌黑,而布朗库河因含大量泥沙而呈黄色。

分析内格罗河河水富含腐殖质但泥沙含量少的原因。(8分)

答案:气温高,湿度大(降水多),生物量大,在沼泽形成大量腐殖质。(4分)地处平原,地势低平,河流流速慢,多沼泽,泥沙大量沉积。(4分)

解析:主要从气候湿热、植被覆盖率高等角度分析内格罗河河水富含腐殖质的原因;从植被覆盖率、地势、河流水文特征分析河流含沙量少的原因。

10.河床的冲淤与河流含沙量有密切关系,当河流的含沙量小于其输沙能力时,河床就会被冲刷;当河流的含沙量大于其输沙能力时,河床就会淤积。三峡大坝蓄水后对其下游河段的径流量和含沙量产生了明显影响,也影响到下游河床的冲淤过程。宜昌站和螺山站是荆江河段的上游和下游的两个水文监测站,下图为两站在三峡大坝蓄水前后的含沙量变化过程图。

(1)描述螺山站与三峡大坝蓄水前相比,蓄水后含沙量的变化特征。

(2)判断三峡大坝蓄水前后荆江河段冲淤状况,并说明判断依据。

(3)推测三峡大坝蓄水后对荆江河段的影响。

答案:

(1)蓄水后,螺山站河水含沙量减少;含沙量的季节差异减少;丰水期(夏季)含沙量

减少幅度大;枯水期含沙量减少幅度小。

(2)蓄水前荆江河段丰水期以淤积为主,枯水期以冲刷为主;蓄水后荆江河段以冲刷为主。

依据:蓄水前,丰水期上游站(宜昌站)比下游站(螺山站)含沙量大,枯水期上游站(宜昌站)比下游站螺山站)含沙量小;蓄水后,全年上游站(宜昌站)比下游站(螺山站)含沙量小。

(3)三峡大坝可以调节荆江河段的水位,使其水位季节差异减少;河床冲刷作用增强,使河道加深加宽泄洪能力增强(降低洪水位);河道变深使航道条件改善;河床的冲刷可能会威胁到堤岸安全;由于河床冲刷,水位下降导致下游取水口和港口设施功能失效。

1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波河是意大利最大的河流,河流流量较大,含量较高。河流下游河道弯曲,高出河床6米。该河至少有14个河口,历史上洪涝多发。广阔的波河三角洲有一块延绵几百平方千米的沼泽这里鱼类较多,是无数候鸟冬日的栖息地和繁衍地。下图为意大利局部示意图。

(1)分析波河含沙量大的自然原因。

(2)说出北部山麓地区的湖泊对减轻波河平原地区旱涝灾害的作用。

(3 )简析波河下游的干流沿岸平原地区大城市较少的主要原因。

答案:

(1)冬季受西风影响,降水较多;春季山地积雪融化量大,地表径流量大;山地面积广,地势起伏大;河流众多,且流量大、水流急,侵蚀作用较强,携带大量泥沙入河。

(2)湖泊可蓄积大气降水和积雪融水,减轻波河平原地区的洪涝灾害;夏季降水少,湖泊可为下游平原地区提供水源,缓解旱情。

(3)河流多,流量大,地势低平,河道弯曲,形成地上河,易发生洪涝灾害;下游河道分汊多,航道浅,航运价值低;三角洲地区多沼泽,不利于城市的发展。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考点15 水循环 高考真题练习
河流流量曲线例析
高考地理微专题:河流含沙量!含例题~
含沙量,这个家伙真的值得好好讲讲!
高考地理命题密码解读微专题13:河流水文特征和气候
了解我们的母亲河——滦河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