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典例详解 | 有一种“篡权”叫袭夺,有一种河流被“断头”

本文由公众号“讲地又讲理倾情编辑整理制作,转载请注明出处。

典例展示
(山东省日照市2019届高三3月模拟文综地理)相邻的两条河流在发育的过程中,由于低位河具有较强的侵蚀力,源头不断延长,与高位河相遇后夺取其河水的现象称为河流袭夺。袭夺后部分河段可能出现河水倒流,发育成为“反向河”。下图为山东省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图中东周河与沂河之间历史上发生过袭夺现象。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东周河流量大,袭夺沂河 
B.沂河地势高,袭夺东周河 
C.东周河向源侵蚀,袭夺沂河 
D.沂河落差大,袭夺东周河 
2.图中“反向”河段是(  ) 
A.BC段  B.CD段  
C.CE段  D.FG段 
3.图中各河段特点正确的是(  ) 
A.FG段形成峡谷和瀑布 
B.EF段存在大量冲积砾石 
C.CE段东岸先堆积后侵蚀     
D.CD段河谷宽阔水量变小 

【1题详解】

河流源头不断延长,与高位河相遇后夺取其河水的现象称为河流袭夺。根据等高线数值,在C点处,东周河海拔小于350米,沂河海拔大于350米,东周河向源侵蚀,袭夺沂河,C对,B、D错。东周河水量大小,不是袭夺沂河原因,A错。

【2题详解】

沂河原流向东北方向,被袭夺后,图中“反向”河段是CE段,流向西南方向,C对。BC段、 CD段、FG段河流流向不变,A、B、D错。

【3题详解】

图中各河段特点,FG段流向不变,水量减小且无陡崖,所以不会形成峡谷和瀑布,A错误。EF段断流,有可能存在大量冲积砾石,B正确。CE段东岸依据流向及地转偏向力可知应是先侵蚀后堆积,C错误。CD段河谷宽阔水量变大,D错误。

原理溯源

1、什么是分水岭
分水岭是指两个流域分界的山脊或高原,也叫分水线。在自然界中,分水岭较多的是山岭、高原。分水岭的脊线叫分水线,是相邻流域的界线,一般为分水岭最高点的连线。

2、什么是河流袭夺

河流袭夺又称“河流抢水”

有些地理教材上也称之为河川袭夺。

人类的跨流域调水

实际上是一种人为的河流袭夺。 

                     

在河流发育的过程中,

相邻的两条河由于侧蚀或溯源侵蚀的关系,

低位河常常将高位河袭夺

这种现象称为河川袭夺。

处于分水岭两侧的河流,

由于侵蚀速度差异较大,

其中侵蚀力强的河流能够切穿分水岭,

抢夺侵蚀力较弱的河流上游河段

这种河系演变的现象,

称为河流袭夺。


3、河流袭夺后的地貌

 

发生河流袭夺后,

河系重新组合成

袭夺河、被夺河、断头河以及风口等

地貌形态。

河流袭夺后,

抢夺他河流域之河流,

称为袭夺河或抢水河

常为低位河抢水之后,

河水激增,

可暂时呈过能河状态。

被抢水的河流称被袭夺河

被夺河的上源因被袭夺河夺走,

因此使下游河段成为断头河

(因为没有水源,久而久之可能会干枯)

在被袭夺的哑口处,

保留冲积砾石或谷形,

称为风口

被夺河与袭夺河相交处,

河流流向极不自然,

往往呈现突然转弯的现象,

这种由袭夺所造成的河湾则

称为袭夺湾,

在袭夺湾附近有时形成跌水

(河流袭夺,侵蚀活跃,下切较深,

使其支流的溯源侵蚀和

侧向侵蚀也较为强烈,

所以落差较大,形成跌水)。

当高位河流入低位河时,

高位河的下游便成为断头河

由于流量的减少,

流速也会便慢

而当高水位的河川注入低水位河川时,

转折处成为不自然直角转弯

称为抢水湾(或袭夺湾)。

造成河流袭夺的原因

分水岭迁移和新构造运动有关。

当分水岭两侧坡度和长度不一致时,

两侧河流的溯源侵蚀的速度也不一样,

在溯源侵蚀较快的一侧,

河源向分水岭伸展也快。

当切过分水岭时,

侵蚀较快的河流将另一侧河流的

上源夺过来,

完成了河流袭夺过程。

有时在某一流域范围内

发生局部新构造隆起

河流不能保持原来的流路,

迫使河流上游段流入另外河流中去

也可造成袭夺现象。

被夺河的上游因发生袭夺,

会在原沟谷的基础上发生侵蚀形成反坡,

在反坡上会发育形成反流河,

即改向河(它可以反映河流发生袭夺时间的长短)。

因为水往低处流,

再加上土质松软,

容易侵蚀,

因此水往新的河道流,

便造成了河川转向。

河川因为地形或土质侵蚀,

使河川约有180度的转向,

如成ㄇ形,此称为改向河。

河流袭夺存在着

地质作用、地域、水量、水流性质等

方面的差异。

最主要的差异是地质作用的不同;

不同的地质作用,

决定了不同的河流袭夺方式,

形成了不同的地貌特征和水文特征,

塑造了不同的水系形态。


4、河流袭夺的类型

按形成河流袭夺的主要地质作用不同,

河流袭夺可分为以下三种:

第一种,主动式河流袭夺。主动式河流袭夺基本上由外力作用造成,是指河流溯源侵蚀切穿分水岭,导致分水岭一坡的河流夺取另一坡河流上游段的水系演变现象。分水岭被一坡河流切穿,说明了分水岭两坡是不对称的,分水岭不对称是河流袭夺的潜在因素。在自然界,分水岭相邻两坡不可能完全对称,而存在不对称性大小差异。

第二种,被动式河流袭夺。被动式河流袭夺完全由内力作用造成。通常是河流流经谷地的某一段;由于构造隆起,当河流下切侵蚀量小于降升量时,河流被迫改道或向后倒流,注入另一河流中去。

第三种,混合式河流袭夺。混合式河流袭夺是在形成地貌内外力的共同作用下完成的。该河流袭夺过程较前述各种形式的都复杂,历经的时间也较长,但在不同阶段,内外营力作用则是有先后主次之别。

综合链接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22 分) 

处于分水岭两侧的河流,由于侵蚀速度差异较大,其中侵蚀力强的河流能够切穿分水岭,袭夺侵蚀力较弱的河流上游河段,这种水系演变现象称为河流袭夺。发生河流袭夺后,河系重新组合,出现倒淌河、断头河、袭夺湾等地貌形态。图 10 示意河流袭夺过程及袭夺地貌形态。据考证,云南红河东源溪沟河曾经袭夺鱼泡江。茨坪村以上溪沟河段曾经为鱼泡江源头(注入祥云盆地)。茨坪村附近为古分水岭,以玄武岩为主。茨坪村以南,溪沟河下切于宽谷之中,形成套叠的 V 形峡谷。鱼泡江被袭夺后,水量大幅减少。为保障祥云盆地的灌溉用水,20 世纪 50 年代筑小官村水库蓄水,经干渠引水至祥云盆地。图 11 示意溪沟河袭夺鱼泡江的区域背景。

 (1)简述溪沟河袭夺鱼泡江的必要条件。(4 分) 

(2)分析茨坪村以南溪沟河“谷中谷”的形成过程。(6 分)

 (3)分别说明溪沟河袭夺鱼泡江未形成倒淌河、袭夺湾的原因。(6 分)

 (4)推测引水干渠未沿鱼泡江故道修筑的原因。(6 分) 

参考答案

(1)溪沟河源头与鱼泡江相距较近且鱼泡江河床(水位)高于溪沟河(2 分);(与鱼泡江相比,)溪沟河落差更大,流速更快,溯源侵蚀能力更强(2 分);分水岭以玄武岩为主,年代久远,风化强烈,抗侵蚀能力较弱,易被流水侵蚀(2 分)。(答对两点得 4 分)

 (2)河流袭夺之前,溪沟河水量小,侵蚀缓慢,经过长期侵蚀形成宽谷(2 分);袭夺后,溪沟河流量大增,下切侵蚀加强,在宽谷谷底继续深切形成嵌套式 V 形峡谷(2 分);(受板块挤压影响)地壳抬升加剧了下蚀作用,促进了谷中谷的形成(2 分)。

 (3)未形成倒淌河的原因:茨坪村为古分水岭,在袭夺事件发生后,其海拔仍高于鱼泡江在茨坪村以下河段,故河水不倒流形成倒淌河(或鱼泡江上游段落差大,袭夺处下游河段河水不会倒流)(3 分); 未形成袭夺湾的原因:斜截袭夺使袭夺河与被袭夺河夹角较小(或溪沟河上游段与鱼泡江被袭夺的河段流向大体一致)且相距很近,分水岭较窄,袭夺后就不会形成明显的袭夺湾(3分)。

 (4)(溪沟河袭夺鱼泡江后,茨坪村附近河段下切侵蚀作用增强,经过长期侵蚀,河床海拔降低,)鱼泡江故道河床已高于溪沟河,修建难度增大且不能自流(2 分);干渠从水库引水提高入渠口水位,沿线地势较高便于全程自流引水且水质较好(2 分);引水干渠沿线地势较高,居高临下,可增大灌溉面积(2 分)。 

图片来自百度搜图

来源:地理蹊+讲地又讲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河流袭夺
地理概念:河流袭夺
【地理概念】河流袭夺
【好题速递】2021届高三模拟考试 地理试题
【手绘动画】高考常客“河流袭夺”,其实还分主动和被动!
高考最后一卷(十五)(解析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